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圖書館類型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006年修訂的“國際圖書館統計標準”(ISO 2789:2006)將圖書館類型劃分為中心圖書館/主圖書館、分圖書館、外部服務點、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流動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專業圖書館(政府圖書館、健康服務圖書館/醫學圖書館、行業的學術研究機構或行業協會圖書館、工商圖書館、媒體圖書館、區域圖書館、其他專業圖書館)、保存圖書館/存儲圖書館。我國圖書館界通常按照圖書館的管理體制,結合圖書館的目標、功能、用戶群體等要素.將圖書館劃分為國家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科學與專業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工會圖書館、盲人圖書館、軍隊圖書館等。在我國圖書館界,一般把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科學與專業圖書館稱為“圖書館事業的三大支柱”。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

一、公共圖書館的特點

公共圖書館是指主要由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支持的,通過開展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保護等工作,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文化、信息與知識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與其他類型圖書館相比.具有如下兩個方面特點:

一是以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撥款為主要經費來源。地方政府是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主體,因而地方政府負有發展本地公共圖書館事業的責任。履行這種責任的根本標志之一就是保障公共圖書館發展所需的經費。

二是讀者成分的廣泛性和包容性。任何一個社會成員.只要自己需要,都可以成為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從年齡上看,包括從幼兒到老年人的所有年齡段;從社會階層來看,包括各種經濟能力和政治地位的成員;從職業來看,包括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學生、離退休及失業人員等各行各業的各類人員;從需求來看.包括尋求科研信息、決策信息、日常生活信息、娛樂信息等的各種需求者。公共圖書館讀者成分的廣泛性和包容性是它區別于其他社會機構的重要特征,也是公共圖書館存在和發展的巨大政治資本。社會越是分化,公共圖書館的這一特征越是突出和可貴。

二、公共圖書館的職能

按照IFLA1975年的認定,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包括以下4個方面:

(1)保存人類文化遺產;

(2)開展社會教育;

(3)傳遞科學信息;

(4)開發智力資源。

從社會公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需求而言,公共圖書館應該具有并發揮如下職能:

1.滿足公眾的教育需求

包括滿足社會成員在維持基本的閱讀寫作能力以及自學知識或接受學校教育時產生的對圖書館文獻資料、服務和空間等的需求。

2.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

包括滿足社會成員或組織在職業活動、日常生活、興趣愛好等方面產生的對各類知識和信息(如科學技術知識、商業經濟信息、政府政策信息、本地區設施及服務信息等)及相關服務的需求。

3.滿足公眾的研究需求

包括滿足社會成員在從事職業性或業余性(如地方史、家史等)研究活動時所產生的對相關知識、信息、文獻及服務的需求。

4.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

包括滿足公眾為提高自己的文學藝術修養、開闊眼界、增長閱歷、了解文化遺產等而產生的對各類資料和相關服務(如各種展覽、書評、講座等)的需求。

5.滿足公眾的交往需求

包括滿足社會成員在進行情感交流、圖書資料交換、學習研究心得的交換等活動時所產生的對圖書館空間和環境的需求。于良芝.圖書館學導論[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89.

在公共圖書館職能的界定問題上.應該注意不同類型公共圖書館的職能區別。如國家圖書館作為綜合性研究型圖書館,除履行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外.還應當承擔國家文獻信息資源總庫(國家總書庫)、國家書目數據中心、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等職能。再如我國的省級圖書館應該承擔本行政區域的地方文獻收藏中心、古籍保護中心和圖書館協調與協作中心的職能。

“公共圖書館的職能是什么”的問題與“公共圖書館應該是什么樣的”的問題緊密相關。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作不同形式的表述。1995年12月. ALA發表《美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12條宣言》,對“公共圖書館應該是什么樣的”問題作了如下表述:

(1)圖書館為居民提供獲取信息的機會;

(2)圖書館應消除人們獲取信息的社會障礙;

(3)圖書館是改變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基地;

(4)圖書館尊重每個人的基本權利;

(5)圖書館培育創造精神;

(6)圖書館為兒童打開知識的大門;

(7)圖書館的服務物有所值;

(8)圖書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9)圖書館增進家庭的和睦與福社;

(10)圖書館鼓勵每個人的進步;

