- 巴菲特給散戶的9個忠告
- 永良
- 125字
- 2019-01-03 07:49:09
忠告2 投資決策要在能力圈內——不熟不做,不懂不買
投資者成功與否,與他是否真正了解這項投資的程度成正比。巴菲特在經營合伙公司期間,常有客戶給他打電話,提醒他關注一些股票。但巴菲特每次的回答都一樣:“這些股票我不了解,也不懂,我不會去買我不了解的股票?!?/p>
不要超越能力圈邊界
投資者真正需要的是有正確評估所投資企業的能力,并不需要成為每個行業都懂的專家。投資者只需在你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正確評估幾只股票就夠了。每個人的能力圈有大有小,但大小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圈邊界在哪里。
——巴菲特致股東函(1996)
巴菲特認為,對于投資者來說,不了解所有行業的經營狀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熟悉哪些行業,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投資者只需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范圍內挑選有價值的股票就可以了。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能力有限,所以誰也不可能成為每個行業都知曉每個行業都精通的專家。有些人覺得因為自己不了解所有行業所有才投資失敗,但巴菲特覺得,是否了解所有行業的發展狀況并不那么重要,關鍵在于你要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內投資。只要你的投資范圍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圈邊界,那么懂不懂其他行業的知識對你的投資一點都沒有影響。其實投資者要做的很簡單:首先了解自己熟悉哪些行業,確定自己的能力圈范圍有多大,然后在能力圈的邊界內尋找具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在合適時機買入。
巴菲特是世界知名的投資專家,但巴菲特也并非對每個行業都精通。巴菲特曾經不止一次表示過,他對分析高科技公司不在行。1998年高科技股票風靡全球。在當年的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股東們問巴菲特是否打算投資高科技公司,巴菲特幽默地說:“這也許很不幸,但答案是不?!卑头铺卣f,他很崇拜安迪格魯和比爾·蓋茨,但是他不會購買英特爾和微軟的股票。他覺得自己不了解高科技這個行業。
巴菲特說,在分析可口可樂公司時,他可以理性地預測出可口可樂公司未來10年的現金流量;但在分析這些高科技公司時,他無法預測出這些高科技公司未來10年的現金流量。如果連未來的現金流量都預測不出來還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認為這就不是投資而是賭博了。雖然很多人都在高科技投資上賺了很多錢,但巴菲特不會嫉妒,也不會沮喪。他覺得不懂高科技并不是一件多么丟人的事情。術有專攻,每個人有每個人擅長的領域。既然高科技不在他的能力圈范圍內,那么他愿意遠離高科技股票,而是繼續和那些他了解的公司打交道,在自己有明顯優勢的領域內發揮自己的投資才能。
既然連股神巴菲特都無法精通所有行業,那么我們普通投資者也不必為了自己無法了解所有行業而沮喪。只要我們堅持只在我們的能力圈范圍內投資,我們的投資風險就會更小,獲得豐厚回報的可能性就更大。
業務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從這里我們又學到了一個教訓:只有優秀的馬搭配技術高超的騎士才能取得好成績。如果馬不好,再厲害的騎士也沒有辦法。像伯克希爾紡織公司也是才能兼備的人在管理,但很不幸的是他們面臨的是流沙般的困境。如果將這些人放在資質更好一些的公司,我相信他們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
——巴菲特致股東函(1989)
