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決定一切(白金版)
- 唐淵
- 1701字
- 2019-01-05 02:02:37
第二節 負責任的誤區
很多自以為負責任的人仍然得不到機會,是什么原因呢?或許是因為他們進入了負責任的誤區。以下每個誤區都是一句話,這些話是我們平時一不留神就會說出口的,當你不經意間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可能你恰恰在扮演一個不負責任的角色。
一、這不是我的事
我們常常聽人說:“這不是我的事,所以不要找我。”難道真的不是你的事嗎?你認為不是,是因為你不愿意為這件事負責任。如果你愿意負責任,本來不屬于你的事,你也會當做自己的事去做;相反,即使是你的事情,如果你不愿意負責任,你也會有理由推脫。
筆者在學校進行公益演講時經常問:“如果教室很臟是誰的事?”有的學生會說:“報告老師,這是值日生的事,他沒有打掃衛生。”也有的學生會說:“報告老師,這是我的事。”然后馬上去打掃。
在臺灣各大報紙的招聘廣告中,經常會出現“只招忠信畢業生”字樣。忠信學校的校長是這樣教育學生的:校園不干凈,就應該是“我的責任”。試想,這么大的一個校園,你不破壞,我不破壞,它會臟嗎?臟了以后,人人都去打掃,它還會臟嗎?學校有專門打掃衛生的工人,但如果你僅指望幾個工人做這個工作,說:“這是他們的事。我是來讀書的,不是來掃地的。”這就不對了。
《呂氏春秋 · 察今》有云:“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窺斑見豹,從一些對待小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不是負責任。
社會上到處張貼小廣告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了。公交車上、站牌上、火車上、電線桿上、人行道上……簡直是給干凈的城市貼了無數張亂七八糟的狗皮膏藥。用油漆刷掉,不久又會在上面寫著:刻章、辦證……為何這種現象屢禁不止?這還是與責任心有關,同時,也反映出部門管理者責任心不強。這種小廣告后面一定會附上電話號碼,為什么不從手機號碼管起呢?如果手機號碼是實名制的,通過小廣告上的號碼就可以查到其主人。但是我們看到,許多手機號是給錢就賣的,根本不需要登記身份,這樣就沒辦法進行查處了。出售這種不記名的卡,該追究誰的責任呢?
學校里、社會上是這樣,在企業中也經常有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發生。
有家房地產公司,聲稱其提供一條龍服務,房子賣出去之后,還負責物業管理。有位業主對自己家里裝潢的線路不是很滿意,于是來到該公司的銷售部投訴。
銷售部的管理人員說:“這不是我們的事情啊,你找我們干嗎?”
業主說:“我是從你們公司買的房子,我不找你們找誰啊!”
銷售部的管理人員說:“先生,這個事情不歸我們管,我們是售樓部,只負責賣房子。賣房子是我們的事情,賣出去之后就不是我們的事情了,房子的問題歸物業管理部門管。”
該業主聽后覺得有點道理,于是他找到物業管理部,那里的管理人員又說:“先生,這個事情也不歸我們管,這個房子不是我們造的,房子是工程部造的,所以房子有問題你要找工程部門解決。”
業主找到工程部,工程部的管理人員告訴他:“先生,這個事情也不歸我們管,因為我們造房子的時候是按照圖紙造的,圖紙是設計部設計的,如果你對房子的設計有意見要去找設計部門解決。”
業主又找到設計部,設計部的管理人員告訴他:“先生,這個房子的設計工作在三年前就完成了,如果你對房子的設計有意見,三年前就應該來找我們,那個時候是我們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我們的事情了,你來遲了。”
搞來搞去,最后竟成了業主自己的責任!業主氣不過,直接找到該公司的董事長投訴。董事長認為這是他們的團隊建設沒有做好,于是就請老師為他們公司的員工培訓團隊協作方面的課程。老師在培訓結束后建議該公司實行“首問制”,即顧客問到誰,就是誰的責任。比如問到銷售部的管理人員時就應該說:“先生,請您留下您的聯系方式,我們會在三天之內給您答復。”三天內業主接到電話,銷售部管理員說:“先生,這件事情我們已經做了協調,由某某部門負責處理,將由某某人跟您具體聯系,為了便于你們聯系,我們已經把您的聯系方式告訴他了,他會在三天之內打電話給您。為了便于您跟他聯系,我把他的手機號碼也告訴您。”這就很好地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體現了負責任的態度。
人人都能主動負責,天下哪有不興盛的國家?哪有不團結的集體?同樣,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每位員工都把企業的每一件事看成是自己的責任,企業哪有不興旺的?哪還有那么多麻煩事?