(11)圖書館是培育善良和美德心靈的圣地;

(12)圖書館保存歷史記錄。

1996年,日本圖書館研究會所屬的公共圖書館管理調查委員會發表了《關于公共圖書館管理的12條建議》,也對“公共圖書館應該是什么樣的”問題作了如下表述:

(1)取消利用限制;

(2)選擇讀者現在需要的常用資料;

(3)藏書體系要反映讀者的需要;

(4)重視兒童讀者的需求愿望;

(5)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

(6)加大預約服務的力度;

(7)增加復本量;

(8)讓開架圖書更具有吸引力;

(9)有效使用經費;

(10)尊重每一個讀者的基本權利;

(11)認真考慮服務的優先順序;

(12)盡力解決讀者的各種難題。

三、公共圖書館的服務

單個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文獻提供服務

文獻提供服務是圖書館最基本的服務。外借、閱覽、送書上門等是文獻提供服務的基本表現形式。

2.參考咨詢服務

參考咨詢服務包括幫助讀者指引館藏資料的位置;幫助讀者查找資料;利用參考館藏和網上資源解答讀者提出的問題;對圖書館無法解答的復雜問題.將讀者指向能解答其問題的其他機構等。

3.促進閱讀服務

促進閱讀服務是以故事會、推薦書目、作家講座、讀書俱樂部、書展等形式向社會成員宣傳圖書、引導閱讀的活動,目的在于培養和推動社會的讀書氛圍,為建設學習型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4.社區活動與社區信息服務

社區活動一般按用戶類別組織。為兒童和青少年組織的活動經常包括故事會、讀書俱樂部、有獎讀書活動、家教輔導服務、計算機培訓服務,甚至各類表演(如木偶表演、動物表演)等。為成人提供的活動經常包括講座、培訓(手工、體操、攝影等)、讀書俱樂部、各類展覽等。很多公共圖書館還為社區群眾團體(如集郵愛好者、天文愛好者等)的自發活動提供活動場地。這些活動雖然與文獻資料的利用無涉.卻是公共圖書館滿足社區成員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社區信息服務(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起源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和美國。社區信息服務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法律信息、福利政策信息、消費者維權所需信息、稅收信息以及有關社區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娛樂等方面的信息。

5.特殊服務

所謂特殊服務,就是為那些利用圖書館困難的人群所提供的、不同于常規服務的個別服務。為各類殘疾人提供特殊的人性化服務.是特殊服務的重要內容。為殘疾人提供的特殊服務包括允許攜帶盲犬進館,上門服務,從書架上代取資料.提供盲文資料及其閱讀設備,提供特制路標.將資料制成盲文或錄成磁帶.館內帶路,提供交通等。于良芝.圖書館學導論[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91-95.

四、公共圖書館的普遍均等服務

前面介紹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指的是單個圖書館的服務,而這里要講的是地區性或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遵循普遍均等的原則,即要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提供普遍均等的服務,必須首先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普遍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無論其經濟狀況、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種族、宗教等區別,都能就近獲取其需要的知識、信息、文化資源以及其他的圖書館服務”邱冠華,于良芝,許曉霞.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 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3.

1.普遍均等服務的概念

所謂普遍均等服務,就是使圖書館服務覆蓋全社會,使所有的人都能無遺漏地、平等地就近獲得圖書館服務,以此保障每個人獲得圖書館服務的平等權利。這一概念的內涵可從“覆蓋全社會”、“就近獲得服務”和“權利平等”3個方面進行詮釋。

(1)覆蓋全社會:普遍均等服務的基本表現

顧名思義,“覆蓋全社會”指的是圖書館服務的所及范圍,即以全社會所有人群都能得到服務為其范圍。具體到每一個公共圖書館而言,“覆蓋全社會”指的是在所屬區域范圍內所有居民無遺漏地都能得到圖書館服務。對一個國家而言,每個地區的圖書館服務所覆蓋的人口數量之和.就是這個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覆蓋全社會”的程度。對一個特定的區域(如一個省、市、縣、鄉鎮、社區等)而言,實際得到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口數量與該區域應得到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人口數量之比,就是該區域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覆蓋率(“覆蓋全社會”的程度)。在現實的服務實踐中,不存在“服務盲區”——某區域或某部分居民得不到圖書館服務——是覆蓋全社會的基本要求;覆蓋率高低是衡量一個地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的基本標準之一。所謂普遍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首先指的是遍及所有人的服務.而“遍及所有人的服務”必然要求“覆蓋全社會”。所以說.覆蓋全社會是普遍均等服務的基本表現。

