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1591—1666年),字道未,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德國科隆人,1611年加入天主教耶穌會。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來華,抵達澳門。起初在北京學漢語,后到西安傳教。明崇禎三年(1630年),經明臣徐光啟推薦被召至北京譯書,修訂歷法,編成《崇禎歷書》,并籌辦了一所相當規模的科學圖書館。又監鑄大炮,傳授用法。清順治元年(1644年),湯若望將渾天儀、太陽象限儀、望遠鏡等三種天文儀器呈獻給清朝統治者。次年,又整理成《西洋新法歷書》,被攝政王多爾袞更名為《時憲歷》而頒行天下,后被清帝任命為欽天監監正,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主管欽天監的外國官員。自此,湯若望在清宮中屢受官職,地位不斷提高,先后被加封為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大夫,賜號“通微教師”,甚至順治皇帝也尊稱其為“瑪法”(滿語,意為“爺爺”)。由于清廷中歷法派系之爭,清康熙三年(1664年),以前欽天監楊光先為首的官員指斥湯若望歷法荒謬,誣告其圖謀造反,在當時執政的鰲拜集團對控告的受理下,湯若望被判處死刑,其余所屬官員均被罷黜治罪。康熙四年,湯若望被赦免,一年后,因年老中風而病卒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