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jié) 海道交通

凡物,有可欲,則人從而求之。《宋書·夷蠻傳》曰:“晉氏南移,河、隴夐隔,戎夷梗路,外域天斷。若夫大秦、天竺,回出西溟,二漢銜投,特艱斯路,而商貨所資,或出交部。泛海陵波,因風(fēng)遠(yuǎn)至,山琛水寶,由茲自出。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異,千名萬品,并世主之所虛心。故舟舶繼路,商使交屬。大祖以南琛不至,遠(yuǎn)名師旅。此可見宋文帝之征林邑,不盡因其侵掠邊境也。泉浦之捷,威震滄溟,未名之寶,入充府實。”

《齊書·東南夷傳》亦曰:“南夷雜種,分嶼建國,四方珍怪,莫此為先。藏山隱海,瑰寶溢目,商舶遠(yuǎn)至,委輸南州,故交、廣富實,牣積王府。”然則不徒彼求通商賈、利賜與而來,即時主亦未嘗不甘心焉,欲益財用而充玩好矣。此其往還之所以盛歟?然當(dāng)時海路所通,初不止此。

《三國·吳志·孫權(quán)傳》:黃龍二年,遣將軍衛(wèi)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shù)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xí)浭校粫鼥|縣人,亦有遭風(fēng)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yuǎn),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shù)千人還。

《陸遜傳》云:權(quán)欲遣偏師取夷洲及珠崖,皆以諮遜。遜上疏曰:“臣愚以為四海未定,當(dāng)須民力,以濟(jì)時務(wù)。今兵興歷年,見眾損減,陛下憂勞圣慮,忘寢與食,將遠(yuǎn)事夷洲,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見其利。萬里襲取,風(fēng)波難測。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驅(qū)見眾,經(jīng)涉不毛,欲益更損,欲利反害。又珠崖絕險,民猶禽獸,得其民不足濟(jì)事,無其兵不足虧眾。

今江東見眾,自足圖事,但當(dāng)畜力而后動耳。昔桓王創(chuàng)基,兵不一旅,而開大業(yè);陛下承運,拓定江表。臣聞治亂討逆,須兵為威;農(nóng)桑衣食,民之本業(yè);而干戈未戡,民有饑寒,臣愚以為宜養(yǎng)育士民,寬其租賦;眾克在和,義以勸勇,則河、渭可平,九有一統(tǒng)矣。”權(quán)遂征夷洲,得不補(bǔ)失。

《全琮傳》曰:權(quán)將圖珠崖及夷洲,皆先問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異域,隔絕瘴海,水土氣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轉(zhuǎn)相污染,往者懼不能反。所獲何可多致?猥虧江岸之兵,以冀萬一之利,愚臣猶所不安。”

權(quán)不聽。軍行經(jīng)歲,士眾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權(quán)深悔之。是則,權(quán)之勞師,志在益眾,二洲必非絕遠(yuǎn),且必多有華人可知。《后漢書·東夷傳》,述夷洲、亶洲事,略同《權(quán)傳》,蓋所本者同。惟末云“所在絕遠(yuǎn),不可往來”則誤。又《后書》亶作澶,乃因其在海中而加水旁耳。直、澶之音,當(dāng)與撣同,乃民族之名,與暹、蜀、、叟等,說見《秦漢史》第九章第四節(jié)。

又云:“會稽海外有東鳀人,分為二十余國,”此疑在今舟山群島中。《注》引沈瑩《臨海水土志》曰:“夷洲在臨海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zé)o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人皆髡發(fā)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饒沃,既生五谷,又多魚肉。有犬,尾短如麇尾狀。此夷舅姑子婦,臥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地有銅鐵,惟用鹿格為矛以戰(zhàn)斗,摩礪青石以作弓矢。取生魚肉,雜貯大瓦器,以鹽鹵之,歷月余日乃啖食之,以為上肴也。”