(2)就近獲得服務:普遍均等服務的可及性

為了更好地理解“就近獲得服務”的含義.我們可以作這樣一個假設:設某一個縣的方圓面積為5000多平方公里,人口80萬,在縣城里建有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公共圖書館一座.且未在縣城之外設有分館和流動服務點,即未建成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但該縣政府宣稱該圖書館面向全縣人民服務,據此又聲稱該縣公共圖書館服務做到了“覆蓋全縣”。顯然,該縣所稱“覆蓋全縣”只是一個理論意義上的“應然”,而不是現實意義上的“實然”,因為只建有一座圖書館必然使得該縣絕大多數居民處于“服務盲區”(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的居民),其主要原因是該縣的圖書館服務對大多數居民來說不具有可及性,即大多數居民無法就近獲得圖書館服務.因而事實上得不到圖書館服務。可見.讓居民“就近獲得服務”也是普遍均等服務的必備條件。關于就近獲得服務的程度,公共圖書館界往往用“服務半徑”來衡量,只不過各國對服務半徑的要求不盡一致。所謂服務半徑,是指圖書館服務所輻射的地理范圍,是讀者到達公共圖書館的距離。IF-LA/UNESCO于2001年修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建議,在城市和近郊,利用私人交通工具到達最近的圖書館的時間不超過15分鐘。而英國所確定的“服務半徑”則用“在指定距離到達固定圖書館的住戶比例”來衡量,其詳盡程度令人嘆服(見表2-1)。美國《威斯康星公共圖書館標準》(2005)確定的服務半徑是:在城市內部.駕車15分鐘內可到達;在鄉村地區.駕車30分鐘可到達。新加坡人口密集區域服務半徑約為1~2千米,最大服務半徑為5~6千米;少兒圖書館位于公寓樓的底層.街區的大多數小孩只需5分鐘就能走到。我國的《公共圖書館用地指標》(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提出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指標為:大型公共圖書館≤9公里;中型公共圖書館≤6.5公里;小型公共圖書館≤2.5公里依據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大型館指服務人口150萬以上的館,中型館指服務人口20萬~150萬的館,小型館指服務人口20萬以下的館。。同時規定,大型館覆蓋的6.5公里服務半徑內不應再設置中型館;大、中型館覆蓋的2。5公里服務半徑內不應再設置小型館。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共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2884所,服務半徑約52.8公里;每46.8萬人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與國際通行的每2萬~5萬人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標準相比差距甚大;人均藏書量046冊,與國際通行的1.5~25冊標準相比差距甚大。

表2-1 在指定距離到達固定圖書館的住戶比例

(3)權利平等:普遍均等服務的實質

無論是“覆蓋全社會”還是“就近獲得服務”.都是為了實現權利平等。權利平等是普遍均等服務的實質和目的。所謂權利平等,主要指的是“當人們得到了相等的機會,擁有了基本的權益——在某種意義上是與他人一樣的權益.他們就會感到獲得了正義”。[ 美] 萊斯利·里普森.政治學的重大問題[ M].劉曉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42.對公共圖書館服務來說,所謂權利平等,指的是人人都具有平等地獲得圖書館服務的機會和條件。對此.IFLA/UNESCO《公共圖書館宣言》的描述是:“公共圖書館應該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權利的基礎上,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務。公共圖書館必須為那些因各種原因不能利用普通服務的用戶,如小語種民族、傷殘人員、住院人員、被監禁人員,提供特殊的服務和資料。”

2.普遍均等服務的政策與措施

(1)普遍均等服務的政策

在國外的圖書館政策中.非常重視體現普遍均等服務的理念。其重點是為利用圖書館困難的人群提供政策支持。所謂“利用圖書館困難的人群”主要包括3部分人群,一是行動受限制的人群,如殘疾人、老年人、孕婦、監獄服刑人員等;二是身處偏遠地區的人群.如農村地區人群、城市遠郊人群、海上作業人群等;三是在生活、交往和技能上存在障礙的人群,如低收入人群、少數語種人群、非主流文化人群(移民、土著人群等)、信息技術能力差的人群等。圖書館的普遍均等服務.必須照顧到這些利用圖書館困難的人群。所以.圖書館服務政策必須明確支持利用圖書館困難的人群,以此促動和鼓勵圖書館采取切實措施解決這些人群利用圖書館的困難。

