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量子到宇宙:顛覆人類認知的科學之旅
- 高鵬
- 581字
- 2019-01-05 05:05:21
2.3 原子光譜謎團
第三個是原子的線狀光譜。
原子光譜是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變化時所發射或吸收的特定頻率的光波。每種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譜,它們是一條條離散的譜線(見圖2-4)。無論是發射光譜還是吸收光譜,譜線的位置都是一樣的。

圖2-4 原子的線狀光譜

圖2-5 原子發射光譜的測試原理
使試樣蒸發氣化轉變成氣態原子,然后使氣態原子的電子激發至高能態,處于激發態的電子躍遷到較低能級時會發射光波,經過分光儀色散分光后得到一系列分立的單色譜線
原子光譜對于元素來說,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具有識別功能,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指紋”。許多新元素的發現(如居里夫人發現的鐳)都是通過原子光譜分析得出結論的。
1898年,居里夫人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放射性比鈾強900倍的物質,光譜分析表明,這種物質中含有一種新元素,放射性正是這種新元素所致,于是她把新元素命名為Radium(鐳),來源于拉丁文radius,意為“射線”。當然,為了提取出金屬鐳,居里夫人進行了相當艱苦的工作。因為1t(噸)瀝青鈾礦中只含有0.36g(克)鐳,所以她從1899年到1902年整整干了4年,才終于從4t鈾礦殘渣中制取出0.1g氯化鐳。
原子光譜是如此重要,所以從18世紀起,人們就開始研究光譜,到19世紀末,光譜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料,但物理學家們卻難以找出其中的規律,對光譜的起因也無法解釋。因為按照電磁波理論,光譜應該是連續的,所以這一條條分離的譜線讓科學家們傷透了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