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不如痛痛快快喝酒去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陶淵明《飲酒》(其三)

最原初最自然的東西我們已經失去很久很久了,

現在的人啊活得那么別別扭扭、瞻前顧后。

為了世間的虛名,

連美酒都不敢痛飲。

那么愛惜自己的身體和名聲,

難道你能長生不死嗎?

一生那么短暫,

就像一道閃電。

短短不過一百年,

你還想成就什么呢?

01

最近有一個小朋友鬧失戀,又遇到創業上的挫折,總要找我談人生。談了三次后,我說:雞湯喝得再多,其實也沒有多大用,不如你獨自去喝一杯兩杯三杯,且飲且醉,醉到醒來,自然就明白了。

胡適先生有詩:“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胡先生拿酒和愛做例子,說明凡事你一定要自己去實踐、去經歷。假如人生有什么意義的話,都在實踐和經歷中了。真正有用的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可以說出來的,聽聽也就算了,不可當真。

陶淵明說得更加直接:為什么活得那么別別扭扭、瞻前顧后呢?不就是為了一個虛名嗎,連酒也不敢喝,自己喜歡的事也不敢做!為什么不去痛飲美酒呢?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做一次自己呢?為什么不好好地活一次呢?人生那么短暫,你還能上天嗎?

02

陶淵明另有一首《連雨獨飲》,特別能夠表現他的喝酒哲學:

生命的運行一定有終結,

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傳說里赤松子和王子喬兩個仙人,

如今他們在哪里呢?

老朋友送我一壺美酒,

說喝了它就是神仙。

初初一喝就忘了喜怒哀樂,

再喝幾杯連天都忘了。

其實是和天合而為一,

一切都自然而然。

就算有神仙可以遨游宇宙,

但須臾之間仍要回來。

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努力著,

不為外物迷惑。

不論形體如何變化,

原初的心卻依舊,

有什么好說的呢?

03

連著下雨,心情不會太好。就像現在,日復日一日的霧霾,難免會煩躁。何況世界之大,也沒有什么朋友可以隨意相聚。聚了,好像也沒有什么話可以聊。獨自一人,做什么呢?如果是一個佛教徒,那么,正好可以念佛。如果是一個儒家的信徒,那么,正好可以苦讀圣賢書。

但陶淵明對于佛教,好像并沒有太多的共鳴。他的同時代人慧遠大師,是中國凈土宗的祖師,曾經邀請他去參加party,陶淵明去倒是去了,但問慧遠:“party上能不能喝酒?”

佛教的party當然不能喝酒。陶淵明覺得無趣,中途就悄悄地溜了,也沒有說什么理由。當然,一切不過緣分,并不需要理由。陶淵明不想當官,所以,也不會苦讀圣賢書。對于佛教的出世,他有一點點的懷疑;對于儒家的入世,他有很深的厭倦。

陶淵明即使活在今天,也還是少數派,也還是邊緣式的人物。他想過的生活,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既不想放棄肉體,又不愿意被這個肉體束縛;既要享受肉體的愉悅,又要有靈性的飛翔。怎么辦呢?

陶淵明說:那就喝酒去。

04

你一個人喝酒的時候,會想起什么呢?

陶淵明一個人喝酒的時候,想到的是死亡。他說,人的生命運行不已,最終一定會死亡。喝酒的時候忘記了世間紛紛擾擾,唯獨忘不掉自己一定會死掉。

世間什么都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死亡,但人類對于死亡好像沒有什么辦法。從前煉丹成仙,現在醫學昌盛,但還是沒有不死的藥。是人一定得死。陶淵明在另一首詩里說:這一點人連草木都不如,因為草木可以枯了再榮、凋謝了會再開花,周而復始,人死掉了卻再也回不來了。

怎么辦呢?求長生是愚昧的妄念。從陶淵明的詩歌看,他對于求長生的人非常瞧不起。在《形影神》這首詩里,陶淵明站在“肉體”的立場上抨擊了求長生的想法。

站在“肉體”的立場,活著的意義非常簡單:人生短暫,不如喝酒。正如之前說過的皇帝司馬曜,在與陶淵明相近的時代里,舉著酒杯對著流星,點破了同樣的道理:“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反正最后都是一死,何不現在就飲酒作樂?

