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式面點工藝
- 蘇德勝
- 6字
- 2019-01-03 07:11:12
項目一 水調(diào)面團
任務(wù)一 餃子類
一、生豬肉餡水餃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水200g 鹽2g
餡料:肉餡500g 鹽2~3g 醬油10g 鮮貝露10g 芝麻油10g 花椒面3~5g 味素3~5g 雞粉3~5g 蠔油10g 胡椒粉3~5g 料酒10g 姜末10g 白糖1~2g 蔥花25~50g 熟豆油25~50g 水175~200g (或高湯)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剁成碎末放入盆內(nèi),加調(diào)料煨好口,5分鐘后加水,加味素,并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拌至肉餡呈黏稠狀即可。水要分2~3次加入,第一次加70%的水,每次間隔15分鐘。水上好10分鐘后加熟豆油,同時加蔥花,拌勻備用。
2.和面:將面粉內(nèi)加入鹽及30℃左右的水調(diào)和均勻,揉勻、揉透后餳面30分鐘。
3.成形:餳好的面坯搓成長條,直徑約1.5cm,揪70個劑,搓圓,按扁,搟皮,包餡捏成半月形餃子生坯。
4.熟制:用旺火沸水煮制。生餃子下鍋后,立即用勺背輕輕推動,讓制品在水中轉(zhuǎn)起來,以免生坯粘連或粘鍋底,待餃子浮起,要點2~3次水,保持鍋內(nèi)水沸而不騰,待餃子皮鼓起,皮與餡心脫離,按之即起,皮無白茬餡心發(fā)硬即熟。用漏勺撈出餃子,瀝干水分,盛入盤中即成。
(四)風(fēng)味特點
皮薄餡大,爽滑筋道,鮮咸而香,柔軟松嫩。

(五)技術(shù)要點
1. 面團軟硬要適當(dāng)。面團若過軟,面團的延伸性過大,搟皮時面皮易變形,包餡后的餃皮彼此易粘連或黏附盛器,且餃子不耐煮。面團若太硬,面皮不易搟薄,包餡時餃皮不易黏合。
2.揉好的面團要餳好后方宜搓條。剛?cè)嗪玫拿鎴F,面筋處于緊張狀態(tài),韌性強。此時的面團若立即進行搓條,則條的延伸性差,不易搓長,且易斷裂。將面團放置餳好后,使面筋得到松弛,延伸性增大,同時面團的黏性下降,表面光滑,再進一步操作就容易進行了。
3.制餡加水時,要邊加水邊攪,不要一次將水全部加入,以保證餡心黏稠,不脫水。
4.皮子要薄厚均勻,成形時要邊窄,肚鼓。
5.煮餃時,水要寬,水和制品的比例是5∶1。
二、蒸餃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豬大油50g 沸水200~250g
餡料:豬肉餡500g 醬油10g 胡椒粉3~5g 花椒面3~5g 蠔油10g 味素3~5g 白糖1~2g 鮮貝露10g 精鹽3g 姜末10g 水175g 料酒10g 熟豆油25~50g 芝麻油10g 雞粉3~5g 蔥花25~5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餡加調(diào)料煨好口,5分鐘后加水、味素,并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拌至肉餡呈黏稠狀即可。水要分2~3次加入,第一次加70%的水,每次加水間隔15分鐘。水上好10分鐘后加熟豆油,同時加蔥花拌勻備用。
2.和面:面粉置案板上攤開,澆上沸水,邊澆邊攪拌,而后加入豬大油,淋上少許的冷水,再用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后揉和成團,餳15分鐘后使用。
3.成形:將餳好的面團搓成條,直徑2cm,揪成40個面劑,搟成中間稍厚邊緣略薄、直徑8cm的圓皮。左手托皮,右手持餡匙,把餡撥入劑皮中心,包好捏嚴,呈半月形餃子生坯。
4.熟制:生坯上屜,旺火大汽蒸5~6分鐘。
(四)風(fēng)味特點
皮薄軟糯,餡心松嫩,汁多不膩,口味鮮香。