對于一個組織來說,如果其每位成員都把組織中的每一件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會是怎樣的景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迪士尼公司就杜絕員工回答顧客時說:“別問我,這不是我的工作!”
二、這不是我的錯
第二個誤區跟第一個誤區的區別在于,“這不是我的事”是說這件事與我無關,所以我不負責。“這不是我的錯”是說這件事情雖然與我有關,但錯不在我,而是別人的錯,所以責任不應由我來負。
工作業績不理想,這不是我的錯,那是因為遇上了金融危機。
產品質量不過關,這不是我的錯,那是因為質監部門沒有檢查出來。
自己一直懷才不遇,這不是我的錯,那是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錯,你就很難改變現狀。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首先一定要檢討自己的責任,對自己說:“這是我的錯。”并找出原因,然后集中精力解決問題。“這是我的錯”這句話不僅體現了對于“責任”二字的理解層次,也體現了一種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人生境界。
首先,有些錯誤事情的發生,的的確確是由于你自身的錯誤引起的。這種情況下,當然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人們往往對于承認錯誤和擔負責任懷有恐懼感。因為承認錯誤、擔負責任往往會與接受懲罰相聯系。其實,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主動地從內心深處承認自己的錯誤,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也讓自己被逃避責任的不良習慣繼續侵蝕。不要害怕說:“這是我的錯!”事實上,這句話會使你付出的代價最小。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革命家、哲學家。但是他小時候卻做過一件令自己十分懊悔的事情。盧梭曾在一個有錢人家里打工。一天,這家的女主人去世了,家里非常混亂,盧梭乘機偷偷拿了這家小姐的一條繡帶。盧梭當時只是覺得好玩兒,也沒有特意藏起來,不久事情就被發現了。老管家把盧梭叫到跟前,拿著那條繡帶問盧梭:“這條繡帶是哪里來的?”
盧梭當時非常緊張,支支吾吾了半天后說:“是馬里翁送給我的。”
于是,管家又把馬里翁叫來,讓她和盧梭當面對質。盧梭由于做賊心虛,指著馬里翁搶先大聲地說:“就是她!是她把這個東西送給我的。”
姑娘吃驚地瞪大眼睛看著盧梭,好半天才說:“不是的,管家。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我也沒見過這條繡帶。”
由于盧梭和馬里翁都不承認是自己偷拿了繡帶,管家只好把兩個人都辭退了,并且說:“撒謊者的良心會懲罰罪人的,它是會為無辜的人找回公道的。”
老管家的預言果然沒有落空,盧梭從此受到了來自良心的強烈譴責。盧梭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錯上加錯,誣陷了善良無辜的馬里翁。他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卻沒有逃脫良心的譴責。盧梭終生都得承受著這種痛苦。如果再給盧梭一次機會,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對老管家說:“對不起,先生,是我拿的。這是我的錯,這件事情與馬里翁無關。”
其次,有些錯誤的發生,是與你有關的。雖然主要原因不在于你,但并不是說你就完全沒有責任。對于責任的認定,往往有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之分,尤其是那些有爭議的次要責任。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次要責任也是責任,不能完全逃脫。
2010年2月1日晚,在嘉興市海寧城區,22歲的小林和朋友喝酒后獨自開車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悲劇發生以后,痛不欲生的小林父母以當晚和小林同飲的五人沒有盡到保護好小林的責任為由,將他們告上了法庭,并要求他們承擔60%的損失。
海寧法院最終判定:小林個人應對本起事故負主要責任。而與小林一同前往娛樂場所的小金,明知小林喝了大量的酒,卻先行離開,雖有口頭關照,但事實上仍是放任小林醉酒后自行駕車回家,沒有起到陪護的義務。因此,法院判其賠償事故損失的10%,再支付小林父母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共計人民幣四萬余元。
對于小盧、小李及小李父親,法院判定:因為在小李一家離開后,小林是另行安全到達娛樂場所的,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照顧范圍,因此他們對本起事故沒有過錯。
而對于小蔣,法院判定:他是受小林之邀到達娛樂場所的,后又提前離開包廂。另外,也無證據證明小蔣在包廂期間對小林有惡意勸酒等行為,故小蔣對小林的死亡沒有責任。
律師釋疑,法院判決體現了公平責任原則。這樣的原則有助于加強“酒友”的責任意識,能有效避免和減少類似事情的發生。
據悉,2009年9月,上海一名叫張峰的男子和六名同事聚餐,席間七人喝了不少酒。酒后張峰騎輕便摩托車回家,途中發生車禍不幸死亡。事發后,死者家屬狀告死者生前共同飲酒者賠償。該賠償案于2010年1月份在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后經法院調解,六名共飲者共賠償死者家屬人民幣3.8萬余元。
第三,有些錯誤的發生,本來是可以通過你自身的努力而避免的。例如,也許你能多關心一下,那么錯誤就不會發生了;也許你為此多做一點事情,那么錯誤就不會發生了;也許是因為你做得太多了,錯誤才發生了;也許你什么都不做,錯誤就不會發生了……
陳教授曾答應地方政府參加一個很重要的會議,當時他的同事王教授在場。但后來陳教授又答應一家企業的授課邀請,時間是同一天。在這一天到來之前的一個下午,王教授特意提醒陳教授不要忘記政府的邀請,陳教授這才想起同一天他安排了兩個活動。陳教授隨即跟企業作了協商,更換了時間,事情得到了妥善解決。陳教授很感激王教授,因為這件事情跟王教授真的沒有一點關系。王教授卻說:“陳教授是我很敬重的同事,公務非常繁忙,事多事雜就容易出錯,作為同事,如果沒有給他適當的提醒,那就是我的錯了!”
