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三千年
- (英)西蒙·蒙蒂菲奧里
- 758字
- 2019-01-05 04:29:16

6 波斯人 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6年
居魯士大帝
西波斯的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Astyges)做了一個夢,夢見他的女兒尿出一條金色小溪,這條小溪向他的王國奔流而來。他的魔術師,就是波斯祭司們,解釋說這意味著他的外孫將威脅他的統治。阿斯提阿格斯把他的女兒嫁給了一個軟弱的、不具威脅性的鄰居——東方的安善國王。這場婚姻孕育了一個名叫庫羅什的繼承人,他就是后來的居魯士大帝。阿斯提阿格斯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支藤蔓從他女兒的大腿間蔓延出來,并將他覆蓋,這是帶有性和政治意味的《杰克與豌豆》的故事。阿斯提阿格斯命令他的軍官哈爾帕格謀殺小居魯士,但這個男孩躲到了一個牧羊人那里。當阿斯提阿格斯發現居魯士沒死時,他殺了哈爾帕格的兒子,將他做成燉菜拿給他父親吃。這是哈爾帕格不會輕易忘記或原諒的一頓飯。
大約在公元前559年,居魯士的父親去世,居魯士歸國并執掌王國大權。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樂于相信,波斯人的所有事務都是在性預兆或尿預兆的幫助下決定的,正如他所述的那樣,阿斯提阿格斯的噩夢成真了。居魯士在哈爾帕格的支持下打敗他的外祖父,統一了米底和波斯。居魯士并不理會南部伯沙撒的巴比倫,他首先要對付的是另一個強勢的君主,西土耳其富裕的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居魯士領著化裝成駝夫的軍隊闖進克羅伊斯的首都,打得他措手不及。一聞到前進的駱駝的味道,呂底亞的駿馬立刻脫韁而去。接著,居魯士開始進攻巴比倫。
尼布甲尼撒藍光閃閃的首都為居魯士打開了大門,他聰明地向被忽視的巴比倫神貝爾-馬杜克致敬。巴比倫的陷落使猶太流亡者歡欣鼓舞:“因為耶和華做成這事;應當歡呼……眾山應當發聲歌唱,樹林和其中所有的樹,都當如此;因為耶和華救贖了雅各,并要因以色列榮耀自己。”居魯士繼承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巴比倫帝國:“世上列國君主,必須向我呈獻珍貴的貢物,并且在我安坐的巴比倫親吻我的腳。”
居魯士對帝國有新的展望。當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在屠殺和流放的基礎上建立帝國時,居魯士是以宗教寬容換取政治控制,從而將“各民族統一在一個帝國里”的。
此后不久,波斯國王出臺了一份震驚猶太人的法令:“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猶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
居魯士不僅將猶地亞的流亡者送回家,保障他們的權利和律法——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這樣做的統治者——還把耶路撒冷還給他們并提出重建圣殿。居魯士委派末代國王的兒子設巴薩統治耶路撒冷,并把圣殿的器皿交還給他。難怪一個猶地亞先知把居魯士奉為彌賽亞:“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令立穩圣殿的根基。”
設巴薩帶領四萬兩千三百六十名流亡者回到猶大省的耶路撒冷。與巴比倫的繁華相比,這里就是個荒漠。“錫安哪,興起,興起,披上你的能力,”以賽亞寫道,“圣城耶路撒冷啊,穿上你華麗的衣服……要抖下塵土……錫安被擄的居民哪。”然而,居魯士和回歸流亡者的計劃卻因留在猶大特別是撒馬利亞的當地人的阻撓而無法實施。
流亡者歸國九年后,正值盛年的居魯士在中亞的戰斗中被殺。據說,他的仇敵將他的頭顱扔進裝滿鮮血的酒囊里,以滿足他對他人土地的渴求。他的繼承人贖回他的遺體,把他葬在帕薩爾加德(今伊朗南部)的一口金棺里,他的墳墓至今仍坐落在那里:“他使他之前和他之后的所有國王都黯然失色”,希臘士兵色諾芬寫道。耶路撒冷也因此失去了她的保護者。
大流士和所羅巴伯:新的圣殿
居魯士帝國的疆域比之前的所有帝國都大,它的命運在離耶路撒冷不遠的地方決定下來。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又稱“坎布吉亞”)繼承王位,并于公元前525年率軍穿過加沙和西奈,意欲征服埃及。在遙遠的波斯,他的哥哥舉兵反叛。在回國拯救王位的路上,岡比西斯在加沙附近神秘死亡;波斯那邊,七個叛亂貴族在馬背上聚首謀劃奪取帝國大權。由于還未決定誰將成為他們的候選人,于是他們同意,拂曉過后“誰座下的馬第一個嘶鳴誰就獲得王位”。其中一個貴族世家的年輕子弟、岡比西斯的執矛護衛大流士的馬第一個嘶鳴。希羅多德聲稱,大流士作弊了:大流士命令他的馬夫把手指伸進一匹母馬的陰道,然后馬夫在關鍵時刻讓大流士的馬聞到一股致其興奮的味道。因此,希羅多德激動地將一個東方專制君主的崛起歸功于那只激發性欲的妙手。