(五)技術(shù)要點
1.面要燙透,揉勻。但不能多揉,防止上勁,失去燙面特點。
2.淋灑冷水的作用是驅(qū)散熱氣,制品食用時不粘。
3.面要晾透,否則成品容易結(jié)皮,且表面粗糙,開裂。
4. 皮子要薄厚均勻,餃子要包嚴,不露餡。
5. 蒸時不可過火。
三、鍋烙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豬大油50g 沸水200~250g
餡料:豬肉餡500g 醬油10g 胡椒粉3~5g 花椒面3~5g 蠔油10g 味素3~5g 白糖1~2g 鮮貝露10g 精鹽3g 姜末10g 水150g 料酒10g 熟豆油25~50g 芝麻油10g 雞粉3~5g 蔥花25~5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餡加調(diào)料煨好口,5分鐘后加水、味素,并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至肉餡呈黏稠狀即可。水要分2~3次加入,第一次加70%的水,每次加水間隔15分鐘。水上好10分鐘加熟豆油,同時加蔥花拌勻備用。
2.和面:面粉置案板上攤開,澆上沸水,邊澆邊攪拌,而后加入豬大油,淋上少許的冷水,再用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后揉和成團,餳15分鐘后使用。
3.成形:將餳好的面團搓成條,直徑2cm,揪成40個面劑,搟成中間稍厚邊緣略薄、直徑8cm的圓皮。左手托皮,右手持餡匙,把餡撥入劑皮中心,包好捏嚴,呈半月形餃子生坯。
4.熟制:將餅鐺加熱至180~210℃,淋上生豆油,逐個碼上鍋烙生坯,待生坯底呈黃色嘎渣兒,即可澆上350~400g 面芡,蓋上鍋蓋,烙5~6分鐘,水分?干即熟。
(四)風(fēng)味特點
皮面柔糯,底面焦脆,黃亮油潤,肉餡鮮香。

(五)技術(shù)要點
1.面要燙透,揉勻。但不能多揉,防止上勁,失去燙面特點。
2. 淋灑冷水的作用是驅(qū)散熱氣,制品食用時不粘。
3. 面要晾透,否則成品容易結(jié)皮,且表面粗糙,開裂。
4.皮子要薄厚均勻,鍋烙要包嚴,不露餡。
5.成熟時鍋溫不宜過高,避免底部焦煳。
6.澆面芡時,面芡要調(diào)勻,澆勻。
四、鳳眼餃
(一)配方
皮料:玉蘭粉500g 豬大油50g 溫水200g
餡料:豬肉餡300g 水發(fā)海參100g 大蝦100g 姜末10g 蔥花25g 花椒面3g 胡椒粉3g 精鹽3g 味素5g熟豆油25g 雞粉5g 料酒10g 香油10g 白糖1g 海鮮醬油10g 青豆50g 水10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餡,大蝦(去皮去蝦線)、海參切成小丁,加調(diào)料拌勻,5分鐘后加150g 涼水同時加味素并向一個方向攪拌成黏稠狀,待10分鐘后加熟豆油,同時放蔥花拌勻成餡。
2.和面:面粉攤放在案板上,澆上溫水(70℃),邊澆邊攪拌,而后加入豬板油,淋上少許的冷水,并用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揉和成團,餳置15分鐘。
3.成形:將餳好的面團搓成圓條,直徑為2cm,揪40個面劑,搟成厚薄均勻、直徑7~8cm的圓皮,左手持皮,右手用餡匙挑入10g 餡心,并將皮的前后兩側(cè)向上翻,再將左右兩角用左右手食指尖往里頂出一個凹,使中間凹陷突出(見圖1),兩頭尖并有兩個小孔(見圖2),再把兩粒青豆嵌入孔洞形成鳳眼餃。

圖1

圖2
4. 熟制:將成形的生坯擺入籠屜中,用旺火蒸5~6分鐘,即熟。
(四)風(fēng)味特點
色澤較白,糯中有韌,餡嫩鮮香,形似鳳眼。

(五)技術(shù)要點
1.水溫與水量要適當(dāng)。水溫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的特性,水量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所需的軟硬程度。
2.溫水面團成團后要攤開散熱,若熱量聚集在面團內(nèi)部,易使淀粉繼續(xù)膨脹、糊化,面團會逐漸變軟、變稀,粘手,制品成形后易結(jié)殼,表面粗糙。
3.備用的面團要用濕布蓋上,避免表皮結(jié)殼。
4.成形時交口處要捏緊,避免成熟時散爛。
5.蒸制時掌握好火候,蒸制時間要適宜,不能久蒸。
五、四喜餃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豬大油50g 溫水200g
餡料:豬肉300g 海參100g 大蝦100g 姜末10g 花椒3g 胡椒粉3g 精鹽3g 味素3~5g 雞粉3~5g 料酒10g 香油10g 白糖1~2g 蔥花25g 熟豆油25g 海鮮醬油10g 水100g
飾料:蛋皮末50g 火腿末75g 青椒末100g 精鹽2g 味素2g 芝麻油20g 水發(fā)香菇末10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剁成餡,大蝦(去皮去蝦線)同海參切成小丁,加調(diào)料,5分鐘后加150g 水同時加味素并向一個方向攪拌成黏稠狀,待10分鐘后加豆油,同時放入蔥花拌勻成餡。青椒洗凈后焯水,并用冷水漂涼,再切成碎末,分別將青椒末、香菇末、蛋皮末加調(diào)味品調(diào)味后備用。
2.和面:面粉攤在案板上,澆上溫水(70℃左右),邊澆邊攪,而后加入豬板油,淋上少許的冷水,并用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揉和成團,餳置15分鐘。
3.制皮:將餳好的面團搓成直徑2.5cm的圓條,揪40個面劑,搟成厚薄均勻、直徑8cm的圓皮。
4.成形:左手托皮,右手用餡匙撥上肉餡,再用右手把皮提起來,中間對捏分成四份,捏成四個角,把四個角的八個邊從中間將每相挨的兩個邊捏在一起,從上邊看即成四個大孔洞,然后將青椒末、香菇末、蛋皮末、火腿末分別填入四個大孔眼中,即成四喜餃生坯。
5. 熟制:生坯放入蒸籠中用旺火沸水蒸5~6分鐘即熟。
(四)風(fēng)味特點
造型美觀,色彩鮮艷,口味鮮香。
(五)技術(shù)要點

