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學齡小心思

一 “宅”寶宇的轉變

果你已經錯過了帶著孩子從小在一群小伙伴中玩耍的時機;如果你沒來得及讓孩子學會主動地、坦然地去擁抱世界;如果你的孩子因為家人的過分呵護而對外面的世界感到畏懼??別擔心,一切都會迎刃而解。解決孩子的小缺點,首先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其次才能解決問題,讓寶寶變得勇敢、樂觀起來。

2011年6月,我家王小妞已經4歲零2個月了。在這之前,我是個很不稱職的“宅媽”,因為姥姥和姥爺太給力了,以至我基本沒太多參與管理她的生活,僅僅關注了一下她的智力培養方面。

王小妞在姥姥和姥爺無微不至的精心照顧下,雖然已經具備了普通寶寶所應有的智力和能力,卻也還是存在很多其他問題。比如:第一,不會和不熟悉的人交流;第二,不會和小朋友交流。每次跟小伙伴們一起玩的時候,她是既渴望加入游戲團隊,又苦于因不懂表達而無法和小伙伴們接觸,進而也變得不愛上幼兒園;第三,嗜奶如命,不愛吃飯、挑食;第四,每天出門就坐在兒童車里觀光,沒有運動的機會,因此骨瘦如柴、抵抗力差、經常生病;第五,抗拒睡覺,經常晚睡;第六,什么興趣班都不想上,什么也不愛學,就喜歡天天黏著家人,仿佛是立志做個新時代“宅女”。

可以想象,多年對寶寶教育不管不問的我,突然發現了這么多問題后,那種震驚的感覺。我決定,立即開始參與“管理改造”王小妞的“革命”中。

我非常贊成一句名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她)感到快樂。”怎么感到快樂呢?當然是玩兒啦。我決定帶著小妞,開開心心地玩兒個夠,讓她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戰勝畏懼、怯懦這些小毛病,勇敢成長!

我開始推掉別的活動,每天小妞放學后親自把她從幼兒園接回家,帶她和小區里的小伙伴們好好玩兒。但是,在這個過程里,我卻發現了更多的問題。

在小妞和小伙伴玩了兒天之后,我發現她總是扮演“邊緣人”的角色,要么就是個“小跟班”,偶爾有了主意卻不會表達;有很多游戲,她想玩但小伙伴們不樂意玩,小伙伴們想玩的游戲她又不想玩;遇到小矛盾,她也不懂與小伙伴們商量解決,卻時不時跑到我這兒來投訴,要求我替她主持公道,小伙伴們也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接納她。小區里的小伙伴們自然地形成了一個個小幫派,甚至有一個小男生揚言要“保護”所有女生,唯獨沒有她。看到她失落的樣子,讓身為媽媽的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有點自責。

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是,剛剛開始帶孩子的我面對這些情況根本無所適從,因為沒有經驗,我覺得很自卑,完全不懂應該加入“媽媽幫”,向有經驗的媽媽討教。

這里解釋一下,“媽媽幫”是后來我才明自的一種很普遍的現象:當孩子們時常在一起玩耍后,他們的媽媽們就會圍成一個圈,在看護孩子的同時不停地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于我這個既無經驗又無見地的“新人”,她們會時不時好心提醒我別管了,讓小孩自己去處理等??王小妞在我身邊來來回回地穿梭告狀,時不時還因玩得不盡興而哭鬧,旁邊還有其他媽媽們的“監視”與指點,再加上寶寶沒有社交能力而感到的難堪,這一切都讓我頓感“壓力山大”。

由于實在是不知該怎樣和“媽媽幫”接觸,也不知道怎樣幫王小妞融入她的“團隊”,更不知如何引導王小妞和小伙伴們開心地玩,玩得盡興,我只好向老公求助。

經過我的軟磨硬泡,老公終于出面陪我一起“考察”了兩次,但考察完之后,他不但沒給我出什么好主意,還對我提出諸多批評,并下通牒說:“‘媽媽幫’里的媽媽們聊天,你不要老是隨聲附和,要有自已的見解,否則人家看你什么都不懂,以后就不跟你探討了。萬一出現這種問題,孩子會跟著一起受責難的!”

