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孤立是一種痛苦的感受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口頭禪是“孤獨是我的朋友”。此時此刻,有不少人在尋找能幫助他們擺脫寂寞的姻緣,不斷地要求周邊的人給自己介紹對象,還不時把始終無法發送給前任的短信寫了又刪,刪了又寫。寂寞每天都會降臨數十次。
正如無數的音樂和藝術作品所表達的那樣,孤獨感是對我們人類影響最大的情緒之一。在孤獨感的作用下,人們會紛紛出門尋找能夠安撫自己內心寂寞的人;而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有些人甚至會因此結束自己的生命。
據最新統計,美國有6000萬人(約為總人口的20%)飽受著孤獨感帶來的痛苦。這樣的結果多少讓人有些吃驚。
即便如此,這個世界仿佛還是不會正視孤獨感的存在。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到底為什么會感到孤獨?孤獨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痛苦?我們該如何應對?
有些人甚至會因為孤獨選擇自殺。比如說,一些長期被同學排斥的學生會選擇自殺這一極端的手段。我們可能會問:僅僅因為孤獨就選擇放棄生命是不是有些夸張?實際上,只要是曾經有過在一個集體中被孤立的人,只要是感受過那種孤獨感的人,就肯定能夠理解這是一種多大的痛苦。
大多數人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討論一部電視劇,而你連一集都沒看過,所以沒辦法搭上話。雖然這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你感受到了孤立感,心情不大愉快。有過這種經歷之后,你便開始刻意去看周圍的人常看的電視劇和電視節目,還努力去了解最流行的話題。
吉卜林·威廉姆斯曾與同事們完成一項實驗(見下圖)。這項實驗有三名參與者,主要內容是相互傳球、接球。其中,兩個人之間會經常互相傳球,第三個人幾乎拿不到球。如此一來,第三個人身上會出現什么狀況呢?
被孤立的人(拿不到球的人)首先會感到憤怒,不久之后,便會變得非常消極。他不僅情緒會迅速低落,甚至會對自己所具有的價值產生懷疑,從而導致自尊心受挫。除此之外,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處理事情的統治感也會下降。這種統治感也是過度自信(毫無根據的自信心或非現實的統治感)的源泉。而一旦產生孤立感,我們就會失去給我們人生注入樂趣的過度自信。
情況進一步嚴重的話,我們就會自問:“我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價值?”越想就會變得越抑郁,最終演化成存在論問題。

沒有人遭受孤立的狀況

中間的人被孤立的狀況
簡單的拋球游戲也能讓人感到嚴重的孤立感。
實驗中的對象(初次見面的實驗參與者)明明不是朋友或家人等對自己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的人,所處的環境(實驗室)也不是學校或公司等自己的主要生活領域,可是人們仍會(因在簡單的拋球游戲實驗中被孤立)遭受各種心理打擊。而更讓人意外的是,讓一個人開始懷疑自身存在感僅僅需要2~3分鐘的短暫時間。
就算不是親身體驗,在腦中假想拋球游戲中被孤立也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除此之外,只要有人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或者一想到今后不得不一個人生活,人就會變得格外消沉,甚至喪失自尊心。
短短2~3分鐘的游戲帶來的孤立感對人的心理就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可想而知,長期以來被朋友或職場同事等重要的人排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我們的大腦被稱為“社會性大腦”,提取與他人相關信息的功能非常發達,可以無意識地敏感應對他人的目光、面部表情等信息。這就表明,我們僅僅通過對方的細微表情,如避開和你對視的目光或微妙的表情變化等,便能夠產生孤立感。所以,今后如果再因不起眼的事情產生孤立感,就不要以“我怎么這么沒出息”這樣的想法自責了,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具有這種功能。
歸根結底,我們是非常容易孤立他人和被他人孤立的存在,因此不得不注意相互之間每一句不經意的言語和每一個細小的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