巴菲特認為,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優秀,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公司的業務。只有擁有好的業務,公司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很多人覺得公司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層。他們覺得一家公司只要擁有足夠優秀的管理層,就可以轉虧為盈,好上加好。以前巴菲特也這么覺得,后來經過伯克希爾紡織公司的教訓后,巴菲特開始意識到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業務。業務就像賽馬場里的馬,管理層就像賽馬場的騎士。如果想要在賽馬場上贏得比賽,先決條件是必須有一匹好馬。優秀的馬配上技術高超的騎士,能夠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優秀的馬配上技術一般的騎士,也能夠取得比較不錯的成績;如果沒有一匹好馬,再優秀的騎士也無法發揮他們的本領,就像巧婦為無米之炊一樣,最終的結果只可能是成績也不好,反而壞了騎士的好名聲。
巴菲特生平投資第一個錯誤就是買下伯克希爾紡織廠。而巴菲特犯錯誤的主要原因就是當時巴菲特沒有把公司的業務看得很重要。其實當時巴菲特已經覺得紡織業是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即便改進機器會促使商品生產率大幅提升,但好處只會落在客戶身上,而廠家撈不到一點好處。在經濟繁盛的時期,紡織業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而在經濟衰退期,紡織業就只能夠賠錢。雖然巴菲特也任命了非常出色的管理層,可還是無法扭轉乾坤。最終因為長期虧損,巴菲特不得已關閉了伯克希爾紡織廠。巴菲特后來這么描述他對伯克希爾紡織廠的投資:“首先我所犯的第一個錯誤,當然就是買下Berkshire紡織的控制權,雖然我很清楚紡織這個產業沒什么前景,卻因為它的價格實在很便宜而受其所引誘。”
巴菲特收購斯科特公司也說明了業務的重要性。1986年,伯克希爾公司收購斯科特公司時,該公司擁有22個不同的業務,主要業務是世界百科全書、寇比吸塵器和空氣壓縮機,當時賬面價值為1.726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花費了3.152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也就是說伯克希爾公司用1.426億美元的溢價購買了斯科特的業務價值。后來的事實證明巴菲特的眼光沒有錯。被伯克希爾收購后,斯科特公司的經營業績越來越好,原來就很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又有了新的突破,讓伯克希爾公司賺取了豐厚的回報。巴菲特后來非常自豪地說,通過支付這些溢價能夠收購到一家業務簡單易懂、發展前景良好的公司是非常值得的。
企業要發展,業務是根本。具有發展前景的業務是企業的飲水之源。投資者進行投資時,一定要首先觀察企業的業務,然后再考慮其他因素。
業務內容首先要簡單易懂
作為一名投資者,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些業務簡單易懂又能夠在5~10年內持續發展的公司股票。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發現能夠符合這樣標準的公司并不多。所以一旦你真的碰到這樣的公司,那就盡自己所能買最多份額的股票。當然在這期間,你要盡可能避免自己受到外界誘惑而放棄這個準則。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家公司股票10年以上,那就最好連10分鐘都不要擁有它。當你慢慢找到這種盈余總能積累的投資組合后,你就會發現其市值也會跟著穩定增加。
——巴菲特致股東函(1996)
巴菲特認為,越是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其經營業務通常都越簡單易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的企業時,最好選擇業務簡單易懂的企業。
在幾十年的投資生涯中,巴菲特發現,經營贏利能力最好的企業,通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或者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美國《財富》雜志的調查結果也驗證了巴菲特的話。在1999年至2000年期間,《財富》雜志評出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只有25家企業達到了這樣的業績:連續十年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達到20%,并且沒有一年的股東權益回報率低于15%。這25家企業在股票市場上也表現優異,其中有24家都超越了標準普爾500指數。令大家訝異的是,這25家企業中,只有幾家企業是高科技和制藥業,其他企業都是從事著普通的業務,出售著普通的產品,而且它們現在出售的產品幾乎和10年前的產品沒什么兩樣。