第四,有些錯誤在發生之后,應該是由你來進行彌補的。你無法掌控錯誤的發生,錯不在你;但解決問題卻是你可以掌控的,事情解決不了,就是你的錯了。當我們面對錯誤的時候,不要去想如何證明錯誤不是自己造成的,而要勇敢地面對錯誤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補救措施,將錯誤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點。
湯姆 · 鄧普生下來的時候,只有半只腳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正常男孩兒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童子軍團行軍五千米,湯姆也同樣能走完五千米。后來他要打橄欖球,他發現自己能把球扔得比任何一個同伴都要遠。他還請人為自己專門設計了一只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并且得到了沖鋒隊的一份合約。在之后的比賽中,湯姆 · 鄧普不斷地創造奇跡,終于成為著名的職業橄欖球運動員。湯姆 · 鄧普知道,殘疾不是他的錯,但如果被殘疾擊倒就是他的錯了。與湯姆 · 鄧普相比,在我們身邊,又有多少人一直在做著錯事呢?
真正決定事物結果的根源并非該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們自己對該事物的信念、評價與解釋。即一切的根源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權對該事物作出不同評價的我們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周圍的事物。只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才能最終解決問題。這就是“這是我的錯”這句話所要揭示的深刻內涵。
其實,在我國很早就有這樣的經驗,古圣人所云“責己嚴,責人寬”、“吾日三省吾身”不都是在檢討自己嗎?
三、這不能怪我
“這不能怪我”跟上一種說法“這不是我的錯”的區別在于知道自己有錯,但認為發生錯誤的原因不在自己,所以不愿承擔責任,其實也是在逃避責任、推卸責任。
逃避責任的主要方法是尋找借口。如早上遲到了,在路上就苦思冥想地找借口,如果被領導看見怎么說?終于找到理由了:堵車。理由找到了,也就安心了,可以大大方方地走進單位了。
而推卸責任就像是打太極拳:往左一推“這是你的責任”,往右一推“這是你的責任”,往前一推“我什么責任也沒有”。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找到了一個油瓶,三只老鼠商量后,一只踩著一只的肩膀,輪流上去喝油。于是三只老鼠開始疊羅漢,當最后一只老鼠剛剛爬到另外兩只的肩膀上,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驚動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窩后,大家開會討論偷油喝為什么會失敗。
最上面的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碰倒了油瓶,是因為下面第二只老鼠抖了一下,所以我碰倒了油瓶。”第二只老鼠說:“我抖了一下是因為我感覺到第三只老鼠抽搐了一下,我才會抖的。”第三只老鼠說:“對!對!我是因為聽見門外好像有貓的叫聲,所以抽搐了一下。”哦,原來如此呀,大家都沒責任,是貓的責任!
企業里很多人也具有偷油老鼠的心態。
有家企業最近銷售情況不佳,于是開會分析原因。
營銷經理說:“這不能怪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而我們公司沒有研發新產品,所以我們無法與其競爭。”
研發經理說:“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不能怪我們,我們原本就少得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削減了!”
財務經理說:“我們是削減了你們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的采購成本在上升,公司的錢不夠啊!”
采購經理說:“我們的采購成本是有所上升,那是因為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
于是大家都放心了,我們大家都沒有責任了!
總經理站起來作了總結性發言:“現在只有一個辦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向俄羅斯政府提出抗議,譴責他們那個礦山為什么要爆炸!”
