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經濟研究(第二輯)
- 范周
- 10字
- 2019-01-03 07:14:38
Chapter01 創新驅動與國家戰略
“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迫切問題分析
一、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緣何在當下提出?
從國家宏觀改革的背景上來看,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被全球公認,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強國,大家對它還是持有各自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中國動漫產業,從26萬分鐘降到13萬分鐘,仍然還是世界第一,因為日本動漫沒有突破10萬分鐘,但是全世界的動漫市場日本確實占了遙遙領先的地位,而我們中國的動畫在全世界的市場占有率,這是一個令人堪憂的問題。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我兩次到訪日本,一直很想拜訪宮崎峻,但是最終都沒有成功。宮崎峻全部一律回絕。后來透過他的經紀人回復說:“我很尊重中國的同行,我很尊重中國的動畫,我們日本動畫是在向中國50年代動畫學習當中自己形成了日本的動畫特點和風格,但我又特別瞧不起中國動畫,沒有事兒我不會特地到中國來,我的動畫在中國版權被踐踏的是全世界從未有過的,想起來,一輩子都不會到中國大陸來。”這個想法不是展現老爺子比較偏激一面,恰恰反應出中國動漫產業在發展中展露出諸如版權意識薄弱等系列問題。一個文化強國乃至于一個文化帝國,一定要是在全球視野下看待它的發展,而絕不是閉門造車。
我們2015年全國GDP人均達到了4.93萬元,折合7000多美元,這個發展速度體量上是夠了,但是我們的文化產品有沒有過剩,在中央決策層就有兩種不同意見,有人說,文化供給嚴重不足,但是我們從數字上又看到,尤其是我們的出版產業當中,有相當一批數量的出版物是沉睡在倉庫里的。我們知道,文化產業這將近三萬億當中,我們的出版占大于三分之一的比例,但是出版當中的相當一部分是存在倉庫里,這樣的文化供給有意義嗎?與此同時,文化建設的升級和活力不容忽視,但是這樣一種結構性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我們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已經達到了將近4%,余群部長助理在2016年9月6號峰會上公布了一個數字,已經達到了3.92%,占GDP馬上接近4%了,這是第一次從官方聽到這數據。但事實上優質文化產品的豐富程度是令人擔憂的。還有,問題產生的背景,我們文化發展的實踐不容忽視日益嚴重的結構性問題。有幾句話來說明它,首先從產品上來看,低端同質化的產品存在過剩,中高端個性化產品相對匱乏,從結構上來看,我們的傳統比重比較大,新興產業還需要進一步的培育。東中西之間的差距也非常突出,這個背景下提出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應該冷靜地客觀地來看,大好形勢的客觀問題。
二、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如何與經濟領域供給側改革相得益彰?
在這方面,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來看,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著共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那就是從文化的雙重屬性和兩個效益來看,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改革,各有側重,而且側重的差別是比較大的。第一個,從重要性來看,文化領域是經濟領域供給側改革的任務,重要的構成部分,要推動文化產業的結構性優化提升,必須要減少無效供給和去產能化。
優化區域的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在這一點上,我個人有一個不成熟想法,沒有必要全國攤大餅,我上個月到西藏調研,就跟自治區的文化部門同志講我的心里話,我說你們拉薩要做動漫沒問題,但是動漫不是所有的地區都要有一個動漫園區,要避免它的同質化現象。我這次走的路線是寧夏、青海、西藏,走了這三大省,這三個省的感覺是,大家都在謀劃這樣一些像動漫游戲的產業。大家知道,這些產業其實沒有什么多少畝地的工地約束,就是靠人才,我相信把宮崎駿放在任何一個荒涼的島嶼,他一樣可以做出《千與千尋》來,宮崎駿就是宮崎駿,和我們為一個園區提供一個龐大的土地面積沒有任何的關系。
