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往開來話百年:師生回憶錄
- 汪宏駒 楊麗華
- 1790字
- 2019-01-03 06:32:30
感謝母校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意思是說,別人給你一點點幫助,你要加倍去回報。我們那屆畢業生,可以說是從貧窮、落后的舊中國過來的,童年的苦難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新中國成立后,我才正式走進校園,成為一名新中國的中學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天壤之別,光明與黑暗的反差,不能不叫我心生感激之情。感恩貫穿于我學習和生活的始終,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回報母校,回報黨。
1937年,我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我曾與母親沿街乞討,那時連肚子都填不飽,談何學習?1953年,我才真正開始了學生生活。在母校領導、老師的關懷、愛護、培養下順利完成了六年中學學業,這是為我一生打下堅實基礎的六年,是我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在這六年中,我擔任了四年團支部書記,不僅完成了學業,政治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母校的教誨、老師的培養是我終生難忘的。
在諸多讓我受到教育的事情中有兩件事不能不提。
一是由農村進到城里的窮孩子,難免帶些“野性”,給老師的教育工作帶來難度。
記得初二時,有一次班里同學都在安靜地上自習,我拿起雞毛撣子放在鼻子上頂著玩,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教室里一下子就亂了,嚴重地破壞了課堂秩序。很快吳杰教導主任知道了這件事,把我叫到主任室。我當時心里緊張極了,心想:闖了大禍,肯定會被狠狠地批一頓。然而我想錯了,老師面帶笑容,不但沒有批評我,還讓我坐下,以長輩口氣推心置腹地幫我分析,講清道理,讓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最后還說:“今后我可要看你的行動了。”老師對我的開導真可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真是感動極了,當著老師的面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從此,我下定決心做個好學生。經老師教導和個人努力,第二年就被大家選為團支部書記,高中三年連任團支部書記。至今我都認為,后來我能不斷進步,就是吳老師的一錘把我敲醒了。
二是我家在外地,獨自在母校生活六年。在母校度過的六年,是我一生的關鍵階段。記得有一次下午學校停電耽誤了做飯,晚飯開飯時間已過,食堂不能開飯,學生們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羊羔擠在食堂門前。寧澤校長知道后,親自出面組織,責令有關老師馬上與中國人民大學聯系,請他們給予幫助,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當時的情景讓我十分感動,寧澤校長關愛學生,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一直等到所有學生吃完飯,很晚才離開學校。當時同學激動得幾乎要喊“校長萬歲”!
高中畢業后,我考入北京鋼鐵學院。由于母校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大學一年級時我就被選為團支部書記,大學期間的五年,我連續擔任班團支部書記,這種情況在鋼鐵學院的歷史上是不多的。
我從鋼鐵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首鋼,第二年被任命為質量科副科長,之后擔任過段長、煉鋼站站長,并入了黨,考取了工程師。
20世紀80年代,由于工作需要調到冶金工業部,擔任信息部主任,又考取了高級工程師,兼任黨支部副書記直至退休。離開母校后前進的步子不是很大,但卻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往前走的,每一步都與母校的教育和培養有關系,沒有在母校打下的良好人生基礎,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要衷心感謝母校、感謝老師。
從進入母校至今整整53年。半個多世紀來,對母校情感不變。懂得回報的人被稱為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的人被斥為沒良心。經過多年實踐,我覺得同學們沒有忘記母校,沒有忘記老師,可謂有良心,具體表現為多年來關于母校的一切活動同學們都積極參加。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通過各種機會、各種形式表達尊師之情。母校校慶要拜望老師,同學聚會要邀請老師。我們1959屆同學2005年還給陳新老師、吳玉云老師過生日。2005年9月17日在飯店里備了壽桃,買了鮮花,裱好壽字,掛起橫幅。我們這些學生已經60多歲,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手捧鮮花在老師面前,恭恭敬敬地深深鞠上一躬,看到那種情景,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淚就落了下來,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當時的心情。我們共同的心聲就是祝老師健康,祝老師長壽。
上述是我的經歷和感受,足以說明我們每個學生對母校、對老師教導培養的感恩之心,情感依舊。我們期望母校今后在教書育人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為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材。
【作者簡介】
邱恩華,男,1937年5月3日生,1953—1959年就讀于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鋼鐵學院,1964年畢業后分配到首鋼質檢科,歷任科長、段長、站長,為工廠設計鑄造模具,工程師。1980年調入冶金部,任高級工程師、處長、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