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生活知識:生活常識知多少

【站著累還是走路累?】

大部分人都有一種感覺:雖然站立不動,可身體比走路的時候還要感到疲憊。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沒有什么高深的秘密,處于站立不動的狀態時,人體的重量全部被腳底板承受,造成腳掌肌肉在重壓之下變形,血液流得不暢通,導致整條腿的血液循環速度減緩,其中腳掌是最累的。時間久了將產生壓痛感以及因為供血較少帶來的疲勞感,時間一長,腿將產生麻木感。

但是在人們走路過程中,大部分時候都是一條腿承受重量,另一條腿處于放松的狀態。因此,行走時身體的肌肉處于持續的“行走——松弛——行走——松弛”的狀態,所以走路要比站著舒服得多。

同時,一些研究證明,和雙手平時搖擺相對應,“腳動手不動”身體會多消耗12%的能量;手腳同一方向移動,會多消耗26%的能量。通過這些數據得知,以正常的姿勢行走最舒服。

【為什么方便面都是“卷發”?】

方便面被稱作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發明之一,由于它吃起來方便簡單,很快就在世界范圍打開了市場。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方便面從開始生產一直到現在都是“卷發”的設計,里面有什么奧秘呢?

方便面之所以要叫方便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波浪線的設計要比直線的設計更加不易折斷,而且波浪線在垂直方向上遠比直線承受的重量大。同時,波浪線的設計能夠進一步壓縮內部空間,節省出大量的空間,攜帶也更加便利,節約了資源。在我們吃面的時候,不管你使用叉子還是使用筷子,彎曲的波浪設計比直線要方便得多。如果是直線的設計,則容易滑落,但是波浪線就方便多了。另一方面,波浪卷的面條,可以充分地和熱水接觸,讓面條對湯水的吸收達到極致,充分滿足我們的味覺需求。

在方便面面餅制作的過程中,有蒸煮這個步驟。如果面條是直的,面條之間會不斷地交叉疊加,蒸煮的時間也會相應地增長,同時蒸煮過程中面條非常容易粘在一起。但是彎曲的面條,中間有很多空隙,非常方便蒸汽均勻地分布。另一方面,在面條的油炸過程中,卷曲的面條能夠與油充分接觸,提高了相應的油炸效率。

在煮面或泡面時,卷曲的面條更容易熟,原因是接觸面積大,吸水效率高。人們對泡面的等待時間也就是三分鐘左右,如果超過了三分鐘,那么人們的耐心就會下降,所以廠商在制作時會把這些因素也考慮在內。

【為什么打噴嚏時會閉眼睛?】

打噴嚏時為什么習慣性地閉上雙眼,這是一個極其有趣的事情。

打噴嚏屬于人體自身的一類防御性呼吸反射。打噴嚏過程中,臉部的幾百塊肌肉都將獲得充分的放松,然后雙眼將自然而然地關閉。打噴嚏以深吸氣為起點,接著膈肌猛地收縮,產生一陣極其有力道的呼氣動作。這個過程中,人的嘴巴會張開,一陣氣體將由口鼻噴射,因此將一陣一陣地打噴嚏。

一方面,打噴嚏過程中,需要極大的能量把氣體驅逐出來,肺里面、口腔里面、鼻腔里面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如此強大的壓力能夠讓噴出的氣流達到160千米/小時的速度,達到三四米遠。假設這種情況下你的雙眼是睜開的,那么噴嚏的強大壓力將有很大的概率使淚腺管受創,更甚者可能造成視神經損傷。因此,為了保護極其脆弱的雙眼,在人類進化期間,我們的大腦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這種保護性的本能。

另一方面,不僅僅是膈肌與肋肌這些呼吸肌要猛地強烈震動,頸部、臉部、額部這些肌肉都將要縮緊,這一過程導致雙眼閉合的眼輪匝肌同時收縮,由于它和面部肌肉一起以面神經為支柱,就自然而然地閉上眼睛。打噴嚏時神經系統需要徹底集中,只有這樣才可能進行一系列打噴嚏活動,而且閉上雙眼還能夠降低外面環境的打擾。如果在你就要打噴嚏時,一個人拍你或者做出擾亂你的其他動作,這個噴嚏失敗率會極高。

【為什么打哈欠會“傳染”?】

如果你在教室里上課,會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一個同學打哈欠,他周圍的人很快就會開始接二連三地打哈欠,你可能也會忍不住要痛痛快快地來上一個。為什么打哈欠會“傳染”呢?