我們到訪澳大利亞悉尼看到一個動漫公司,所有面積加在一起都沒有我們這個會議室大,但是卻是世界頂級的動漫產品的后期制作方。我們到新西蘭,維塔公司是全世界所有影視作品后期最牛的公司,一共才不到200人,占到整個工廠的面積不到2000平方,但是他是世界頂級公司。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對文化產業,這個領域當中的重要性,它的結構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文化領域成為經濟領域獨立的板塊,它的重要性在于雙效統一,必須要解決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問題。
第三個,引領性,文化領域在某些方面還可以引領經濟領域的改革,這個觀點是可以成立的。文化領域發展又立足于不斷地創新。文化領域不僅是配合經濟領域供給側改革,在某些方面還可以引領經濟領域改革,青海吾屯熱貢文化藝術村、江蘇泰興鳳靈樂器限公司,這些企業讓文化引領當地經濟的發展,朝陽區是保證菜籃子、米袋子的東部農業地區,后來70年代、80年代進入工業發展期,現在變成了北京最大的房地產市場,近年來朝陽區財政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于文化創意產業,全中國沒有一個這樣的城市,是第一也是唯一,為財政貢獻10%、20%就已經很罕見了,但是朝陽區貢獻了四分之一,在朝陽區的經濟板塊當中,文化產業已經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經常講一句話,朝陽區很少搞招商引資的活動,到朝陽來落戶的企業首先來看品質,然后再看未來的影響力,最后再談其他的問題,就是平等的、正常的,朝陽能這樣做,能這樣牛,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它的文化引領作用在這個區域的文化發展,已經是實實在在的。
兩年前我們提出那個口號,“西有科技中關村、東有文化定福莊”很多人不以為然,甚至聽了就笑。現在大家看一看,北京的七分之一的文創成果是來自于朝陽區的。但是朝陽區下一步的發展其實更嚴峻了,當它處于高處不勝寒的時候,它和大家距離拉開時候,需要破解、需要突破的東西就更多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文化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對經濟的這種反作用、促進作用、引領作用,不僅僅是朝陽區,包括我一直很關注的杭州市也是如此。
三、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的主要表現
第一個問題,文化產品和服務供需錯位、結構失衡。
我們上課經常愿意舉電影為例,中國每年生產八九百部電影,2015年800多部電影,但是上院線的有多少,十幾萬分鐘,我們能知道的動畫片有幾部?我們一年一萬五六千部級的電視劇,有多少我們還能記住的?現在圖書出版是紅紅火火,數量在逐年攀升,但是我們大家隨口就說出來的能有幾個呢?甚至我都說,學中文的同學,能把最近這三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人都說出來有幾個?而反過來2.6億人看到網絡文學的,所謂作家群體和草根的網絡文學究竟誰在爭霸天下?每隔兩年有一個全國的劇目展演,搞了十屆了,一屆評100個劇目,國家有一千臺劇目,這一千臺劇目生產出來了,獲獎了,拿了“五個一工程”了,在百姓中的傳播廣度又如何呢?我們的產需結構都存在很多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們的文化資本在制度障礙方面、融資方面的困難仍然存在。
一方面中國的資金池子很大,民間資金池子有幾十萬億,另一方面,我們許多領域卻找不到錢,對于民營資本、對于民營金融的管控,仍然還是制約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些制度性的問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現在所有的欠缺都是次要的,制度上的不完善、制度上的不暢通、制度上的不開明是最根本的。
第三個問題,文化科技方面投入嚴重不足,轉化不夠。
當前我國對于科技創新的一些戰略思路,在這方面還是停留在制度建設上,沒有很好的突破。我們在座的很多老師,還要為報銷,怎么弄發票去占用自己大量的時間,這個講起來都是一個國人恥笑的事情,我們一直在呼喚著有尊嚴的做科研,有尊嚴的去創新,有尊嚴的去獲得創新之后的成果,去享受它,目前還屬于理論探討的階段,誰受到了這種尊嚴呢?所以我們很多年輕的同學到了大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老師貼發票,都很俗,對整個發票的流程,怎么鑒別真假發票,怎么把連續號發票變成不連續號發票,技術之成熟,遠遠超過了我們這些專業人士,想想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第四個問題,文化人才缺口巨大,產學脫節。