述其風(fēng)俗、物產(chǎn)甚悉,且有鄉(xiāng)方、道里可稽,可見民間必多往來。亶洲人能時至?xí)谝啾胤墙^遠(yuǎn),但將卒憚勞,不能至耳。

沈瑩述夷洲居民,全為夷族,而二將所掠,即得數(shù)千人,珠崖曾為郡縣者可知,陸遜之言,必非其實,此孫權(quán)所以甘心焉而后卒復(fù)立為郡也。然則吳朝遣將,雖云無功,人民之移殖海外者,則不少矣。世多以徐福不歸為止于日本,此特以日本與所謂三神山者,差堪比擬,而姑妄言之;日本紀(jì)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亦其欲自托于我時之附會;觀孫權(quán)欲取夷洲、亶洲事,便知其誣。何者?吳時日本,與南方尚無往來,權(quán)既志在益眾,使長老傳言,其地果與日本相近,必不肯勞師遠(yuǎn)征也。

《淮南王書》亦載徐福事;吳中父老,又有止于澶洲之說,且其說得諸其人之來貨市者,非盡無稽;則徐福所將之眾,或竟在會稽、臨海之表,未可知也,特難鑿指為今何地耳。將來設(shè)在海島中掘得古跡,亦未必其終不可知也。

《隋書·倭傳》:煬帝遣文林郎斐清使于其國。度百濟(jì)。行至竹島,南望聃羅國。聃,《北史》作耽,今濟(jì)州島。經(jīng)都斯麻國,回在大海。又東至一支國。今壹岐。又東至竹斯國。又東至秦王國。其人同于華夏,以為夷洲,疑不能明也。此自億測,不足為據(jù),然當(dāng)時華人有移植于日本之地者,則又可見矣。故知海路所通,史之所志,實十不及一也。

東北海路,所至亦不為不遠(yuǎn),但非自吳往耳。《梁書·倭傳》云:其南有侏儒國,人長三四尺。又南有黑齒國、裸國,去倭四千余里,船行可一年。又西南萬里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丑,其肉美,行者或射而食之。案此說亦系舊聞。

《三國志·倭傳》云:女王國東渡海千余里,復(fù)有國,皆倭種。《后漢書》云:自女王國東,度海千余里至拘奴國,雖皆倭種,而不屬女王。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后書》云:自女王國南四千余里至朱儒國。又有裸國、黑齒國,復(fù)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后書》云:自朱儒東南行船,一年,至裸國、黑齒國。此《梁書》所本也。然如《國志》之說,侏儒在倭東之國之南,不得徑云在倭南;裸國、黑齒國,更在侏儒之東南,更不得云在倭南;《梁書》之措辭,為不審矣。

侏儒之種,中國自古有之,上節(jié)所述黝、歙短人,即其一事。唐世道州尚有矮民,以之充貢,陽城為州,乃奏免之,事見《唐書·城傳》。白居易《新樂府》,亦有一章詠其事。希勒格《中國史籍中未詳諸國考證》,馮承鈞譯,商務(wù)印書館本。謂此種人散布于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緣岸,如黑龍江流域、朝鮮、日本北海道、千島、堪察加、庫頁等地皆是。

《三國·魏志·韓傳》云:又有州胡,在馬韓之西海中大島上。濟(jì)州。其人差短小。言語不與韓同。皆髡頭如鮮卑。但衣韋。好養(yǎng)牛及豬。其衣有上無下。《后書》說同,而辭較略。

希勒格引司特萊(Steller)《北堪察加游記》,謂千島列島之國后島,土人僅衣海鳥皮所制上衣,與此相符。又米耳尼(S.Milne)于日本亞洲協(xié)會記錄中,記占守島之民,亦謂其上衣為鳥皮所制,下服則仰給于過往船舶,蓋猶其遺俗云。案近歲有在圣勞倫斯發(fā)見千五百年前短人之村落者,其遺物皆與西伯利亞緣海居民同。而據(jù)最近所發(fā)見,則瓊州列島中,尚有此等短人。

