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國內外學者關于殘疾人體育的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殘疾人體育發展發展迅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關于殘疾人體育的研究層出不窮。本研究關于殘疾人體育研究狀況的描述只是基于對檢索到的文獻資料做出的整理。

1.2.1 國內學者關于殘疾人體育的研究

隨著殘疾人體育的發展,關于殘疾人體育方面的研究也呈現多元化的視角。首先,從整體上講,主要是殘疾人體育相關理論的研究,主要包括對殘疾人體育價值王若光,等.“自卑與超越”——對殘疾人體育價值的重新審視[J].中國殘疾人,2007(7).唐銀春,等.和諧理念下的殘疾人體育的價值定位[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9(6).、殘疾人體育目的、意義、功能的研究唐新發.芻議殘疾人體育的目的與任務[J].荊州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4).覃興耀,等.再論殘疾人體育的意義[J].體育文化導刊,2008(1).朱麗瓊,等.殘疾人體育的價值功能及實現理徑論析[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4).,以及對殘疾人體育總攬性的研究張雨沂,等.我國殘疾人體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4).張燕中.我國殘疾人體育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9(4).吳燕丹,等.融合與共享:論和諧視域中殘疾人體育的可持續發展[J].體育科學,2008(10).

其次,從部分上講,主要是根據殘疾人體育的相關分類,分別進行某一類別的細致研究。關于殘疾人體育的分類,國際上對殘疾人體育普遍稱之為適應性身體活動,依據其功能可以分為競技運動、適應體育教育和適應休閑活動。國內學者在殘疾人體育研究中,習慣于將殘疾人體育分為殘疾人競技體育、殘疾人群眾體育和殘疾人體育教育。通過整理研究搜集到的相關資料,目前關于殘疾人體育的具體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研究角度。

1.2.1.1 殘疾人競技體育研究

1.2.1.1.1 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現狀和對策的研究

準確地把握殘疾人體育開展的現狀,可以發現不足,找出問題所在,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發展的方向,更好地促進其發展。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學者研究的重點。因此,關于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現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全國性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現狀研究、各省市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研究以及某一項目發展現狀的研究。如金梅等人對目前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現狀進行了統計和分析金梅,等.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5).;孔凡镕對山東省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孔凡镕.山東省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8.;而吉朝霞、楊華等人分別對坐式排球和乒乓球項目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吉朝霞.對我國殘疾人排球運動的現狀極其發展對策的研究[D].江蘇:揚州大學,2007.楊華.我國殘疾人乒乓球運動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1.2.1.1.2 殘疾人競技體育運動員的研究

殘疾人運動員是殘疾人競技體育的主要力量。關于殘疾人運動員的研究,對于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目前關于殘疾人運動員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殘疾人運動員心理方面的研究,如漆昌柱等人對殘疾人運動員的特質焦慮與競賽狀態焦慮進行了研究。漆昌柱,等.殘疾人運動員的特質焦慮與競賽狀態焦慮研究[J].體育科學,2005(3).②殘疾人運動員基本狀況的研究,如袁國偉對我國盲人門球運動員基本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袁國偉,等.對我國殘疾人盲人門球運動員基本狀況的研究[J].陰山學刊,2008(6).③殘疾人運動員選材的研究。寧曉青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希望構建殘疾人運動員選材理論體系寧曉青,等.構建殘疾人運動選材理論體系的初探[J].大視野,2008(7).,侯曉暉也在初步探索殘疾人游泳運動員科學選材侯曉暉.殘疾人游泳運動員科學選材的初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3).。④關于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研究。近幾年關于殘疾人運動員社會保障的研究逐漸進入一些學者的視野,如李大新、李超、張陵、鄒德新等人都開始關注殘疾人運動員社會保障,以保障運動員的長遠利益。李大新.論我國運動員的社會保障[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11).李超.對我國運動員社會保障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張陵.美日韓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09(1).鄒德新,等.運動員社會養老保險需求意愿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⑤優秀運動員的研究,這是因為優秀運動員在殘疾人競技體育領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值得關注的群體。

