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本書結構、主要觀點與創新點

本書的章節結構是根據前述的近年來“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存在矛盾的問題展開。為了更好地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本書在行文邏輯上做出了如下的安排:首先是提出問題,通過對“保護的責任”理念的形成發展和近年來西方大國對非洲的干預實踐及后果的分析,來說明“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存在矛盾的這一問題;其次是分析問題,通過對“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基礎(主權與人權的關系)、實施主體(國家、國際社會)和合法性(武力的使用)等三個問題的剖析來論證“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存在怎樣的矛盾;最后是解決問題,即探討如何構建起完整的“保護的責任”的制度體系以解決“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存在矛盾的問題。本書的主要觀點及創新點也是在這一行文邏輯的基礎上得以形成。

一、著作結構

本書主要由導論、正文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分為五章。

第一章為“保護的責任”的形成發展及實踐。本章主要是對“保護的責任”產生的背景、內容及其在實踐中運用的效果等進行簡要的回顧與分析。“保護的責任”產生的一個重要背景是21世紀之初西方倡導的“新干涉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中陷入了困境。“新干涉主義”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主權和人權關系的顛倒、道義的喪失和干預缺乏充分的法理依據。自2001年聯合國采納了由西方國家首倡的“保護的責任”的理念以來,該理論不斷取得發展,并得到了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認可。2011年以來,美法等西方大國以“保護的責任”的名義先后對利比亞、科特迪瓦、馬里和中非共和國等非洲國家進行了軍事打擊。西方大國對非洲的干預使得非洲國家及地區安全局勢復雜化,同時弱化了非洲國家之間自主安全合作,因此總體上呈現負面的效果。通過對“保護的責任”的實施結果進行理論反思,可以發現它在理論與實踐上存在嚴重的矛盾,這主要體現在理論基礎、實施主體和實施的合法性三個方面。

第二章為理論基礎的矛盾:主權與人權。本章是對國際干預的理論基礎——主權與人權的關系進行分析。為了緩和當前人權和主權之間的張力,“保護的責任”理論在主權方面提出“責任的主權”的概念,在人權方面開始注重“人的安全”的理念,對原有的人權與主權的關系進行了修正。雖然它巧妙的規避或弱化了人權與主權關系的沖突,但通過考察“保護的責任”對人權國際保護和國家主權的影響,可以發現其并未真正解決被干預國所存在的問題。應當在《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有關原則的指導下看待人權與主權的關系,把人權問題放在主權的框架下進行解決,從而為“保護的責任”的實施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制度保障。

第三章為實施主體的問題:國家、國際社會。本章主要是對“保護的責任”的實施主體進行分析。上一章論述了人權問題應當在主權框架下解決,同時保護的責任的報告以及聯合國的相關文件都說明了只有在被干預國失去“保護的責任”能力前提下進行軍事等強制性的干預,因此被干預國應當是“保護的責任”實施的首要主體,而國際社會承擔的國際“保護的責任”只能起到補充和協調的作用。主權國家在承擔“保護的責任”時存在的問題是:由于被干預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是脆弱國家,并且“無力或不愿”作為國際社會介入的標準難以判定,這就促使它們在“保護的責任”中處于被動的地位。而國際社會承擔“保護的責任”的存在問題主要是因為其涉及多種實施主體,一旦要國際社會實施干預時,往往會演變為大國進行干預,而且其采取的方式最終是軍事干預。西方大國使被干預國政府能力弱化,具體說來就是西方大國對非洲被干預國進行干預后使得原有的強政府變弱,而原有的弱政府更弱。同時西方大國的干預也弱化了聯合國和非盟等全球或區域組織在“保護的責任”實施中的作用,這就進一步增加了“保護的責任”被大國濫用的危險。

第四章為合法性的爭議:武力的使用。本章是對“保護的責任”實施的合法性問題進行的分析。“保護的責任”實施的合法性問題涉及國際法相關原則、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以及“保護的責任”所確定的干預的標準等方面的內容。實際上,這些方面都存在爭議,也就是說“保護的責任”下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存疑。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作為授權軍事干預的合法性來源本身可能都不合法,以及“保護的責任”所涉及的干預的標準在實踐中也缺乏操作性。在西方大國對利比亞、馬里、科特迪瓦和中非等非洲國家進行干預的過程中,除了“正確的授權”從表面上看較為合法外,國際社會對干預行為是否符合其他標準則難以判定。

第五章為“保護的責任”的制度構建。本章是對“保護的責任”的制度構建進行分析。由于冷戰結束后人權問題的嚴重性日益增加,人道主義干預發生的頻率上升,特別是近幾年來涉及“保護的責任”相關的四種特定罪行的干預案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保護的責任”作為一種人道主義干預規范顯得越來越重要。但由于受概念含義、實施合法性依據及政治意愿等問題,“保護的責任”制度建構及完善受到限制。當前,“保護的責任”制度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可以通過國家、區域和全球等三個層次得以實現。當前區域組織作為“看門人”可以為“保護的責任”的制度構建提供重要的支點。只有區域組織和聯合國、其他國際組織、區域內的主權國家及民間組織等實現了多層次互動并能兌現其承諾,“保護的責任”制度才能得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二、主要觀點