規避責任是人的本能,也可以說是人的劣根性。
上帝派亞當去掌管動物,又在亞當睡覺的時候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這樣亞當就不會孤單了。亞當和夏娃光著身體,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園里,與上帝和諧相處。
可是,所有動物中最邪惡的一種——蛇,它引誘夏娃去偷吃禁果;夏娃偷吃禁果之后,又摘了一個遞給亞當,亞當吃了之后,他們彼此對望,突然意識到自己是赤身裸體,也明白了男女身體有別,便有了羞恥感。于是急忙摘下一些無花果樹的葉子蓋住身體。
天黑下來,有了涼意,他們聽到上帝的聲音,上帝來到了園中,他們就藏了起來,上帝看不見他們兩個,便喊亞當,問他在何處,為何藏起來。亞當答道:“聽到了上帝的聲音,感覺很害怕。”上帝說:“如果你害怕,那一定是吃了我禁止你們吃的果子。”
亞當立即指著夏娃說:“是這個女人讓我吃那果子的。”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誘惑和欺騙我的是那條蛇。”
看到沒有?看來人類的祖先就是喜歡推卸責任的,要克服推卸責任的毛病還真不容易。
但我們必須知道,推卸責任的人是不可靠的,機會也不會光顧推卸責任的人。沒有責任,卻能輕輕松松地領取薪水,這是多么快意的事情啊,就像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未被發現的那段時期一樣。但是,這樣的好事絕對不可能長久,不愿意承擔責任的人,早晚要被掃地出門,即使僥幸沒有被趕走,也會因為長期不承擔責任,長期得不到鍛煉而能力退化,進而被淘汰。
鄰居家養了兩只狗,其中一只很勤快,而另一只卻不分晝夜地睡懶覺。有一天,鄰居突然覺得一只狗就能看好家,養兩只狗實在沒必要,于是決定殺掉一只。經過比較,他把天天睡懶覺的那只狗殺了,一方面因為這只狗沒盡到看家的責任,另一方面因為這只懶狗因為好吃懶做長了一身肥肉。
人和狗是有區別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歡這樣的比較。但無可爭辯的事實是類似“鄰居家的狗”這樣的情節,在職場上也反反復復上演著。承擔責任越多的人,越容易得到晉升和加薪的機會,承擔責任越少的人,越容易被列入裁員名單。
推卸責任的人很愚蠢。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出現錯誤,但當問題發生后,有些人為了推卸責任,找出許多借口為自己辯解,并且說得振振有詞,頭頭是道。如他們不采納我的建議、我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做的、這事我早就安排下面的人去做了等等,其實,這樣做并不能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王局長裝修房子,去燈具市場買燈。因為買好后就出差了,所以說好第三天上午給他送貨上門,因為第三天下午他還要出差。可是到了第三天上午,王局長問他們什么時候來時,他們說并沒有安排,因為需要提前一天進行預約,最快也要下午了。王局長說你們看看購貨單,那上面我已經把預約時間都寫得很清楚了,我是提前兩天預約的。客服找到購貨單之后,為自己找了個很好笑的借口:“這上面只寫是上午,并沒有說是幾點鐘。”王局長不得不教他一個常識,于是說:“通常11點鐘之前叫上午,11點鐘之后叫中午了。你最多可以把上午理解成為12點之前。”電話那頭沉默了一下。王局長接著告訴她:“如果你已經意識到自己錯了,說聲對不起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找那么多借口。雖然你們沒有兌現之前的承諾,耽誤了我的時間,但如果你們不強詞奪理,我作為顧客至少心里會好受些。”之后,王局長邀請培訓老師為全局干部、職工講了一堂責任課,以進一步增強大家的責任意識。
承擔責任的人很聰明。一個人與其為自己的失職找理由,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失職。別人會因為你能勇于承擔責任而不責難你;相反,敷衍塞責,推諉責任,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但不會得到別人的諒解,反而會“雪上加霜”,讓別人覺得你不但缺乏責任感,而且缺乏誠意。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不小心踩了別人一腳,對方也許會朝你發怒,此時你應該怎么說?“對不起,踩了你的腳。”對方又會怎么說?“沒關系,以后小心點就是了。”這叫承擔責任的結果。如果你推卸責任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你踩了別人一腳,對方對你怒目而視,此時你說:“你瞪什么眼睛,誰叫你把腳放在我腳下面的?”結果會怎么樣?即便不打起來也會吵起來。