這??這真是難為我啊,我確實不知道該跟她們說什么啊!什么都不懂,又沒有可以分享交流的經驗,哪有什么談資啊!看來,要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還得先充電啊!

1 、孩子愛上幼兒園,廣闊天地第一步

A初戰告捷——找個貼心小朋友

 

孩子沒有好朋友,每天上幼兒園前哭鬧不止,甚至在幼兒園門前滿地打滾。有什么好辦法讓她喜歡上幼兒園呢?

為此,我開始夜里惡補教育常識,日常遇到問題就上網到各大論壇找不同的解決途徑,并看了兒百篇育兒文章和兒本理論書加以實踐。最后發現,理論和實際相差甚遠,很多理論與王小妞的個性基礎不同,根005本不能一概而論。于是,我決定從實踐著手,想出自己的辦法。

我開始嘗試讓王小妞去加入小區里一些陌生孩子的“團隊”。但實際效果是,雖然小妞很想加入,但只要走到距離小伙伴們一米多遠的地方,她就忽然“望而卻步”,不敢向前參與了。我也試著鼓勵她,但無論如何,她就是不肯再往前邁出一步。唯一一次連哄帶蒙地讓她問了一下,能不能加入“團隊”,但人家一問她會玩什么,她就又不知如何作答了。

在不停地尋找合適的實踐場地和團隊時,我終于鎖定了小區門口的一個“小組織”。這個“小組織”里有一個叫妮妮的小女孩,性格陽光,開朗熱情,曾經有一次我心血來潮帶寶寶下樓玩耍時,她被玩具吸引過去,和王小妞玩過一會兒,算是比較熟悉。妮妮有兒個忠實死黨,都是性格開朗的小男生,她的媽媽始終跟隨,但不善言談。而其他男生的媽媽們已經開始讓他們獨立活動,并未跟隨,這讓我頓感輕松。于是我趕緊帶了些新鮮玩具,用“引誘”的方式送王小妞加入了這個組織。

因為妮妮年齡稍大,加上性格真的很外向,兒天時間內不但處處讓著王小妞,還時不時拉著王小妞一起玩耍,讓我甚感安慰和感激。他們的游戲后來被王小妞評論為“比較復雜而日.有趣”,很有吸引力。加之有妮妮帶領,小妞很是受用,連續兒天都玩得很盡興。我正慶幸有投入就有回報,帶的玩具競然成了新的突破口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王小妞愛玩的游戲小伙伴們都玩膩了,而如跳繩等很多新的游戲,王小妞因為技巧、能力不足沒法參與;或者小妞會因為玩游戲時總是輸而沮喪,中途要求離開,不想繼續;加上小團隊內部還有些小小的“斗爭”??對于有經驗的媽媽來說,小伙伴們之間的小“斗爭”,拉拽、搶奪玩具等現象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喜歡搶玩具是小孩子的通病,沒有必要上升到什么高度去責備。而王小妞又開始了漫無邊際的“投訴”,吵得我腦仁疼:“我要玩捉迷藏!”“我要玩老鷹捉小雞!”“這個游戲我不玩,我總是輸,我不會!我不要玩這個!”??咋辦?小伙伴們不愛玩,我自然不能強迫,何況我在小朋友們面前也沒什么公信力啊。

唉,工作挑戰性很強,還得想轍啊!