本書試圖在“保護的責任”理論產生的背景、內容及在實踐中運用的基礎上,分析“保護的責任”在理論基礎、實施主體和實施合法性三個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圍繞這些問題對“保護的責任”制度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由此,本書所形成的觀點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保護的責任”的理論與實踐存在嚴重的矛盾。自2001年“保護的責任”概念產生以來,由于聯合國的推動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圍繞這一概念所建立的理論體系一直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保護的責任”的相關文本已經多達十個,尤其是2005年世界首腦會議將其寫入最終會議成果,并獲得了150多個國家的認可。近幾年來,“保護的責任”由理論探討轉化為實踐運用。2011年以來,西方大國以“保護的責任”的名義對利比亞、馬里、科特迪瓦和中非共和國等非洲國家采取了軍事干預行動。在理論上,“保護的責任”的首要目的是保護人權。它確認了主權國家自身負有保護其本國民眾的人權的首要責任,當主權國家國內出現特定的罪行(種族滅絕、族裔清洗、戰爭和反人類)且其政府無力或不愿承擔保護人權的責任時,國際社會可以介入并替代其承擔這一責任。但在實踐中,西方大國以“保護的責任”的名義采取的軍事干預行動卻呈現負面的效果,它們并沒有實現保護被干預國民眾人權的目標,反而使該國和所在地區安全局勢的復雜化和自主安全合作的弱化。由此,“保護的責任”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嚴重的矛盾,這也引發了國際社會關于“保護的責任”的更深層次的爭論。

第二,“保護的責任”的理論與實踐存在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理論基礎,實施主體和實施的合法性。“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基礎(主權和人權的關系)的矛盾主要體現在:雖然其在理論上采用“負責任的主權”的概念,強調主權對人權保護的責任,但在實踐中被干預國的主權被進一步弱化,人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保護的責任”的實施主體(國家與國際社會)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在理論上,主權國家本身承擔保護其國民人權的首要責任,在發生四種特定罪行的情況下各國家無力或不愿承擔這一責任時,國際社會可以介入并承擔保護人權的責任。但在實踐中,由于被干預國都是脆弱國家,它們通常難以承擔保護人權的首要責任。而國際社會一旦介入,往往會演變為大國的干預,并且其采取的方式最終是軍事干預。“保護的責任”的實施的合法性(武力的使用)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在理論上,國際法的相關原則和《聯合國憲章》都為武力的合法使用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撐。但在實踐中,作為實施軍事干預的兩大前提(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和干預的標準)本身都存在合法性的問題。

第三,由于“保護的責任”的理論與實踐存在嚴重的矛盾,再加上當前國際社會中人權問題日益突出,“保護的責任”實施的重要性增加,因此有必要構建完整的“保護的責任”制度體系。“保護的責任”制度體系的構建可以通過國家、區域和全球等三個層次得以實現。在國家層面,主權國家應加強人權的立法保護,并能促進國家機構切實執行人權的相關法律,同時還能使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發揮有效的監督功能。在區域層面,區域和次區域組織應更好地充當“看門人”的角色,在更好地參與“保護的責任”三大支柱的建設的同時,提高其人道主義干預的意愿和能力。在全球層面,理論上要進一步完善“保護的責任”的概念以及相關的國際法,在實踐中最關鍵的是要加強聯合國在“保護的責任”制度體系中的作用。要對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并且要提升其對四種特定罪行提出預警和進行評估的能力及對危機的反應能力。尤其是要重視區域組織作為“看門人”(其地理范圍內制度實施的有效監督者、評判者甚至是執行者)可以成為“保護的責任”制度構建與實施的重要支點的作用。只有區域組織和聯合國、其他國際組織、區域內的主權國家及民間組織等實現了多層次互動并能兌現其承諾,“保護的責任”制度才能得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才能將其拓展成能夠廣泛實施并能解決更多問題的國際規范。

三、基本創新

本書的基本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本書的選題較為新穎。雖然“保護的責任”的概念已提出有13年之久,國內外學術界已經產生了不少相關的學術成果,但國內尚無研究此問題的博士論文出現。本書試圖從這個方面做出努力,以為“保護的責任”的研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第二,雖然國內外學界關于“保護的責任”的研究成果已經較為豐富,但其中大多數是集中于該問題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缺乏對“保護的責任”所存在的問題的整體性研究。本書在分析“保護的責任”問題的基礎上探索“保護的責任”制度構建的途徑,有一定的新意。

第三,本書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探討和分析了“保護的責任”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保護的責任”的理論和實踐存在矛盾是全書的邏輯主線。首先是通過“保護的責任”在理論內容與當前西方大國干預實踐存在矛盾以提出問題,然后是通過對“保護的責任”在主權與人權、實施主體和合法性三個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上存在的矛盾以分析問題,最后是探討如何在理論和實踐上構建完整的“保護的責任”的制度體系以解決問題。這一分析邏輯或研究視角是本書在寫作方式和觀點上得以實現創新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织金县| 富锦市| 林口县| 武隆县| 玉溪市| 诸城市| 汉阴县| 吴川市| 三门县| 水富县| 滕州市| 金沙县| 宣化县| 荆州市| 西和县| 许昌市| 攀枝花市| 吴忠市| 汕尾市| 衡东县| 奉贤区| 安福县| 昭苏县| 潼南县| 蛟河市| 博兴县| 申扎县| 兴国县| 轮台县| 南开区| 辉县市| 西昌市| 东光县| 会昌县| 临沧市| 务川| 荔浦县| 溧水县| 建宁县|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