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史

各位聽眾,晚上好!又到了我們的“隨想曲”時間了。上星期我作了一個音樂隨想,今天我想作一個有關歷史方面的隨想。

這個星期以來,我接觸到很多事物,很有感于當今的通訊傳播真是了不起!今天就想從這點說起。收音機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已不算什么新鮮的玩意了,它是一個叫馬可尼(Marconi)的意大利人在一百多年前所發明的。據我的了解,最早的一家廣播電臺,應該是在美國的匹茲堡(Pittsburgh),由一位George Westinghouse先生所創辦的。他也是“西屋”(Westing House)電氣公司的創始者。

自從馬可尼先生發明了收音機以后,百多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播工具及傳播方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就在今天,各位聽眾一邊收聽我的節目的時候,一邊就可能在互聯網上進行聯絡。現在我們隨時都可以利用人造衛星和世界各地聯絡,甚至和月球、火星、水星聯絡。傳播工具和傳播方法這樣神速的進步,是早幾百年的人所沒法想象的。

拿我們中國來說,我們大約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了文化的表現。中國早期的居民分布很廣,黃河流域有華夏族,東面有東夷,南面有苗和蠻。根據考古的發現,各地都有很多陶器,譬如仰韶的彩陶——我們稱之為仰韶文化,龍山的黑陶,浙江的河姆渡甚至貴州、湖南、廣東都有發現。根據哈佛大學張光直教授的考證,在大約六千年前,各地文化已開始有了交往,互相開始融合。大概到了三四千年前,就形成了我們今天這個所謂漢族文化的雛形,就是說,各種地方文化交織在一起,逐漸融會成了漢族文化。所以我們的中華文化,按其來源講,是多元的。一直到了春秋戰國,特別是戰國后期,發生了更多的合并,到秦朝時更出現了大一統,書同文,車同軌,在文字方面、在交通方面,都有一個飛躍的發展。秦以后就是漢了。說到這里讓我們先聽一段二胡演奏的音樂《漢宮秋月》。

剛才說到,秦朝統一了漢族的文化。一講到秦朝,人人都知道秦始皇修筑了萬里長城。據說,從月球上看下來,唯一能夠見到地球上的人造的建筑物,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了。它是為了防御北方的匈奴而建的;當然,是陸陸續續、經過很長時間才建成的。若干年前,我有一次看書,偶然醒悟到,萬里長城應該不單是為了軍事上的防御,事實上,也是為了防止兩種不同文化的沖突。大家知道,北方是游牧民族,我們姑且稱之為“草原文化”。他們每到了一個地方,就把那個地方變成一個大草原,供他們喂羊、喂牛、喂馬,要是這樣的話,中原漢族所有的農田,都要變成大草原了。而漢人呢,就喜歡把它變成定居的地方,從事耕作,需要有生活設施等等。所以,其實是存在著兩種生活方式的沖突。為了防止“草原文化”的入侵,就想到修長城這個措施。

漢朝時,除了北方有匈奴之外,西邊也有很多少數民族。漢朝有個張騫通西域,發現西邊的地方(今天的中亞)有很多駿馬,而漢武帝很喜歡馬,需要這種良馬來與匈奴作戰。中國用馬作戰,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還可提一提,漢朝不僅通了西域,而且派人到了很遠的地方去:班超的部下甘英幾乎到了羅馬帝國的地方,所以羅馬帝國的文獻也有記載中國的情況。我們的《后漢書》也有一些段落形容班超到了哪些地方。現在看來,當初班超及通西域的人,最遠可能到過里海一帶,幾乎是今天的土耳其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紙,西漢文景時期(公元前2世紀)

剛才我們說過,今天萬維網的交通這么神速,而當年的部落間或國與國之間的來往卻是很慢的。六七千年前開始有各個民族的結合,到了漢朝才能通到西域,那時我們把羅馬帝國叫做“大秦”。漢朝有一件發明,對人類的影響非常深遠,那就是造紙。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人類的貢獻非常巨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歐洲人開始用紙是在12世紀以后,比中國足足遲了一千年。可是,還有一件發明,可能許多人并不知道,這還是一位英國的專家學者——劍橋大學的李約瑟教授(Joseph Needham)考據出來的。原來,我們在漢朝的時候,已經發明出在船上用的舵了,并且把舵擺在船的中軸線上。一直到了13世紀,歐洲才有人使用。也就是說,歐洲人使用中軸線的舵也比我們中國人遲了一千多年。這事情我想下面再談,現在請大家聽一首17世紀歐洲的古典音樂,巴赫所作的《鋼琴協奏曲》第4號。