B儲備戰資——想玩好需要動腦子

 

思考了很久,覺得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團隊,以及提高和團隊互動的質量。在無法掌控其他團隊人員的情況下,我只能先從互動的內容開始研究,讓王小妞的加入對其他孩子能更有吸引力,讓團隊的互動更有趣,繼而再去解決其他細節問題。

回到家我就開始收集資料。經過兒天思索、考察,我想出了100多個戶外游戲,然后再對這些游戲進行精細的加工,使內容更豐富,并把不安全的、競技性太強的游戲逐一刪除。另外,還要考慮到小伙伴們的體能等實際能力,維護好小伙伴們小小的自尊。經過篩選后,留下了最適合孩子們玩的團隊項目。

根據這些游戲設計,我到網上一一去搜尋配合游戲的工具,每個品利.購買3~8個,避免小伙伴們之間出現爭奪,讓他們有充足的選擇。像懷舊沙包、橡皮筋、竹蜻蜓、拉拉球、化石、小風箏、地書筆、紙質燈籠等我們小時候最摯愛的游戲物品,還有風靡當下的充氣飛碟、安全軟泡沫飛盤、迷你陀螺槍、美國環保EVA玩具、滑翔機、吸盤式飛鏢、氣壓軟彈槍以及斯爾福軟劍等,我全都準備好了。

我們可不是富二代,這些玩具看起來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具實每件的價格從兒角到二三十元,非常便宜,就算買上一大堆,也花不了多少錢。我覺得能讓孩子動手、動腦的玩具,比那些動輒上百兀上千兀的芭比娃娃、變形金剛什么的,要強太多了。而且這些玩具需要小伙伴們一起玩,才能玩得更開心。在玩耍中,不僅能鍛煉身體,還增進了感情。這性價比真是太高啦!

準備工作進行到這里,我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憧憬著王小妞與小伙伴們玩游戲的精彩過程,想象著他們的歡呼雀躍,我一宿都沒睡好覺。帶著小時候春游前的興奮、焦躁等復雜心情,我們終于進入了實際演練階段。

實際和想象永遠相差甚遠。30多個精心篩選的游戲項目還沒進入實操階段,剛到樓下,就被妮妮的5人團隊毫不猶豫地槍斃了10多個,理由是——“不好玩!”例如“學動物叫聲”“找伙伴”“大風吹”“開火車”等游戲全被砍掉了。

我終于發覺,現在的孩子因為游戲種類的豐富,對游戲內容要求真的很高,想更好地融入孩子們,也確實需要會更多“本領”。但是,我一個飽經風雨考驗的大人,能被這些身高剛剛一米開外的小精靈們擊垮嗎?我才不會氣餒呢,我會再接再厲!

于是我說:“孩子們,要不咱們先玩個猜謎語比賽吧,我看看你們兒個誰最聰明,然后就讓他(她)擁有第一選擇游戲權!”

哈哈,看著我手里拿著的游戲秘籍,他們畢竟還是邁不出離開的腳步,孩子畢競是孩子,讓他們繳械投降還是很容易的嘛。只要你的準備足夠充分,總有一種方法能夠“誘惑”成功!

“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猜一常見器官。”我用手機提前下載的兒個簡單謎語打開了尷尬局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叫嚷起來。通過一輪競猜,一個聰明的小孩擁有了“第一選擇權”。她選擇了“竹蜻蜓比賽”。

“竹蜻蜓”是一種玩具,用手心一撮,就可以飛上天。比賽是比誰的“蜻蜓”飛得高且遠。在游戲的過程中,除了意外掛在樹上的一只“竹蜻蜓”,這個游戲效果相當得好。

緊接著,猜謎的第二名獲勝者從我的游戲秘籍里選擇了“跨欄比賽”。我趕緊配合著,用一根皮筋輕輕拴在兩樹間,給孩子們做好場地布置等后勤工作。拴皮筋時需要放松一點,增加皮筋的柔韌度來保證安全。不過,這個游戲開始時并不是很順利,孩子們年齡雖然只相差兩三歲,但體能差異太大,王小妞總是輸。盡可能規避的問題還是提前出現了,王小妞開始對這個游戲產生抗拒,吵鬧著要回家!而這時,孩子們正在興頭上。