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海大美晚報》譯《大陸報》,謂有中國人三,與一海關(guān)英員,乘快艇入海。遙見一小洲,即赴之,登岸游覽。未數(shù)武,即有短人迎面而來。短人見生人,即以信號告其同儕。頃刻間,短人集者數(shù)百。其人最長者不及三尺。皆嗜酒。島中乏鹽,然有一種植物,可取鹽汁。人極和善。日用所須,皆能自給云。知古者僬僥、靖人等記載,為不誣矣。黑齒蓋南海之民,有涅齒之俗者。裸國則熱帶中人,固多如是。此等國蓋皆在今北大平洋中。記載者雖未嘗身至其地,然既有此傳聞,則必有曾至其地者無疑。然東行海路之所極,尚不止此。

《梁書·東夷傳》云:文身國,在倭東北七千余里。人體有文如獸。其 上有三文,文直者貴,文小者賤。土俗歡樂。物豐而賤。行客不糧。有屋宇,無城郭。其王所居,飾以金銀珍麗。繞屋為塹,廣一丈,實以水銀,雨則流于水銀之上。市用珍寶。犯輕罪者則鞭杖,犯死罪則置猛獸食之,有枉則猛獸避而不食,經(jīng)宿則赦之。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余里。無兵戈,不攻戰(zhàn)。風(fēng)俗并與文身國同,而言語異。

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云: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而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為紙。無兵甲,不攻戰(zhàn)。其國法有南北獄。若犯輕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有赦則赦南獄,不赦北獄。

在北獄者,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為奴,生女九歲為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貴人有罪,國乃大會,坐罪人于坑,對之宴食,分訣若死別焉。以灰繞之,其一重則一身屏退,二重則及子孫,三重則及七世。名國王為乙祁。貴人,第一者為大對盧,第二者為小對盧,第三者為納咄沙。國王行有鼓角導(dǎo)從。其衣色隨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年黃,庚辛年白,壬癸年黑。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至勝二十斛。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yǎng)鹿,如中國畜牛,以乳為酪。為桑梨,經(jīng)年不壞。多蒲桃。其地?zé)o鐵,有銅,不貴金銀。市無租估。

其婚姻:婿往女家門外作屋,晨夕灑掃。經(jīng)年而女不悅,即驅(qū)之。相悅,乃成婚。婚禮大抵與中國同。親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設(shè)靈為神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绖。嗣王立,三年不視國事。其俗舊無佛法,宋大明二年,罽賓國有比丘五人,游行至其國,流通佛法經(jīng)像,教令出家,風(fēng)俗遂改。

慧深又云:扶桑東千余里有女國。容貌端正,色甚潔白。身體有毛,發(fā)長委地。至二三月,競?cè)胨瑒t妊娠,六七月產(chǎn)子。女人胸前無乳。項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則成人矣。見人驚避,偏畏丈夫。食咸草如禽獸。咸草葉似邪蒿,而氣香、味咸。

天監(jiān)六年,有晉安人晉安,見第十三章第七節(jié)。渡海,為風(fēng)所飄,至一島。登岸,有人居止。女則如中國,而言語不可曉。男則人聲而狗頭,其聲如吠。其食有小豆。其衣如布。筑土為墻,其形圓,其戶如竇云。文身、大漢、扶桑三國,以鄉(xiāng)方、道里核之,其必在今美洲無疑。顧仍有創(chuàng)異說者。《中國史乘中未詳諸國考證》,以文身為千島群島中之得撫島,大漢為堪察加,扶桑為庫頁島。其論扶桑木即楮;蒲桃為玫瑰果;長角載重之牛為馴鹿;南北獄為蝦夷之法;以及居室之制婚喪之禮,皆可見之于庫頁、堪察加及蝦夷;說似甚辯。然謂扶桑在大漢東二萬余里之大漢;乃《唐書》斛薛條下之大漢,地在今列那河及葉尼塞河流域,則未諳中國文史義例,乃外人讀中國書隔膜處,其說必不可通。

