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靜的愛:告訴孩子如何獨立成長
- 詹惠元 葛房芳
- 1992字
- 2019-01-04 21:05:15

11.媽媽,為什么你不懂尊重我?外公外婆也這么對你嗎?
曾經(jīng)有位媽媽對我說:“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是喜歡把自己關(guān)起來?我的孩子今年上高二,性格比較內(nèi)向,也不夠獨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每天回家都要把自己關(guān)起來,也不知道在屋里干什么。我很想和他多交流,但是他不給我這個機會。我有好幾次假裝和他說話,然后離開他房間的時候把門留著,可是我剛走出幾步,他就把門關(guān)上了。最后,孩子還在門上貼了紙條:請隨手關(guān)門。我不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和我們隔絕?每天都關(guān)門,不是太冷漠了嗎?明明沒有人去打擾他。我該怎么開導他?”
聽到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吃驚和難過,吃驚的是,很多孩子已經(jīng)成長了,但是媽媽沒有跟著成長;難過的是,媽媽還沒有適應孩子長大后的規(guī)則,但是孩子已經(jīng)在為了這個規(guī)則反抗了。
成長是件很累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是這樣,對媽媽來說也是。
做別人的媽媽,也許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yè)了。難度不僅僅來自于為人父母的辛苦和壓力,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們并不知道該怎么去做,該怎么去愛孩子。
隨著孩子的成長,媽媽也必須實實在在地跟著孩子長大。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媽媽常常不尊重孩子(其實這個時候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孩子也不太會反抗;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有了自己的意志,爸爸媽媽還不懂得尊重孩子,還用他小時候那一套對付他,雙方的矛盾當然就會產(chǎn)生!
媽媽們可以試著回想自己的童年,爸爸媽媽是如何對自己的?自己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的矛盾:既希望孩子趕快獨立,又希望孩子可以100%地依附我們。
成長必然會帶來改變,如果一心想要孩子變成以前那樣(也許是幾歲時候的狀態(tài)),其實是媽媽的貪欲在作怪。我們既希望孩子長大獨立,又希望他們100%地依附于我們、聽我們的話,這是何其矛盾啊!
孩子長大了,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隱私,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需求,并且注意在外人面前給他們留面子——有時,我們甚至需要像尊重一個外人那樣去尊重孩子。
改變孩子,使他不關(guān)門的方法有嗎?
當然有啊,有無數(shù)個方法可以強迫孩子把門打開,但是你強迫得了一時,卻強迫不了一世。如果我們現(xiàn)在強迫孩子,孩子一旦能離開這個家,可能就再也不想回來了。
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不尊重孩子的存在,要付出的代價,常常比媽媽們以為的要大。
媽媽,可以給我拒絕的權(quán)利嗎?
尊重是給孩子拒絕的權(quán)利。
上文那個孩子,在他媽媽面前關(guān)起一道門,媽媽認為這是“冷漠”的表現(xiàn),而我則認為,那道門,其實是孩子在爭取屬于自己的權(quán)利。
那道門,叫作拒絕的權(quán)利。
當我們?nèi)e人家的時候,首先要敲門,由別人給我們開門,我們才能進去。因為別人有拒絕你進去的權(quán)利。
別人擁有拒絕我們的權(quán)利,但是沒有拒絕我們進去,這才是真正的歡迎。
給孩子關(guān)上他的門的權(quán)利,實際也是給孩子拒絕我們的權(quán)利。當孩子擁有拒絕我們的權(quán)利,還向我們敞開門的時候,他才是真正地歡迎我們。
媽媽,可以不對我進行情感綁架嗎?
尊重是不對孩子進行情感綁架。
不要說“我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爸爸媽媽為了誰這么累”、“爸爸媽媽為你付出是心甘情愿的……你忍心不聽話嗎?”
這種情感綁架,一開始會使孩子升起愧疚心,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但是時間長了,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任何時候都不要指責孩子“不知感恩”、“白眼狼”,殊不知,感恩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行為,而不是通過父母的情感綁架和道德綁架產(chǎn)生的。
不要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干涉孩子的自由,侵犯孩子的隱私,甚至對孩子進行打罵和侮辱。不是所有的錯誤行為都能用“我是為你好”來遮掩的。
媽媽,可以讓我擁有隱私權(quán)和名譽權(quán)嗎?
尊重是允許孩子有隱私權(quán)和名譽權(quán)。
很多媽媽喜歡隨意把孩子的糗事當成笑話說,常常孩子已經(jīng)明確表示不高興了,但她們還是樂此不疲。
如果孩子有事不想讓別人知道,要幫孩子保守秘密。同時也不要說孩子“開不起玩笑”,事實上孩子也有自尊心,任何建立在對方不樂意的基礎上的玩笑都是對他的不尊重。
孩子的隱私權(quán)常常被我們忽視,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養(yǎng)大的,根本不該有隱私,還有的父母認為“你一個小孩子能有什么隱私”。
如果想了解孩子,那就真誠地和孩子溝通。如果溝通不了,說明大人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
不要為了了解孩子,就偷看孩子的日記,也不要偷看孩子的信件!
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名譽權(quán),不要隨意地評判他們,尤其在外人面前。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兩個家長聚在一起,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成績更好,成績略差的家長就說:“你家孩子比我家孩子強多了。”
成績略好的孩子的家長就會謙虛地說:“還是你家的孩子好,你家孩子才是我們家××的榜樣呢。”
類似上述的大人間客套的言語,犧牲的往往是孩子的快樂。
當然,家長也不能在孩子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忽然讓孩子表演才藝,比如唱歌、跳舞、背詩、彈琴等。有的家長為了顯示自己的孩子有才藝,往往逮著機會就讓孩子表現(xiàn),常常孩子很尷尬了,大人還毫無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