我被王小妞打擊得夠嗆,眼看一番心血還沒看到前景就要天折了,我靈機一動,說:“剛才是模擬比賽,現在比賽正式開始!請大家按4歲組、5歲組、6歲組分別站成3排,三個小織要開始進行年齡組對抗賽了。哪個小組成功跨過的人多,就算獲勝。”

比賽時,我按照年齡組相應調整了皮筋的高度。哈哈!這次在我的精心安排下,4歲組的女兒獲得了和6歲組打成了平局的好成績。我旁敲側擊地鼓勵她一番,她就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滿臉驕傲,并且一下子變得興致十足。

之后我們又玩了“砍包”“地書筆寫名畫畫大賽”“紅綠燈”“接力賽”等游戲。就這樣,孩子們在我精心準備的游戲中井然有序地玩著,再也沒有產生太大的爭執,也沒有出現因為體能而無法進行的項目,更不會出現以往小妞因為不合群而被“排擠”的情況了。在小伙伴們精疲力竭的時刻,夜幕也悄然地降臨了。

“該回家了!”

我的號令剛下,孩子們就抱怨著:“這也太快了吧!”

我笑了,女兒也氣喘吁吁地跑過來依偎在我身邊。我說道:“好了!天黑了,再玩就不安全了,太晚回家的話,以后爸爸媽媽該不讓你們出來了。聽話,我們約好明天早點來,好嗎?”

孩子們看我去意已決,也不再反駁,在一遍遍的“阿姨再見”的呼聲中,孩子們各自回家了。

這一天把我給累得,回家都有點說不出話來了。女兒雖然精疲力竭,回家以后還是興高采烈地向姥姥姥爺炫耀她的戰績:“姥姥,我今天贏了6歲小孩,你不信吧?不信明天我們比賽你下樓看看。”臨睡前,女兒還囑咐我說:“媽媽,H11天我還要玩跨欄,還有??”疲憊的王小妞在我的不停承諾中酣然入睡。睡前,我又看看我的游戲單,設計了第二天的游戲節目,盡可能讓孩子們保持新鮮感,希望能堅持到我所期待的勝利。今天,屬于我們的成就是:小妞的抱怨減少了,敢于參加游戲了,還學會了很多新游戲。

C迎接勝利——主動與小伙伴們打成一片

 

第二天,在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就碰到了一起玩的小朋友問我:“阿姨,你們兒點下樓啊?”在孩子們的催促下,剛吃完飯不久,我們就趕緊下樓,繼續第二天的新活動了。

今天的第一個游戲是:“動物找媽媽”。

我取出提前做好的兒對不同動物的卡片,讓他們模擬動物的聲音找隊友,先找到的隊贏。之后又相繼玩了“接力賽”“撕報紙”“獨腳站立比賽”“木頭人”“丟手絹”“老狼兒點了”等好玩的游戲。另外,我還在跑動游戲中設計了搶答算術題獎勵環節,或者回答謎語。

設計這樣的游戲,是因為有專家考證,讓孩子們在運動的同時開動腦筋,可以有效地鍛煉他們的身體協調性,并開發右腦。

這一天,為了彌補第一天玩耍后的草草收尾,孩子們意猶未盡的難過,我讓他們用我買的指星筆照射到天上找星星,對他們喜歡的星星做了“認領”和“起名”,順便講了些牛郎織女和魔蝎燃燒自己成就他人的故事。孩子們對我發明的新奇游戲贊嘆不已,徹底折服了,他們開心地叫著、笑著??

在以后很多天的活動中,作為“編導”的我自然可以適當照顧王小妞,比如“特權”轉移,告訴他們借道具需要跟王小妞申請。小朋友們開始主動和王小妞互通姓名,借玩具。王小妞找到了突破口,一下就樹立起了威信和自信,角色從“跟屁蟲”和“綠葉”轉移到了核心地帶,不時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今天玩什么,尖叫頻率越來越高。

誰說現在的城市生活沒有農村大雜院的歡樂?我們怎么能夠放任孩子孤獨地長大?沒有伙伴的童年是多么灰暗啊!

