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深情

——三言兩語話同窗

1947屆 韓榮實

 

我們這個班是跟隨培元設立初中部而進入中學的,是培元的最高年級。當年天真無邪的中學生,現在已是一群飽經風霜的年邁老人了。

這三言兩語中,述說的是同學,面對的是母校。在這里我把一些同學的情況向母校做一個簡短的匯報,讓關心我們的母校了解一下她辛勤培育的學子是怎樣度過這風風雨雨的50年的。

在這三言兩語中,談及了一些同學的成就和奉獻。其目的是想說明,假如沒有培元中學的及時成立,其中一些同學在那時一旦失學,也就沒有今日的成就可言了。

在這三言兩語中,談及了一些同學的不幸遭遇,其目的是想說明,當年培元母校對學生們的高尚情操與堅強意志的培養與鍛煉,對他們日后戰勝困難、渡過難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先從吳洪源同學說起,他是一位詞作家,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音協理事。他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擔任《解放軍歌曲》的編輯,還曾在音協主辦的《詞刊》擔任副主編。他的代表作有《學習雷鋒好榜樣》《歌唱光榮的八大員》《北京頌歌》《看見你們格外親》(與劉薇合作)等。我們同學中大概有不少人是唱過這些歌曲的。他曾為中央電視臺與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撰寫過許多解說詞,《漓江水》《竹》《周總理和我們在一起》《南極,我們來了》等。他出版了自己的歌詞集、長詩集和解說集。

他的作品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因為他一直和戰士們生活在一起。1949年年初,北平剛剛解放,他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一名文藝戰士,跟隨部隊解放太原、進軍大西北、解放蘭州、解放銀川。然后又到了抗美援朝的最前線,在突破臨津江防線的戰役中和戰士一起受到轟炸,在保衛開城的前沿坑道里為出擊的戰士壯行。他和戰士們一起在天安門廣場站過崗,和野營拉練的戰士們共同睡在老鄉家里,因此才寫出了那么多作品。

洪源是同學中較有成就的一個。他常說:是培元中學馮際唐老師和燕大附中的張茵陳老師給他打下的語文基礎。老師講的古文,他至今還能背下來?,F在他離休在家,與老伴一起舞文潑墨,時而為老伴的花鳥畫配上一首小詩。

說起參軍,和洪源一起走的還有我和韓成。我們一起上前線,曾在一個鍋里吃飯。我和洪源是同鄉、同學、同志和戰友。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二年級,幾經周折一直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年級。然后一起參軍在同一個單位。1958年又一同調回北京。我倆高矮胖瘦差不多,說話都是標準的北京腔。經常有人把我倆鬧混了,沖著我喊“洪源”,沖著他喊“榮實”。我沒有他那種天分,只做了一名普通兵,離休后喜愛篆刻,每天與刀石為伴,海淀小學的竇老師是我在這方面的啟蒙老師。

再說韓成,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我們回到了祖國。第二年,他轉業被分配到山西省最貧困的靜樂縣。領導很重視他,送他到山西省財經學院去學習,畢業后仍回到縣里做財經工作。后來這個縣被一分為二,將婁煩鎮改成了縣,說是縣卻沒有縣城,只有臨河的一條街。他在那里成家立業,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貧困山區。應該說他是我們這一代扶貧的第一人。他對我說:“你到我們縣去打聽,沒有不認識韓成的,我是那里的知名人士?!?/p>

同學中最先參軍的是陳熙楨、韓榮寬和剛成。他們三個人隨四野南下渡過長江去解放廣州;然后榮寬隨軍入朝作戰。停戰后,他被調到炮兵學校當教員,1958年轉業當了一名軋鋼工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工人,在當時可算是佼佼者。后來他當上了生產調度,直到離休。他為人熱情,樂于助人,常為同事們操辦紅白喜事。他記憶力強,有關老北京的風土人情,以及海淀的人和事都能說得頭頭是道?,F在他每天接送孫女上下學,還為她們補習英語。