生物學家的觀點是,人在打哈欠過程中,大腦急切需要得到氧氣補充,打哈欠就證明你的大腦已經缺氧了。而它“傳染”的原因是,處于房間的所有人或許那一段時間大腦都需要氧氣來補充。

當然,打哈欠“傳染”最主要還是受到外界的影響,這和看到別人吃飯自己也會產生饑餓感一樣。當我們注意到身邊的人捂著嘴打哈欠時,自己會同樣產生疲倦感,渴望借助打哈欠來提升精神,事實上那時候我們并沒有太大的困倦感。

根據一項調研得知,大部分對打哈欠幾乎沒有抵抗力,極其容易被“傳染”的人,也經常習慣性地把自己假想為別人。調研時志愿者們首先看了一個有關打哈欠的片段,最后有40%左右的志愿者都開始打哈欠。然后調研人員立刻對他們展開移情能力調查,最后結果表明這些人得分又是極其高。他們不但對于打哈欠沒有抵抗力,在瀏覽視頻時對里面的情景也沒有什么抵抗力。

打哈欠是人自然而然的一種表現,是人大腦缺氧的本能反應,而且這種反應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擾亂。

【為什么皮膚會“凍”得發紫?】

在冬天天氣非常冷的時候,我們站在室外,時間長了,臉上或者手上都被凍得發紫,這是怎么回事呢?

紅血絲指的是臉上的毛細血管擴大而造成的一種皮膚狀態,臉部的毛細血管擴大以后能夠讓臉上展示一種“紅臉”的狀態,這樣的人在冬天很容易就會臉色發紫。因為毛細血管張開后,在寒冷的空氣里被凍,無法閉合,血液的流通被阻塞,就會形成一個個小的血斑,皮膚就會呈現紫色。

毛細血管較為正常的人會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暴露在空氣里的皮膚被寒冷的空氣刺激,時間久了,皮下小動脈出現痙攣收縮,形成血液瘀滯,造成一些組織缺氧,致使組織細胞被損害。損害剛開始是像蠶豆或指甲蓋一樣的紫紅色腫塊或硬結,周圍都是紅色,中間青紫,非常對稱地從四肢的遠端開始,在手背和手指伸側、足緣和足趾伸側、下肢、臉龐、耳郭這些地方最多。具體表現為身體的這些部位有脹痛感,瘙癢,碰到熱水或者溫度升高更加嚴重。

被寒冷空氣侵襲后,被凍的皮膚會變得蒼白,嚴重時會紅腫、瘙癢、麻木、起水皰、潰爛等。這些癥狀會持續1~2個月,一直到天氣轉暖才會好,部分患者在次年冬天到來時,將會在以前的位置復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凍瘡。中醫解釋是,凍瘡是因為暴露的皮膚無法抵御寒冷、寒邪侵犯,氣血運行變緩而導致。此外,還和患者體質不好、不耐寒冷和缺少運動及過度勞累這些因素有關。潮濕能夠提高體表散熱速度,所以手足多汗的人也容易出現凍瘡。

【為什么蚊帳是白色的?】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所用的蚊帳大多是白色、粉色這些比較淺的顏色,而黑色非常少見。為什么人們都喜歡用淺色蚊帳呢?