在六個同謀的幫助下,大流士向東疾馳,成功占領整個波斯帝國,并鎮壓了發生在各省的叛亂。但因內戰,“在耶路撒冷神殿的工程停止了,直到波斯王大流士第二年(才重新啟動)”。公元前520年前后,猶大末代國王的孫子所羅巴伯王子和他的祭司約書亞——原圣殿末代祭司的兒子,動身離開巴比倫,前去拯救耶路撒冷。
所羅巴伯再次將圣壇供奉在圣殿山,他雇傭工匠、購買腓尼基香柏木,以重建圣殿。在巍巍升起的大廈的激勵下,在帝國混亂局勢的鼓舞下,猶太人禁不住做起建立新王國的彌賽亞夢。“那一天,萬軍之主耶和華說,我將接受你,我的仆人,所羅巴伯……使你成為一枚印章”,先知哈該寫道,引述的是被所羅巴伯的祖父弄丟的大衛的指環印章。猶太領導人帶著金銀從巴比倫歸來,稱贊所羅巴伯(這個名字的原意是“巴比倫的子孫”)為“大衛苗裔”,將要“擔負尊貴,坐在位上,掌王權”。
在耶路撒冷周圍和北部撒馬利亞生活的當地人民想要參與這項神圣的工作,幫助所羅巴伯,但歸來的流亡者信奉的是一種新型的猶太教。他們把當地人當作半異教徒對待,輕蔑地稱他們為“那地之民”。耶路撒冷的復興所引起的驚恐,抑或當地人的收買,促使波斯總督中止了圣殿的建造工作。
在三年的時間里,大流士贏得了所有挑戰,成為古代世界最有成就的統治者之一。他建立了一個西至色雷斯和埃及、東到興都庫什的具有寬容精神的世界帝國——第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帝國。結果證明,這個偉大的新國王是征服者和管理者的罕見結合體。我們從他刻在巖石上紀念所獲勝利的肖像中可以看出,大流士高額、直鼻,是典型的雅利安人。在巖畫上,他身高5英尺10英寸(約1.78米),頭戴鑲嵌著橢圓形寶石的黃金王冠,劉海卷曲,耷拉著的八字胡彎曲下垂,頭發梳成一個發髻,方形胡須打理成卷曲的四排,與一縷縷筆直的胡子交錯。在衣著上,他身穿能蓋住褲子和鞋子的長袍,手持一張鴨頭弓。
這就是所羅巴伯援引居魯士的法令訴之以求的令人敬畏的統治者。大流士命人查看帝國卷軸,找到居魯士的法令,下令:“任憑猶大人的省長和猶大人的長老,在原處建造神的這殿。我大流士降這旨意,當速速遵行”。公元前518年,大流士揮師西進,以恢復埃及的統治秩序。他可能在經過猶地亞時安定了耶路撒冷過于興奮的猶太人,也有可能將所羅巴伯處死了,因為這個大衛家族的最后一人沒有任何解釋地消失了。
公元前515年3月,祭司們興高采烈地為第二圣殿奉獻了一百頭小公牛、兩百只成年公羊、四百只羊羔和十二只山羊(以贖十二個部落的罪)做祭品。猶地亞人還借此慶祝了流放以來的第一個逾越節。但是,當對所羅門圣殿保有記憶的老人們看到這個寒酸的建筑時,他們淚流滿面。這個城市不但規模不大,而且荒涼無比。
五十多年后,大流士的孫子阿爾塔薛西斯一世的酒政是一個叫尼希米的猶太人。耶路撒冷人向他求助:“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遭大難。耶路撒冷的城墻被拆毀。”尼希米的心碎了:“我坐下哭泣,悲哀幾日。”當他再次在波斯首都蘇薩的皇宮服侍時,阿爾塔薛西斯國王問他:“你為什么面帶愁容?”這個猶太侍從回答說:“愿王萬歲,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我豈能面無愁容呢……王若喜歡……差遣我往猶大……我好重新建造。”尼希米在等待答案時“惶恐至極”。
尼希米:波斯人的衰落
偉大的國王任命尼希米為總督,給他建設基金并派軍隊護送他。但是,耶路撒冷北部的撒馬利亞人由他們世襲的總督參巴拉統治,參巴拉不信任這個從遙遠的蘇薩過來的宮廷秘使和歸來流亡者的各種規劃。害怕被暗算的尼希米在夜間視察了耶路撒冷破損的城墻和燒焦的大門。作為《圣經》中唯一一部政治自傳,尼希米的回憶錄講述了參巴拉在聽到重建城墻的計劃時,是怎樣地“嗤笑我們”,直到尼希米透露他就是新任總督。地主和祭司每人負責城墻的一部分。當他們遭到參巴拉的暴徒襲擊時,尼希米設置警衛“以保證城墻在五十二天內完工”,他只將大衛城和圣殿山圈進城內,還在圣殿的北部建了一個小碉堡。
現在耶路撒冷“廣大”了,尼希米說,但“其中的民卻稀少”。尼希米說服城外的猶太人抽簽決定:每十個人中要有一個人定居耶路撒冷。十二年后,尼希米去波斯向國王復命,但在他返回耶路撒冷時,發現參巴拉的狐朋狗友正利用圣殿賺錢,而猶太人在與當地人通婚。尼希米將這些闖入者驅逐出去,阻止猶太人同外族人通婚,并強制推行新的純凈的猶太教。
隨著波斯國王喪失對行省的控制權,猶太人開始發展自己的半自治小國耶胡德。耶胡德以圣殿為中心建立,得到越來越多的朝圣者資助,它依《托拉》行事,由一個大祭司王朝統治。據說,該祭司家族傳承自大衛王的祭司撒督一脈。圣殿的財富再次引起眾人的覬覦。其中一個大祭司在圣殿里被他貪得無厭的親兄弟耶穌(亞蘭語中指代約書亞)謀殺,這一瀆圣行為為波斯總督提供了進軍耶路撒冷、掠奪它的黃金的借口。
當波斯大臣們相互圖謀除掉對方,弄得人心慌亂時,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二世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征服希臘城邦,準備對波斯發動一場圣戰,以報大流士和他的兒子薛西斯入侵之仇。菲利普被暗殺后,他二十歲的兒子亞歷山大奪取王位,發動了對波斯的進攻,并最終將希臘文化帶到了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