很多人會覺得納悶,簡單易懂的業務,人人都能做,怎么還能夠產生高額利潤呢?在巴菲特看來,非凡的經營業績,幾乎都是通過平凡的事情來獲得的,重點是企業如何能夠把這些平凡的事情處理得異乎尋常地出色。通俗地說,就是在平凡的事情中實現偉大的成就。像這些優秀的企業,它們幾十年來只專注于某一領域,自然它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資金來改善生產技術、服務、生產設備等,它們的產品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優秀。而且,它們的產品年代越久,就有越多的人了解它們,它們的品牌效應就會越明顯。
業務簡單易懂是巴菲特對投資企業的要求之一。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大多都是業務簡單易懂又極具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像可口可樂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煽诳蓸饭镜臉I務非常簡單:可口可樂公司采購原料后,制成濃縮液,然后賣給裝瓶商。裝瓶商再把這種濃縮液和其他成分配合在一起,制成可口可樂飲料賣給零售商。就是這么簡單的業務,讓可口可樂公司每年賺取了巨額利潤。就連遭遇金融危機的2008年,可口可樂公司都獲得了高達58.1億美元的利潤。
經營業務越簡單的企業,越可能具有持續競爭優勢。在選擇投資企業時,投資者最好先從那些業務簡單易懂的企業下手。
業務復雜會加重你的風險
像擔保債務憑證這種過于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是造成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我和芒格曾經說過,這些金融機構將商業操作弄得太復雜了,使得政府監管者和會計準則都無法阻止這些金融機構冒這么大的風險。這種缺乏控制的行為,已經造成了慘重后果,例如貝爾斯登的倒閉,而且很有可能帶給金融業更多損失。
——巴菲特致股東函(2008)
巴菲特認為,企業經營的業務越簡單易懂越好。太過復雜的業務容易造成不可預測的危險。
2008年金融危機給全球的金融機構造成了高達3000多億美元的損失。但巴菲特認為,這樣的損失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咎于金融機構本身。在過去的時間里金融機構發行了很多過于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像擔保債務憑證這個產品,投資者如果想弄明白其業務內容,就至少需要閱讀75萬字的報告。這樣這些復雜的產品大大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系數。但是由于它們過于復雜,使得政府監管者和會計準則無法監控到這些風險性,才導致了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
巴菲特說,在伯克希爾公司里,是絕對不允許發生這種事情的。為了避免風險,巴菲特在選擇投資企業時,都不會選擇特別復雜的業務。巴菲特說,他曾經讀過一份金融公司的業務報告。這份報告主要是向政府部門和普通投資者介紹這家金融機構的操作過程。但這份報告多達270頁。巴菲特一邊閱讀,一邊把自己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列在空白紙上。等看完最后一頁,巴菲特發現他竟然列了25頁問題。最后他實在失去了耐心,把筆一扔,決定再也不投資這個股票了。巴菲特之所以不碰高科技,也是因為他覺得高科技太復雜了,投資風險太大了。
巴菲特認為,如果某項業務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那么該業務的投資成功率就會很低。如果某項業務只有1個不確定性因素,而這個因素的成功概率高達80%,那么這項業務的投資成功率就是80%;如果這項業務有2個不確定性因素,而每個因素的成功概率都是80%,那么這項業務的投資成功率就是64%;以此類推,不確定性因素越多,這項業務的投資成功率越來越低。巴菲特覺得,如果某項業務的投資成功率很低,即使該業務有再高的投資回報率,他也不會進行投資。
1998年伯克希爾公司打算投資一個鋅金屬回收項目,項目內容就是將地熱發電產生的鹵水中的鋅提取出來進行回收利用。本來這是一個巴菲特非??春玫捻椖?,利潤率很高,項目內容也簡單??墒窃谡嬲龑嵭械倪^程中,問題層出不窮,總是一個問題接著另一個問題出現。常常剛解決完這個問題,又有一個新問題跑出來。這令巴菲特非常不滿。經過全面的衡量利弊,最終巴菲特覺得投資成功率太低,放棄了這個很賺錢的項目。