蚊帳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很久以前就出現了不同形狀和不同材料的蚊帳。蚊帳的功能也不僅僅是限制在防蚊子上,還可以起到遮蔽的作用。但是在某一段時間里隨著科技的進步,蚊帳陷入了一定的困境。目前隨著蚊帳材質以及外觀的改良,還有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蚊帳又重新“熱”起來。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蚊帳好呢?這些是人們所關心的。

現在市場上大多是淺色蚊帳,不是因為黑色生產不出來,而是另有原因。蚊子這個生物非常奇怪,它總是喜歡藏在隱蔽的地方,比如黑暗的角落。大部分的蚊子很少在白天咬人,原因就是蚊子害怕光線。如果使用一個黑色的蚊帳,蚊子都會聚集過來,見到一點空隙就會飛進來吸血,那么蚊帳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如果蚊子飛進蚊帳里,在淺色的蚊帳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蚊子的位置,但是黑色的蚊帳讓蚊子和它融為一體了,再想逮到蚊子就變得困難多了。

現在的市場上,白色等淺顏色更容易和家里的裝修融合在一起,顯得清新,讓人心里感覺到涼爽。太濃的顏色會讓人覺得壓抑,感覺原本就熱的天更加熱了。

【什么顏色的汽車最安全?】

根據有關的科學研究發現,車主在選購汽車時,會挑選哪一類顏色的車,和車主的職業、性格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可是澳大利亞的相關調查機構就汽車顏色以及交通事故做了相應的研究,最后得出結論:撞車等交通事故和汽車的顏色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系。

在汽車遇見緊急危險時,一些車會減少最終的肇事率,但是另一些車則會提高肇事率。深色的汽車發生事故的概率要遠高于明亮的汽車,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汽車的顏色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顏色能夠區別為亮色和暗色兩大類。而且,白色、紅色、黃色這些亮色的視覺效果要遠遠好過暗色。這是由于有區別度的顏色讓相同的面積產生了大小相差的感覺。亮色的車會讓人感覺稍大,具有膨脹性質,被稱為膨脹色。相反地,暗色這類收縮色則讓人感覺比較小、模糊,特別是黃昏以及陰雨蒙蒙時,不太引起人們注意,所以暗色車輛事故率較高。

第二,顏色具有進退的特點,就是人們說的前進色以及后退色。亮色會讓人感覺離自己近一些,屬于前進色。但是暗色看上去相對較遠,屬于后退色。前進色的效果要遠遠超過后退色,讓人感覺稍微近一點,車主會較早察覺到危險的到來。

那么,到底應該選擇什么顏色的車呢?有些人感覺應該是紅色,原因是紅色更加吸引人。這么說也有道理,但是開著紅色的車上路,并非是最安全的。原因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的行程之后,紅色將影響駕駛員對顏色較淡事物的觀察,很容易導致司機視覺疲勞。科學研究者在對1000多輛不同顏色的汽車進行調查以后發現,白色對于光線反射率更高,更易于識別,安全性最佳,事故率也最低,是最佳選擇。

【為什么人們一激動就喜歡把人拋向空中?】

在很多的比賽后,當獲勝的消息傳來,人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教練或者隊員拋向空中。這個極有意思的舉動,其真正來源是什么呢?

據說,這種特別的活動來自英國,最初是耶穌復活的節日里的一種慶祝儀式。那時候的形式是,拿出一把椅子,讓一個人坐在上面,接著人們把椅子高高舉起來,用這種形式來代表耶穌復活。

后來,許多國家開始學習、借鑒、模仿這種奇特的儀式。在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后,內心極其澎湃的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把老大或者領導抬起來高高地拋向空中,流露的是發自內心的激動以及對領導者的尊敬、崇拜。還有一點作用就是,通過這種刺激的舉動來釋放自己內心在過去一段時間所聚積的強大壓力。

對于小朋友來說,這種行為還是應該盡量避免去做。原因是小朋友的動作協調性不足,有時即便是成年人也有失誤的時候。曾經在日本,有一名年紀不小的男人升官了,手底下的人就把他抬起來拋向空中來表達心中的祝賀,但出乎意料的是,在下落時眾人沒有接住他,直接落在地上摔死了。

因此,大家在做這種危險動作時必須注意安全。

【“剪刀石頭布”有必殺技嗎?】

剪刀石頭布,這是大家從小玩到大的一種游戲,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大家都有一種看法就是,猜拳的輸贏最主要就是依靠自己的運氣。