有一天,王小妞競然拋下我,遠遠地就呼叫著好朋友的名字,大喊著“我來了”飛奔過去。小妞徹底擺脫了獨自面對小團隊的畏懼心理,也越來越喜歡到戶外集體活動了。

經過四個多月的改造工程,王小妞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自信了。在生活上,吃的飯也多了,身體變得更有力量,不怎么生病了。更可喜的是,她開始愛去幼兒園了。而我,每天要在王小妞和小伙伴們的催促下,準備新一天的游戲。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家長也成了我的“粉絲”,經常來向我討教游戲攻略或咨詢玩具購買事宜。這也自然而然地解決了我當時還不太會和她們交流的窘境。

后來,我把這些方法整理了一下放到我的新浪博客上,不僅很多家長反響強烈,甚至有兒個孩子有自閉傾向的家長通過QQ聯系上我,按照我的方法效仿了3個多月,說他們的孩子不管是性格上還是行為上都有了明顯的轉變,變得開朗自信了。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并給別人帶來幫助,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其實,我們能真正陪伴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很少,家長們現在多用一點心,或許會使孩子們在今后脫離我們保護的時候更安心。

現在經常見到一些新聞,要求教育改節,推行“快樂教育”“素質化教育”,對學校和老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

我也是一名家長,但我認為,作為家長,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重任過分地推給學校和老師,而是應該多陪伴孩子,多與他們一起快樂玩耍,開懷大笑,通過簡單的游戲,傳遞給孩子社交的能力、樂觀地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一些安全防范的常識。

很多有這個意識的家長會從小就帶孩子頻繁接觸小伙伴,讓孩子在011潛移默化中學習與人相處的能力,這當然最理想。但如果你的孩子錯過了和小伙伴一起長大的機會,不要一味在家用言語教孩子怎么交朋友,而應該帶著他(她),身體力行地去教他(她),用實際行動補上這一課,讓孩子真正地、發自內心地敢于面對社會和集體。

D主動出擊——配合孩子的勇氣,無謂輸贏

 

一切似乎很順利地步入了正軌,沒想到王小妞卻有了更高的追求。

有一天看完電視,王小妞突然鄭重地告訴我,說她也要去參加兒童節目。

為了不打擊她的積極性,我決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打了電視臺的咨詢電話,然后按照要求報名,填寫申請表,拍照片??但結果是石沉大海。我只好慢慢做心理輔導,告訴小妞機會渺茫,試著讓她懂得不是做了就一定會成功的道理。沒想到,就在我們漸漸忘記這事的時候,電視臺打來了電話通知面試。

這個時候我們面對的最大困擾是,盡管王小妞不再畏懼跟小朋友們的接觸,但獨自面對陌生人時,她會不會顯得不夠自信呢?電視臺的面試是在不透明的房間里,讓孩子單獨對評委老師展示才藝的,本來王小妞就怯場,還能唱歌、背詩?對于這個前景我實在很不看好。

我苦思冥想地編了一套“電視臺領導都是幼兒園別的班的老師,只是在不同地點工作”等善意的謊言,似乎還真打消了小妞的很多顧慮。

面試當天,我惴惴不安地把王小妞送到了電視臺。在她走進面試室關門的剎那,我聽到一聲羞怯的“老師好”,心里多了很多安慰,這至少證明她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面試結束后,我迎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別的寶寶們面試完直接被媽媽領走了,而王小妞出來后,兩個工作人員把我們邀請進去,告訴我們在這一批里,王小妞的表現最出色、最勇敢,被暫時錄用,希望我們再多些準備!