陳熙楨轉業后,調入廣西話劇團,從事他所喜愛的戲劇事業。他說自己的藝術生涯是從培元開始的。他長得帥氣、瀟灑,是英俊的小生形象。后來他從事創作,是國家二級編劇、中國戲劇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廣西行為學會理事。他寫了不少作品,如相聲《銀球結友誼》《同出一轍》,廣播劇《村之魂》《遠行》《在那樹叢中的墳塋》,電視小品《畫眉與黑紗》《圍困》,電視劇《較量》《噩夢》等。他還與人合作創作了22集電視連續劇《李明瑞》,傳記小說《李明瑞之歌》,還共同編纂了《廣西話劇志》?,F在他已離休,扎根在廣西南寧,遠離故土。他經常給老同學們寫來思念的信函,惦記著母校和同學。

剛成轉業后調入珠江電影制片廠,當起了電影演員。他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他參與拍攝了50余部影視片。我們可以看到他在《逆風千里》中飾演的農場主任、在《烈火金剛》中飾演的地主維持會會長何大拿、在《鴉片戰爭》中飾演的軍機大臣潘世恩等。他創造了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臺詞、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顯示出他深厚的藝術功底。

說起當兵的,還應該提到一位,那就是王嗣增。他當兵的時間比我們早,卻陰差陽錯地加入了國民黨。初中畢業后,他父母雙亡沒有了生活來源,便考入了當時國民黨的無線電訓練班。1948年,該校隨國民黨撤退到臺灣。退役后又在遠洋貨輪上當報務主任,常年在海上顛沛流離,直到前年才退休。

多少年來他音信皆無,我們以為他早已去世。前幾年他突然給老鄰居、老同學趙奇來了信,我們才有了聯系,他的每一封信都寫滿深深的思鄉之情。在信中訴說著海淀的過去:老虎洞、南大街、海淀小學、培元中學、老師、同學等。前年他終于回來了,參加燕京大學附中的同學聚會。一群鬢毛斑白的老友,歡聲笑語地談論過去。他說當兵幾十年,沒有見過一個八路軍,今天見到了不少脫了軍裝的八路軍,卻原來都是老同學。我問起了他的軍銜,原來我們都是校級軍官,但在當時卻屬于兩個對立的營壘。他希望落葉歸根,在海淀度過晚年,但現在還沒能實現他的愿望。

以上說的我們這些當兵的人,可惜沒有踏進大學的校門就走上了社會。比我們幸運的是,有不少同學讀完了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陳寶琪是我們班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是同學們公認的才女。她家住軍機處,父親在燕京大學任教。她從培元小學一直讀到初中二年級,然后轉學到燕京大學附中讀初三和高一,功課一直領先,品學兼優,人們佩服她刻苦讀書的韌勁,當年就相信她必能成才。

1948年秋,她隨父母舉家南遷,高中畢業后,考入浙江大學理工系,攻讀造紙專業。1954年畢業被分配到輕工業部設計院,成為造紙廠的工程設計人員。1955年被評為該院的先進工作者。應該說她是我們國家培養的第一批女工程師。

1965年,她參加了青州造紙廠的設計。直到1982年,這個項目才終于獲得了國家級優秀設計獎。1983年,在廣西建委召開的全區質量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她作了《加強設計管理,提高設計質量》的專題發言,受到大會表揚和人們的贊評。1988年到1995年,她負責主編《造紙廠工程建設投資估算指標》,在全國發行,并獲得中國輕工總會1995年度優秀標準化業務建設一等獎。她從參與造紙廠工程設計到負責國家文件的主編,為我國的造紙工業奮斗了一生,并獲得了高級工程師的職稱。她不但是一位有建樹的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快言快語的熱心人。

