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
- 韋康博
- 1723字
- 2019-01-05 07:59:08
前言
對于人工智能,斯蒂芬·霍金博士這樣評論過:“真正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是人類歷史上最了不起的發明。”而如今,各類智能化產品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手機、電腦、數控電器,甚至是已經逐漸形成規模化生產制造的各類機器人……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表達著這樣一個意念: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從技術進步角度來說,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里,世界人工智能的學術、實踐發展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自1946年嚴格意義上的第一臺科學計算機艾尼阿克號誕生以來,在隨后的幾十年時間里,人工智能的研發經歷了數次高峰和低谷。最長的一次沉寂甚至超過了10年時間。但是,無論是高峰還是低谷,人工智能都抓住了每一次機遇,并且在經歷了每一次磨難的洗禮之后,它都能夠以更加高昂的姿態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就如同人們所說的那樣,電報從發明到推廣用了20年;隨后電話從發明到推廣花費了不到10年時間;而當前計算機軟件的研發和推廣,常常連幾個月時間都用不到。這就是說,人類社會對于高科技的追求已經越來越熱情,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發展,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傲人姿態。
當前,由人工智能技術引發的各類智能化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各大市場,除了科技含量較高的高級計算機、智能化軟件等,還有各類規格型號的機器人產品。更重要的是,關于這些高新技術產品,它們的研發生產已經不再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專屬,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也已經具備了批量化生產智能機器人的能力。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帶,多個以家用、工用機器人生產制造為主的新式工廠你追我趕的良好競爭態勢,也為人工智能的民族化發展貢獻了力量。
除了技術和產業方面的進步之外,人類社會對于AI技術的態度也更加開明化、友好化。在情感方面,空虛寂寞的人愿意向開發商訂購一件情感治愈系列的機器人伴侶;在競爭方面,大名鼎鼎的國際棋手樂意坐下來同機器人進行對弈……而當霍金等人站出來極力告誡人工智能有可能會毀滅整個地球文明的時候,反對他們的聲音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所說的那段鏗鏘有力的話了——他說道:“我們目前擔心人工智能的反噬,就如同兩百年前擔心坐飛機會失事一樣。人們總是過度擔心安全性,但我要說的是,無論如何,你得先有一架飛機,然后再去考慮它的安全性。”
從扎克伯格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首先是人類對于人工智能的態度正在逐漸好轉,而不像以前那樣諱莫如深、含糊其詞。如果說一件事情的成功首先應該從事主的精神態度開始的話,那么當人類開始正視AI技術、不再對它過于畏懼或崇拜時,或許有一天,由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的各類產品,也會像今天的飛機一樣普及化。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世界各國都已經將智能化發展戰略擬定在了民族規劃藍圖當中。而在2013年4月舉行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以“智能工廠”為核心理念的發展計劃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同,而這也正是目前全球緊鑼密鼓極力推動的“工業4.0”的根基和雛形。
另一個從扎克伯格口中可以探知到的消息是,關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是非常快的,而這種不可思議的變化也觸動了各大學術巨人的擔憂。例如,霍金與馬斯克。在霍金口中,或許有一天,機器人會自己發現電源線路與自身的關聯性,然后將相關能源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進而擺脫人類的制約。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一種猜想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但可以確定,關于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真的是已經令諸多業內精英望而生畏了。
可以說,從技術進步、規模化產業興起,以及良好的社會認知角度上來說,人工智能都正處在一個不錯的歷史際遇之中,無論是從國家角度,還是依市場因素為評判標準,新AI技術的廣泛傳播和發展,都將是必不可免的。而在新一輪的時代熱潮即將到來之前,探尋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學習其主要推理進步的應用工具、解讀人工智能體工作、運轉的理論和原理,同時展望這一門新興科學在時代浪潮當中的發展前景,就是本書重點闡釋的方面。
當然,由于人工智能本身即為一門專業知識非常強的學科,其內容方面也必然會觸及到部分晦澀難懂的專業公式。而作者在這里針對部分難點進行了整理篩選,務求通過深入淺出的語言文字,將龐雜AI系統之中的高深原理傳達給讀者。而針對文章的任何意見和建議,都歡迎廣大讀者不吝筆墨,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