其實,之后的面試結果真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的努力,小妞已經克服了對陌生人、陌生環境的恐懼,能夠自然地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藝。這是很了不起的突破和超越,這才是我們參加面試獲得的最大的成功。

2、玩起游戲不怕輸,信心全靠巧游戲

A怕輸的原因

 

孩子們相處時,一些比較膽怯的小孩往往會出現以下問題:不被團隊接納,游戲怕輸,不敢發表意見,不懂與小伙伴們商量,愛哭鬧、愛告狀,在游戲活動中總是陪襯??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該怎么辦?

以上的章節曾經提到,我為帶王小妞克服膽怯、融入小伙伴群體,曾經設計過無數游戲,以便于幫她順利融入。但在實際游戲中,依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這種情況雖有改善,但并未獲得完全地解決。

如果說我前面的方法著重借助了外力(游戲)的作用,那現在就要著手解決孩子自己的心理問題了。

開始的時候,因為孩子怕輸,我嘗試用書中介紹過的一些比較簡單的辦法,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但只達到了表面的緩解,問題并未真正解決。比如,當她在游戲中快要輸了的時候,她便不再守規矩,執意退出,孩子們便一哄而散。我對小妞進行心理輔導,告訴她團隊規則的必要性和不守規矩的后果。具實讓孩子明白道理很容易,可畢競年齡還小,真到了不合自己心意時還是會繼續任性,不能承受輸的“痛苦”。但我總不能等她長大后再解決這個問題吧!有什么好辦法能讓游戲的氛圍更加和諧,能讓孩子增加面對輸贏的勇氣呢?

一次,玩“老鷹捉小雞”游戲時又出現了狀況。其他孩子當“老鷹”時總是能輕易地捉住王小妞,而王小妞當“老鷹”時因為年齡小,腿短,跨步太小而抓不到別人。于是時間一長,王小妞就急了,哭鬧著要求回家。

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改善游戲的方法。我從玩具箱里找了一把軟泡沫做的斯爾福“尚方寶劍”,讓小妞拿在手里,用以延長臂長,然后再把游戲更名為“西游記降魔抓妖大賽”。女兒被冠名“鐵扇公主”,其他小朋友也各自有“孫悟空”“牛魔王”等稱號,場地為火焰山。這個變異而來的游戲實際上還是“老鷹抓小雞”的套路,但在“尚方寶劍”的幫助下延長了小妞的手臂所及,能讓她更容易抓到人。這樣就解決了年齡小、身高矮的孩子玩游戲時的弊端,使他們更有參與的熱情,也保證了游戲能順利進行下去。

所以,當孩子們玩游戲出現問題時,家長不妨多動點腦筋,改變一下游戲的形式和環節,把游戲變得更加生動,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競技游戲也是一樣,家長可以把孩子們按照年齡、體能等情況重新編排,適當地改變游戲道具,以此來解決一些客觀原因引起的問題,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能相對公平地參加游戲。例如,跨欄分年齡組來調整不同高度,賽跑按男女生劃定起跑線,盡可能地讓孩子們參與游戲時都能有機會感受輸贏,體驗樂趣。

在有了贏的機會后,孩子會一次比一次敢于面對和承受失敗。

要知道,很多孩子開始的時候懼怕輸,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不相信自已能贏。因為他們還沒嘗過贏的滋味,自然就沒信心繼續嘗試了。

那么,當我們改變了輸贏的概率后,是不是孩子怕輸的問題就能全部解決呢?我不能打保票可以完全規避,但是顯而易見,如果你能引導孩子更多地參與進來,讓他(她)有更多面對輸贏的機會,而不是任其哭著自我放棄,那么他(她)肯定就越來越容易接受游戲總會有輸有贏的現實。

王小妞現在早已不那么懼怕輸了,只要有贏的機會的活動,她都敢于參加。現在她不敢參加的活動,大多是學校某些特殊技能的比賽,或者拓展的某些項目,只是因為從沒玩過,沒有勇氣嘗試,而不是出于怕輸的心理了。在后來的日子里,王小妞還有了很多創意,讓這類游戲中的“老鷹”不再無人問津,讓“老狼”不再因為抓不到人而總是沮喪。