1956年頒布的美國《圖書館服務法》明確規定:“本法的目的在于向沒有公共圖書館服務或圖書館服務不足的農村地區推廣圖書館服務。……本法涉及的任何聯邦撥款,只能用于在農村地區推廣公共圖書館服務。”1982年修訂的美國《圖書館服務與建設法》》規定:‘“優先向低收入人群和英語不好、人口集中的人群提供圖書館服務。”2009年的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法》決定在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署(Institute of Museum Library serviceS)內設立國家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委員會(National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 Board),規定其成員中不少于1人是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方面的專家,委員會成員應充分考慮代表婦女、少數群體、殘障人的利益;在“圖書館項目”條款中規定:為多元文化、殘障人、缺乏信息技術或讀寫能力的人群提供圖書館服務,為利用圖書館有困難的人群、落后城市和農村地區提供圖書館服務。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圖書館法》規定:州圖書館一貫為盲人或因身體殘疾而無法閱讀印刷文獻的人購買錄音資料;州圖書館員可以為盲人和殘疾人士提供免費的電話服務以便他們能直接利用圖書館服務。該法還規定在州政府任命的圖書館服務委員會成員中必須包括3名非業內人士:一位代表殘疾人;一位代表英語水平有限的人群;一位代表貧困人群。英國的圖書館與信息專業人員注冊協會(CILIP)依據英國《殘疾人歧視法》中規定的“取消獲取服務的所有物理障礙,以便確保有視覺、聽覺、活動和學習障礙的人能享受服務”要求.制定了適應殘疾人需求的圖書館建筑標準,建議圖書館書架的高度適合殘疾人使用。芬蘭1962年《圖書館法》規定,中央政府撥款占鄉村地區圖書館總經費的2/3、城鎮館總經費的1/3,在此基礎上邊遠地區可再追加10%~25%.

(2)普遍均等服務的措施

圖書館提供普遍均等服務的措施,概括地說就是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從國外的做法看.總分館制、流動圖書館服務和特殊服務是較普遍的做法。

①總分館制

總分館制也叫總分館體系。根據ALA的定義.總分館體系中的總館是一個獨立建制的圖書館或一個圖書館系統中充當管理中心的圖書館,它是圖書館系統集中加工文獻的場所,也是收藏整個系統主要藏書的處所。分館是總館把一部分業務分離出去而形成的附屬場所.必須擁有一個基本館藏、常規的人員配置和固定的開館時間。總分館體系是指由同一個建設主體資助、同一個管理機構管理的圖書館群,其中一個圖書館處于核心地位作為總館.其他圖書館處于從屬地位作為分館。邱冠華,于良芝,許曉霞.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 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7—8分館在行政上隸屬于總館,或與總館一起隸屬于同一個主管部門,在業務上接受總館管理。也就是說.在一個總分館體系中.總館具有財產管理權、業務管理權和行政管理權(包含人員管理權)。

總分館體系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由同一個建設主體設置和維持;

·統一規劃、布局;

·統一財物管理;

·統一人事管理;

·統一文獻采購和加工;

·統一自動化平臺和網站;

·使用通用借閱證并開展通借通還;

·統一策劃讀者活動;

·統一處理各分館轉移的參考咨詢問題。邱冠華,于良芝,許曉霞.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 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47.