1.水溫與水量要適當(dāng)。水溫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的特性,水量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所需的軟硬程度。
2.溫水面團成團后要攤開以散熱,若熱量聚集在面團內(nèi)部,易使淀粉繼續(xù)膨脹、糊化,面團會逐漸變軟、變稀,粘手,制品成形后易結(jié)殼,表面粗糙。
3.備用的面團要用濕布蓋上,避免表皮結(jié)殼。
4.成形時交口處要捏緊,避免成熟時散爛。
5.蒸制時掌握好火候,蒸制時間要適宜,不能久蒸。
六、白菜餃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豬大油50g 溫水200g
餡料:豬肉300g 水發(fā)海參100g 大蝦100g 姜末10g 花椒3g 白糖1~2g 胡椒粉3g 精鹽3g 味素3g 雞粉3g 料酒10g 香油10g 蔥花25g 熟豆油25g 海鮮醬油1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剁成餡,大蝦(去皮去蝦線)同海參切成小丁,加調(diào)料,5分鐘后加150g 水同時加味素并向一個方向攪拌成黏稠狀,待10分鐘后加豆油,同時放入蔥花拌勻成餡。青椒洗凈后焯水,并用冷水漂涼,再切成碎末,分別將青椒末、香菇末、蛋皮末加調(diào)味品調(diào)味后備用。
2.和面:面粉攤在案板上,澆上溫水(70℃左右),邊澆邊攪,而后加入豬板油,淋上少許的冷水,并用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揉和成團,餳置15分鐘。
3.制皮:將餳好的面團搓成直徑2.5cm的圓條,揪40個面劑,搟成厚薄均勻、直徑8cm的圓皮。
4.成形:在圓形皮坯中間放上餡心,四周涂上蛋液,將圓面皮五等分后向上向中間捏攏成五個角,角上呈五條雙邊,將五條雙邊分別捏緊,然后用手將每條邊由內(nèi)向外、由上向下逐條邊推捏出波浪形花紋,把每條邊的下端捏上來,用蛋液粘在鄰邊的一片菜葉的邊上,即成白菜餃生坯。
5.熟制:生坯放入蒸籠中用旺火沸水蒸5~6分鐘即熟。
(四)風(fēng)味特點
造型美觀,色彩鮮艷,口味鮮香。
(五)技術(shù)要點
1.水溫與水量要適當(dāng)。水溫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的特性,水量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所需的軟硬程度。
2.溫水面團成團后要攤開以散熱,若熱氣聚集在面團內(nèi)部,易使淀粉繼續(xù)膨脹、糊化,面團會逐漸變軟、變稀,粘手,制品成形后易結(jié)殼,表面粗糙。
3.備用的面團要用濕布蓋上,避免表皮結(jié)殼。
4.成形時交口處要捏緊,避免成熟時散爛。
5.蒸制時掌握好火候,蒸制時間要適宜,不能久蒸。

