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機關算盡(2)
- 亂世漢王
- 張國保
- 1630字
- 2017-08-15 10:15:44
迫于形勢,何太后也只好做出了回應,遣返眾宦官回家。(畢竟是一個父親的種,容易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兄妹二人聯袂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雙簧戲,這樣做,既是為平息士人心中的怨毒,也是表明一種政治姿態。
眼見的宦官們化整為零,相繼離開了朝堂。出任了司隸校尉的袁紹再也坐不住了,宦官們留在京師方便他一網打盡,而離開則意味著從此“煙濤微茫信難求”,大海撈針的去尋找,自然會有漏網之魚。有漏網的,宦官勢力就有可能卷土重來,再返政壇興風作浪。
還鄉團一旦殺回來,士人將會面臨瘋狂的報復。一想到士人再罹刀兵有全軍盡墨的風險,袁紹不寒而栗。他立即假借大將軍名義,命令各地方收捕宦官及其家屬。希望生米做成熟飯,來個既成事實,逼迫何進動手,將宦官盡數誅除,免生后患。對待宦官,就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的殘酷無情。
被袁紹逼到墻角的何進無法閃躲,只好見招拆招了。
袁紹的行為令他騎虎難下,事情似乎并未按照何進的預定軌跡發展。并州丁原已經率軍趕到了洛陽。宦官也星流云散了,京師再來那么軍不是添亂嗎?但請神容易送神難,他只好先任命丁原為執金吾,負責京師防務。同時派出種劭前去阻止進軍神速的并州牧董卓。
沒有做好待客準備工作的何進面對著如潮涌至的客人,叫苦不迭。他實在無力做這個東道主。(十八羅漢請觀音的事多有,何曾見過觀音請十八羅漢的客?)
就在何進焦頭爛額之際,他的死催妹妹又冒了回傻氣,再一次的授人以柄。這個破家娘們,在男人死了后照樣活的非常滋潤,但身邊沒有了宦官卻寢食難安。何進出爾反爾,她也有樣學樣,重新召回起用了宦官。大宦官張讓的兒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外戚與宦官也是姻親。
為何進有這樣的妹妹而感到悲催!
何進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他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只好開始了最后的自我救贖!
袁紹表現出的強勢讓他提高了警惕,除了因為他提議征召的外兵。在洛陽,袁紹還有一個任虎賁中郎將的弟弟袁術統帥著虎賁衛士。典軍校尉曹操也和他過從甚密,何進還偵知,袁紹在洛陽城外私底下招募了千余人。
袁紹這小子是要做什么?
一切跡象表明,如果何進不從,以袁紹為核心的士大夫就會拋棄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
驚出一身冷汗的何進立即不顯山不露水的給袁紹換了個高官,任命他為司隸校尉。這樣明升暗降,名正言順的將他手中軍權剝奪。何進一面暗中加強了對袁紹的防范,一面派出種劭前往阻止董卓繼續向洛陽進軍。
只要董卓不來趟這灣渾水,何進自忖還是可以搞的定袁紹和宦官們的。
董卓,一聽到董卓這個名字,不只是何進,朝堂上一些人就會大腦供血不足。
對漢末的一些風云人物,后人還多有爭議。董卓,卻眾口一詞認為是惡貫滿盈,所有人對此并無異議。看三國不罵幾句罪惡滔天、十惡不赦的董卓,似乎就不足以表達出心中的憤慨。
公允的講,董卓也并非一無是處。
董卓,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
出生在這里的人,因為地近戎狄的原因,都修習戰備,“高上氣力、以射獵為先”。這里的人民不只是扛著鋤頭種地,他們得苦練殺敵本領,隨時準備著保家衛國。
桓帝末年,董卓因為是六郡良家子(所謂良家子,即非醫、非巫、非商賈、非百工),又加上他膂力超人,武功高強(可以左右開弓,是個雙槍將)成了羽林郎(秩比三百石,皇帝身邊的人肉盾牌)。兩漢時期,除去規定的義務兵役之外,民間還有自愿從軍的志愿軍戰士。國家有事,他們踴躍報名從軍,這叫良家子從軍。有著歷史悠久的光榮傳統,其中最著名者無過于“飛將軍”李廣了。
是金子就會發光,“少好俠”的董卓很快就加入了軍界,做了中郎將張奐的軍司馬。因為他作戰勇猛、不避矢石,戰罷歸來得到九千匹縑賞賜。他沒有沾沾自喜的把賞賜收入私囊,(他有權利將這些以命換來的勞動所得,心安理得的笑納)而是把所有的賞賜拿出來分與了與他一同浴血沙場的同袍。(董卓深諳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道理)因為他自幼生長在邊境,熟知邊事,更加勇武絕倫,很快成長為漢帝國西北邊陲一日不可或缺的人物。靈帝末年,董卓的強勢已經是眾人周知的事情,以至于他被認為是帝國“安危定傾者”。
這時候的董卓,干城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