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獨角獸:解讀分享經濟創新創業密碼
- 張孝榮 孫怡 陳曄等
- 1061字
- 2019-01-05 02:23:25
行業升溫的邏輯
對許多人來說,當下買東西已經不是焦點了。尤其是網購黨,一邊喊著“剁手”,一邊情不自禁地下單,結果把自己家里塞得滿滿當當。如果你要給人送個禮物,甚至要考慮這個東西會不會占據對方的家庭空間,如果占地過大,可能就是個負擔。商品消費過剩,是當下經濟社會的一個鮮明特點。
因此許多人不再購“物”,更多地選擇購買“服務”,例如旅游、體育、健身等。
從購物到購服務,是一次重大的消費結構升級。因此,旅游行業迅速火爆。
住宿分享,核心是“旅游”。調研數據顯示,旅游人群牢牢占據住宿目的的第一位。
近幾年來,國內旅游產業日益火爆,根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我國旅游業2016年全年實現總收入達4.69萬億元,比2015年國內旅游收入增長13.6%,占國內GDP的6.30%。旅游產業逐步成為經濟下行壓力下,拉動內需的重要突破口。
住宿分享是旅游住宿的新興業態,已經引起高層重視。2015年國家連續出臺多個利好政策。例如,2015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游租車等“互聯網+”新業態的準入和經營許可。2015年8月,《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重申了前述決議,并提出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2015年11月,《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發展客棧民宿、短租公寓等細分業態,有效地推動了住宿分享行業的發展態勢。
不難預見,隨著國家政策環境的利好,住宿分享市場也會春暖花開,逐步升溫,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了行業的“升溫”。從企業數量來看,國內住宿分享于2011年開始起步,2013年和2014年兩年間,新進入者不斷。2015年,初創企業數量出現新高峰。市場玩家總數達到30多家。
從2015年起,市場呈現出了成倍甚至數倍的增長態勢,整體行業走過起步期,已經步入擴張期。例如,途家2016年國內單日間夜預訂峰值比2015年增長415%,2016年個人房東數量增長近500%,房源數量增長400%。
資本市場隨之水漲船高。據騰訊研究院分析,截至2012年年底,國內住宿分享市場的累計融資額接近9000萬元,隨后逐年增長。截至2014年年底,實現累計融資規模超過13億元。2015年,住宿分享開始火速升溫。在2015年和2016年兩年時間內,住宿分享企業的融資額就超過了41億元,比之前累計融資額的3倍還多。
盡管住宿分享市場升溫在即,但整體市場離天花板很遠,各路玩家的市場教育還任重道遠。
首先,讓我們看看國內的潛在短租市場有多大。據騰訊研究院測算,2015年國內住宿分享的潛在市場規模為500億元左右,2018年有望達到700億元。目前據艾瑞咨詢和易觀智庫統計,2015年住宿分享市場為40億元左右,現階段僅達到市場潛力的10%左右。這意味著還有九成的潛力市場尚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