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故土情懷(5)
書名: 贛水在我心中流淌:劉天仁散文詩詞集作者名: 劉天仁本章字數: 4587字更新時間: 2017-09-13 14:51:47
南昌是一座英雄城。1927年舉行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我黨開展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成為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為了紀念南昌起義,南昌以“八一”命名的場所不勝枚舉,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和八一南昌起義紀念碑自不必說,還有八一大道、八一公園,以及以八一命名的工廠、學校、商店等,八一大橋和八一禮堂也是。南昌的八一大橋長達兩千多米,為溝通南北的大動脈。有一段時期,我經常騎自行車從橋上經過,有時被汽車擠得靠邊,自行車輪子與人行道邊緣磨得“嘎嘎”作響,由此可見橋梁之狹窄。此橋為蘇聯專家設計,當時的省長邵式平就持異議,甚至拒絕參加橋梁的竣工典禮。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此橋終于被爆破拆除,并在附近建成了新的八一大橋,可見邵省長的眼光是頗為長遠的。八一禮堂為省政府的禮堂,全省的許多大型會議常在這里舉行。平日則是省直機關的活動中心。“文革”前,省里會定期在八一禮堂舉行形勢報告會。在八一禮堂,我還聆聽過胡耀邦同志的報告,那時他的身份是團中央第一書記。報告的主題與形勢和青年有關。
洗馬池抒情
南昌有兩條有名的商業街,一條叫中山路,一條叫勝利路。勝利路由北而南走來,中山路自東向西而去。兩條路在你——洗馬池這里成丁字形相交。猶如兩根分別帶有正負電荷的電棒發生碰撞,產生耀眼的火花一樣,你吸取了兩條道路的精華和靈性,從而成為商業貿易的一塊風水寶地,成為南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洗馬池——這個名字對于南昌人來說耳熟能詳,但我認為你的芳名還應為更多的人所知曉。為了盡我所能介紹你,我與你相約重聚在這個火熱的夏天……
與你結識已有半個世紀了,幾十年前,我只身來到南昌。最初的一兩年,人生地不熟,但到南昌后不久便知道了你,鑒于你的名氣,我不敢貿然前往造訪你,偶爾路過也不敢對你多加打量。后來我去郊區一家科研所上班,本來離你很遠了,可是單位為了創收,在勝利路開了一家科學儀器修理部,我被派到那里工作,離你只有幾十米遠。而后我調往一個新單位,新單位地處瓦子角,與你相距也僅幾十米。看來命運已經注定了我和你有緣。記得當時我不但能從遠處眺望你,而且每天只要有閑暇便會到你那兒溜達。有的星期天,則有大半天在你那兒廝混:在人民電影院看場電影,在太陽升餐廳吃一碗炒粉,然后掏盡所有錢到三泰商場買一件衣服或一雙鞋子……總是入夜時分才往回趕。那時的路燈有些暗淡,此時打量你,雖然紅顏素面,但我覺得很美。我們這樣親密相處近兩年,之后我住得遠些了,但也能不定期與你相聚,直至我十幾年前離開南昌。
闊別十幾年后與你重聚,我驚異于你的變化;當年素面朝天的你,如今卻是濃妝艷抹了。說實話,我此時面對你,再不像過去那樣毫無顧忌,而是有點拘謹了。也許你也會驚異于我的變化,當初的小伙子已是老態龍鐘了。不錯,我們都在變化!人生大多呈百年以內的周期變化,而你的變化周期要大得多。我有點羨慕,又有點傷感,但這種情緒只是一掠而過。在我有限的生命里,能與你結識已是幸事,我為能目睹你的急劇變化和了解你的滄桑巨變感到榮幸。遙想當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將灌嬰平定豫章郡。軍事行動之余,飲馬贛江,發現沙洲中有一水池,面積不到半畝,水深不及一丈,但四周綠草如茵,便在此放馬吃草飲水,并讓部下在池邊洗刷戰馬。此后灌嬰便經常來這里放馬。久而久之,洗馬池一名便傳開了。這就是你的大名之來由。今天的贛江大約離你一百多米,疇昔的灘涂地已是高樓林立,商埠云集,人流如潮。漢代戰馬的嘶鳴早已飄至天際,也許只有這一縷陽光還有漢代的印記。歲月悠悠,滄桑巨變,真是令人感慨!
