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際交往心理學
- 牧之
- 17字
- 2019-01-05 01:54:53
第一章
心理投射術:影響你想影響的人
通過觀察交際圈來了解對方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對方的交際圈中看出對方的為人、品性、身份地位、層次背景,甚至是其內心世界。他經常與什么人交往,與哪些人打交道,與哪類人接觸,往往能反映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有個人要買驢,但不知那頭驢的品性,就先牽來試用兩天。
他把驢牽到自家牲口棚,和已有的三頭驢系在一起。這三頭驢,一頭勤快,一頭懶惰,一頭善于討好,人人對此了解得一清二楚。
這新買的驢子被牽回家后,不和別的驢子站在一起,只走到那頭好吃懶做的驢子旁邊。買驢人見狀,二話沒說,馬上又牽著這頭驢子回到市場上去。
“你還沒有好好試試呢。”賣驢的人說。
“不必再試了。”買驢的人回答說,“現在我知道它是一頭什么樣的驢了。”
有一句俗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接近朱砂(紅色的物質)的會變紅,接近墨(黑色的物質)的會變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鏈狀效應,它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居住在同一個地球村里。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交往,或在不同的環境中,或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下。我們從出生到死亡,都在不停地與人接觸,與人打交道,與人交往。總有自己的朋友,有些是興趣相投,有些是個性相合,有些是性格互補,有些是利益共生,有些是酒肉朋友……
一個整天和街頭地痞小混混為伍,吃喝玩樂,酗酒打架,收保護費的人,通常情況下,就是個惡習滿身的小痞子。或許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但是經常在這種不良環境中行走,除非有顆堅韌的心,否則很可能就會喪失本來具有的多種好品性、好習慣,成為人人見了都要躲避的小惡霸。
不是人人都像《無間道》里的梁朝偉,在黑道混幾年,和地痞、流氓、毒販、走私犯在一起,打架、酗酒、抽煙、賭博,還能保持自己的本色——“我是一名警察”。他經常失眠,因為他這一絲正義的心和他的日常生活的環境、所作所為有著巨大的差異。
他也因為經常打架,已經有了暴力傷人的習慣或者說內心欲望,不能自控。可見,經常接觸什么人,做什么事,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所見到的更多的情況是,很多人在不良環境的影響下,在不良朋友的帶動下,慢慢沉淪,走上歧途。吸毒的朋友遲早要讓你染上毒癮,嫖娼的朋友終會誘使你嫖妓,打架斗毆的朋友漸漸地會讓你習慣于打架,巧取豪奪、奸詐的朋友會讓你變得更陰險、不擇手段。
而一個長時間生活在良好正統的環境下的人,受過良好教育,有著溫暖家庭;整天和善良的、有涵養、有品位的人打交道的人,他本身就處在一個秩序井然、明朗陽光的環境中,他和他的朋友之間進行相互學習,成為一個善良、忠厚、有素養、有愛心的人。
經常和單純善良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得單純而善良;經常和有文化的人在一起,你也會受到感染,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
我們隨著歲月的打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交際圈,在這個圈子里,大家都共生在一條鏈子上,總是相互連接。如果一個人經常和善良、正直、純真的人在一起,那他應該是一個善良正義的人;如果他經常和狡詐陰險的人在一起,那他應該也是一個惡毒的小人。
如果他經常和愛拍馬屁的人在一起,他應該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如果他經常和處事果斷、有魄力的強人在一起,那他應該是一個頭腦清醒、有遠見的人。
看他身邊的朋友,看他經常接觸的人,通常情況下,我們就能判斷出他是什么人,他的秉性風格、趣味愛好、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素養……這就是常說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從一個人結交的朋友中,可以折射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而日常接觸的朋友圈子,對人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它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習性,還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