一方面我們老師跟同學們講,怎樣拍電視、怎樣拍電影,講的老師居然一部電視、電影都沒拍過,講的像真的一樣,同學們也聽著像真的一樣,這件事情好多地方都司空見慣,為什么老師不可以辦公司,為什么搞制片的老師自己不能做制片人,這是什么環境?這樣能培養出來真正上手的學生嗎?我們有時候搞一點企業的行為,像做賊一樣,完了還得說,我就是咨詢一下,還要聲明,絕對不拿費用,不拿費用能好好地做服務呢,肯定是騙人的。所以人才的問題,核心不是人才,是教育的問題,教育的核心,今天是9月9號,毛主席說教育的問題是教改的問題,教改的問題是教員的問題。
我在世界上名校也去的不多,去了幾十所,名校的講經濟的老師都是三三制,學校三年,訪學三年,企業三年,而且我在歐美國家看到了和我干同樣事業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公司老板,這樣他講起來的話才能講人話,才不能講神話。我們現在很多老師在這方面是欠缺的,更別說我們普遍意義的下去掛職,當然文化發展研究院的老師比較痛苦,在我主持工作的期間,都鼓勵和督促他們去企業或者政府掛職,90%老師都掛過職,有了這段實踐經歷之后,他就會知道政府在想什么,知道企業在想什么。才能在課堂上給同學們上好專業課。
我們人才其實是數量很大,但是質量遠遠不夠,現在的人才的發展動蕩性很強,因為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要求我們的人才也必須要是復合型人才。所以我鼓勵同學們打破學院、高校壁壘。蹭課、交流這也是一種學習的渠道。
第五個問題,文化出口,精品缺少、影響力很小。
近年來,我們國家有一個重大的變化,總理和總書記出國訪問,贈送禮品,從2014年開始全部都是文化禮包,基本上是帶一部電視劇,總書記這幾次出差還帶一個劇團,領導人把文化看到這么高的位置上,但是我們能拿出手的東西太少。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的文化貿易還應該多出精品。
第六個問題,公共文化服務還要繼續精準。我們的效能問題還要不斷地提高,我認為我們國家對于公共文化的這種財政支持,應該繼續加大力度,問題現在是已經給的財政支持,80多個億是不是已經用到了點子上,我已經在各個場合來講,我對農村書屋這個現象一直是很鄙視的,我沒看過真的農村書屋有人在那兒學習,我參加過中期檢查,有的縣市一看,找出當地村民擺拍、裝模作樣,搞一些形象工程。這樣的書屋不如街舞,不如談一點本地區的文化現象,我們的這種基層建設能不能走中國農村早期的鄉閑制度,培育中國的鄉紳,那是根深蒂固的,是在血脈當中的。因此,我們在這方面要進一步的提升我們的效率。在這方面,結構性的改革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包括我們在結構性當中,文化產業所有制的結構,相差的比例還很大,例如小微企業數量很多,解決就業人數上也做了很大的貢獻,但給的待遇和他做出的貢獻并不相匹配。我們在文化產業技術結構上傳統產業比重比較大,新興業態應該進一步提高,這個趨勢肯定是新興業態占到60%、70%甚至更多。文化產業的關聯結構,產業鏈短,延伸性比較差,美國人搞一部片子十年,一部片子賣20年。我國區域產業結構也不平衡,我們東中西的文化產業差距已經拉大,如果搞得不好將來越拉越大。
四、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關注的六大問題
這是我們課題組的集體勞動成果,在這里給大家匯報一下,第一個,始終要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與擴大先進思想,文化陣地為發展導向。第二個,始終以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擴大我國文化自信為發展方向,這一點我覺得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我國現在的安全當中的文化安全,問題非常復雜,有的已經是滲透到我們的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了。第三個,始終以雙效統一作為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原則,中央已經是三令五申,文化產業不可能跳出這個大的概念。第四個,始終堅持文化保護與有序開發并重,實現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光大,尤其我國現有的文物的開發,既要積極又要謹慎。第五個,始終堅持優勝劣汰,保障文化領域的有效供給,前面已經講過,這里講的杜絕低俗供給、淘汰過剩供給、清理僵尸供給,盤活那些呆滯的供給。第六個,始終將需求側升級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竭動力,要從兩端同時發力,并且讓兩端發力能夠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