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進行公證?
- 你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識
- 張志強
- 1672字
- 2017-06-09 14:30:45
案例
王女士在朋友的朋友圈里發現了一則辱罵自己的信息,但還沒等她想到如何應對時,對方就將信息刪除了,朋友只是幫她留下了截圖。王女士認為朋友圈里的信息很多人都能看到,辱罵對她的聲譽造成了損害,于是準備拿著截圖去公證處進行證據保全公證,然后到法院起訴發布者,但咨詢后被公證人員告知無法公證。公證處解釋,網站、郵件、論壇、微博、微信公眾號侵權以及部分購物網站上出售商品的商標侵權行為,這些幾乎能被所有人搜尋或者看到,因此都可以公證。公證時,公證員會在辦公電腦上打開網頁或者是郵件等,再通過打印網頁、截圖、下載等手段進行證據保全。但對于微信朋友圈以及QQ聊天記錄而言,這些內容具有不確定性,很難鑒別微信、QQ主人的真實身份,所以進行公證也就沒有意義。
律師解答
公證業務種類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公證申請都能受理。公證本身的目的在于預防糾紛、維護權利,一旦公證質量出現問題,公證就會失去公信力,因為公證首先要求的是公證內容必須真實、合法。社會上不少人卻對公證存有誤區,認為公證處就是收錢的地方,自己可以隨意申請公證,以為公證是“無所不能”的。于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公證事項也開始悄然出現在公證員面前,其中一些申請內容讓人大跌眼鏡,甚至令人目瞪口呆。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對可以公證的事項有明確規定,而且對于公證機構不予辦理公證的事項也做出了規定。下面就舉一些不能辦理公證的例子。
第一,為躲避債務而公證。對符合法定條件的債權公證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規定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于是有些人就打起了這個規定的主意,試圖通過騙取公證機構的公證文書逃避正當的債務,主要的伎倆包括申請公證偽造假借條和還款協議、簽訂的虛假抵押借款合同,夫妻之間進行財產分割然后進行公證等。
第二,“二奶”公證。有的女性在和已婚男士同居期間,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到公證處要求辦理確認同居關系的公證;有的男女雙方簽訂同居協議,其中男方對女方提出了諸多生活中的苛刻要求,比如不得隨意離開住所,不得與異性親密接觸,同時又明確約定男方要支付給女方很高的生活費用;還有的男士帶著情人進行公證,要讓他的“二奶”能夠在自己去世之后分得他的一部分遺產。這些情況屬于“二奶”協議,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也與社會的公序良俗相背離,因此公證員會拒絕做公證。
第三,夫妻忠誠的公證。新婚夫婦簽訂“忠誠協議”,約定男方不能打女方、工資上交、不能找“小三”等,若違反協議,男方就“凈身”出戶;還有人要求將“下班晚回家要提前向妻子報告”“每天要抽半小時陪妻子散步”等內容寫入公證書。這類協議也無法得到公證,因為婚姻是自由的,夫妻之間的忠誠義務不僅是法定的,也是道德上的義務,有很多事情法律無法干涉。
第四,斷絕親屬關系的公證。比如父子之間發生家庭矛盾,一方要求公證斷絕父子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自然形成的血緣關系,涉及倫理道德,是與生俱來的,不能通過法律或其他手段人為地加以解除。斷絕父子關系、母女關系等要求有悖于法律和人倫常理,自然無法公證。
第五,不恰當的遺囑公證。比如老人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兒子因車禍致殘失去勞動能力,他一直與小兒子生活在一起,想立遺囑去世之后將房產留給小兒子。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因此老人在遺囑中應當為其三兒子保留相應的遺產份額,不能僅僅因為小兒子照顧得多而過分偏袒。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證機構不予辦理公證: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監護人代理申請辦理公證的;
(二)當事人與申請公證的事項沒有利害關系的;
(三)申請公證的事項屬專業技術鑒定、評估事項的;
(四)當事人之間對申請公證的事項有爭議的;
(五)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
(六)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絕補充證明材料的;
(七)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的;
(八)申請公證的事項違背社會公德的;
(九)當事人拒絕按照規定支付公證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