1.2.1.1.3 殘疾人競技體育訓練方面的研究

競技性是競技體育的特性,取得優異成績是其追逐的目標。而優異成績的取得必須依靠日常的科學化訓練。因此,如何提高殘疾人競技體育訓練水平是我們值得關注的課題。通過整理分析關于殘疾人競技體育訓練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日常訓練科研攻關。如趙春英對中國殘疾人舉重隊備戰世錦賽集訓技術攻關進行了研究。趙春英.中國殘疾人舉重隊備戰世錦賽集訓技術攻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9).②科學化訓練研究。如唐桂萍對我國殘疾人游泳運動員不同訓練階段機能狀態進行研究,以提高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唐桂萍.我國殘疾人游泳運動員不同訓練階段機能狀態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8).③優秀運動員訓練過程的研究。如那憲飛詳細地研究了世界紀錄創造者殘疾舉重運動員李鳳梅的訓練情況。那憲飛.體能訓練對舉重專項競技能力提高的影響——析世界紀錄創造者殘疾舉重運動員李鳳梅的訓練[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4(1).④教練員相關情況研究。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對于提高訓練成績至關重要。因此,很多學者也十分關注殘疾人競技體育教練員這一群體。李靖對殘疾人運動員與教練員的交往關系進行了分析李靖.主體間性視野下殘疾人運動員與教練員的交往關系[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1).,張先鋒對田徑項目國家隊教練員進行了調查等張先鋒.殘疾人田徑項目國家隊教練員人才資源現狀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6).

1.2.1.1.4 殘疾人競技體育其他相關人員的研究

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努力,同樣也不能忽視裁判員、分級師的作用。通過查閱此類文獻發現,相關研究大都涉及該方面的負面現象。莊茂花在《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誠信缺失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中闡述了裁判員隊伍誠信缺失的現象莊茂花.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誠信缺失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10).;毛曉榮闡述了我國殘疾人體育醫學與功能分級師隊伍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毛曉榮.我國殘疾人體育醫學與功能分級師隊伍的現狀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3).另外,沒有發現關于隊醫、陪訓人員的相關研究。

1.2.1.1.5 殘疾人競技體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首先,最近幾年,殘疾人競技體育方面的研究取得顯著進步,涉及范圍越來越廣泛,但大都處于現狀描述性研究,提出的對策雷同現象嚴重。其次,研究學者相對較少,這充分說明殘疾人競技體育研究還沒有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再次,相關研究還剛剛起步,都是從宏觀角度進行闡述,研究不夠深入。最后,關于殘疾人競技體育相關人員涉獵不完整,需進一步拓寬研究范圍和深度。目前,尚未發現從殘疾人運動員體育參與過程的角度尋找中國殘疾人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研究。

1.2.1.1.6 殘疾人競技體育仍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首先,應加強殘疾人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為殘疾人競技體育發展創造條件,為殘疾人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加強對國外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研究。國外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可更快、更科學地促進殘疾人競技體育的發展。另外,殘疾人運動員社會保障研究應更深入,提出更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從殘疾人運動員參訓過程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同時,殘疾人競技體育使用的專用器材、裝備的研發還待加強。最后,應加強裁判員、分級師、隊醫等相關人員的研究,以提高訓練的科學化水平。

1.2.1.2 殘疾人群眾體育研究

近年來,我國殘疾人競技體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殘疾人群眾體育現狀不容樂觀,使得競技體育沒有堅實的全民基礎。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殘疾人生活狀況,鼓勵更多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提升我國的軟實力,建設和諧社會,對我國殘疾人群眾體育的研究尤為必要。但是經過整理、分析搜集到的文獻發現,與殘疾人競技體育相比,關于殘疾人群眾體育的研究要少得多,出現了“重競技體育研究,輕殘疾人群眾體育研究”的現象。目前殘疾人群眾體育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2.1 殘疾人群眾體育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