以前的賽局理論說,如果玩家不按規律隨機出拳,那么雙方平局或者輸贏的概率各占一半,這一種方法被稱為“混合策略納什均衡”,發現者是美國數學天才——納什。

可是最新的結果是浙江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的。浙江大學數學研究員王志堅找了360名學生,把他們分成6組,隨機分配進行300輪猜拳游戲,贏的學生會得到些許人民幣作為獎勵。借助把每一輪結果都記錄下來并研究學生活動中所用的方法,他們發現了贏家以及輸家出拳的套路。

猜拳想要獲勝的關鍵是:假如你這一次使石頭獲勝,而對手用的是剪刀,那么接下來你會不由自主地用石頭,那樣就錯了,你需要的是用剪刀,原因是對手用布的概率會比較大。王志堅提出,如果能夠盡量不落入“贏了就保持,輸了就換另一個”的思維,不根據上一局的輸贏來對下面的動作做出決定,及時觀察對方是否會遺漏這個思維就有很大的概率取勝。這一種方法被叫作“條件反應”,以前被忽略的原因,或許因為實驗的樣本量不夠大。

【身份證號有什么“玄機”?】

公民身份證號碼屬于特征組合碼,包括17位數字本體碼以及1位校驗碼。

如果給我們一張身份證,那么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男是女,但是如果只有一條身份證號碼,那么你還能認出來是男是女嗎?事實上,表面極其明白的18位身份證號碼里面蘊藏著非常多的信息,身份證號碼與我們每一個人的住址、性別、民族、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緊密相連。在18位身份證號碼里面,第1~6位表示我們的出生地址,第7~14位表示的是我們的出生時間,第15~17位屬于我們的順序碼,第18位屬于校驗碼。

順序碼:順序碼是指在同一個區域里面,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通常情況下,順序碼奇數為男孩,偶數為女孩。

校驗碼:最后一位校驗碼大部分是以前面的一串數字為依據,經過某種算法運算取得的,機關人員通過校驗碼辨別身份證的準確性。但是還有一些號碼的最后一位校驗碼是“X”,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借助這個校驗算法取得的結果或許是10,假如用10當作尾數的話,身份證號碼就成了19位了,不符合國家標準。但是X表示羅馬數字10,用X取代10能夠確保身份證的數字達到國家制定的標準。

在已經被停用的15位身份證號碼中,除了出生日期是6位,以及沒有校驗碼,其他的都和18位身份證號碼一樣。

【喝茶也會“醉”?】

一個人喝茶喝多了會“醉”,這是什么原因呢?

茶堿是茶的主要成分。茶堿屬于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太濃或者含量過多都非常容易導致“茶醉”:血液流速加快、呼吸短急、引發很多的不正常反應,導致人身體里電解質平衡錯亂,進一步激發人身體里酶的活性,造成代謝不正常。

茶里面能夠導致“醉”的東西是它的咖啡因以及氟化物。有的人在持續喝幾杯濃茶后,會出現過敏、睡不著、頭痛、惡心、站立不穩、手足顫抖、精細工作效率下降等情況,其實這主要是太多咖啡因導致的。茶醉嚴重的人會出現肌肉顫抖,心律錯亂,更嚴重的會出現驚厥、抽搐,這屬于中樞神經系統散發的危險信號,需要馬上送醫院搶救。茶葉里含氟量大,在人體內不斷積累,超標以后將導致人逐漸慢性中毒。最明顯的癥狀是牙齒變色以及缺損,四肢脊柱骨骼以及全身關節疼痛,渾身沒有力氣,嚴重時肢體功能出現障礙,骨骼以及關節變形甚至癱瘓。

喝酒使人醉,飲茶一樣會使人醉。而且茶醉大都是在肚里沒食兒的情況下,又喝了太多的濃茶造成的,所以更痛苦。茶醉的時候,頭暈耳鳴,全身乏力,胃里面感覺虛弱,好似有一些東西儲存在里面,從胃到喉嚨不斷翻騰,想吐又吐不出來,嚴重者還會口角流沫,形象狼狽。