舊史之道里、鄉(xiāng)方,固不審諦,史家亦自言之,《宋書·夷蠻傳》云:“南夷、西南夷,大抵在交州之南及西南,居大海中洲上。相去或三五千里,遠(yuǎn)者二三萬里。乘舶舉帆,道里不可詳知。外國諸夷,雖言里數(shù),非定實也。”案史籍所載道里,有得之經(jīng)行之人者,有得諸傳聞之辭者。得諸傳聞?wù)撸滢o或近實,或夸侈、訛繆,其信否不能一律,要在探其原而審核之,不能一筆抹殺,視作毫無根據(jù)之談也。得諸經(jīng)行之人者,其言大抵近實,惟古里較今里小,又所言者皆人行之道,非天空鳥跡,故乍觀之恒覺其夸侈耳。近今西洋史家治中國史者,亦多謂此等記載,并無大差。其折算之法,大致平地五里合一英里,山地六里合一英里。然其誤亦有所極,必不能大繆不然,至于如此也。

文身、大漢,蓋皆古之越族。扶桑則對盧之名,婿屋之俗,皆同句驪;《三國·魏志·高句麗傳》:其置官,有對盧則不置沛者,有沛者則不置對盧。其俗作婚姻,女家作小屋于大屋后,名婿屋。婿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再三,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旁頓錢帛。至生子已長大,乃將婦歸家。嗣王立三年不親政事尤為殷代諒闇遺制;必貉族之東遷者無疑。文身、大漢、扶桑之法俗、物產(chǎn),雖可見諸今之千島、堪察加、庫頁,不能謂今千島、堪察加、庫頁之法俗、物產(chǎn),不能見諸古之美洲也。

希勒格又論:“所謂女國者,實海獸而非人。海熊、海狗等產(chǎn)乳海濱,此入水則妊娠之說所由來也。此種海獸,無乳房,乳頭有四,兩兩隱布于下腹厚毛之中,此胸前無乳之說所由來也。海獅除五月十五至六月十五日交尾、產(chǎn)子之時,見人即避,則偏畏丈夫之說所由來也。所食咸草為海帶。聲如狗吠,歐洲游歷之人及治博物之學(xué)者亦云然。項后生毛,似指蝦夷。食尗而土戶如竇,則堪察加人如是。慧深此所言者,非得諸親歷,而聞諸蝦夷,故實事與神話相雜云。”其說頗為精審。然必實指其地為千島,則亦有可商。

今所見諸一地之事物,不能謂自古已來,必限于此一地也。居無城郭,市無租估,行不糧,國無攻戰(zhàn),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讀之能無穆然睪然于大道之行乎?古女國非一。《三國·魏志·沃沮傳》云:王頎別遣追討宮,盡其東界。問其耆老:“海東復(fù)有人不?”耆老言:“國人嘗乘船捕魚,遭風(fēng)見吹,數(shù)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言語不相曉。其俗嘗以七月取童女沈海。”又言:“有一國,亦在海中,純女無男。”又說:“得一布衣,從海中浮出,其身如中國人衣,其兩袖長三丈。”又得一破船,隨波出在海岸邊,有一人,項中復(fù)有面,生得之,與語不相通,不食而死。其域皆在沃沮東大海中。《后漢書》云:又說海中有女國,無男人。或傳其國有神井,窺之輒生子云。希勒格《扶桑國考證》云:“兩袖長三丈,或三尺之誤。蝦夷衣袖甚長。”其《女人國考證》云:“神井窺之輒生子,蓋礦泉可治不孕之傳訛,此俗日本及歐洲皆有之。”其說良是。惟謂兩袖長三丈為三尺之訛,似尚未審。三丈固侈言之,然三尺則不足異矣。

移殖西半球者,固以越、貉二族為最早,然中國人之至西半球,亦遠(yuǎn)在哥倫布之前。章大炎《法顯發(fā)見西半球說》云:近法蘭西《蒙陁穆跌輪報》言:始發(fā)見亞美利加洲者,非哥倫布而為支那人。自來考?xì)v史者,皆見近不見遠(yuǎn),徒以高名歸哥氏。