七、冠頂餃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豬板油50g 溫水200g
餡料:豬肉300g 水發(fā)海參100g 大蝦100g 姜末10g 花椒3g 胡椒粉3g 海鮮醬油10g 味素5g 雞粉5g 料酒10g 香油10g 熟豆油25g 白糖1g 蔥花25g 精鹽3g
飾料:蛋皮末50g 青椒末100g 火腿末75g 紅櫻桃20g 精鹽5g 味素3g 水發(fā)香菇末100g 芝麻油2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豬肉剁成餡,大蝦(去皮去蝦線)同海參切成小丁,加調(diào)料,5分鐘后加150g 水同時加味素并向一個方向攪拌成黏稠狀,待10分鐘后加豆油,同時放入蔥花拌勻成餡。青椒洗凈后焯水,并用冷水漂涼,再切成碎末,分別將青椒末、香菇末、蛋皮末加調(diào)味品調(diào)味后備用。
2.和面:面粉攤在案板上,澆上溫水(70℃左右),邊澆邊攪,而后加入豬板油,淋上少許的冷水,并用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揉和成團,餳置15分鐘。
3.制皮:將餳好的面團搓成直徑2.5cm的圓條,揪40個面劑,搟成厚薄均勻、直徑8cm的圓皮。
4.成形:將圓皮的邊三等分后向反面折成三角形,正面放上餡心,三條邊涂上蛋液,然后將三條邊的三個角向上攏起,將每條邊對折捏緊,頂部留一小孔,用拇指和食指將每條邊推捏出波浪花紋,將反面原折起的邊翻出,頂上放一顆紅櫻桃,即成冠頂餃生坯。
5.熟制:生坯放入蒸籠中用旺火沸水蒸5~6分鐘即熟。
(四)風(fēng)味特點
造型美觀,色彩鮮艷,口味鮮香。

(五)技術(shù)要點
1.水溫與水量要適當(dāng)。水溫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的特性,水量適當(dāng)能保證面團所需的軟硬程度。
2.溫水面團成團后要攤開以散熱,若熱氣聚集在面團內(nèi)部,易使淀粉繼續(xù)膨脹、糊化,面團會逐漸變軟、變稀,粘手,制品成形后易結(jié)殼,表面粗糙。
3.備用的面團要用濕布蓋上,避免表皮結(jié)殼。
4.成形時交口處要捏緊,避免成熟時散爛。
5.蒸制時掌握好火候,蒸制時間要適宜,不能久蒸。
八、燒賣
(一)配方
皮料:面粉500g 玉米淀粉50g 沸水200g
餡料:牛肉餡300g 肥豬肉餡200g 鹽2g 香油10g 醬油100g 花椒面5g 胡椒粉5g 料酒20g 熟豆油50g 姜末20g 蔥花50~100g 水150g
(二)工藝流程

(三)制作過程
1.制餡:將肉餡調(diào)勻,再加入鹽、醬油、花椒面、胡椒粉、料酒、姜末、香油,抓勻煨好口。5分鐘后加水,加味素,并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至肉餡呈黏稠狀即可。水要分2~3次加入。第一次加70%的水,第二次加20%的水,第三次加10%的水,每次間隔15分鐘。水上好10分鐘后加熟豆油和蔥花。
2.和面:面粉置案板上攤開。澆上沸水,邊澆水邊攪拌,然后用手掌根擦勻、擦透。最后將面團攤開。晾涼后揉和成團,餳15分鐘后使用。
3.制皮:將餳好的面團搓成條,揪成重量16~18g 的劑子。撒上玉米淀粉,滾圓壓扁。用小圓燒賣槌搟壓開片,將槌正壓于劑子的中間,然后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走槌,由中間向邊沿滾動轉(zhuǎn)圈滾壓。著力點逐漸移動至皮的邊緣,要求皮中間略厚,邊略薄,形如荷葉即可。每10張皮一摞。摞時上下要對齊,皮要大小均勻。壓花,壓時手輕輕將皮按一下。防止壓花時皮子左右晃動。右手握住走槌桿,緊貼槌肚。防止槌肚左右晃動。槌肚的三分之一壓在皮子的荷葉邊上,槌把要向下傾斜,左手拇指輕壓于皮上,食指放在案板上,擋在槌肚的前方,其余三指支撐在案板上,槌把插在左手虎口里,右手每用力向前壓推一下,左后食指就擋一下,右手抬起后退再下壓推進。如此循環(huán)一周,每壓一下當(dāng)出一個褶,這樣邊沿就形成了麥穗狀的燒賣皮。
4.成形:左手托皮,右手持餡匙,把餡涂抹在皮上無褶部分,用餡匙頂住皮中心,右手攔腰。合攏但不要握緊,使餡心顯露于麥穗的中心,將生坯立放在屜上即可。
5.熟制:生坯上屜,旺火大汽蒸5~6分鐘。
(四)風(fēng)味特點
形宛若掐腰的花瓶,上沿似成熟的麥穗,皮薄軟糯,柔韌,餡大,汁滿,醬香濃郁。

(五)技術(shù)要點
1.面要燙勻、揉勻。
2. 面要涼透,否則成品容易結(jié)皮,且粗糙開裂。
3.蒸時不可過火,否則易掉底。
4.包時餡要抹正,攏包時,麥穗要整齊,不可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