如果企業經營的業務過于復雜,企業運營的風險就比較大。而且過于復雜的業務,投資者也不太容易搞明白。所以投資者盡量遠離那些經營業務復雜的企業為好。
你要能理解它的新型業務
在這個產業占據主導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遍布全美的機隊可以使我們的客戶受惠無窮。我們能夠提供其他公司無法提供的服務,所以我們也能夠大幅度降低飛機停在地面的時間。我們還有一個讓客戶無法抵抗的誘惑,那就是我們提供的飛機種類非常多,有波音、灣流、Falcon、Cessna和雷神。而我們那兩個競爭對手卻只能提供自己生產的飛機。通俗地說,Netjets公司就像一位治病的醫生,能夠根據病人的情況對癥下藥。而其他兩個對手就像那種賣祖傳膏藥的江湖郎中,無論病人是什么病況,開的藥都是那一貼膏藥。
——巴菲特致股東函(1998)
巴菲特認為,如果投資者想投資某一個企業,那么就必須了解該企業的業務。如果該企業經營的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新型業務,投資者也要認真去了解它,根據它的價值來判斷是否值得投資,而不是根據自己的猜測直接肯定或否定這項投資。
巴菲特在1998年致股東函里提到了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企業主管飛行公司。該公司從事著一項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新型業務。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總裁RichStantulli最先想到這種新型業務的可能性,所以在1986年開展了這一業務,開辟了一個新興行業。這項新型業務主要是出售專用飛機的一部分所有權給客戶,然后幫助所有權人維護和保養機隊。
顧客可以購買企業主管飛行公司中任一機型的飛機的部分所有權,也可以購買好幾個機型的部分所有權,然后顧客可以根據部分所有權協議每年使用所選擇飛機飛行一定的時間量,同時享受公司提供的優質服務。例如某個顧客擁有三種類型的飛機的1/16所有權,那么顧客就可以擁有每架飛機每年50個小時的飛行時間。企業主管飛行公司這項業務讓顧客使用飛機像使用出租車一樣方便。當顧客想使用飛機時,只需提前幾個小時通知企業主管飛行公司,企業主管飛行公司就會根據顧客需要就近安排飛機供顧客使用。
巴菲特第一次聽說企業主管飛行公司(當時叫Netjets公司),得益于H.H.Brown鞋業的經理人。
H.H.Brown鞋業的經理人非常滿意Netjets公司的業務,而且他覺得該公司非常符合伯克希爾公司的收購標準,于是他把Netjets公司的總裁介紹給巴菲特認識。第一次見面,巴菲特就被這個業務深深吸引了,他立刻購買了霍克1000型飛機1/4的所有權,也就是每年可以使用該飛機飛行200小時。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巴菲特深深被Netjets公司的服務、安全和便利所折服,最終巴菲特收購了這家公司。
一項新型業務,可能是有前途的業務,也有可能是沒前途的業務。如果碰到從事新型業務的企業,投資者要在認真了解該新型業務的基礎上再決定是否投資。
重視業務的運作者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利潤并不是來自像香煙或電視臺這些擁有特殊經濟形態的產業,相反我們的企業都只是來自像家具零售、糖果、吸塵器和鋼鐵倉儲這種非常普通的行業。我們可以這么說,這些來之不易的報酬,靠的并不是先天的產業優勢,而是這些企業優秀的經理人杰出的表現。
——巴菲特致股東函(1990)
巴菲特認為,經營什么業務對企業的發展固然很重要,但是什么人在經營這個企業對企業的發展一樣非常重要。不一樣的經理人自然會把企業帶向不一樣的未來。
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東函里提到,1990年伯克希爾公司的非保險業務的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51%。對于這些普通的行業取得這樣的好業績,巴菲特認為,這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于這些公司的經理人的杰出表現。
波珊珠寶公司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1990年美國零售業總體來說都相當慘淡,尤其是那些單價昂貴的商品銷售業績更是慘不忍睹??墒遣ㄉ褐閷毠镜臉I績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增長了18%。連巴菲特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因為美國大多高級的珠寶店都是私人經營的。而弗里德曼并不是在為自己經營珠寶店,只是在為伯克希爾公司服務,卻取得了這樣高的成長率。除了紐約的Tiffany珠寶店以外,也就是弗里德曼負責的波珊珠寶公司業績最好了。
