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富論
- (英)亞當·斯密
- 2296字
- 2019-01-05 03:31:30
第二章 論分工的起因
本章導讀:互通有無的交換傾向,是人類進行勞動分工的起因,而分工一旦實現,又鍛煉了人們不同的才干。因此,人們表現出來的才能差異,與其說是天賦的差異,不如說是交換傾向實現了勞動分工的結果。
益處良多的分工,原本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盡管人類的智慧確實預見到并期待著,分工能為人類帶來普遍的富裕。它一定是人類本性中某一不易發覺的傾向緩慢而漸進達致的結果,也就是說,人類傾向于互通有無、物物交換、相互貿易。
這種傾向是不是人類基本本性中無法進一步考察的一個,或者更有可能,這種傾向是否是人類理性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必然結果;這些問題不屬于當前研究的課題。這種人類所共有的且為人類所特有的行為傾向,在其他物種中找不到,其他動物不懂得分工合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契約。兩條獵犬在追逐同一只野兔時,有時也會表現出某種形式的協同行動。每一條獵犬都會將野兔趕向它的同伴,或者在同伴將野兔趕到自己身邊時盡力截住它。但是,這并不是真正的契約行為,它僅僅是在那個特定時刻二者的目標偶然一致而已。沒有人見過狗與狗之間會公平謹慎地相互交換肉骨頭;沒有人見過一個動物用它的肢體語言或聲音向另一個動物示意: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愿意用我的和你的交換。當一個動物想要得到人類或另一個動物的東西時,它除了討好物品的所有者之外,并不會利用其他任何勸說商討的方式。小狗討好母狗;家犬則在主人進餐的時候,千方百計地獻媚,以吸引主人的注意而得到食物。人類有時也會對同胞采取同樣的手段。當他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引導他人依愿行事時,就會使盡渾身解數討好他人,以獲取他人的善意;但是,他卻沒有時間在所有場合都這樣做。在文明社會,每個人時時刻刻都需要多人的合作和幫助,但終其一生也無法交上許多好朋友;而其他動物,個體成年后就完全獨立了,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其他動物的協助也能生存。人類常常需要同胞的幫助,但無法完全依賴他人的善行。當他能夠激發他人的利己心來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并且告訴他人按他的要求行事對其自己也是有利時,他更容易成功獲得幫助。任何一個人想要和他人做任何一種買賣,必須先這樣做。給我我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這是每一個要約的本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從他人那里獲得所需幫助的極大部分。我們得到的食物,并非來源于屠夫、釀酒師和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動機。我們致力于喚起他們的自利心而非仁慈;我們從來不告訴他們我們的需要,而告訴他們可能得到的好處。只有乞丐才情愿依靠他人的施舍過活,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完全依賴他人的施舍,盡管事實是善人的施舍為他提供了生活資料的全部來源。雖然這種道義最終為他提供了終身需要的各種必需品,但是,施舍沒有、也不可能在他發生需要的時候隨時隨地供給他所需要的物品。乞丐的即時需要大部分還是以常用的方式獲得的,例如契約、以物易物、花錢購買。他用一個人施舍的錢購買食物;用另一個人給他的舊衣物去換更合身的衣服、住所、食物或鈔票,用這些錢,他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滿足衣、食、住的需要。
由于我們是通過契約、物物交換和買賣行為獲得所需的大部分幫助,因此這種交換傾向引發了最初的分工。例如,在一個狩獵或游牧部落里,一個人比其他人更擅長于制造弓箭。他經常用弓箭和族人交換家畜或野味,最終他發現,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食物,比他自己親自捕獵到的還要多。因此,從自身利益出發,他開始把制造弓箭作為主業,從而成為一名軍械師。另一個人則因擅長建造小草房或可移動的房屋而被鄰居邀請幫忙造屋,同樣用家畜和野味作為報酬,最后他也發現以此為業對自己更為有利,從而成為了一個房屋建筑師。依此類推,第三個人成為鐵匠或銅匠,第四個人成為硝皮者或制革者,皮革是原始社會主要的服裝原材料。由此,可以用自己的剩余勞動產品交換他人的剩余勞動產品的可能性,激勵了每一個人專事于一種勞作,并且激發了他們有助于其事業發展的天賦才能。
實際上,人們的天賦差異比我們想象的少得多。那些看似引起成年人職業差別的才能差異,在大多數情況下,與其說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說是分工的結果。在完全不同的個體之間的差異,例如,一個哲學家和一個街頭搬運工之間的差異,與其說是來源于天性,不如說是來源于后天的習慣、風俗和教育。在他們六歲或八歲之前,他們沒有什么區別,他們的父母和小伙伴恐怕也無法看出他們之間有什么明顯的差異。但是,不久之后,他們就會從事完全不同的職業。于是,他們的才能差異日漸顯現,日益加深,最終哲學家的虛榮心不容他承認二者之間有任何相似之處。但是,人類如果沒有交換的意愿,每一個人就必須生產一生所需的所有必需品和便利品。如果所有人承擔的任務和工作毫無區別,也就不會有如此多的因職業差別而導致的巨大才能差異。
交換傾向不僅在不同職業間造成了巨大的才能差異,而且使得這些才能差異物盡其用。許多同類但不同種的動物從天性而來的天賦差別,竟比人類沒受習俗和教育影響之前的差別要明顯得多。哲學家和街頭搬運工之間的天資差異,還不到猛犬與獵狗、獵狗與長耳狗,或長耳狗與牧羊犬之間差異的一半。然而,這些同類不同種的動物卻很少能對彼此有用。猛犬的力量根本無法得到獵狗的敏捷、長耳狗的機智或牧羊犬的溫順的輔助。由于缺乏交換的意向和力量,這些不同天賦的效應無法整合為共同的資源,對增進種群的生存狀態和便利沒帶來一點益處。每一個動物依然獨自為生,自己保護自己,無法從自然賦予它們的不同天賦里獲得任何益處。與之不同,人類之間極其不同的天賦被相互利用,基于普遍的買賣、交換需求,利用他們各自的才能生產各種商品,并被運送到共同的市場上,在那里,每一個人都從才能相異的人那里購買自己需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