解茶醉的方法很簡便,僅需喝一碗糖水或吃一塊糖,等一段時間就會消除。因此有的時候肚子里沒有食物,盛情難卻不得不喝茶時,先喝一碗糖水或嚼幾顆糖塊,一般就不會出現茶醉的情況了。

【鼻涕不能輕易“收回”?】

有人講,自己一輩子未曾吃過鼻涕。可實際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吃過自己的鼻涕。主要原因是由于鼻涕經鼻腔直接流向咽部,人們根本沒有察覺。

大部分時候,人的鼻腔黏膜不停地在分泌黏液,目的是使鼻腔黏膜和吸進的空氣保持濕潤。這種黏液沒有危害,屬于一種防御物質,作用是抵擋流動在空氣里的粉塵以及細菌。然而,黏液經常會粘住從空氣里吸入的粉塵、微塵以及微生物。假設黏液粘上了損害身體的顆粒,把它吃掉一定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鼻涕包含非常多的“營養”,而且非常溫暖,對細菌而言是非常好的“溫床”,特別是在感冒時,鼻涕里包含非常多的細菌,這樣的鼻涕大部分呈黃色或者綠色。所以,想要維護自己的健康,在不妨礙鼻涕自動流入咽部的情況下,對于能夠掌控的鼻涕,最好不要隨便“回收”。

另外,通過口腔排出鼻涕,口腔也屬于人體里面最臟的部位之一。口腔溫暖而濕潤,又有持續進入口中的食物,為細菌的生長打造了很好的環境。大部分時候,正常人口腔里的細菌超過300種,同時牙齒上的殘垢里幾乎全是細菌。科學家講,1毫克的齒垢里面就包含超過10億個細菌。由此可知,養成刷牙的好習慣很有必要。

【為什么運動后會肌肉酸疼?】

經過一陣劇烈運動后,肌肉往往會出現酸疼的感覺,有時還會嚴重到全身不能動彈。

肌肉酸疼分為兩種:一種是運動后馬上就有酸疼感覺,不過消失得也很快,這被稱為急性肌肉酸疼;另一種并不是運動后馬上出現酸疼,而是出現于運動后幾小時或者睡一夜覺過后才有感覺,同時去得也非常慢,兩三天才可以全部去除,這一類酸疼被稱作延遲性肌肉酸疼。兩種酸疼出現的原因并不一樣。

急性肌肉酸疼,一般是由于運動量太大,缺少氧氣,導致肌肉里面乳酸大量堆積。乳酸屬于一種酸性物質,能夠刺激肌肉里的神經末梢,出現疼痛感覺。而且乳酸堆積在肌肉里面將導致局部滲透壓過大,這樣就要將旁邊的水分吸過來,導致肌肉水腫,這樣腫脹的刺激也是造成肌肉酸疼的原因。

對于這樣的癥狀,運動過后當晚睡覺前盡量自己慢慢按摩一下,洗個熱水澡也不錯。這樣能夠讓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提高,讓肌肉里面堆積的乳酸慢慢被血液運走,肌肉酸疼就會得到緩解。假如當天沒有立即采取措施,第二天將出現肌肉酸疼,到時候再想做處理效果都不理想,只能等它慢慢恢復。

為什么肌肉會出現延遲性肌肉酸疼,現在還未得到統一的觀點。有人說是肌纖維經過長時間運動后出現一些撕裂,有人說是肌肉的結締組織出現一定損傷,以上這兩種說法還缺乏相關的實驗材料證實。因為這些原因導致的肌肉酸疼,最好是對酸疼的肌肉展開一些伸展拉長的運動,或去做做按摩和針灸,就能減少這種肌肉酸疼。

運動后出現肌肉酸疼,說明你的鍛煉水平還無法適應當前的運動量。要是堅持下去,常常鍛煉,讓你全身的機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會慢慢適應,相同的運動量將不會讓你有肌肉酸疼的感覺了。