波珊珠寶公司之所以取得這么高的經營業績,一方面是因為奧瑪哈當地的市場占有率一直非常高。但由于奧馬哈及其周圍地區人口只有600萬,所以奧馬哈地區為波珊作出的業績并不是非常多。為了擴大銷售量,弗里德曼開始開拓非洲中西部地區的市場。這個地區的客戶有些慕名而來上門選購,有些則通過郵購方式購買珠寶。郵購客戶通常都會自己指定一些品質和價位,比如選購單價一兩萬美元的綠寶石,然后波珊珠寶公司就會送上5到10個不同的花色品種供顧客挑選。1990年,波珊珠寶公司共寄出1500種這樣的組合,每種組合的價格高低不等,從1000美元到幾十萬美元都有。就這樣,波珊珠寶公司用極少的銷售成本換來了高額的經營業績。
當然了,也不是誰申請要買珠寶,波珊就會把珠寶寄過去,這樣的風險太大了。波珊珠寶公司通常都會從熟人鄭重推薦的名單中選擇一部分寄珠寶過去。而這熟人推薦制度早在波珊珠寶公司剛成立不久就開始推行了。這種制度效果非常好,至今波珊珠寶公司都沒有出現過珠寶寄出去收不回來的情況。
一個企業能夠成為優秀的企業,只有好的業務是不夠的,還需要再配上優秀的管理層。所以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也要注意觀察所投資企業的管理層是否優秀,這點非常重要。
親自對企業進行考察了解
我和芒格都對世界百科全書非常感興趣。事實上,我讀他們的書已有25年歷史,現在連我的孫子也擁有一套。所有的老師、圖書館與讀者都稱贊它為最有用的百科全書,而且它比同類型的其他書賣得便宜。這種質優價廉的產品,促使我們愿意以按照該公司提出的價格進行收購,即使近幾年直銷業的表現并不太好。
——巴菲特致股東函(1985)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應該對其所投資企業的業務非常了解。但這種了解并不是聽取別人的道聽途說,而是自己親自去進行考察。
有些投資者認為專業的管理人員或者金融分析師見多識廣,覺得這些人提出意見一定很理性,其實不然。格雷厄姆曾經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石油專家死后上天堂,卻被上帝告知天堂沒有位置了。于是他對著天堂的門大喊,地獄有石油,結果就有幾個石油專家從天堂出來下了地獄。上帝覺得這位石油專家很聰明,正待夸獎他時,這位石油專家卻說,我也要下地獄去,他們都下去了,說不定地獄真有石油呢。由此可見,道聽途說是行不通的,只有親自考察才正確。
巴菲特向來都是親自考察所投資的企業。1985年伯克希爾公司投入3.2億美元收購了斯科特公司。在進行收購之前,巴菲特認真了解了斯科特公司的業務。斯科特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世界百科全書。而世界百科全書對于巴菲特來說,太不陌生了。因為他和搭檔芒格平常就對世界百科全書特別感興趣。在閱讀世界百科全書的過程中,他發現世界百科全書的的內容和編排的質量非常高。當然也不僅僅他這么認為,這本世界百科全書被所有的讀者評選為最有用的百科全書。由此可見,這本書的聲譽很好。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賣的價格比其他同類書的價格還低。高質又低價的產品,自然人人都喜歡。世界百科全書的銷售額比其他4家同行加起來總的銷售額還要多,大約占斯科特公司總銷售額的40%。
當然,巴菲特也沒有忽視斯科特公司的其他業務。除了世界百科全書外,斯科特公司還經營著克比家護系統、空氣壓縮機、瓦斯爐等16項業務。而這些業務在其行業中也大多處于佼佼者的地位,能夠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些業務年銷售額在7億美元。
另外巴菲特也沒有忘記考察斯科特公司的管理層。畢竟,巴菲特是想收購一家企業加一個優秀的管理層。雖然在決定收購前,巴菲特并沒有見過斯科特的總裁拉爾夫舒伊。但是拉爾夫舒伊已經在該公司當了9年的總裁。巴菲特從斯科特的9年經營業績中就慢慢了解到拉爾夫舒伊是個非常出色的管理者。
正因為巴菲特對斯科特公司的一切都非常滿意,所以他按照斯科特公司提出的價格3.2億美元收購了斯科特公司。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投資眼光沒有錯。斯科特公司后來屢創佳績,為巴菲特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巴菲特說收購的成功正是建立在親自考察業務的基礎上的。
