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樣品誤當新品賣,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 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識
- 張志強
- 699字
- 2017-06-09 14:30:45
案例
胡先生來到一家家具店,看中了一張大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以6000元價格成交,并協商好先付5000元,安裝完成后再付1000元。當床送到家后,胡先生發現家具店送過來的是之前看過的樣品床,不是新床。此后幾經交涉,家具店的人才終于承認送的不是新家具而是樣品。隨后胡先生提出退貨或者換貨,但都被商家以各種理由拒絕,商家認為樣品也屬于正品,不是假貨。
律師解答
樣品不是新品,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貶值,商家在銷售樣品時必須予以明確告知,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或是以折扣價格銷售給顧客,反映樣品的真實價值。商家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將樣品作為新品銷售,實質上是一種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在案例中,家具店作為產品的出售方,應當對產品屬于樣品還是新品有明確的了解,在此情況下,仍然將樣品按照新品予以出售,且沒有告知胡先生,該行為已構成欺詐。
商家將使用過的樣品當作新品賣予消費者,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欺詐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如發生欺詐行為,經營者需“退一賠三”,即退還消費者已經支付的金額,同時按照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標準支付賠償。胡先生可以據此到工商部門投訴處理,要求商家返還已經支付的5000元外,還可以要求取得1.8萬元的賠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條 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