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靜的愛:告訴孩子如何獨立成長
- 詹惠元 葛房芳
- 946字
- 2019-01-04 21:05:15

12.媽媽這個我能做!
我常常聽媽媽們抱怨:孩子越來越不給她們包辦的機會了。
有位媽媽對我說:“孩子今年上小學四年級,現在的孩子不同于我們那時候了,雖然才上小學,但是她的學習非常緊張。作為媽媽,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毫無負擔地學習,所以我就包辦了孩子所有的事情。我對孩子說: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爸爸媽媽替你做。
“我替孩子洗衣服,每天早晨把牙膏給她擠好,飯給她做好,叫她起床后給她疊被子。但漸漸地我發現,她很反感我替她做事情。如果我替她擠了牙膏,她會沖掉自己重新擠。早晨即使時間很緊張,我讓她去刷牙,我來疊被子,她也是冷著臉自己疊被子。我替她洗內衣,她也非常不樂意,甚至把內衣藏到我找不到的地方,留著自己洗。我非常困惑,怎么我幫她做事還幫錯了?”
我幫孩子做事還幫錯了?這是很多媽媽的困惑。但是孩子真的需要你的幫助嗎?媽媽的包辦,其實是在溺愛孩子。媽媽包辦一切,使孩子喪失了自主能力。
媽媽,我也需要成就感
成就感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希望父母能夠認可自己,即使他們有時候的表現并不能讓父母滿意,但其實這并不是他們的真實意圖。比如你不允許孩子做某件事情而孩子非要去做,實際上,孩子的這種行為是為了得到你的關注和回應,他們認為自己做了父母不允許的事情,父母就會在第一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除了想被父母認可,孩子還希望能被父母了解。當孩子感到父母真正了解了自己,他們會主動去學習、同他人協作以及關心他人。辱罵、強制命令或者暴力傷害只會適得其反。
媽媽,你越控制,我就越想反抗
沒有人喜歡被他人控制,孩子也一樣。父母越試圖去控制孩子,就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越容易與孩子發生爭執。“讓孩子獨立制訂所有規則”這種方法我并不推薦,父母在和孩子談話的時候可以使用一定的談話技巧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情,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希望能夠幫助到父母并取得父母的賞識是孩子普遍的需求,對此,父母應該學會滿足,并且讓孩子有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
媽媽,請讓我擁有自己做事的權利
當孩子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后,他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去看媽媽的反應,為什么?因為孩子希望媽媽能夠看到自己的成就,能夠給予自己鼓勵,能夠給予自己夸贊。這還不能說明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嗎?
愛孩子,就不要剝奪他獨立的快樂;愛孩子,也不要吝嗇于給出你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