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所事事的藝術
- (法)薇若妮卡·魏納(Véronique Vienne)
- 1011字
- 2019-01-05 02:19:44
譯者序
開悟就是舒服地做個徹底平凡的人
胡因夢
作家、身心靈導師
表面上看來,《無所事事的藝術》應該算是一本大都會精英生活指南,但細細地領略個中深意,卻發現里面竟然蘊藏著禪與正念的終極真理。
禪與正念在本質上并非宗教或哲學,而是一份面對現實的精微覺知,一種以藝術途徑來處理人生的智慧涵養。然而要在生活瑣事里發現藝術,若是沒有一點禪定訓練,是不可能具備藝術的必要條件之一——專注與融入的,因此本書所涉及的主題:呼吸的藝術、發呆的藝術、打哈欠的藝術、打瞌睡的藝術、沐浴的藝術、品嘗的藝術、傾聽的藝術等,都跟專注與覺知有關。讀者若是能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本書,將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悟后起修”的生活禪指南。
比如,作者在“冥想的藝術”這一章里提到:“只有當我們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冥想時,禪定境界才會開始出現,那時你已經不再把冥想視為一種成就,而是一種提醒我們面對現實的簡樸方法。”開悟是世間唯一一件無法被人類意志操控的事,它絲毫沒有戲劇性,也沒有令人振奮之處,因此作者以極為生活化的方式與我們分享她的悟境。她說:“當悟境出現時,你可能并不是在打坐。也許你正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紅燈轉綠,或者一邊看著窗外一邊打電話,或者正在清洗派對結束后堆積如山的餐具……在毫無預警之下,它突然出現了,你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但是無妨,沒有一個人是準備好要開悟的……”
作者認為所謂的開悟,只是讓我們很舒服地做個徹底平凡的人,不過完美主義卻因此離我們遠去,焦慮亦不復存在,心中一片清明,眼前的念頭與情緒皆能如實洞悉,一切的修飾如同盔甲般層層脫落。當心中沒有任何想要脫離當下的野心及欲求時,我們的靈魂便終于返回它的家園——肉體。

靈魂與肉體一旦整合,知覺就開始變得活躍,如此一來,所有不怎么特殊的事物,似乎都顯得特殊起來——你終于發現自己的手上竟然有藍色的血管,而體內的血管與蜘蛛網上的露珠或邁阿密上空的暴風雨,同樣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你身體的精微次元竟然是一個可以捕捉到別人思想、概念及情緒的共振板;打哈欠時,你的頭部中央有一股小小的壓力渦,它會像旋風一般散布全身;你的舌尖能檢查到帶有甜味的高能量食物,并因此加速腦部活動;當你入睡時,復雜的腦波活動會將遲鈍的身體轉化成一個制造智能、警覺心及識別力的發電站……如此這般,作者以精微的感知、別致的異想、豐富的學養,幫助我們在自家后院里覓得那難以捉摸的空無,或許應說是“空覺不二”的終極實相,而這也就是我樂于譯介此書的根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