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與創業管理(第15輯):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
- 陳勁 高建主編
- 927字
- 2019-01-05 05:30:17
2 數據及方法
2.1 樣本說明
本文的研究基于對148位創業者和142位非創業者案例的調查數據,問卷通過線上互聯網調查的方式搜集,共有794人登錄問卷填寫,正常回收294份問卷,問卷完成率為37%,剔除4份存在數據缺失的問卷后,合計回收完整問卷290份問卷。經過比較,未完成問卷被試與完成問卷被試在職業、年齡、教育程度、收入等方面無顯著區別(p>0.1)。其中,創業者中,21人為創業企業董事長、87人為創業企業總經理、30人為創業企業高管、8人為創業企業外部股東、2人為創業企業骨干員工。
2.2 性格優勢測量
本研究借鑒VIA優勢量表的分類,對創業者與非創業者在性格優勢的各個維度進行初步的對比,并試圖發現創業者群體內具有高度一致性并與非創業者群體有顯著區別的核心性格優勢。
問卷的設計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搜集個人基本信息(身份、年齡、創業次數和時間、學歷等)以及公司基本信息(合伙人數量、公司員工人數、收入等);第二部分由答題者對自己的性格優勢進行評估。
鑒于采用感知變量時答題者可能對自己的性格優勢樂觀估計,為減少數據呈現極化現象,問卷沒有采取Likert量表形式,而是采取10分制進行評估。關于24個性格優勢的題項描述采用Peterson和Seligman的《性格優勢與美德分類手冊》中對各個性格優勢的定義。根據Peterson和Seligman的研究,這些性格優勢可劃分為“智慧與知識”“勇氣”“自我超越”“仁慈”“公正”和“節制”六個維度。各性格優勢的具體定義及分類參見表1。
表1 性格優勢及其分類


資料來源:Peterson和Seligman的研究。
2.3 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有以下兩個任務:第一,對創業者和非創業者的性格優勢進行比較,檢測創業者群體具有高度一致性且與非創業者群體具有顯著區別的核心性格優勢;第二,根據創業者在企業中的不同角色,對創業者群體的核心性格優勢進行比較。
由于本文采用的數據為截面數據,因此存在較大的內生性問題,難以通過相關關系分析,支持因果關系推論。因此,在實證分析中,將主要運用均值比較分析的方法,檢測創業者、非創業者及創業者群體內部的性格優勢差異。此外,還將根據Bliese、James
等對組內一致性及組間一致性的探討,計算組內一致性指標Rwg及組間一致性指標ICC(1)、ICC(2),并根據指標的統計值,選取創業者群體具有高度一致性且與非創業者群體有顯著差異的性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