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創新與創業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

5 結論與展望

創業是經濟增長的加速器,有助于市場創新、提高就業率提升國家建設質量和實現發展目標Shane S A,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6 (1):217-226.    Huarng K H, Ribeiro D E. Developmental management: theori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sense mak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4, 67(5):657-662.。對個體而言,創業是創造新事業、實現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創業者創造的新經濟活動能夠創造價值、財富和就業機會Huarng K H, Yu T H. Entrepreneurship, process innovation and value creation by a nonprofit SME[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1, 49(2):284-296.    Avlonitis G J, Salavou H 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f SMEs,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5):566-575.    Ribeiro D E, Peris M. Subsidizing technology: how to succeed[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1, 64(11):1224-1228.    Yu T H, Huarng K H. Entrepreneurial firms' wealth creation via forecasting[J].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13, 33 (9/10): 833-845.。而創新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其涉及科技、制度、市場和服務領域等,對個人和經濟影響都十分巨大Wu C W, Huarng K H.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8: 743-747.。可見,創業與創新的理論研究極具價值且研究跨度極廣。正因如此,創新與創業的研究便長期處于視角多、跨度廣、多維度的“面”上,各學科間對其的研究深度也參差不齊。因此,亟須將創新與創業的研究提煉出最具價值、最有影響力且能夠應用實際的經典理論,將理論聯結成“線”,形成清晰的研究脈絡,去粗取精。于是,分析、探究與發展Schumpeter、Drucker、Timmons與Adizes關于創新與創業的研究便極為必要。這四位學者璀璨的智慧及扎根實際的研究不僅能夠為中國學者提供創新創業政策的理論支持,也為預測世界創新與創業研究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探討目前主流創新創業研究與重點剖析四位學者經典的創新創業理論研究后,得出下述結論與啟示。

5.1 創新與創業的內涵及其關系

根據Schumpeter的創新創業理論,“創新”是在現有生產體系中引入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形成“要素條件新組合”。而“創業”是“企業家”堅持嚴格的打破舊的傳統,創造新的規則,是一個人、組織或國家開辟新事業的活動。創業是創新的一種體現。Drucker進一步明確了創新與創業的關系,認為創新是實踐的創新,創業便是實踐創新的表現形式。Timmons的創業過程理論與Adizes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對創新創業理論的深化。Timmons認為,創造力是創新的一部分,創造力在創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Adizes認為,企業隨著創新精神的誕生而誕生,一直伴隨其成熟或消亡,是創業存活的關鍵要素。可見,創新與創業關系密不可分。狹義上,創業是指個人或組織創建一個新的企業;廣義上,創業是指主體創造新事業的過程,該主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組織或國家。創新就是打破舊傳統,創造新事物的過程,其價值體現在創業上。

綜上,創新與創業的關系體現如下:二者既可以是一種包含關系,如創新是創業的本質與內核,創業是創新的表現形式,是創新的外殼;二者也可以是一種共存關系,如創新的價值必須通過創業來體現,創新需要通過創業實踐去訓練(尋找創新源泉)并遵守規則(創新的原則與條件),持久創業的基礎源泉是創新,創業最終成功與否都取決于創新。

創新與創業的關系之所以如此密切,是由于創新只有通過“企業家”的創業行為才能真正地實現、傳播與產生價值,如同發明家的發明如果沒有企業家介入投入生產,那么這種創新也不過是一種“聰明的創意”,并不對社會產生真正的價值。由此,提出創新與創業的關系模型圖如圖3所示,創新是伴隨創業從發生→發展→成熟或消亡過程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創業的內核;而創業則是創新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表現形式。