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不要被別人的話語所左右,一定要自己親自考察想要投資的企業。只有自己親自考察過的,才是最真實的。經過自己考察后再進行投資,這樣的投資風險是最低的。
獲取公司治理的真實信息
我們旗下的這些事實在是沒有什么新的變化可以特別提出報告的,所謂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劇烈的變動通常是不會有特別好的績效的。當然這是與大部分的投資人所認為的正好相反,大家通常都將最高的市盈率給予那些擅長畫大餅的企業,這些美好的遠景會讓投資人不顧現實的經營的情況,而是一味地去幻想未來可能獲得的利潤。對于那些愛做夢的投資人來說,任何路邊的野花都會比鄰家的女孩更具有吸引力,不管后者是多么的賢惠。
——巴菲特致股東函(1987)
巴菲特以自己所經營的公司為例,說明了一種情況,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如果公司的經營沒有什么可以重大的變故對于投資者來說,反而是一種有利,但是為了了解我們所投公司的運營狀況,以化解我們的投資風險,我們必須及時獲取關于公司的真實信息。
一般來說,最真實的公司信息當然來源于我們對公司的實地調查,但是這種方法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走訪每一家公司,我們可以借助下面兩種方法來獲取相對準確的公司信息。
1.充分利用你的經紀人
雖然,經紀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的會向投資者推薦不好的股票,但是,如果掌握了適當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經紀人那兒了解到很多關于公司的真實信息,下面這種對話模式就值得借鑒。
經紀人:“我們正在推薦某公司的股票,我們剛剛把它列入推薦買入股票名單上。”
投資者:“你認為這只股票屬于哪一個類型?周期型、緩慢增長型、快速增長型還是其他類型?”
經紀人:“絕對是快速增長型。”
投資者:“增長有多快?最近收益的增長率是多少?”
經紀人:“我一時說不上來,我可以幫你查一下?!?/p>
投資者:“謝謝你。你查看增長率時,能不能幫我查一查這只股票當前市盈率和歷史市盈率數據?!?/p>
經紀人:“沒問題。”
投資者:“是什么原因讓你們認為現在是購買該公司股票的好機會?這家公司的市場在哪里?目前公司有贏利嗎?它未來將如何擴張?它的資產負債情況如何?如果不增發新股稀釋每股收益的話,它如何為增長進行融資?公司內部人士在買入自家公司的股票嗎?”
經紀人:“我認為你所提到的這些問題中很多都在我們公司分析師所做的研究報告中得到解答了?!?/p>
投資者:“請幫我復印一份,我會仔細看完后再還給你,同時,我也希望得到一張最近5年該公司股票價格走勢與收益走勢并列的圖。如果有股息的話,我想知道股息的情況,我想知道他們是否總是按時派發股息。在你查找這些資料時,請幫我再查一下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情況。還有,你們公司的分析師跟蹤研究這只股票有多長時間了?”
經紀人:“就這些問題了嗎?”
投資者:“看完報告后我會再告訴你,可能我得給這家上市公司打個電話問問……”
經紀人:“不要耽擱太久,現在是買入的最佳時機。”
投資者:“現在就買?就是現在這個10月份就買嗎?你知道馬克·吐溫曾說過:‘10月是投機股票特別危險的月份之一,其他特別危險的月份包括7月、1月、9月、4月、11月、5月、3月、6月、11月、8月和2月。'”
通過這種對話模式,你可以從你的經紀人那里獲取最大量的公司信息。
2.給上市公司打電話
給你想投資的或已投資的上市公司打電話,也不失為獲取公司真實信息的好方法。一般來說,上市公司都會比較高興有機會與股東交流對公司的看法,如果是一家規模比較小的上市公司,說不定還有機會和總裁交談呢。
在給公司打電話之前,你最好準備幾個問題,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問“為什么你們公司的股票在下跌”。一上來就問為什么股票會下跌,馬上會讓對方認為你不過是一個初入股市的菜鳥而已,根本不值得認真對待,隨隨便便敷衍一下就行了。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自己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它們的股票會下跌。
我們可以談論一下公司的收益,但是直接詢問“你們公司未來收益是多少”就像一個陌生人問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樣很不禮貌,要想讓對方容易接受,就得問得委婉巧妙:“股市對貴公司明年的收益預測是多少呢?”
