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一輯)
- 于世潔
- 120字
- 2019-01-05 01:41:14
在清華實現飛行夢

專業: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學員班)
李翰文,畢業于山東省安丘市第一中學,高考成績663分,清華大學2014年錄取的唯一一名海軍飛行員。本以為沒有機會成為軍人,沒有實力與清華結緣的他現在卻擁有“雙學籍”,在清華實現了翱翔藍天的飛行夢。
飛行夢在此啟航
2013年,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專門下發《關于做好軍地高校招收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海軍院校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招收培養“雙學籍”飛行學員,學員同時注冊軍隊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學籍。作為首批聯合招收培養試點的地方高校,清華大學每年僅招收一名海軍飛行員,并設定了入校條件:不低于清華大學在當地同科類、同批次調檔線60分。
“自從聽說了有‘招飛’這件事的時候,我就堅定了當飛行員的信念。”李翰文說,“因為我覺得飛行員很酷,駕駛著飛機在幾千米高空,與藍天白云相伴,可以呼吸著最新鮮的空氣,看著最壯闊的風景,那種感覺很愜意。”
李翰文喜歡軍棋,從小就是個軍迷,常在周末約幾個同學殺上幾盤,結束之后還不忘總結一下“戰果”。從小的軍人夢本以為不再有機會實現的他,在高考前知道了清華大學和海軍有聯合培養飛行學員的事,“那時就想只要能讓我當飛行員就好”。李翰文仍銘記著當時對成為清華飛行員的那份期許。
高三整整一年,李翰文都在積極地備考,希望能有一個好成績。“我語文很差,高三一整年都在補習語文。”李翰文介紹著他高三的學習情況,“其實我高三時在學習上并不是特別出眾,但有股較真的勁兒,自己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學會。”高考之后,李翰文以為自己沒有機會成為軍人了,也沒有實力與清華結緣,所以對高考成績比較“淡定”。他清楚地記得在高考分數公布之前的一個小時,家長就不斷地催促他快去查成績,直到成績出來,“我一直沒感覺有什么,但我媽媽卻比較難過,她感覺我考得太差了。”李翰文說。
在李翰文眼中,父母之所以如此期盼他能到清華讀書是因為清華曾是父母的夢想,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愿,所以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了。在李翰文考上清華以后,全家人為他舉辦了一場特別隆重的慶功宴。“我也是幸運吧,可以同時實現飛行夢和清華夢。”
那一次,周圍都是白云
高考之后,當其他同學還在享受暑假的安逸時,李翰文就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體能強化訓練。
正值酷暑時節,每天枯燥的訓練項目和較強的訓練強度最初讓李翰文有點兒“沒反應過來”,也曾會在某一瞬間質疑這是否就是自己曾夢寐以求的生活,但逐漸適應之后就喜歡上了這種感覺。“當兵就要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個月后我身體結實了許多,現在我還沒有忘記那時的訓練,已經不會再感覺苦了,反而覺得特別值。”
強化訓練一個月后,李翰文就和其他幾個戰友一起去某飛行訓練團“體驗飛行”。所謂的“體驗飛行”即試駕飛機。李翰文是海軍第二批19歲就飛上藍天的人,“第一次開飛機感覺棒極了,飛機比較小,感覺就像是自己在天空中飛行似的”。在體驗飛行的最后一天,飛行基地的政委去看望他們,還和李翰文合了一張影。能在這樣的年紀就駕駛戰機,李翰文覺得自己無疑是很幸運的。
“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在空中五百米以上和五百米以下簡直是兩個世界。”李翰文在第一次駕駛飛機之后感慨道,“嚴重的霧霾遮蔽了我們的眼睛,把我們和藍天白云隔離開了,而翱翔在天空中卻依舊能和藍天白云親密接觸,這也是飛行事業吸引人的地方吧!我最喜歡那種上面也有白云,下面也有白云的感覺,這使我更加熱愛這一行業了。”
隨時準備隨艦出航
“一、二、三、四……”每周四早上,清華園東區操場上總會響起嘹亮的番號聲。李翰文身著迷彩服早已熟悉了這樣的生活,這是他在園子中的第二個學期了。
在讀大學之前,李翰文從來都沒有來過北京,而對于清華大學他則知道得很清楚。“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在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這副對聯他早已爛熟于心。
到清華報到那天,幾次迷路的他對清華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在他的腦海中雖然有清華的大體輪廓,也知道清華的占地面積,但真正到了清華,還是被“嚇了一跳”。清華是一個公園式的學校,他最喜歡的就是清晨在樹林里散步,聽聽鳥叫,放松一下,然后開始一整天的忙碌。
現在,李翰文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喜歡在睡覺前從書架上取下自己喜歡的書讀。“我最喜歡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讀這本書就像在雨后的清晨里漫步一樣。”李翰文羅列著他書架上的書,幾乎包括了所有村上春樹的著作。
“在大學里我一定要學好英語,多讀書開闊我的視野。”李翰文認為,作為一名海軍飛行員,畢業后隨軍艦出海將是常有的事,流利的英語便是一項必備技能。在班里,他一直是各項跑步紀錄的保持者,每天都堅持跑步。李翰文希望有一天能夠飛上航母,在遙遠的大洋中保衛自己的祖國,為此,他一直在努力著。
“我很自豪我現在是一個清華人,我會盡自己的所能讓母校記住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