實行總分館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借助星羅棋布的分館模式把圖書館服務伸向需要服務的各個地方和人群之中.以此實現圖書館服務的“覆蓋全社會”和“就近獲得服務”。美國等圖書館事業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總分館制,就是旨在消除讀者的距離障礙、提供普遍服務和就近服務而采取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例如.美國紐約皇后區中心圖書館就設有遍布全區的62個分館;洛杉磯市中心圖書館設有66個分館.遍布全市各個部位。據ALA2010年8月的統計.美國公共圖書館按行政單位計算共有9221所,按中心館和分館的分布模式計算,則有中心館(Central Buildings)9042所·分館(Branch Buildings)7629所,共計16671所。丹麥哥本哈根公共圖書館系統,現包括1個總館,21個分館,1部流動書車.1個數據館.1個連環畫館.1個地方行政管理圖書館,9個中學圖書館和100多個設在醫院、監獄、養老院等處的閱覽部。在法國,僅巴黎市就有80多家圖書館;人口在1萬~5萬的市鎮中,91%設有圖書館;為了解決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鄉鎮和農村居民的借書難問題,法國政府專門成立了省外借中心圖書館.覆蓋全國97.75%的村鎮,平均每1500名鄉村居民便有一個圖書館服務點或借閱點。

②流動圖書館服務

除總分館制外,開展流動圖書館服務也是讓偏遠少數人群就近獲得圖書館服務的有效措施。所謂流動圖書館服務.是指在不設立固定圖書館館舍的情況下.為偏遠少數人群提供圖書館服務的一種服務方式。下面是一些國家開展流動圖書館服務的事例:

·在智利的圣地亞哥.圖書館在地鐵站提供服務;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每年夏季都設立海濱圖書館;

·使用多種交通工具來提供圖書館服務,流動書車在很多國家都很普遍。在挪威有流動書船;在印度尼西亞用自行車和三輪車提供圖書借還服務;在秘魯人們使用驢來運送計算機和圖書;在肯尼亞使用駱駝;在津巴布韋使用驢車;在荷蘭的阿塔爾冬.人們使用機動腳踏兩用車將圖書運送到讀者辦公室或家中。

·在南非的一些地方.在沒有基礎設施的非正式住宅區也有各種形式的圖書館服務。例如,用汽車行李箱、診所里的鐵柜、貨船集裝箱或在大樹底下提供服務,或者由個人或商店向社區的其他成員提供服務。還有對學校和養老院提供大批館藏資料外借服務,為兒童療養中心無法去圖書館的兒童提供故事會和學校作業信息服務。

·在哥倫比亞,在人口較集中的地方,圖書館用可以裝大約300冊圖書的鐵柜,外加長凳和廣告牌等為用戶提供服務,每天開放兩個小時。

③特殊服務

所謂特殊服務,就是為那些利用圖書館困難的人群所提供的、不同于常規服務的個別服務。有些讀者因為各自不同原因無法享用圖書館的常規服務,但是這些讀者同樣有權利獲得圖書館服務。因此,圖書館必須采取措施讓這些讀者得到館藏資料和服務。為此,IFLA/UNESCO于2001年修訂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列舉了如下特殊服務方式:

·配備特別交通工具,如流動書車、流動書船和其他交通工具,為邊遠地區的居民服務;

·為那些不能離家外出的人上門服務;

·到工廠為職工服務;

·為那些活動受限制的人,如住院病人和監獄犯人服務;

·為身心殘疾者提供特殊的設備和閱讀資料,如為聽力或視力不健全者提供個別的特殊服務;

·為學習有困難的人提供特殊資料,如易讀資料和錄音帶等;

·為移民和新公民服務,協助他們適應新的社會,并提供他們的本土文化資料;

電子通信.如網上書目等。

在國外圖書館提供特殊服務的事例舉不勝舉.這里僅舉一例:英國托貝郡(Torbay)地區約30%的公民已超過60歲,當地圖書館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為當地老人提供大字版和語音版的文獻資料。而且托貝的圖書館服務會考慮退休人員的需要.幫助他們提高退休后的生活質量,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家政服務。此外.對于該地區的有學習障礙的公民,提供可以提高生活基本技能的培訓資料,以幫助這些有心理障礙的人群融入社會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劝| 磐安县| 萍乡市| 永安市| 甘肃省| 阿巴嘎旗| 灵宝市| 宣汉县| 宾阳县| 金平| 定远县| 黔南| 墨江| 伊吾县| 大冶市| 大同县| 光泽县| 太白县| 青海省| 乐清市| 邵武市| 大安市| 浮山县| 色达县| 思茅市| 河南省| 石渠县| 方山县| 柏乡县| 宁海县| 惠州市| 胶州市| 象州县| 临邑县| 湟中县| 缙云县| 英超| 翁牛特旗| 金川县| 井陉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