但是,公司未來的收益很難預測,即使分析師們的預測差別也很大,就連公司自己也不能確定它們未來的收益到底會是多少。
因此,你真正應該從投資者關系部門了解的東西,你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估計是否合理,可以探詢一下公司對你對公司未來預測的反應如何。你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推理和預測是否合理,這些預測能否實現。
如果你在詢問問題時表明你自己已經做了一番研究工作,那么溝通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從去年的年報中看到貴公司減少了5億元的債務,那么你們未來的債務削減計劃是什么呢?”這肯定會比你問:“你們對于債務未來有什么打算?”會讓他們更加認真嚴肅地予以回答。
即使你對公司的發展并不清楚,你也可以通過詢問兩個一般性的問題來得到一些信息:“今年公司發展有哪些有利因素?”“今年公司發展面臨哪些不利因素?”他們也會由此告訴你的很多有用的信息。
也有可能你會從公司聽到一些不利消息,比如,勞動力成本增加,公司主要產品市場需求下降,出現了一個新的競爭對手,或者人民幣升值使公司利潤減少。如果你正在交流的是一家服裝制造公司,你可能發現今年推出的服裝系列并不好賣,倉庫里已經堆滿了存貨。
投資者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一下交流中所獲得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你會發現從電話所得知的信息可以進一步對投資者的判斷給出進一步證明,公司的實際情況比原先更好或更差,這些信息對我們作出正確的決策是非常有價值的。
分析企業經營業務時要做到精益求精
和星辰家具的交易有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通常每當我們涉足一個原本不熟悉的行業時,我都喜歡問下新加入的合作伙伴:“你們這行業中還有沒有像你們一樣的優秀的企業?”1983年我們收購內布拉斯加家具中心時,我就問過B夫人這個問題。當時她告訴我,美國其他地方還有3家優秀的家具零售商??上У氖牵诋敃r它們都沒有出售的意愿。
——巴菲特致股東函(1997)
巴菲特認為,為了更好地投資,投資者在考察想要投資的企業經營業務時,一定要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細節,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1997年伯克希爾公司收購星辰家具公司。當時,創立于1912年的星辰家具,總共有12家家具店,其中10家在修士頓,一家在奧斯丁,另一家在布萊恩,每家的經營業績都非常喜人。當談到收購星辰家具公司的過程時,巴菲特非常激動。因為這樁收購案例充分體現了巴菲特收購企業時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招數。
巴菲特有這樣一個習慣,每當他涉足一個原本不熟悉的行業時,他總會詢問他的新合作伙伴一個問題:“你們這行業中還有沒有像你們一樣的優秀的企業?”可千萬別小瞧這個問題。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讓巴菲特收購了很多優秀的企業。星辰家具公司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1983年巴菲特開始涉足家具行業,他收購了內布拉斯加家具店。當最后和B太太洽談收購協議時,巴菲特就詢問B太太,在家具零售業,有沒有其他像內布拉斯加家具店這樣優秀的企業。B太太告訴巴菲特,在美國其他地方還有3家很優秀的家具零售商可以考慮收購。不過令巴菲特惋惜的是,當他和那3家公司洽談時,當時沒有任何一家愿意出售。令人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后這三家家具店中的威利家具公司有了出售的意愿。于是B太太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巴菲特。巴菲特非常高興,因為他不但喜歡該公司的經營業績,而且也非常欣賞該公司明星經理人比爾蔡德,所以巴菲特立刻抓住這個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很快就和威利家具公司談好了這筆交易。同樣地,巴菲特又問了比爾蔡德和問B太太一樣的問題,比爾蔡德的推薦名單中有一家和B太太推薦的一樣,那就是星辰家具公司。雖然當時星辰家具公司不愿意出售,但巴菲特已經把星辰家具公司深深記在了心里,他一直在等待合適機會。
在巴菲特收購威利家具公司一年之后,所羅門公司的董事長告訴巴菲特,星辰家具公司有出售的意愿,而且該公司的總裁兼最大股東沃爾夫想和巴菲特見個面。巴菲特非常激動,終于讓他等到了收購的機會。于是很快巴菲特就和沃爾夫見了面。經過兩次短暫的會晤后,他們就談妥了所有的交易。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投資者準備投資某個企業時,可以了解一下,在這個行業里是否還有和這家公司一樣優秀甚至比它更優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