關于殘疾人群眾體育現狀的調查占據同類文章的大多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某省市殘疾人群眾體育的調查研究。如于軍等人對山東省群眾體育開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影響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關對策。于軍.山東省殘疾人群眾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9(8).張健飛、譚麗清、高小愛等分別對吉林省、湖南省、甘肅省殘疾人群眾體育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等。張健飛.吉林省殘疾人群眾體育發展戰略探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2).譚麗清.湖南省殘疾人體育發展現狀和對策探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高小愛.甘肅省殘疾人體育活動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體育學刊,2005年01期②對各殘疾類別的殘疾人參加殘疾人群眾體育的研究,如孟林盛對智力殘疾者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孟林盛.智力殘疾者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05.③對某類別殘疾人群體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研究,如段曉霞、李之俊分別對殘疾人學生群體和城市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了影響其參與體育鍛煉的諸多因素,并從實際出發,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段曉霞.蘭州市殘疾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及可行性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李之俊.我國城市殘疾人健身體育鍛煉的現狀與對策[J].上海體育科研,2003(1).

1.2.1.2.2 關于殘疾人康復體育的研究

康復體育是運動療法的發展與延伸,是運用體育的手段和各種運動的方法,借以治療疾病與損傷,預防并發癥,解除消極的心理狀態,促進身體功能全面恢復,達到康復的目的。殘疾人康復體育事業發展對于提高殘疾人群眾體育參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但是,目前對于康復體育的研究比較缺乏,關注殘疾人康復體育的學者也較少。孔凡镕等人對殘疾人康復體育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并與國外康復體育的研究相結合,對我國未來康復體育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和對策。孔凡镕,等.殘疾人康復體育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王文平從社區融合的角度嘗試構建殘疾人康復體育的模式。王文平.社區融合理念下山西省殘疾人康復體育模式的構建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7(6).另外,目前社會康復體育成為比較熱門的課題,如金寧等比較關注社區康復體育的發展金寧.我國社區康復體育前景展望[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8(1).,并熱衷于介紹國外殘疾人康復體育發展經驗,以便為我國殘疾人康復體育的發展提供借鑒的經驗。金寧.挪威殘疾人康復體育現狀考察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7(3).

另外,科學的健身模式、健身方法對于殘疾人的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殘疾人健身模式構建方面,王軍等根據目前我國社區體育的現狀和社區體育中殘疾人健身的狀況,分析社區體育中殘疾人健身模式的構建依據和基礎,提出在社區體育中殘疾人健身模式構建時的途徑和需要注意的問題。王軍.論我國社區體育中殘疾人健身模式的構建依據和途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12).金寧對95例脊髓損傷者進行體育康復療法,采用輪椅障礙賽、輪椅乒乓球、輪椅競速等方法訓練了92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1.2.3 殘疾人群眾體育研究不足及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殘疾人群眾體育研究不能僅局限于宏觀的現狀研究,而應加強殘疾人體育健身手段及其效果評定的研究,這是殘疾人體育微觀研究中的重要課題。研究者必須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級別(程度)的殘疾特點,研究適應各種不同殘疾情況的運動處方及其評定的標準與方法,更好地為殘疾人健身提供科學指導,減少盲目鍛煉對殘疾人身體造成的再次傷害。另外,關于殘疾人群眾體育的法律機制的研究還處于空白狀態,需要引起相關研究者的重視。同時,關于殘疾人群眾體育社會指導員以及相關機構組織的研究也較缺乏,殘疾人群眾體育科學監控和跟蹤調查的研究也須進一步加強。

1.2.1.3 殘疾人體育教育研究

殘疾人體育不僅能夠改善殘疾人身體狀況,而且可以從運動中獲得樂趣,增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加強殘疾人體育教育是發展殘疾人體育教育關鍵內容。目前,關于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2.1.3.1 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

關于殘疾人體育教育現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①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如周坤、張夢娣、鄧衛權等分別對安徽省、河北省、江西省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進行了現狀調查。周坤.安徽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05.張夢娣.河北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鄧衛權.江西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5).大都認為教學大綱、教材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缺乏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課程結構體系欠合理;課程教學內容單調;體育教師嚴重短缺;體育經費投入不足且來源途徑單一等現狀限制了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促進殘疾人體育的發展。②殘疾人體育教育師資隊伍現狀研究。

1.2.1.3.2 對殘疾人體育教育改革的探討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異常活躍,但特教學校體育改革卻相對滯后。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的需求和殘疾人群體的特殊需求,必須對殘疾人體育教育進行改革。何敏學認為必須要深入開展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研究;深化課程改革,建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新體系;加強特殊教育體育師資的培養以及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物質條件。何敏學.關于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改革的建議[J].體育學刊,2005(1).吳燕丹通過調查研究認為,教育公平和生命關懷理念是特殊體育教育改革的理論依據;大學特殊體育教育的改革與重建,應從政策保障、課程調適、支持系統完善等幾個方面著手,尋求學生身心發展的最大值。吳燕丹.中國大學特殊體育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體育科學,2007(1).