圖3 創新與創業關系模型圖

5.2 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

由于創新與創業之間是一種包含或共存的關系,因此可將創新與創業視為一體來研究。同時,創新與創業主體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加之企業家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業行動的結果能夠極大地促進了國家驅動力轉型與社會發展,因此在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中必須加入“創新型國家”“創業型社會”的概念。根據Schumpeter的創新創業理論,“企業家”不僅是個人,而且可以是組織或國家。“企業家”主體范圍研究的擴大影響了Drucker的“企業家”概念,Drucker據此將創新創業理論中的“企業家”角色變為政府,將“創業型管理”變為政府制定政策管理國家的職能。由于Drucker認為創新與創業是可以學習的,因此政府可以學習如何領導、構建“創新型國家”“創業型社會”。國家與社會的創新創業也需要通過實踐訓練(尋找創新源泉),需要遵守規則(創新的原則與條件)。根據Timmons的創業過程理論與Adizes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業型社會”,需要動員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創造力識別創新機會,政府需要引導每個組織及個人合理配置社會資源,而在整個國家或社會的創業中必須時刻保持創新精神。綜上,得出如圖4所示的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

圖4 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

5.3 創新與創業研究及對中國創新創業政策的啟示與展望

根據創新與創業關系研究,創業與創新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由于創新發明創造只有通過創業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建議以后的研究將創新研究主要放在管理學、經濟學領域,形成占主導地位的創新研究流派,使創業更加容易走向成熟,創新得以實現其價值。或將創新與創業整合在一起研究,落實創新創業理論建設,加快創新創業學科發展,形成公認的創新創業理論研究流派,解決創新研究領域過廣、創業研究缺乏實踐的缺陷。

根據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創新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最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效率驅動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向創新驅動型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創新創業整合模型能為我國目前的創新創業政策提供最有力的理論支持。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根據人均GDP及初級產品占出口份額將經濟體分為三個層次:要素驅動型經濟體(elements driven economy)、效率驅動型經濟體(efficiency-driven economy)和創新驅動型經濟體(innovation-driven economy)。

總體而言,中國屬于效率驅動型經濟體,處于效率驅動階段,經濟獲得了進一步發展,隨著工業化和對規模經濟的依賴,資本密集型大型企業更占優勢。但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第三產業增長最快,增加值為34156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3%,增加值比重為50.5%,首次突破50%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6-02-29].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這說明,中國經濟體正向創新驅動型經濟體轉變,因為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后,知識密集型企業占據主導,且服務部門(第三產業)進一步擴張。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口號后,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更是計劃在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國家之所以大力推動創新創業,一方面源于中國經濟轉型、就業壓力以及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依據《全球創業觀察》2015—2016年度全球報告,創新水平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高創新水平有利于提高創業的成功率、使企業走向成熟,反過來也會促進創新型經濟發展。

根據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創新與創業對一國經濟影響巨大,且最終會促使“創新型國家”“創業型社會”的形成。因此,創新創業研究整合框架能夠為我國創新創業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指明方向。在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政策大力出臺的背景下,提出下一步在我國構建“創新型國家”或“創業型社會”,從國家、全社會層面激發國民創新創業。國家型、社會型的企業家也應借助創新創業,學習如何尋找創新源泉并遵守創新規則,為了“創新型國家”或“創業型社會”的存續始終保持創業精神、創造力與創業實踐,最終落實整個國家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戰略。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view and Prospect

Zhang Xiu'e, Zhao Minhui

(School of Busines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alyzes comparatively the theor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Schumpeter, Drucker, Timmons and Adizes, and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n it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current researches,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for further implementing domestic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ies and achiev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drive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屏东县| 平定县| 新晃| 平潭县| 河池市| 水城县| 丰台区| 兴隆县| 合江县| 大新县| 大埔县| 龙陵县| 崇文区| 青川县| 贺州市| 建瓯市| 六安市| 获嘉县| 桐城市| 西贡区| 南部县| 金坛市| 安平县| 琼结县| 金乡县| 平昌县| 广安市| 海城市| 进贤县| 昌宁县| 鹿泉市| 忻城县| 哈密市| 社旗县| 榕江县| 平和县| 云安县| 漾濞| 永新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