05

后來唐朝的李賀,用這句話作為基調寫了一首《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人生在世,不是比賽誰比誰活得更長,而是比賽誰比誰活得更快樂。何況,有史以來,追求長生、追求成仙的人,即使像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皇帝,也沒有成功。活著,就是為了快樂。美味的快樂、性的快樂、運動的快樂、聲音的快樂。為了成仙,為了長壽,為了長生不老,犧牲了這些快樂,實在是很愚昧的事情。

06

“世間有松喬,于今定何間?故老贈余酒,乃言飲得仙。”人是不可能成仙的。傳說中的神仙,我們今天一個都見不到。所以,神仙是靠不住的。但是,酒能夠把人帶到仙境。所以,還不如喝酒。

然后,陶淵明分享了他的喝酒經驗,他說酒這個東西,剛剛喝的時候,生活里的什么煩惱、什么情緒,都遠遠地離自己而去,只有當下的痛快。再喝,連什么天啊什么地啊,都會忘掉了。

醉了。但,喝得再醉,天還在那里。只要順其自然,就可以超脫世俗的煩惱。云鶴飛得再遠,還是要飛回來。自己時時保持著“任真”(與天合一,合乎天道和人的本性)的心,就算形骸灰飛煙滅,任真的心還在,有什么可說的呢?

07

酒醉,陶淵明把它實踐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能夠把普通人帶向自由境界的生活方式。這種說法源頭在于莊子。莊子在《達生》里有這么一句:“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

莊子的話解釋起來很復雜,但我們醉過酒的人一定會會心一笑。醉酒之后,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意識和潛能浮現。但我們一定要明白,莊子的話是哲理,是譬喻,一定不能成為你酒駕的理由。

莊子的意思是,適度的酒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醺,會讓我們全然地忘掉俗務,而專注于當下的生命本身。當我們專注于生命本身時,生命內在的喜悅和平靜,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絕,自由奔放。

08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里,自述“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如果他活在今天,大概會經常在自己的微博或微信上發些諸如此類的感嘆:“不喝酒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有酒不喝,活著有什么意思”“有錢不花,有酒不喝,喝了不醉,都是蠢貨”“想喝就喝,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他一生受到貧窮的困擾,但,一生喝酒不已。醉眼蒙眬里,總是看見南山,進了山里,又總能遇到桃花源。我覺得他一生所要尋求的理想生活,可以用他自己的這幾句詩來形容:

浩浩茫茫的湖水,洗滌我們的塵埃。

遠方的景色啊讓人欣喜。

人的本心啊多么容易滿足,

只要有一杯酒就怡然自樂。

09

只要有一杯酒就怡然自得。

陶淵明終究不能成為一個宗教的信徒,因為他不能放下肉體的那一點愉悅;更對于來世有很深的懷疑,不想錯過當下的享樂;同時又想著遵循自己的良知和自由的心,于是,免不了要在俗世里掙扎一番。酒成為一種平衡的中介,沒有把他引向信仰的路,卻讓他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千百年來,從李白、白居易到梁啟超等無數中國的士大夫熱愛陶淵明,并不是因為他創造了什么豐功偉績,而是因為他在中國這樣一個時時處于亂世的社會里,踐行了一個普通人對于生活本身的熱愛,以及一個普通的個人透過自己的選擇達到了自由的生活境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超| 岑巩县| 综艺| 柏乡县| 霍山县| 辽阳市| 关岭| 四会市| 长海县| 自治县| 星子县| 舞阳县| 安义县| 汉源县| 阳朔县| 海原县| 修文县| 垦利县| 静乐县| 会东县| 汝城县| 德江县| 彭水| 丹寨县| 乌兰浩特市| 灌云县| 洪洞县| 丹棱县| 屏山县| 永昌县| 威远县| 班玛县| 伊宁县| 达日县| 南澳县| 永川市| 乌苏市| 仪陇县| 营口市| 区。|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