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當(dāng)然不僅僅是指舌尖上能夠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們常說“人生百味”,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所聽到、看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會積累成一種特殊的味道。氣質(zhì)是一種味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品格也是一種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心情有時候也是一種味道,“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如果有人問,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學(xué)作品是什么?我們可能會想到《紅樓夢》。因?yàn)樵凇都t樓夢》里既有讓劉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來只雞配著燒的茄鲞;也有元春省親的時候,派專人賞了寶玉的糖蒸酥酪。這些都是能夠在飯桌邊嘗到的味道。
但是《紅樓夢》里最觸動人心的還是字里行間的人生況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無奈。“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這是為人處世的一份智慧。“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這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愛斷情殤。
味道落到筆上就成了風(fēng)格,吃進(jìn)胃里就成了鄉(xiāng)愁,刻在心上就成了一輩子都解不開的一個結(jié)。就像法國作家法朗士曾經(jīng)說的:“讓我們盡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得越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