B推動改善

 

為了讓王小妞變被動為主動,我還發明了很多游戲,并提前教會她游戲規則,讓她在第二天負責給小伙伴們講解。這樣就解決了孩子沒機會說話的問題,還能練習她的口才,順便讓她增加自信,變得男敢開朗。

其實孩子不敢在團隊里說話主要是由于心里沒底,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是不是能得到認可和響應,你只要把大家愛聽和需要的話提供給她,她自然就有底氣開口了。千萬不要強迫她,用“你去說啊,怎么這么笨呢,有什么難的啊,不就說句話嗎”來催促她。

我剛開始讓王小妞講解規則時,因為她的膽怯,羞于開口,不斷退回到我身邊說:“媽媽你來講吧,我不說。”于是,我裝成求助的樣子很遺憾地對大家說:“呀,我實在是忘記了呀,要是王小妞不說,咱們就玩不成了,真慘!”然后,小伙伴們自然就不會放過王小妞,為了能馬上玩新游戲,孩子們會懇求她講解,他們的鼓勵可比家長的勸說效果好。王小妞果然中計,看到被小伙伴們需要,立馬就有勇氣說話了。

就這樣,王小妞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了。她從見同學都不敢打招呼,變得會生動詢問新伙伴的名字,甚至到大家有爭議的時候,她還能出面015提供解決方案。比如,她會利用石頭剪子布、手心手背或者“從小到大”順序等處理方法來進行疏解。

王小妞在接下來的三年,朋友圈不斷擴大,甚至13歲的“大朋友”也會和她一起玩墻壁射箭、小球投籃、羽毛球比賽等游戲。她的組織能力也在這三年多的培養中不斷提高,由手足無措地完全聽人指揮,到可以自已編排游戲、節目、出生意、提方案,是個創意十足、很有人緣的小朋友,大家都喜歡找她玩。現在她會經常邀請很多朋友到家里來,小伙伴們一起品茶看書,練習書法,涂涂畫畫,還會進行手工實驗,室內合奏等。她會玩的游戲多了,也學會了自己創造游戲,讓朋友更樂意和她在一起,讓玩變得更豐富。

 

在這里,我需要提醒家長們幾個注意事項。

首先,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沒有固定的游戲團隊,那么你帶領孩子融入團隊之后一定要跟進一段時間,細心地觀察孩子在和同齡人的游戲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想出能巧妙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不要不管孩子,光站在一旁跟其他家長聊天;也別怕辛苦,孩子們都是需要磨合的,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在自家孩子身上發現很多問題,有機會及時去糾正他(她)。

其次,要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要影響孩子形成積極面對問題的態度,不要去替他們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教他們建立一種規則去解決爭端,比如“石頭剪子布”或者猜手心手背,以此來決定玩游戲時的順序,后面他們很快就會自已處理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孩子在與團隊互動時愛告狀、愛哭、撒嬌,家長要發現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推動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

我創作的這些游戲,并不是每個家長都能照單全收,也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孩子。當然,大部分接觸過我設計的游戲的家長,都反映用我的辦法能解決他們孩子的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確實有孩子對這些游戲并不感冒,畢競每個孩子的喜好不同。所以,我還是真心建議家長們,多觀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她)的個性和想法,然后結合自已孩子的情況和需要,多動腦筋,去創造或改造更多專屬于你們的游戲。

例如,我上面介紹的名為“老鷹捉小雞”的戶外游戲,可以在孩子們的跑動中加入口算。回答正確,可以“抵命”。這樣既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鍛煉了身體,練習了合作,又在比賽過程中順便鞏固了數學基礎。這也正好符合了現代教育注重同時開發左右大腦的理念。但對于有些還沒熟練掌握口算的小孩,這個創意就會讓他們反感。