長期相處使我對你有了好感,而你因為擁有的那棟灰色樓房和它演繹的故事,才贏得了我對你的尊重。眼前這幢五層高的樓房,看上去色彩有些單調,式樣比較陳舊,與周圍那些新潮的現代建筑有著較大的反差。然而那些林立的高樓大廈卻像眾星拱月一樣將其團團圍住,可見其地位的顯赫和尊貴。原來這幢顯得有些寒磣的建筑的確不同凡響。它始建于1924年,在木版平房占主導的當時,五層樓房猶如鶴立雞群。而它又冠以江西大旅社的大名,昭示此為那些長袍馬褂和西裝革履的達官貴人的出沒之地,其氣派不亞于今天的五星級賓館。1927年是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份。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4·12”反革命政變,舉起屠刀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于此,你也和許多富有正義感的人一樣憤憤不平。1927年7月下旬,當一支由我黨掌握的北伐軍部隊開進南昌,你騰出當時最好的江西大旅社接待了他們。稍后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你更是滿懷熱情地迎來了英姿勃發的周恩來,以及隨之而來的朱德、葉挺、賀龍、劉伯承……殊不知你這一系列漂亮動作,不但實現了南昌人民的洗馬池到中國人民的洗馬池的飛躍,而且使你擁有了商業價值無法估量和歷史價值無法估量的雙重桂冠。就是這一天,這批時代風云人物在旅社喜慶廳召開了會議,成立了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轉眼之間,這里不再是接待來去匆匆旅人的地方,而成為一處刀光劍影所在,成為一個風云變幻的場所,成為了南昌起義的策源地。周恩來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排除了張國燾的干擾,粉碎了叛徒的破壞圖謀,果敢地于8月1日發動了武裝起義,打響了我黨開展武裝斗爭的第一槍,促成了人民軍隊的誕生……
瞻仰了陳毅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牌匾之后,走進已經辟為紀念館的灰色樓房,觀看了介紹八一起義的文物和圖片。饒有趣味的是,周恩來當年住過的房間仍按原樣擺設,墻上的日歷為8月1日,臺子上的時鐘仍指向凌晨2時。目睹眼前的一切,宛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桌上的電話鈴聲隨時可能響起,一代偉人即將從內室走出,硝煙彌漫的戰斗場景又將重演……此時此刻,站在這個孕育了人民軍隊的地方,一種莊嚴神圣的感覺油然而生。南昌起義以后,參加起義的隊伍幾經輾轉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隊伍會師,組建了工農紅軍。從此,這支隊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可以說,八一起義的槍聲是和慶祝抗日戰爭勝利的鞭炮聲聯系在一起的,是和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禮炮聲聯系在一起的……
從紀念館走出來,天色已經暗淡,華燈初上。在霓虹燈的閃爍中,你顯得珠光寶氣,商鋪內燈紅酒綠,歌舞升平。我有點陶醉。但一家商店的“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條幅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你的表白,同樣也是我的心聲!我猛然意識到:雖然漢代戰馬的嘶鳴已漸行漸遠,雖然八一起義的硝煙已經散盡,但還遠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站在人民軍隊的誕生之地,回顧她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寄托著對她的殷殷期許,我仍然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一個信念——
洗馬池應不止于只是南昌人耳熟能詳,你的芳名還應該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滕王閣,我一直在讀你
滕王閣,我最早是在讀初中課本上的《岳陽樓記》知道你的。老師在介紹岳陽樓時,順便提到了你。說你曾與黃鶴樓、岳陽樓合稱“江南三大名樓”,備受韓愈推崇:“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觀臨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我只身前往南昌,對那里的情況兩眼一抹黑,唯獨記得你,盡管知道那時你的身影已經消失。老實講,最初你曾令我失望。記得我初到南昌不久,便去尋覓你的蹤跡。那時的沿江路,冷落蕭條,還是煤灰渣路面;從八一橋到撫河橋,也僅三四家木板房店面,而且全都做竹木生意。除了一所以“滕王閣”命名的小學外,連你原來所在的位置都沒有人知道。“獨為第一”和“瑰麗絕特”更是從何談起?面對波濤滾滾的贛江,我只有不盡的失望和惆悵……