在一些團隊中,總是吵架不斷,原因當然會是多方面的,但相互之間推卸責任至少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甲寺廟和乙寺廟毗鄰,奇怪的是甲寺廟的和尚們非常團結友好,而乙寺廟的和尚們卻天天吵架。乙寺廟的住持決定到甲寺廟去考察一下,學習他們的管理秘訣。他走到甲寺廟的門口,碰到一個小和尚。乙寺廟的住持很謙虛地問:“小和尚,你們寺廟的人為什么那么團結從不吵架呢?”小和尚說:“哦,是因為我們寺廟里的和尚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啊。每當犯錯誤后,大家都會承擔責任,自然關系就好了。”住持覺得很奇怪,正要再問的時候,見一個和尚跑進大雄寶殿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剛才說話的小和尚趕緊跑過去,把他扶起來,說:“哎喲,對不起,對不起,這都怪我,我知道里面的地拖得很濕,沒有提醒你,都是我的錯。”另一個和尚拿著拖布跑過來說:“哎喲,摔疼了嗎?對不起,這都怪我,我把地板拖得太濕了。”摔倒的和尚急忙說:“不是的,要怪就怪我自己,是我自己不小心,我走得太快了。”乙寺廟的住持聽了這番對話恍然大悟,團結的秘訣已經學到了。
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責任心是一種習慣性行為,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人所必須具備的。
西點軍校的章程說得好!責任保證一切。責任保證了信譽,保證了服務,保證了敬業,保證了勝利……正是這一切,保證了一切組織的競爭力。
四、又不是我的錯
這里的“又不是我的錯”和第二個誤區“這不是我的錯”是有區別的,后者強調的是他“沒錯”,而前者強調的是因為沒有錯,所以不應由他“糾錯”。很多人在思維過程中存在這樣的誤區:如果是我的錯,我會主動承擔責任的;但如果不是我的錯,我就沒有必要負責任。這樣的想法也是不負責任的想法。
首先,不是自己的錯也是可以負責任的。你朋友的孩子在你家打破了熱水瓶,你難道會說這不是我的錯,讓你的朋友或他的孩子把地掃干凈嗎?你肯定會說:“放著,放著,我來,我來。”不是你的錯,你也會負責任。
有些人不愿意為與自己無關的事情負責任,可能是因為怕引火燒身。例如有人在馬路上被車撞了,血流不止,奄奄一息,這個時候你會去救嗎?假如說有人把傷者送到醫院,旁人可能會對他說:“怎么這么不小心,把人撞成這樣?”這時他說這不是我撞的,旁人也許會很奇怪地說:“不是你撞的,你會這么好心把他送過來?”現在社會上存在的這種觀念非常不好——不是你的錯你負什么責任?但是,作為一個負責任者,他的思維方式應該是——不是我的錯,我就不能負責任嗎?
難道不應該做好事嗎?顯然,做好事沒有錯,但問題出在哪兒呢?在方法和策略上。我們可以找到既能幫助別人又能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看見有人落水了,你救人的方法很多,直接跳下水救人、呼喊路人救人、找根長竹竿把他拉上來……如果自己不會游泳,腦子一熱就下水救人,不但救不了人,連自己的小命也會搭上。
其次,受委屈也要負責任。德蘭修女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奧斯曼帝國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一個阿爾巴尼亞裔家庭,于1928年加入修會,翌年赴印度傳教。1950年,她創立仁愛傳教女修會,一直為貧民服務。1979年,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有一段德蘭修女貼在墻上的話是這樣寫的: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后,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你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和坦率;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了他們,卻可能受到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被踢掉牙齒,不管怎樣,總要將你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這里每句話中的“總是”二字有千鈞之重,這就是她對人生責任的執著,對責任無怨無悔的堅持。
最后,責任有主觀責任,也有客觀責任。客觀責任是指按有關的規定必須履行的責任,而主觀責任是指自己認為有責任。同事開會遲到,從客觀上說,當然是他自己的責任,但如果你認為你可以提醒他卻沒有提醒,致使他遲到了,這就是主觀責任。現代京劇《磐石灣》中,民兵連長陸長海對被敵人利用的民兵海根進行階級教育時的唱段里,先是對海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誰料到,誰料到,
傷痕猶在,
你的思想變,思想變,
海根哪!
你只顧得,
只顧得埋頭下網,
竟不知暗礁能毀船。
階級警惕已漸忘,
竟把那砒霜毒酒作甘泉。
你忘了野獸本性難改變,
竟與那豺狼同行,
虎豹同眠!
但最后的幾句話卻是對自身領導責任的勇敢承擔:
也怪我責任未盡缺少幫助與共勉。
想到此心如刀絞,
慚痛不安!