1.2.1.3.3 對國外殘疾人體育教育經驗對我國的啟示的研究

與國外特殊體育教育的發展歷程相比,我國特殊體育教育的發展遠遠處于落后地位。因此,國外特殊體育教育經驗會給我國特殊體育教育的發展以很好的啟示。也使得中國學者都熱衷于此課題的研究。如李群力等人通過對適應體育課程國家標準的系統研究,在掌握大量適應體育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闡明了適應體育課程國家標準的基本特征,并提出適應性教學是特殊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的最佳選擇,應該將特殊體育教育對象擴展到“生理與心理上有特殊體育需要”的人群;在制訂特殊體育的師資課程標準時,應具備本土性考慮;特殊體育教育應包含終身體育理念,適應體育專業人員的培養須采取專業證書制度。李群力.美國適應體育課程國家標準對我國特殊體育教育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9(7).

1.2.1.3.4 殘疾人體育教育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殘疾人體育教育正在引起學界的關注,研究正逐漸升溫,但與國外代表性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特殊體育教育研究,仍存在明顯的不足。如:法律意義上的公平缺乏監督、約束與評價機制,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普適的課程指導綱要和相應的體質標準,教學隨意性大;理論研究偏多;尚未建立起特殊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的聯系等。因此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待于成為殘疾人體育教育研究的新課題。

總之,關于殘疾人體育教育的研究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需要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

1.2.2 國外學者關于殘疾人體育的研究

當前,國際殘疾人體育研究的中心主要是在美國、歐洲各國。研究內容已經從單純的體育健身、娛樂、比賽進入哲學、社會等綜合層面的研究,更加關注從學科角度進行殘疾人體育學的建設和教育。歐美國家在很多大學設立了專門的殘疾人體育學專業、學位,以及專門的研究機構,并制定了殘疾人體育職業標準等。這與我國較多現狀研究存在較大的差異。

在國外,關于殘疾人運動員的研究更加微觀化,而且多從生理學等學科角度入手,針對某一運動員生理結構、殘疾程度等個體特征進行細致入微的研究,并提出提高其運動成績的措施和方法。

除此之外,與國內研究視角不同的是,國外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就殘奧運動的遺產展開研究。如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專家Richard Cashman和Simon Darcy就對2000年悉尼殘奧會遺產進行了綜合研究,使得殘疾人體育的研究視角更加多元化,爭取實現與奧林匹克運動的研究接軌。CASHMAN R, DARCY S. Benchmark games The Sydney 2000 Paralympic Games[M]. Petersham, NSW:Walla Walla Press,2008.

在我國,殘奧運動雖已取得輝煌的成就,也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殘奧會,但是在理論研究方面還遠遠落后于國外。對于我國殘疾人體育研究專家來說,必須要突破已有的研究視角局限,實現宏觀和微觀的結合,不斷拓寬研究領域,才能逐步與國際接軌,加快殘疾人體育研究的步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策勒县| 军事| 石台县| 滁州市| 南平市| 太仓市| 周口市| 吉安县| 田林县| 唐山市| 济宁市| 建阳市| 景泰县| 松阳县| 驻马店市| 姚安县| 南城县| 清河县| 盐亭县| 偏关县| 中方县| 黔江区| 南雄市| 铜梁县| 阜新| 临泽县| 陆川县| 株洲市| 新野县| 扎鲁特旗| 耒阳市| 仲巴县| 永吉县| 嘉峪关市| 玉环县| 固安县| 宜黄县| 高淳县| 江津市| 镇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