生活在你曾經聳立的土地上,當然不能不時時想到你。當時我常到行人稀少的沿江路溜達。雖然找不到你,卻結識了贛江并對之有了一定的了解。贛江給我深刻的印象是大氣,它比家鄉的萍水河大多了。八一大橋跨度兩千多米,贛江之壯闊可見一斑。更為壯觀的是撫河與贛江交匯處,水面尤其開闊。由于贛江在此有一個大轉折,站在撫河橋附近可以縱向看到贛水滾滾西來的情景,領略到水天一色的美麗畫卷。我初到南昌的時候,沿江路比較冷落,似乎還可以看到一點原生態的東西。譬如偶爾可見野鴨子在水面上棲息嬉戲。野鴨子的羽毛光潔漂亮。當夕陽西下,晚霞滿天,野鴨子突然從水中躍起,披著霞光飛翔,與波光粼粼的江水交相輝映,畫面確實很美。后來當我因為你而接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讀到文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想到與我見到過的贛江景色如此吻合,很是驚奇,自然對這一名句印象很深。說實話,最初讀《滕王閣序》,并不能完全讀懂,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這兩句。但就是這兩句,促使我更加頻繁地出現在贛江邊。可以說正是你,使我逐漸認識到南昌的壯美,領略到了贛江的壯美,并由此聯想到江西乃至祖國河山的壯美!
在沒有你的日子里,我只得通過資料去了解你。本想按韓愈的說法,讀“三王”的《記》《序》《賦》。但在尋找“三王”的文章過程中,知道王緒的《滕王閣賦》和王仲舒的《滕王閣記》已經散失,所以基本上只讀《滕王閣序》。我讀得很慢,而且讀得很少,翻來覆去讀的也只是其中兩三句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其中一句。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有了一些閱歷,讀到了《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也不詳其姓字,宅邊五柳樹因以為好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又讀了類似的《六一居士傳》:“……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五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備酒一壺……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這些奇文使我知道了五柳先生和六一居士。從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句,知道了曾經躊躇滿志而后又落魄的半山老人。另外,還有山谷道人和南豐先生。其中三位江西籍的先生幾乎占據了“唐宋八大家”的半壁江山,在感慨和自豪之余,覺得他們似乎為《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作出了詮釋。我不禁也開始為此找一些旁證。聯想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曾隨省里組織的工作組到吉安縣的固江、梅江一帶,當時一些偏僻村莊里房屋的外墻上,仍然清晰地保留著許多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標語口號,足以說明江西在土地革命時期作出的貢獻。我還聯想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困難時期,江西三年內調出糧食120多萬噸,為人民解了難,為國家分了憂,因此周總理當面親切地稱省長邵式平為“江西富農”……所有這些,使我豁然開朗,對《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句話似乎有了感覺,對《滕王閣序》和對你的理解也進了一步加深。同時,我深感江西這塊土地擁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美譽當之無愧!
當你的身影消失于江湖的時候,我曾苦苦地尋覓;1989年,當你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與贛江之濱時,最初我也不知有多少次多角度從遠處眺望,面對這臨江構筑、氣勢恢弘的建筑,嘴里喃喃地念叨著“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句子,頗為感慨。但我很快意識到:就建筑而論,如果縱向比較,你的雄偉和華美無疑是空前的,但如果橫向比較,唐時的你可以稱為尊貴。因為那時在江南三大名樓中,你“獨為第一”,在民居中恐怕更是鶴立雞群。但而今全國各地的亭榭樓閣難以勝數,孰為第一真很難說;況且如今就是在南昌,雄偉的民用建筑比比皆是,你恐怕也難以名列前茅。我不得不思考,如今應該怎樣來看待你呢?我想你的優勢其實在于厚重的歷史承載和文化承載,你的特色在于有靈魂和精神!只有突出你的優勢和特色,那些雄偉而華美的新民用建筑就只不過是“青皮梨子”【1】了。那么什么是你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