海根被敵人利用,客觀上是海根的責任;但陸長海認為是自己對他教育得不夠,所以他從主觀上找自己的責任,主動承擔了責任。
負責,不僅意味著敢于承擔個人的責任,而且意味著在出現錯誤時勇敢承擔,不要為自己不停地辯解,而要學會說“我錯了”。
五、你要負責任
一些人總喜歡指責別人不負責任,總喜歡說:“你要負責任!”忽略了自己也應該負責任,而且首先是自己要負責任,負責任要從自身做起。
老板經常抱怨的是員工不負責任,制造商經常抱怨的是經銷商不負責任,生活中,我們經常抱怨的是對方對自己不負責任。
老師給員工上課,會號召員工對企業要有忠誠度;給老板上課,會號召老板們對員工也要有忠誠度。如果員工發現哪里工資高就到哪里去,是對企業沒有忠誠度,對企業不負責任;企業找到更合適的員工之后,就把原來忠心耿耿的員工辭退掉了,是企業對員工沒有忠誠度,對員工不負責任。
筆者在給一個品牌的經銷商上課時,聽到了廠家跟經銷商之間的相互指責。廠家說經銷商忠誠度不高,經銷多個品牌,對本廠的品牌不重視;經銷商也在指責廠家,一旦銷路打開,他們這些老經銷商就會被替換掉,經銷商的利益得不到長遠的保障。
關于銀行的例子就更明顯了。我們到銀行辦銀行卡,被告知要付十元錢的手續費。而在幾年前,銀行卡是銀行職工上門“兜售”的,辦卡不要錢,儲戶推脫不掉才會辦。后來,說是第一年不要手續費,第二年開始就要付十元錢的年費了。現在是一開始就要收年費了。還有ATM自動取款機,原來跨行取款是不收費的,后來也收費了。現在,不但跨行取款要收費,連查款也要收費了。還有銀行的服務,以前銀行有很多儲蓄所,客戶辦理業務很方便,現在不行了,客戶到銀行辦理業務要排很長很長的隊,我們到銀行存款,等上半小時甚至幾小時是常有的事。現在排隊時間最長的恐怕就數銀行了,經常看到的情景是很多顧客在等待,有的甚至沒有椅子坐,只能站著!這就是企業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
廣東一家做小家電的私營企業,也算是頗有知名度了。該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賣方市場的環境下,利用有利時機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在近五六年里銷售額不僅始終徘徊在三億多停滯不前,而且由于行業競爭和消費者的成熟,利潤額急劇下降。該企業連續換了幾任銷售總監,始終改變不了這種現狀。老板更是苦悶,找不到問題所在。后來,該老板參加了一次總裁班學習后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自己對員工沒有忠誠度、對經銷商忠誠度不高、對消費者不忠誠、對品牌聲譽不負責任所造成的。
在我們周圍,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在埋怨別人對他不負責任。如果有人對你不負責任,原因大致有兩條:第一,你缺乏讓別人對你負責任的能力。一些管理者總是埋怨下屬不負責任,卻從來不采取方法幫助下屬負責任,從來不開會、不教育、不培訓、不鼓勵。第二,你自己樹立了一個不負責任的榜樣。別人很難按照你要求的去做,反而更容易按照你的做法去做。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2008年6月《人民日報》曾經刊登了河南油田精蠟廠丙烷車間四班班長牛學明的事跡,他時刻告誡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他認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位基層的班長,只有這樣,管理別人才會有人聽、有人服,工作也才能扎實開展。多年來,他用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煉油是高危行業,安全生產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提高班組成員安全責任意識,牛學明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在生產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同時以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組。他認為自己的行為就是班組成員的鏡子,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每次接班,他都堅持提前二十分鐘到崗,為的是更好地保證接班前的巡回檢查。檢查時嚴格認真,盡可能不放過每一個隱患。在2009年3月安裝高壓空冷泄漏期間,他堅持每班多次對高壓空冷巡檢,以防止因大面積泄漏而出現著火、爆炸事故,曾兩次發現并處理了高壓空冷泄漏。由于高壓系統壓力過大,溫度也較高,漏點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在高溫高壓及內部溶劑的腐蝕作用下,泄露點將會很快擴大造成大量溶劑泄露,從而形成極大的安全隱患。由于他發現及時處理有效,消除了漏點繼續擴大給安全生產帶來的影響。
在班組管理中,他深刻地認識到,要實現裝置的安全生產,光靠責任心還不夠,必須提高整個班組成員的技術水平,只有技術水平高了,處理各類突發事件才能及時、有效,才能最終實現安全生產。因此,他經常組織班組成員學習各類事故預案,并進行實際演練,對發現的疑難問題同大家討論研究,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及聰明才智。同班組人員一起進行事故預想,提高每個人的技術素質及應對事故的能力,使班組整體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發生的幾次停氣、晃電事故中,該班組都能做到各崗位協調合作,熟練處理,實現了裝置的安全平穩運行。在他的帶領下,班組近三年來在車間月度評比中,多次名列前茅,并多次獲得該廠安全先進班組、雙文明先進班組、技術練兵優勝班組等稱號。
當你擁有了“責任心”后,一切思想觀念都會轉變,這是積極的,也是向上的,你懂得了如果干一行,就得愛一行,也懂得了做事就要做得光明磊落。堅持下去,你會發現生活更美好。
六、我沒有能力負責任
有人說:“其實我是愿意負責任的,只是我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對什么事都負責。”你真的沒有能力嗎?
