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 (日)奧野宣之
- 1820字
- 2019-01-05 04:31:28
讓筆記成為讀書時的好伙伴
接下來,就由我介紹筆記的使用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①隨想筆記:記下平時的感悟,這與日后的選書息息相關。
跟書有關系的信息就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里。看電視、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觸景生情的時候,都是靈感閃現的好機會:
“啊,有沒有這種題材的書呢?”
“好像以前有本書,我特別想讀讀看。”
“我感覺讀讀那本書能幫我解決眼下的問題。”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呢?撿起這些日常中閃現的點點滴滴,積累在筆記本里吧。不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將它們排列在筆記本上就夠了。
②購書清單: 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這份清單是用來在書店“指名”購書的。通過電視廣告、書評報道、書里的推薦板塊或者朋友的推薦而得知的書名,都可以記在筆記里。
也許你會覺得漫無目的地在書店找書更有樂趣,但我相信你也有過在不知不覺中被包裝過度的廣告詞迷惑的時候,也會與自己的意志背道而馳,沖動地買下流行書或暢銷書。
如果帶上這份清單,去書店的時候就不會再猶豫不決,可以直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動地選擇書籍了。
③各種報道的剪報:盡情收錄感興趣的內容。
除了報紙和雜志上的書評以外,出版社和書店發布的信息、與書相關的作家或名人的采訪、夾在各類叢書里的出版社廣告等等,都有可能藏著好書。只要是引起你注意的內容,最好都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
如果在剪報中看到一本書,覺得“我一定要讀這本”,可以在剪貼好的基礎上在②中提到的購書清單里寫上這本書的書名。
剪報積累兩三頁左右后就要翻回去重新看一遍,在覺得有意思的內容下畫線、標注重點。這樣做的話,在下面這些時候就可以拿來參考了:
“這篇采訪提到了一本書,我很想讀。”
“這門學問看上去很難懂,我先找找同領域的入門書吧。”
“以前總覺得這本書讀不讀都無所謂,現在仔細想想,那其實是本非常重要的書。”
像我就不只會剪下新出刊物上刊登的信息,還會翻看過去已經讀過的某些書和偶爾刊登在報紙上的書評連載,比如“我喜歡的書”“發現名著”專欄,把上面的介紹也做成剪報。日后再讀這些剪報的時候,不僅能找到再讀一遍某本書的契機,還能回想起書中忘卻已久的描述。經歷過很多事情以后,再用成熟的眼光去看這些內容,會發現自己有了不同的感悟,過去看不懂、想不通的內容似乎也能理解得更深刻了。
④讀書筆記: 將讀后感轉變成文字保存下來。
讀完一本書以后,可以在筆記本上做做摘抄、寫寫讀后感,或是在上面貼一些象征這次讀書體驗的小物件,將這次讀書體驗封存在筆記本里,就當這本筆記本是記錄自己真實體驗的“旅行日記”“冒險日記”。
這樣做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留下證明自己讀過這本書的證據。而且通過在筆記本上記錄的過程,你也可以加深對書的理解,使寫下的內容更容易融入自己的身心,促使你把一本書切實地轉變為自己的無形財富。
這就像記日記一樣,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只要用本書中的方法,就能更腳踏實地地閱讀喜歡的書,而讀不怎么喜歡的書的時候,也會變得更加輕松。
那么,怎樣才能像我說的那樣,把讀書體驗轉變為無形的財富呢?
首先,請準備一本全新的筆記本和幾支筆。就是這么簡單。至于其他方便的輔助文具,我會在后面一一介紹。如果想在筆記本上附加一些內容,也可以準備便利貼等用品。從準備找書到閱讀結束,這本筆記本都可以派上用場。也就是說,筆記本即將成為你讀書生活的好搭檔。
在這樣一本筆記本里,不只可以寫讀書筆記,還可以記下日常生活中所有在腦中一閃而過的內容。用同一本筆記管理所有信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記錄、隨手記下的感想和新聞報道等內容中獲得靈感,找到更多想讀的書(見圖1-2)。

圖1-2 尋找靈感的筆記
另外,寫讀書筆記的時候,還可以參考筆記本里的書評、相關主題報道和過去寫過的感想,一連串的思考能更好地讓自己完成思想上的飛躍。舉個例子,讀過一本關于相親的書以后,在寫讀書筆記時可以參考一個月前做的少子和老齡化相關的剪報。讀完剪報中的畫線部分,再去翻看這本書里關于少子和老齡化的部分,可能會發現之前粗略讀過的部分中竟然隱藏著如此重要的內容。在返回重讀的過程中,讀書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我們不可能預測出“怎樣才能遇到想讀的書”,所以不要去分類,直接把信息都羅列在筆記本上反而更好。就這樣,一本筆記既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剪報本,還可以是創意隨筆。
不管是工作還是娛樂,這些體驗都與讀書緊密聯系,而讀書也與這些體驗息息相關。因此,任何內容都不能被歸類為“與讀書無關”。你讀完這本書,就能理解這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