當然,假如這些辦法都不能恢復,就要想一下會不會是肌肉、韌帶拉傷,需要盡快去醫院檢查。

【水溫掌控好,洗衣沒煩惱!】

每個人都知道用洗衣粉洗衣服,可是如何讓洗衣粉的洗衣效果達到最佳的狀態,這就要求我們知道一些洗衣要領。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洗衣技巧就是洗衣水的水溫要求。

一些洗衣粉廠家打出廣告——“冷水速效”。可事實上這種說法不符合化學規律。一些夸張的宣傳說:水越涼去污效果就越好。在冷水里面,酶這些活性物質不能被很好地激活,這樣就不容易達到速效效果。當然,水溫如果太高也沒有什么用。一般情況下,假如屬于含酶類的洗衣粉,添加30℃~40℃的溫水最為恰當,可以更好地維護酶的活性。

水溫掌握好對洗衣有以下效果:

第一,可以使洗滌劑溶解度更高,因此能夠得到濃度比較高的洗滌液,提高去污能力。

第二,可以提高洗滌液的溶解能力,進一步提高對污垢的溶解。

第三,可以提高洗滌液的乳化作用,能夠把較弱的污垢在高濃度洗滌液的作用下,較快沖洗干凈。

第四,因為洗滌溫度的增加,讓污垢與織物一起受熱,污垢分子以及織物分子的運動,降低兩種物體的黏結牢度,同時又有高濃度洗滌液的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污垢比較容易脫離織物載體。

不同的衣服所適合的洗滌溫度也存在差異,所以需要按照衣服的質地以及污漬的性質進一步選擇恰當的水溫。比如,衣服沾上血漬這些帶有蛋白質的污漬,最佳的方法是選擇冷水來洗。原因是熱水將把這些污漬進一步強化地滲入衣服。假如衣服屬于毛、絲類衣服,熱水則會使衣服變形,有的甚至會導致褪色。

【眼睛也會怕“吵”?】

如果問什么是聰明,大部分人都會說是智力發達、記憶力以及理解力強。事實上,“聰”指的是耳朵的聽覺靈敏,“明”指的是眼睛的視覺靈敏。不僅耳朵要好用,眼睛也要好用,這才叫聰明。那么,人的耳朵和眼睛有什么關系呢?它們的確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在聲音傳輸到人的聽覺器官——耳朵時,同樣借助大腦的神經系統,傳輸到人的視覺器官——眼睛,聲音太大將導致人的整體視覺功能下降并且紊亂。噪聲在破壞人的聽力的時候,同樣對人的視力造成影響。

噪聲對眼睛的影響主要如下:

第一,噪聲將導致人眼對光亮度的敏感性下降。在噪聲強度達到90分貝時,視網膜里的視桿細胞對光線的敏感度逐漸降低,辨認弱光反應的過程也變長。在噪聲達到95分貝時,大約五分之二的人瞳孔變大。在噪聲大約有115分貝時,眼睛對光亮度的適應性下降超過20%。

第二,噪聲還會導致視力清晰度穩定性的降低。當噪聲達到70分貝時,視力清晰度回到穩定狀態至少需要20分鐘;當噪聲達到85分貝時,則最少需要一個多小時。

第三,噪聲能夠讓眼睛喪失對運動物體的對稱性平衡反應。噪聲能夠刺激神經系統,讓它產生抑制,長時間生活在噪聲環境下,將導致神經衰弱。例如很多乘務員對于運動物體的對稱平衡反應敏感度越來越低,同時遲鈍比例增加。

第四,噪聲同樣會導致色覺、色視野產生異常。

在生活中,噪聲對視力的破壞非常常見。在嘈雜的環境下看書,眼前的字跡將逐漸看不清楚。在極大的噪聲中買東西,將導致心情抑郁,眼花繚亂地選差以及買錯東西。我們在生活中要盡可能地避免噪聲環境,盡可能消除噪聲,給人們一個健康的生活。

【咬緊牙能緩解疼痛嗎?】

在很多英雄電影里,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很常見的場景,燒紅的匕首,慢慢地切入被子彈打到的傷口處,淡淡的煙升起,但是沒有麻藥,沒有其他的麻醉手段,僅僅是嘴里邊咬著一根木棍,或者兩排牙齒緊緊地咬在一起。

