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畫(2)
- 成語故事
- 佚名
- 2782字
- 2017-06-21 16:50:43
慧能得法后,悄悄回到南方,隱居了十五年,才前往曹溪寶林寺。隨后,他又在韶州大梵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并傳授無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懷讓、神會、玄覺、慧忠、法海等四十余人。后來,法海匯集慧能的言行為《六祖壇經》,這就是南宗。神秀在弘忍圓寂后,前往荊州當陽山玉泉寺,二十余年中門人云集,這就是北宗。經過神會的弘揚,南宗遂成為禪宗正統,從此獨尊天下。而神秀創立的北宗則門庭寂寞,幾代之后就衰亡了。
——《景德傳燈錄·弘忍大師》
【故事啟示】“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鄙裥銖娬{的是要時刻照顧自己的心靈,通過不斷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邪惡。神秀提倡的是一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修行的作用。慧能則通過“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脑娮?,表達出世的態度。身處滾滾紅塵之中,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真正做到心中“無一物”的境界,如果沒有高深的修煉,確實很難。
【成語釋義】原為佛教用語。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說道者不為六塵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靜。形容不受壞思想、壞作風的沾染。也形容環境清靜整潔。
【活用例句】保潔人員不一會就把大禮堂打掃得~了。
【近義】一干二凈、冰清玉潔
【反義】污七八糟、污穢不堪
一字千金
戰國末期,衛國有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在趙國經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當時在趙國做人質),并將自己的愛妾趙姬獻給子楚。等子楚回到秦國接掌王位后,呂不韋便被封為文信侯,官居相國。
誰料,秦莊襄王在位僅三年就因病駕崩了。呂不韋便輔佐秦莊襄王十三歲的兒子嬴政(趙姬所生)繼承了王位。這個新即位的小皇帝便是后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商人出身的呂不韋,由于曾資助過落難時的秦莊襄王,功勞不小。現在他的地位更上一層樓,連小皇帝嬴政都要尊稱他為“仲父”。
由于嬴政年齡尚小,所以秦國的行政大權全部掌控在呂不韋和趙姬手中。呂不韋急于鞏固自己的政權,加上當時社會又非常盛行養士之風,便也養了三千能夠出謀劃策的門客,作為智囊團。與此同時,他還讓這些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門客把自己多年來苦心鉆研的見解和心得一一寫成文字,呈現上來。
呂不韋見到如此包含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內容的文字資料,萬分欣喜,便將其匯集起來,編成了一部二十多萬字的巨著,題名為《呂氏春秋》。后來,呂不韋把《呂氏春秋》公布在秦國首都咸陽,并張貼懸賞告示:“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合黃金一斤)。”
然而,并沒有人出面給《呂氏春秋》添刪一字,領取千金之賞。誰不知道呂不韋是秦國有權有勢的人,誰敢對他主持編輯的書籍增減一個字啊!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成語“一字千金”。
——《史記·呂不韋列傳》
【故事啟示】“秦相呂不韋使門客著《呂氏春秋》。書成,公布于咸陽城門,聲言有能增刪一字者,賞予千金?!蔽覀児们也徽劇秴问洗呵铩肥欠裾嬗腥绱送昝?,反正這“千金”不是隨便就能得到的,弄不好就有丟小命的危險。我們可能會為古代一條人命值多少銀兩而勞神,然而,呂大丞相的屁股可不是隨便就能摸的,這是稍加思索就知道的事。不管呂大丞相是出于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還是出于驕傲、顯擺的權勢心理,他給出的文字價碼足夠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成語釋義】形容文章的內容出色,不可更改,有很高的價值。
【活用例句】魯迅先生的雜文,價值極高,可以毫不夸張地形容為~。
【近義】一字一珠、字字珠璣
【反義】一文不值
一丘之貉
漢朝時有一個名叫楊惲的人,有著非常顯赫的出身。他的父親是漢昭帝時官拜丞相的楊敞,母親是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千金。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下,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養,未成年時就飽讀詩書,學問淵博。
漢宣帝即位后,楊惲知道了大將霍光謀反的消息,最先向漢宣帝報告,所以,事后被漢宣帝提拔為平通侯,從此在朝廷里嶄露頭角。
當時,朝廷上下都彌漫著一股賄(huì)賂(lù)、奢(shē)靡(mí)的風氣,朝臣只貪圖榮華富貴,追逐權勢地位,對國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點都不關心,就知道吃喝玩樂。楊惲作中山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頓這些弊病。由于少年得志,又有功勞在身,所以楊惲逐漸變得驕傲自滿,與傅長樂(長樂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發生了一場非常不愉快的爭執。
有一次,楊惲聽聞匈奴的領袖單于被人殺了,便說:“遇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給他擬好治國的策略而不用,才導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時的君王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終于亡了國。如果當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現在國家還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長的貉(hé)獸一樣,毫無差別,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
楊惲這番“古與今,如一丘之貉”的話傳到皇帝耳朵后不久,他便被免職查辦了。究其原因,便在于他把話說得太絕對,說什么“從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一丘之貉,專門信任小人,容納不了忠臣?!边@話擱在哪個君王面前,也會心中不爽的。
——《漢書·楊惲傳》
【故事啟示】楊惲著實讓我們領略了一把“言辭”的威力。正所謂“一句話天堂,一句話地獄?!睏類猎诔⒅袓渎额^角,“嘴巴”功不可沒;然而,他被免職查辦,“嘴巴”卻也難逃其咎。生活中,守好自己的嘴巴,把話說得嚴謹一點,為自己辯護得周到一點,終究不是什么壞事情。謹記一句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成語釋義】常用來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含譏諷鄙視之意);有時也用來比喻彼此屬于同一種類或層級(具否定意味)。丘,四邊高,中央低的土堆;貉,一種狀似狐貍的野獸。毛黃褐色,深厚而溫滑,可做皮袍。
【活用例句】這些搶劫犯、盜竊犯、詐騙犯都是~,政府相關部門應嚴厲打擊。
【近義】臭味相投、一路貨色
【反義】良師益友、患難之交
一鼓作氣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強大的齊國出兵攻打弱小的魯國。
魯莊公認為齊國一再欺負他們,忍無可忍,決心跟齊國決一死戰,便親自率領軍隊前往應戰。齊國進攻魯國,也激起魯國人民的憤慨。有個魯國人叫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要求參加抗齊的戰爭,魯莊公見他智勇雙全,深謀遠慮,就同意他一同參加戰斗。
齊魯兩軍在長勺(今山東萊蕪東北)擺開陣勢,準備大戰一場。齊軍仗著人多,一開始就擂響了戰鼓,發動進攻。魯莊公也準備下令反擊,曹劌連忙阻止,說:“還不到時候呢!”
當齊軍擂響第二通戰鼓的時候,曹劌還是叫魯莊公按兵不動。魯軍將士看到齊軍張牙舞爪的樣子,氣得摩拳擦掌,但是沒有主帥的命令,只好憋著氣等待。
齊軍主帥看魯軍毫無動靜,又下令打第三通鼓,但曹劌仍然按兵不動。
齊軍三次準備進攻,都不見魯軍應戰,士氣大減,非常疲憊,情緒頓時低落下去,認為魯軍不會再打了,士兵們紛紛坐下來歇息,隊伍也開始松散下來。
這時,曹劌當機立斷,對魯莊公說:“進攻的時機到了,下令反攻!”
魯軍陣地上響起了雨點般的戰鼓聲,早就摩拳擦掌的魯軍將士奮勇出擊,像猛虎下山般撲了過去。齊軍還沒有來得及防備,頓時丟盔棄甲,四處潰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