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喪亂帖——王羲之欹側書法代表作

書法賞析

《喪亂帖》為唐摹王羲之尺牘,行草書,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縱28.7厘米,橫63厘米,現藏于日本皇宮?!秵蕘y帖》共8行,和《二謝帖》5行、《得示帖》4行摹寫于一紙。此帖早在唐代就已傳入日本,有人認為是鑒真和尚東渡時帶過去的,上有梁徐僧權、姚懷珍簽押和日本恒武天王延歷年號三郎。

該帖原文為: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喪亂帖

大意是說:時局動亂不堪,先祖的墳墓再次受到破壞,追憶之情非常厲害,痛徹心肝,此種悲痛如何是好!雖墓地已被修復,但沒有機會前往憑吊先人,悲哀之情越來越深,如何是好!現在我面對信紙泣不成聲,都不知怎么說話了。

關于王羲之先墓兩次遭“荼毒”的事件,韓玉濤在《王羲之〈喪亂帖〉考評》一文中認為,右軍的“先墓”是指王羲之祖墓,即從西漢王吉以下到兩晉王覽以上的墓地。先墓位于臨沂都鄉南仁里,第一次“離荼毒”是在“五胡亂華”之際,即晉室渡江前后,不過當時王羲之尚未成年?!霸匐x荼毒”是在永和十二年,也即公元356年,燕太原王慕容恪與段龕于廣固之戰的時候。

因《喪亂帖》為抒發王羲之悲痛之情的作品,因此揮灑淋漓,流貫不羈,和《蘭亭序》的流暢與渾然一體不同。在《喪亂帖》中,王羲之的字跡十分潦草,時有滯頓的痕跡,由此可以看到王羲之書寫這幅作品時的悲憤與郁悶之情,同時也讓人意識到書法的確是心靈和性格的表現。整體而言,《喪亂帖》的面貌和《頻有哀禍帖》相近,但轉折更為圓活流縱,墨色枯燥相間而出,至紙末行筆更為快疾。

《喪亂帖》是王羲之的著名法帖之一,同時也是王羲之所創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其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堪稱王羲之欹側之風的代表性作品,歷來被書法學習者看重。

關于該帖的章法,邱振中在《章法的構成》中曾分析稱:“《喪亂帖》章法極為豐富:擺動幅度較大的折線軸線、奇異連接的重新出現、行軸線之間的微妙配合……這一切,使它們的軸線圖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動人變化”。

可以說,在《喪亂帖》等帖中,今草的草法、草勢已被王羲之引入到行書的書寫之中,不僅行書中雜糅今草體,而且出現了王氏今草書中筆勢貫通的“字群結構”。而王獻之創制兼行帶草、流變簡易的行草體勢,可能就受到了王羲之《喪亂帖》等帖行書態勢的啟發。

趣味鏈接何為喪亂

喪亂即死亡禍亂,后多用來形容時勢或政局動亂。例如,《詩·大雅·云漢》曾有“天降喪亂,饑饉薦臻”之句,北齊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涉務》中也曾寫道:“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陳之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同县| 清远市| 澄城县| 岑巩县| 介休市| 历史| 盐城市| 平武县| 庄河市| 西昌市| 板桥市| 托克逊县| 邹城市| 香河县| 伊川县| 鹤壁市| 庐江县| 浦东新区| 信阳市| 淳安县| 托里县| 武定县| 宁德市| 苏尼特右旗| 吉安市| 方山县| 潮州市| 成安县| 清远市| 师宗县| 万载县| 东源县| 双城市| 黄石市| 伊宁县| 饶阳县| 博罗县| 顺平县| 滨州市| 江油市|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