對神經語言學的研究發現:“每個人已擁有所需的一切資源,來應對他們所面臨的任何處境。”你認為是能力問題,其實是態度問題。
四川有一位老婦人,她十歲的小孫子突然得了一種病,常年躺在床上。這位老人為了讓孩子不喪失學習的機會,她決定自己去替孫子上學。七十多歲的老人風里來雨里去,每天往返數十里山路,替孫子去聽課,記下筆記,晚上回來再一字一句地教他孫子。她堅持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一千多天,讓這個孩子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畢業考試!新聞照片上,老奶奶和孫子的同學一起站在黑板前演算習題,這張照片一直在人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你認為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有關,你去關心他、愛護他,是不會覺得自己能力不夠的。端正了態度,你就會“千方百計”去幫助他,于是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身的能力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1994年第十二屆亞運會在日本廣島舉行,閉幕式結束后,六萬多人的會場里居然沒有留下一張廢紙、一粒果殼,這一場景令人難以置信,令全世界震驚!全世界的報紙都登文驚嘆:“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
2002年6月18日,“世界杯”足球賽韓國進入八強,韓國總統下令全國放假慶賀。首爾四十萬人紛紛上街,邊看直播,邊喝酒,熱熱鬧鬧、通宵達旦。但第二天清晨,人們走出屋子,首爾的大街小巷,綠茵廣場,干凈得就像昨天什么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新加坡是個花園國家,城市很美、很干凈,在那里,即使是剛剛學會走路、踉踉蹌蹌的小寶寶,剝落的糖紙掉在地上,父母也會教他撿起來,自己扔到垃圾桶里去。
愛國是個大主題。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談愛國,但如何體現愛國,談的人就相對少得多了。愛國首先是一種情感,但又不僅僅是一種情感,它更是一種理性的認識、一種科學的理論、一種事實的行動;愛國主義體現為有益于社會的行動,熱愛祖國、建設祖國,以實際行動去體現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是理性愛國的方式。愛國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往地上丟一張廢紙,或者從地上撿起一張廢紙,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嗎?
處處都是愛國主義!任何一個行為都可以愛國。愛國是如此,其他責任的承擔也是一樣。你是有能力的!
在《孟子 · 梁惠王篇上》中,孟子有句名言:“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意思是說背負泰山穿越北海,的確是件不可能做到的事,若為老者折取樹枝為杖而說不能,這就是不為而非不能了。這里的“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意思是不是不會做,是不肯去做。
負責任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并且,當你愿意負責,特別是對那些你認為和你無關的事負責的時候,你就會變得重要起來。
七、我負責任沒用
“別人不負責,我想負責也負不起來。”
“大家都不負責,我一個人負責也白搭。”
“我一個人負責任?我怕槍打出頭鳥。”
這是很多人不愿意負責任的理由。
一個老人沿著荒涼的海灘欣賞日落時,望見遠遠的海岸邊有一個小孩兒,走近之后,他發現小孩兒正把海水沖刷上岸的海星一個一個地丟回海中。老人感到十分疑惑,于是走到小孩兒身邊問他:“你在做什么呢?”小孩兒回答:“我把這些海星丟回海里。現在已經退潮了,如果我不把它們丟回海里,它們就會死在這里。”老人仍舊感到疑問:“這么長的海岸線,有成千上萬的海星,你這樣做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能改變什么呢?”小孩兒微笑著又拾起一只海星丟進海中說:“我又改變了一只海星的命運。”