但是這種方法真的能夠緩解疼痛嗎?疼痛時,牙齒緊緊咬在一起,這是神經反射而引起的肌肉收縮,同時能夠把疼痛者的疼痛意識給分解。在疼痛時,假如滿腦子里面想的全是“疼”,這樣下去疼痛就會增加,但是緊緊地咬住牙關或者放聲大叫,讓注意力得到充分的分散,疼痛就會減弱,這主要是心理作用。

還存在一種可能,我們覺得疼痛時,一般都不想放聲大叫以此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同樣,個別人會想要憑借喊叫來獲得別人的同情以及安慰。對于那些不愿意引起別人注意的人,緊緊地咬住牙關還可以幫助他們緊緊閉上自己的嘴,防止由于疼痛而大喊大叫。一般男性可能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因為他們覺得喊叫會丟失男人的“風范”,感覺自己毫無戰斗力。這種情況是相對于那些比較愛面子的人而言的,通過分散注意力來減緩自身的疼痛。

【為什么傷口愈合時會發癢?】

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在身體的某個部位被劃破后,過了一段時間傷口部位感覺奇癢難耐。有醫療常識的人都明白,這是傷口馬上就要長好的一個標志。確實,不用多長時間傷口就完全好了。

那么問題來了,什么原因導致傷口愈合過程中會奇癢難耐呢?這和人的皮膚組織有關。人的皮膚有多個層次,位于表皮的最底層細胞叫生發層,它擁有極強的生命力,可以持續地生長繁殖,表皮損傷的淺傷口是依靠生發層才恢復的,神經沒有受到刺激的情況下,這種傷口恢復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沒有癢的感覺。

創面比較大,深度達到真皮層的傷口恢復時大部分有癢感,這是由于比較深的傷口恢復是由一種新的組織補上去的,這一類新的組織被稱作結締組織,新生的血管以及神經全部需要長出結締組織。這么多剛長出的血管以及神經擠在一起,剛長出的神經非常容易受到刺激,由于神經極其敏感,癢感就會產生。

人身上不同組織的再生能力各有差異,再生能力最差的應該是神經組織,在傷口恢復的時候出現較晚,通常在神經就要長好的時候,也是傷口就要長好的時候。那時候剛長出的神經末梢以及血管都長進了結締組織,一些地方知覺也慢慢獲得恢復。因此,那時候傷口就會覺得癢。

傷口有癢感只是暫時的,不需要特意做什么其他的處理,隨著時間推移,傷口的癢感將慢慢消失。傷口有癢感時最好別搔抓,不要用衣服摩擦,也不要用熱水燙洗傷口,以防止癢感上升而導致傷口感染,拖延傷口的恢復過程。

【為何是“上”廁所,“下”廚房?】

平常生活中,我們大多喜歡說“上廁所,下廚房”,可未曾聽人說過“下廁所,上廚房”,原因是什么呢?

“上廁所”這一說法和人類原始社會時期很長時間的穴居生活緊密相連。在那時候的居住條件下,要是把廁所放到所居住的洞穴下方的話,廁所里面的味道向上飄散,對洞里面的環境有非常大的破壞。想要把異味阻擋在外面,那時候的人們就將廁所搭置在自己居住洞穴的上方,所以就有了“上廁所”的說法。就是現在一些新農村地區,廁所還是建造在離住宅比較遠一點的豬圈里面,個別的還被建造為上下兩層。上層是豬圈以及人進入廁所的門,下層設計為一個大糞池。到了現在,廁所仍然位于上面一層,因此還是保持了“上廁所”的叫法。

“下廚房”這一說法是以前人們居住的正廳大部分比地面高,有階梯,而廚房的位置比較低。不僅如此,另外一些研究說,在古代大多是女人進廚房,那時候的中國屬于男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非常低,被當作男性的附屬品。因此,一般女性所做的燒飯做菜這些行為在那時候被看作又臟又累的活兒,屬于低等次的人才會做的事。由于這些,不管是從廚房的位置,還是社會文化的角度,才出現了“下廚房”的說法。

【白色的鞋子洗完用衛生紙包住會更干凈?】

在平常生活中,有人會在刷好白色的鞋子之后用白色的衛生紙把鞋子包起來晾曬,這樣的方法可以使鞋子不變黃,這是為什么呢?