擔任工程師的還有祁世光。他在潞河中學讀完高中,考入了輔仁大學心理系,1953年院校調整,他被合并到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畢業后被分配到山西大同師范學校任教。在那特殊的年代,他受了不少委屈,吃了不少苦,為生活所迫,他學會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后來,落實了政策,他才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干起了管道安裝的工程設計工作。他的職稱是工程師,職務是公司副主任、技術顧問。

祁洪光和祁世光同在北京師范大學畢業。他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困難時期,他受的苦別人難以想象。但他憑著自己的信仰重新站了起來,并向人們傳播愛的福音。他有一米八的個頭,滿頭銀發,男中音的音色,人們愛聽他布道,更愛聽他唱歌。去年同學聚會的時候,他的一首《我愿再回到我的故鄉》,使大家都熱淚盈眶。

在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還有董博平。她比我們大兩歲,是我們的師姐。她溫順、熱心,顯得比我們懂事。她在師大教育系攻讀幼兒教育,畢業后被分配到南京師范學院,后又調回北京體育學院任幼兒園主任。可謂學有所用,專業對口。憑著她的學歷、她的性格,她是會做出成績來的。沒想到“下放”兩個字毀了她的事業,一個學有所成的人失去了用武之地。待她再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已經不能支撐重負,只有以保護自己的身體為重了。

我們班還有兩位學非所用的大學生。一位是陳玉琢大姐,一位是她的弟弟陳大威。他倆畢業于南開大學。陳玉琢所學的專業是國際貿易,在現在那可是熱門。因為陳玉琢思想進步,在大學就入了黨,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礦業學院,擔任馬列主義教員,與她所學的專業完全不符。這樣的分配,現在看來很可笑,但在當時確屬正常。

陳大威就讀于南開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參軍到海軍工程學院任物理教員,可算對口。但一場“文化大革命”,學院被撤銷,他被迫轉業,一肚子物理知識卻無物可理了。

我們班當教員的也有幾位,如李美珍,她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幾十年來一直擔任中學的英語老師。還有趙潤生,她高中畢業后考入燕京大學物理系,1953年院系調整并入北京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北航當老師。她們兩位都做了一輩子辛勤的園丁。

我們都愛看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深深被那位教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她把一批批幼苗培植成參天大樹。我們也記得她的親人是一位紅軍指揮員,為國捐軀,長眠在她的身旁,那是她的精神支柱。誰能想到我們這兩位同學的親人卻被打入另冊,她們受盡了精神上的折磨。

程燕同學家里很苦,從小被送給了別的人家,她的養父做小生意勉強維持生活,沒有錢供她上學,培元學校允許她免費讀書。初中還沒有畢業,她就投奔了解放區,找到了救星共產黨。幾十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工作,老老實實地做人,無名無利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在那不堪回首的歲月,她也經受了一段坎坷,晚年才得到幸福。

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給我們這一輩人留下的傷痕。但我們仍為國家盡己所能,貢獻自己的一切。

真幸運,我們班的老大姐祝韻書是搞氣象的,讓她為我們呼來春天的和風,喚來沁心的細雨,洗掉每個人煩惱的記憶,我們共同在21世紀的陽光里,翹首祈福吧。

 

【作者簡介】

韓榮實,男,1932年1月出生于北京海淀,曾就讀于培元中學。1949年3月參軍,隨軍參加了解放太原、解放蘭州、解放銀川等戰役。1951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1990年以副師職干部離休,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乌兰察布市| 闽清县| 宿州市| 新乡市| 阿拉尔市| 正蓝旗| 康保县| 永安市| 固阳县| 若尔盖县| 清苑县| 昌都县| 六安市| 山东| 江川县| 苏尼特右旗| 南丹县| 宿迁市| 林西县| 定安县| 昌黎县| 绍兴市| 乌拉特后旗| 永登县| 珲春市| 闵行区| 霸州市| 灌云县| 丽江市| 基隆市| 米林县| 华坪县| 长顺县| 花莲县| 安多县| 紫阳县| 柯坪县| 顺平县| 宁武县|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