海星的故事最動人的地方,是它告訴我們無論力量是多么渺小,無論我們面對的困難有多大,一個人只要愿意,其實都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筆者多年不輟做“責任行”巡回演講,就是要讓我的聽眾學會負責任。有時候也有學員向我投訴,說聽了演講之后沒有用,還是沒有負起責任來。我讓他們做了一個區分:是“還是不負責任”,還是“還有不負責任的時候”?得到的回答是聽了演講之后,負責任得多了,只是還有不負責任的時候。我說那就夠了。我不指望我的一次演講能完全改變一個人,能夠多少促使他改變也就能體現我演講的價值了。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沒有因為我個人的力量有限,就放棄自己的努力,我在堅持做這個課題,我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學會負責任。
我曾在一家企業做教練,每個月到他們公司上一天班。剛到這家公司的時候,發現那里很臟,尤其是廁所,好像根本就沒有安排人打掃一樣。我跟他們的辦公室主任交流,怎樣才能把公司的衛生搞好。辦公室主任說:“大家都不愿意把衛生搞好,是搞不好衛生的。”我說:“可不可以讓辦公室的人先把衛生搞起來呢?”辦公室主任說:“誰愿意出這個頭呢?”我說:“你可以嗎?”他說:“我一個人搞衛生改變不了公司的環境。”我說:“那么我先試試看。”
我問他公司什么地方最臟?他說:“那當然是廁所。”于是我就去打掃男廁所。打掃完了之后請辦公室主任來檢查。辦公室主任檢查之后說:“干凈是干凈了,但干凈這么一次有什么用?”我問他:“今天是不是干凈的?”他說:“是的。”我說:“我今天打掃一次,至少今天是干凈的,如果你明天打掃一次,那么至少明天也是干凈的。”辦公室主任說:“那好,既然您都可以掃廁所,我也可以。我們輪流掃。”
只過了兩個星期,就有人看不下去了:“不能總讓老師每次來給我們掃廁所吧,也不能讓辦公室主任一個人掃吧?我們輪流掃吧。”于是公司的廁所每天都能保持干凈了。
三個月之后,公司的衛生狀況徹底有了改觀。
一名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會是一名優秀的員工,每位老板都很清楚自己的公司需要什么樣的員工,哪怕你是一名做著最不起眼工作的普通員工,只要你擔當起了自己的責任,你就是老板最需要的員工。
八、我已經負了責任
這里講的是如何承擔責任?很多人把負責任理解成為接受懲罰,其實懲罰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目的。追究責任是為了進步,防止以后出現類似的問題,進行負責任的教育。如果有處罰,那也是手段,不是目的。你負責任的結果應該是不再發生同樣的問題。
所以承擔責任要同時做好以下三件事:
(1)承擔責任;
(2)尋找原因;
(3)解決問題。
你承擔責任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在生產線上出現了一個次品,當班的員工是肯定逃脫不了責任的,那就等著扣獎金、受處分吧,反正我是勇于承擔責任的。那么原因呢?是因為這兩天心情不好,還是家里有私事,影響公司的工作?能不能做到把私事和公事區分開呢?
次品事件有可能牽扯到那個生產組的組長,組長想:“這件事情我有責任,是由于我管理不夠嚴格,還是我沒有關心員工,沒有把組里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出來呢?”
可能會牽扯到車間主任,這個次品出現在他的車間,他這個車間主任應該負什么責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這個問題應該怎么去解決?
可能會牽扯到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副總經理會尋找原因,是不是公司的政策沒有貫徹到每個員工的心里?是不是規章制度沒有制定好?如果問題出在規章制度上,就要去完善。
董事長、總經理就牽涉不到嗎?企業培訓中經常說要全員激勵,但董事長、總經理卻從來沒有去做,認為只要把中高層干部教育培養好就可以了;你認為員工是不重要的,員工就會認為他正從事的工作也是不重要的!
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在某省道邊,一年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八起,死亡八人,被列為省級交通事故黑點。因此,這一地段的交警部門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接受批評后,羞愧之余,他們在思考為什么筆直路段的事故會如此之多?交警們利用路檢的時候,向過路司機了解情況,聽取附近村民的意見,并多次實地查看,最終發現道路兩側隔離帶的冬青是罪魁禍首之一。原來,道路兩側的冬青樹因為疏于修剪,竟然長得高過人頭,擋住了司機的視線,當村民橫穿馬路時,非常容易發生事故。春運期間,交警們花了兩天時間,修剪了沿線每個出口處的冬青樹,留給司機一個路面反應距離,讓司機對道路出口情況一目了然。此后的一年,該路段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比上一年減少了六起,事故發生是上一年的四分之一。
如果進入了負責任的誤區,你可能恰恰在扮演一個不負責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