在我們洗衣服刷鞋子時,不可能洗得沒有一絲雜質,在水分里面還溶解有不少的臟東西。在晾曬后衣服上或者鞋子上往往會出現黃色,這些黃色本質上就是那些臟東西在空氣里面與氧氣混合作用后產生的物質。

在晾曬過程中,首先被蒸發掉的水分是表層的,鞋子的內部水分含量遠遠超過表層,水分從里往外流動。同時,水里面溶解的臟東西也將伴隨水分的流動在鞋子最外面聚集,水分被太陽曬干后,臟東西就殘存在了鞋子外層。如此一來鞋子的外表就會有些許發黃,尤其是白顏色的鞋子。要是用白色衛生紙把鞋子緊緊包裹起來,臟物質將殘留在外面的衛生紙上,這就是為什么衛生紙會發黃,但是鞋子看起來就比較干凈一些。

晾鞋的時候,有白色衛生紙包裹能夠抵消一定數量的陽光照曬,這樣鞋子的質地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護。

【為什么沒有“星期七”?】

人們大多認為星期日是一個星期的最后一天,也是第七天,所以應該叫作“星期七”。其實,在國際慣例中星期日是一個星期的第一天,并不是第七天,因此不能稱作“星期七”。

拉丁文文獻中,星期日是指“太陽日”,即每周的第一天,對人來說極為重要,因此要與另外六天有所區別劃分,所以稱作“星期日”。

根據《圣經》中的記載,上帝在前六天創造世界與人類,第七天休息。最早信奉《圣經》的猶太人認為,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把星期六叫作“安息日”,在安息日這天人們不能工作勞動,要休養生息,敬拜上帝。因此,在早期的基督教信仰被人們所接受信奉時,許多國家都開始星期六放假休息。

《圣經》中規定“安息日”不能工作勞動,而“禮拜日”又要去教堂敬拜耶穌,所以一周兩天需要休息,漸漸地就形成了“一周五天工作日,兩天休息日”的制度。

【“雞毛”和“蒜皮”有什么關系?】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雞毛蒜皮”來形容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是毫無價值的東西,那么“雞毛”和“蒜皮”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據民間傳聞,很久之前有兩家鄰居,東邊的一家以賣雞為生,西邊的則以賣蒜為生。兩家人的生活都不富裕,賣雞的一家要早起拔雞毛,往往會把院子中弄得雞毛亂飛;賣蒜的這家也要早起剝蒜皮,常會弄得滿地都是蒜皮。平常并沒有什么,可如果一刮風,就出了大事,每當刮東風時,東家的雞毛就會吹得西家院子里到處都是;刮西風時,西家的蒜皮又會被吹進東家院子去。兩家常因這些事而爭吵不停。

又一次狂風過后,兩家的矛盾激化,賣蒜的與賣雞的打了起來,都身負重傷,兩家便打起了官司。縣老爺一看竟是為了“雞毛”和“蒜皮”被風刮到對方家的小事,便對他們說:“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來衙門打官司!每人賞十個大板,回家反省去吧!”自此以后,“雞毛蒜皮”的說法便四處傳開了。

“雞毛”和“蒜皮”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因此“雞毛蒜皮”便用來指代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宿松县| 怀来县| 涟水县| 镇坪县| 泽库县| 巴彦县| 高阳县| 双江| 韩城市| 遂平县| 高唐县| 绥棱县| 都昌县| 巴塘县| 宁海县| 禄丰县| 准格尔旗| 苏尼特左旗| 前郭尔| 温宿县| 讷河市| 武隆县| 江西省| 兰溪市| 雅江县| 南安市| 江阴市| 隆林| 抚顺县| 伊川县| 伊吾县| 宁蒗| 巴彦淖尔市| 交城县| 临夏县| 大洼县| 蕉岭县| 伊春市| 湖南省|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