所以,適合自已孩子的游戲才是最好的,而怎樣改進游戲方式,讓它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就要靠家長來開動腦筋了。好的游戲就像“成長小幫手”,可以讓孩子玩著的同時吸收更多知識。

其實,游戲和玩本身就比單獨灌輸知識更能鍛煉孩子,能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競技能力以及心理索質。甚至可以說,游戲能培養孩子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能力”。只要家長肯用心觀察孩子,多開動腦筋,多帶孩子一起玩,一定能發現“游戲學習法”的魔力,收獲滿滿的“游戲能量”。

我也希望我研究的游戲能拋磚引玉,啟發更多的家長也和我一起發現新的好玩的游戲,讓我們的孩子既玩得開心,又能得到鍛煉。

3、孩子爭議要處理,游戲氛圍要公平

孩子們的世界很純粹,容不得半點作假。家長們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融入團隊,就必須要往意這個問題。

在我組織游戲時,有時候家長會因為怕孩子輸,會讓孩子“故意犯規”,推著孩子提前起跑、越線,總之是各種破壞規矩的做法,甚至跟我017求情,不要算孩子輸。最初,我總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回絕。

記得有一次,平時很要好的兩個男孩一直鬧別扭,使游戲很不順暢,直到最后兩人打了起來。

為什么以前關系很好的小伙伴,今天一直像死對頭一樣呢?

休息時,我和他們兩個談心才知道,其中一個孩子因為對方在家長的帶領下犯規,而我又沒有及時制止,于是耿耿于懷,始終在找茬打架。

那次小事件對我的震動很大。孩子最在乎的是公平,你想讓孩子們聽你的,玩得服氣、開心,就一定要按規矩辦事。即便實在想要變通,也必須有可信的理由。比如,確實需要讓自已的孩子讓著另外一個小孩,你可以說是因為對方年齡太小,或者因為他(她)今天生病,將其歸于“特殊范疇”。孩子們都是很善良的,只要理由充分,他們還是能理解并讓步的。

再比如,我購買的玩具,小朋友們一般會讓我女兒先玩,因為女兒是玩具的主人,有優先“使用權”,這樣的理由他們可以接受,就能耐心排隊。但如果兩個小伙伴本來在爭執,家長又強行讓他們禮讓,他們就會因為不服氣,把本來的小事鬧到更嚴重的地步——即在之后的游戲合作中矛盾升級。有一次,就有兩個小男孩為了玩具發生了吵鬧,他們跟我投訴說,東西是我女兒的,王小妞可以先玩,但他們兩個人應該以公平方式競爭后獲得先后順序,而不是強行被指定順序。

后來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不管帶孩子們出來玩的親人是誰,當我帶他們玩游戲產生糾紛時,他們絕對不找自已的家長,而是找我處理。

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孩子們找自己的家長解決問題時,家長不是偏心自已的孩子,就是會顧忌到別的孩子家長的面子,讓自已的孩子受點委屈,從而有失公平。因為很多媽媽是好朋友,不好意思以公正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發生糾紛時也不管規則與公平,一概讓自己的孩子謙讓,孩子很委屈又不敢反抗。只有我在孩子們中間是比較公平的處置者,對女兒也一視同仁。所以,當孩子們之間出現問題時,他們尋找的不是有愛的外援,而是一個公正的“裁判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万宁市| 崇礼县| 昆明市| 晋城| 阳信县| 屯昌县| 班戈县| 烟台市| 驻马店市| 耿马| 托里县| 定安县| 彰化县| 东至县| 象山县| 陈巴尔虎旗| 凉山| 新乡县| 赤水市| 土默特右旗| 云龙县| 曲麻莱县| 南京市| 正镶白旗| 肥东县| 湖北省| 老河口市| 江口县| 罗田县| 广水市| 佳木斯市| 沐川县| 永安市| 定南县| 东兴市| 洛扎县| 白银市| 当阳市| 梨树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