案紀(jì)元四百五十八年,支那有佛教僧五眾,自東亞海岸直行六千五百海里而上陸。其主僧稱法顯。紀(jì)元五百二年,公其行記于世,今已傳譯至歐洲。據(jù)其所述,上陸地確即今墨西哥。今考墨西哥文化,尚有支那文物、制度之蛻形。見有婆羅門裝飾,又有大佛像等,不知何年制造。今案所謂行記者,則《佛國記》。其發(fā)見美洲之跡,當(dāng)在東歸失路時。

錄其元文如下:弘始二年,歲在己亥,與慧景、道整、慧應(yīng)、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尋求戒律。初發(fā)長安,六年到中印國。停經(jīng)六年,到師子國。同行分披,或留或亡。即載商人大舶上,可有二百余人。得好信風(fēng)東下。三日,便直大風(fēng),舶漏水入。商人大怖。命在須臾。如是大風(fēng),晝夜十三日,到一島邊。潮退之后,見船漏處,即補(bǔ)塞之。于是復(fù)前。大海彌漫無邊,不識東西,惟望日月、星宿而進(jìn)。若陰雨時,為逐風(fēng)去,亦無所準(zhǔn)。當(dāng)夜暗時,但見大浪相搏,晃若火色。商人荒遽,不知那向。海深無底,又無下石住處。

至天晴已,乃知東西,還復(fù)望正而進(jìn)。若直伏石,則無活路。如是九十許日,乃到一國,名耶婆提。其國外道、婆羅門興盛,佛法不足言。停此國五月日,復(fù)隨他商人大舶上,亦二百許人。五十日糧。以四月十六日發(fā)。東北行趣廣州。一月余日,夜鼓二時,遇黑風(fēng)暴雨。于時天多連陰,海師相望僻誤,遂經(jīng)七十余日。即便西北行求岸。晝夜十二日,到長廣郡界牢山南岸。得好水菜,知是漢地。或言未至廣州,或言已過,莫知所定。即乘小舶入浦覓人。得兩獵人,即將歸,令法顯譯語問之。答言此青州長廣郡界,統(tǒng)屬晉家。是歲甲寅,晉義熙十二年矣。

案師子國即今錫蘭,本欲自錫蘭東歸廣州,乃反為風(fēng)所播,東向耶婆提國。耶婆提者,以今對音擬之,即南美耶科陁爾國(Ecuador),直墨西哥南,而東濱大平洋。科音作婆者?六代人婆、和兩音多相溷,如婆藪槃豆一譯作和修槃頭是。耶婆提正音耶和提,明即耶科陁爾矣。世傳墨西哥舊為大國,幅員至廣,耶科陁爾在當(dāng)時,為墨西哥屬地?zé)o疑。所以知耶婆提必在美洲,非南洋群島者?

自師子國還向廣州,為期不過四十六日。據(jù)《唐書·地理志》: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乃帆風(fēng)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二日行,至占大勞山。山在環(huán)王國東二百里海中。又南行,二日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門毒國。又一日行,至古笪國。又半日行,至奔陁浪洲。又兩日行,到軍突弄山。又五日,至海硤,蕃人謂之質(zhì)。東行,四五日至訶陵國。又西出硤,三日至葛葛僧國。四五日行,至勝鄧洲。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國。又六日行,至婆國伽藍(lán)洲。又北,四日行,至師子國。法顯失道,商舶五十日糧,蓋仍依師子、廣州水程為準(zhǔn)。是則由師子國至廣州,最遲不過五十日也。

今據(jù)法顯所述:遭大風(fēng),晝夜十三日,始至一島,又九十日而至耶婆提國,合前三日計之,已得一百六十日,是東行倍程可知。況南洋與師子國閑,途次悉有洲島,往往相屬。當(dāng)時帆船,皆旁海岸而行,未有直放大洋者。今言海深無底,不可下石,而九十日中,又不見附海島嶼,明陷入大平洋中,非南洋群島。

