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途
- 町原
- 1300字
- 2019-01-05 01:39:34
序
在旅途中,有人用鏡頭記錄所見,有人用筆記錄所聞,也有人只用心來記錄所遇。當我們在書寫他人的故事時,我們的身影也早已定格在他人的鏡頭里。當我們將他人定格時,我們的模樣也可能早已刻畫在某些“當地人”的心中。對我們而言,他是故事;但對他們而言,我們同樣也是故事。
我們的旅途在別處,我們的心情也掛在他鄉,我們行走在他人的土地上,感受著異鄉的風情,但對于他們而言“別處”卻是家,“別處”便是生活。無論足跡有多遠,感受有多深,當歲月將當初旅途的興奮和新鮮逐漸冷卻,再回首便只剩淡淡的唏噓。唏噓的不再是故事的新奇、風光的秀美或途中的人物,而是一種被歲月風干了的“愛”。此愛曾在他鄉,如今卻回到家鄉。路途中所有遇見的人和事,最終都落格到身邊人,自此不再跟旅途有關,而僅僅是與“愛”有關。
生活對我而言是神圣的。不因為在旅途上,即使只在家樓下公園,當我赤腳走路,我的腳丫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地球的溫度、每塊地磚所蘊含的工人們勞作時滴下的汗水味道、別人曾走過而留下的足跡、陽光灑在上面的那種熱量……生活是神圣的,無論在旅途還是在家鄉。但當足跡所至之地,回憶所達之處,在漫長歲月的醞釀下,曾經在“別處”的故事變成如今在“這里”的生活,神圣竟然最終升華成一種淡然——就如信徒在皈依初時的激動,在歷經歲月的洗禮后對信仰的淡然處之,終于明白生命不再只是生死,而是一個充滿愛和慈悲的旅途。愛的信徒之人生旅途,此為“徒·途”。
作為生活的信徒,我信仰命運所給予的那種無常的期待。就如在旅途中所擁有的那種不知下一個陌生將會以何種方式呈現,正因為這種像命運一般無常的茫然而又新鮮的期待感,才會致使我們不停地背上行囊,到一個、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小鎮、村莊去探索。當看過許多風景,經歷許多故事,最深的感動,肯定不會爆發在旅途中,而是在回家多年以后,忽然看到某張相片、憶起某個場景、聽到某個名字而悠悠傷感,輕輕落淚。
作為生活的信徒,我信仰愛是生活永恒的主題。就如我在旅途中所遇見的所有人和事,最終都離不開愛的感動。有些人因為愛而在一起,也有些人因為愛而離開。有些人因為愛而喜悅,有些人因為愛而悲傷。但無論怎樣,愛都不會離去——就算恨再深。歲月總會把愛晾干,曬成茶葉,留給日后某個夕陽黃昏來沏泡,先飲嘗記憶之苦,后享回憶之甘,最后咀嚼愛戀之甜。
作為生活的信徒,我信仰慈悲是我生活的原則。慈悲不是說讓我帶著一副救世主的心態去觀察旅途中所遇之人,而是在旅途中原以為獵奇的故事,最后都被歲月剝去復雜的外衣,我以慈悲之眼回望她們的過去,以慈悲之心回憶她們的故事,最后只是留下深深的慈悲——那種對生活不易的體諒、對夢想執著的唏噓、對過去懊惱的同情,以及對愛別離的深深的感同身受。
最后,當她們一一進入我的內心,流諸我的筆端,我驕傲地為她們曾經的歲月重獲新生。但同時,她們也最終從我的內心世界里離去,我的夢里不會再有她們的故事,不會再出現她們的模樣,當你再跟我提起她們,我會以局外人的感覺傾聽,贊嘆故事之美。
我感謝她們給予我這么美好的啟示;我感謝她們給予我這么深刻的啟發;我感謝她們給予我這么感動的因緣——讓我最終成為一名虔誠的信徒,迎接人生未來每段不同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