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與上司的人際關系
到底是自己還是主管要去看心理醫生?
懂得自我保護,分析彼此優缺點,才能在職場上化險為夷。
麗英是一家大出版社的總經理秘書,擔任這個職位半年之后,她開始經常晚上失眠,胃口變差,脾氣變壞。就算放假,她也很難打起精神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麗英已經不是職場菜鳥,從過去10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她不認為這是單純的工作壓力過大,因此懷疑是老板的病態人格特質,像是做事不擇手段、極端自我等,引起她的身心癥狀。她在前來進行心理治療之前,還在猶豫是不是該先勸她的老板去看心理醫生。
事實上,企業老板也是人,當然也跟任何人一樣,有罹患各種心理疾病或人格異常的可能。許多企業負責人由于工作壓力繁重,時常必須承擔風險,因此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煩躁易怒、疲憊不堪、心情沮喪、猜疑心重、挫折感強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如果無法得到適當的排解,或是抗壓技巧不夠,長期累積下來,罹患憂郁癥、躁郁癥等心理疾病的概率自然大增。
我的老板有精神病?
企業老板或主管除了因工作壓力容易被身心疾病侵襲之外,其本身的人格特質,也是導致個人及公司發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根據加拿大著名犯罪心理學權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海爾(Robert Hare)的最新研究顯示,北美男性監獄犯人的“精神病態檢測表”的平均得分是23.3分(40分為最喪心病狂),而某些北美大企業老板的測驗得分竟然高達20分,已經達到“中等程度精神病狀態”!一般正常成人的測驗得分則大約是3到4分而已。
這些近乎“瘋狂”的企業老板或主管,具有八大人格特質。
(1)口若懸河,具有迷人特質。
(2)過分強調自我價值。
(3)說謊成了一種病態的習慣。
(4)善于欺騙或操縱別人。
(5)缺乏罪惡感或羞恥心。
(6)情感膚淺。
(7)欠缺同理心。
(8)拒絕為自己的行為擔起應負的責任。
一般人對于所謂“成功的”企業家幾乎有著英雄式的崇拜。成功企業家在商場上的冷酷、狡詐、掠奪等手段,只要最后能為公司股東帶來利益,似乎一切行為都可以被“商場如戰場”這樣的邏輯“合理化”了。舉例來說,安然案的主嫌安德魯.費斯托(Andrew Fastow)利用自己擔任首席財務官的權限,做假賬中飽私囊,最后害得公司破產解散,投資人總共損失數十億美元,數千名公司員工及他們的家庭頓失依靠,甚至有員工因此自殺。他最后同意賠償2400萬美元換來較輕的罪刑,但據雜志報道,他卻曾經為了70美分,跟出租車司機在街頭大打出手。
職場自我保護六招
如果不幸遇到這種老板或主管,職場工作者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呢?以下提出自保六招。
(1)小心過分的贊美。有病態人格特質的老板最擅長先討好、再蒙蔽員工的判斷力。過分而不真誠的贊美,無疑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2)不要盲目相信職位或地位。上司的年紀比你大,職位比你高,學歷比你優秀,比你富有,并不代表他的道德判斷就比你正確。
(3)當事情明顯與自己道德價值觀沖突時,要勇敢挑戰權威。這或許很難做到,但丟掉一份工作,總比毀了一生來得好吧。
(4)拒絕協助或掩飾上司可疑的不法行為。為了圓一個謊,必須編織更多的謊。況且萬一出了問題,老板絕對會做出“斷尾求生”的決定,而你就是那條尾。
(5)相信你的第六感。尊敬老板是一回事,害怕老板又是一回事。一個時常令你感到恐懼的老板,很可能正威脅你潛意識中的生存本能。
(6)客觀評估損害。假如老板不健康的人格已經帶給你生活上極大的痛苦,你或許就要做出離開的決定。不要想著“報仇”,切記,活得愉快就是給自己最佳的“報酬”。
溝通的問題往往不在于“內容”
我遇過另一個跟上司相處發生問題的真實案例。某次我應邀公開演講,結束后,有位中年女士趨前向我提出以下問題:“我的部門主管是一個把工作看得非常嚴肅的女性。她如果看到我們在公司聊私人的事情,會立刻制止我們。有幾次我跟她的意見不同,她突然變得非常激動,甚至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里,罵了我一頓:‘你搞清楚,我是上司,你是下屬,我們是不同的。’我年紀只比她小四歲,她也只是在這家公司待得比我久,想請問應該怎樣跟這種主管相處?”
根據她的描述,她跟主管之間的確存在一些工作溝通上的問題。她的主管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通常這類型的人溝通風格比較嚴肅,也容易帶給對方緊張的感覺。發問的這位女士可能沒有想過,自己表達不同意見的時候,會給主管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這件事情會特別觸動主管敏感的神經呢?問題可能不在于她們之間談話的“內容”,而是溝通的“風格”。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人們談過話后所留下的彼此印象,大約只有20%取決于談話的“內容”,其余80%取決于溝通的“風格”。因此當我們有特定的議題想要找主管溝通之前,不妨先多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要用何種角度去跟主管談,主管最容易接受誰的想法,是你的、主管的、還是客戶的角度。其次,嘗試著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滿、消極、嫉妒等),而不是不知不覺中成為情緒的奴隸。如此,才能抽絲剝繭地找出影響工作效率的真正問題,成為團隊中有價值的一分子。
當上主管之后……
或許有些主管或老板表面上看起來很嚴肅,一副很難溝通的樣子,但畢竟主管對你的評價,決定了你的績效考核、加薪幅度以及在公司的前途。別忘了一點,這群人能在職場上成為管理者,通常是因為之前在基層時,某些領域表現特別優秀,才會被拔擢出來。他們一旦成為老板或部門主管后,才突然發現自己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轉變:原本當基層員工時,只要管好自己的業績,現在卻要負責整個部門的表現;以前只要不想繼續做這份工作,就可以向主管遞辭職,現在變成接辭職的人;以前遇到合不來的同事,離他遠一點就好,現在卻要想辦法激勵他,讓他融入整個工作團隊中。
想一想,主管還真不是人當的。
你的每一份工作,都會遇到不同的主管。把主管當成一個“問題”,只會削弱你在職場上積極進取的動力。請試著從彼此的相處中,客觀找出各自的優點與缺點,并且善用你的智慧,協助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主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