逮至耶婆提國,猶不知為西半球地,復(fù)向東北取道,又行百余日,始折而西。夫自美洲東行又百許日,則還繞大西洋而歸矣。當(dāng)時海師,不了地體渾圓,惟向東方求徑,還繞泰西,行進(jìn)既久,乃軼青州海岸之東,始向西北折行,十二日方達(dá)牢山南岸,是顯非特發(fā)見美洲,又旋繞地球一匝也。不然,由師子國至廣州,程途只五十日,而東行一百六日,乃至耶婆提國,復(fù)由耶婆提國東行一百余日,始達(dá)中國近海,是為期已二百余日,不應(yīng)迂回至此。由此知《蒙陁穆跌輪報》所說可信。

哥倫布以求印度妄而得此,法顯以返自印度妄而得此,亦異世同情哉!然據(jù)《佛國記》,耶婆提國已先有婆羅門,特?zé)o佛法,則法顯以前,必有印度人遇風(fēng)漂播至此者,故婆羅門教得傳其地,特所謂大佛像者,或法顯停留五月時所遺耳。

又觀美洲山脈,橫貫?zāi)媳闭撸诒泵涝宦溴龋≧ocky Mountains),至南美則曰昂底斯(Andes)。落迦本印度稱山之語,如補(bǔ)陁落迦咀落迦、彈多落迦、朅地落迦是也。落迦義本為見,引伸則為世界。落迦岡底斯為西藏大山,即蔥嶺所自起,以綿亙?nèi)f里得名。美之山脈,莫長于昂底斯,正與蔥嶺等。明昂底斯亦即岡底斯之音轉(zhuǎn)。斯皆以梵語命山,益明婆羅門嘗先至美洲,特以姓名不著,而尸其名者獨在法顯,斯可為梵土前哲悲,亦為漢土尊宿幸矣。《大炎文錄別錄》二。長廣,見第四章第三節(jié)。章氏之說如此,信否難遽質(zhì)言,然墨西哥、秘魯?shù)让乐薰盼拿髦畤l(fā)見中國人像、佛像、寺廟、宅舍遺跡,及他古物者,實非一次。

華人之至美洲在哥倫布之先,實無足疑,特不知較印度人先后何如耳。又無論中國人印度人至美洲先后如何,必皆在貉族之后,即一二人先之,成群移殖,亦必落其后。亦似無足疑也。近人筆記云:《梁書》扶桑國,近西人諾哀曼(Neumann)推度其地,謂即墨西哥,未知確否。特墨西哥建國甚早,與閩、粵緣海諸地同緯線,在齊、梁時,亦非不可與中華交通。《梁書》言扶桑葉似桐,初生如筍,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其文字以扶桑皮為紙。今考墨西哥特產(chǎn),植物有摩伽(Maguey),其學(xué)名曰Agave Americane,土人亦名百歲花,謂經(jīng)百歲始一花。其物多纖維,古墨西哥象形文字,皆書于摩伽葉。此猶印度之貝葉,埃及之巴比利葉。謂摩伽即扶桑,亦近附會。但齊、梁時東行二萬余里,果有文物之國,墨西哥外,實無地以當(dāng)之,此諾哀曼氏所以疑扶桑為墨西哥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泰州市| 金塔县| 泗阳县| 开原市| 漳浦县| 常熟市| 曲阜市| 伊宁县| 抚松县| 嘉兴市| 马龙县| 余干县| 浮梁县| 苏尼特左旗| 罗源县| 福清市| 神池县| 嘉祥县| 澄迈县| 齐齐哈尔市| 开化县| 高邮市| 民乐县| 富源县| 满洲里市| 弥渡县| 鹰潭市| 四子王旗| 钟山县| 城市| 天柱县| 西吉县| 杨浦区| 绿春县| 江都市| 张家界市| 东源县| 静安区| 太康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