剛剛我們說到舵是中國漢朝時發明的。現在我想跳到明朝。明朝有一位非常出色的航海家,叫鄭和,或稱三寶太監。他在15世紀初葉,曾經帶過很多船七次下西洋、下南洋,這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遠航:有六十多條大船,二百多條小船,連同士兵、醫生、工作人員,一共有兩萬七千人之多。鄭和不僅到了今天的東南亞,也到了印度和非洲的東部。歷史很奇妙,舵是我們發明的,歐洲使用舵是在13世紀,但是阿拉伯人和中國接觸較早,用舵比較早一點。我讀到一些資料說,阿拉伯人在11世紀就會使用舵。阿拉伯人的航海術也比較高明,他們從海路到過中國,在中國沿岸的廈門、廣州、福州,都曾留下他們的腳印,這就是為什么中國這幾個城市的回族人特別多,他們之中有若干人其實就是阿拉伯人的后代。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通婚、同化,在外貌上已看不出什么區別了。據說,鄭和是云南人,回族,也是西域人的后代,有部分阿拉伯的血統。所以你看,我們漢族人發明了舵,后來傳到阿拉伯去,阿拉伯人把這個舵發揚光大,造了很好的船,航行到中國來,然后中國的鄭和——阿拉伯人的后代,又帶了兩萬七千多人航行到西邊去。所以人類的交通往來,不只是在今天的萬維網時代才好像變成一個地球村,在15世紀的時候世界各地已經有不少的來往了。

當然,15世紀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歐洲人還不清楚地球是圓的、扁的,還是方的。哥倫布差不多在一百年之后才到了美洲,這是人類歷史上十分活躍的時代,就是15世紀末。等到哥倫布到了美洲,發現美洲擁有大量金銀以及其他各種新事物,歐洲就開始興旺起來了。又過了二百年以后,剛才我們聽到的那段巴赫的音樂的時代,歐洲的文明已經相當發達了,你聽到的那段音樂是不是已經很成熟、很好聽了呢?他那個階段,在歐洲歷史上叫做“巴洛克”(Baroque)時代。巴赫是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人,和巴赫同時代的人,有一個就是中國清朝的皇帝康熙。隨著新航道的發現,許多歐洲傳教士、有學問的人相繼到東方來(不過最早來的人,大多是海員,甚至是海盜。譬如說,最早來到中國的葡萄牙人,就全是海盜,他們無賴地占領了澳門,賴著不走,慢慢地把澳門變成他們的居留地)。譬如最早來的是意大利籍的利瑪竇,他來到中國之后,給中國的文化帶來了很大沖擊。到康熙皇帝的時候,由于他對西方的文化很有興趣,他自己學通了幾何代數,還聘請來西方的畫師、樂師等。當然,他沒能請到像巴赫這樣好的樂師。當時在中國宮廷里,已經對西方文化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可是歷史很會開玩笑,到康熙的孫子——一百年后的乾隆皇帝時,英國人想來做生意,乾隆說,我們中土什么都有,不必跟你們貿易。乾隆皇帝是18世紀的人,現在讓我們就來聽一段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音樂,是非常有名的貝多芬的“皇帝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

各位聽眾,你們是不是覺得貝多芬的音樂要比巴赫的復雜、進步得多了呢?經過了一百多年,西方的音樂到了貝多芬的時代,已經是十分華麗、十分優美了。貝多芬還寫過一首交響曲,叫做《英雄交響曲》,本意是獻給拿破侖的。當初他很佩服歐洲的強人拿破侖,但是后來拿破侖稱帝,他就不獻給他了。拿破侖曾經打到奧地利,打到貝多芬居住的維也納,也曾經打到俄國,結果戰敗了,才返回法國去。真正跟康熙同時代的歐洲皇帝,是法國的路易十四。他跟康熙有兩個相似的地方:第一,他們在自己的本洲里面,都是最強的一個皇帝。康熙在亞洲,路易十四在歐洲,都有一個很富庶、很強大、具有很高文化的國家。另外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他們各自統治了大約六十年左右的時光。路易十六之后才有革命,革命之后才產生法國大恐怖年代,那之后,才產生了拿破侖。至于中國呢,康熙鞏固了清朝的天下,他的孫子乾隆向西穩定了新疆,但是在東面的海上不愿跟英國人做生意,再過一百年之后,中國的國勢跟歐洲就大大不能相比了。到了清朝末年,又開始想認識一點西方的知識。據說有一次,一位主考官想要考考學生對西方的認識程度,他出了一道題目:“論拿破輪”。有一位學生,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他看到這題目就望文生義,以他八股文的一套寫起來了,行文還很有氣勢。文章一開頭就說:“夫輪之難拿也,久矣,況拿破輪乎……”意思說:“輪子難拿起來呀,已是由來已久的事了,何況要拿一個破爛的輪子呢?”可見到了19世紀末,中國的知識分子還有人不知道拿破侖是誰。

在19世紀的時候,歐美人發明了鐵路、汽車、電報、收音機、電燈、電話等等,這些文化,漸漸地都傳播到我們東方。我們中國都接受了,但是并沒有完全掌握,有很多地方也不是學習得很好。反過來說,中國有許多東西都被歐洲掌握到了。最早是漢朝的造紙術,后來,還有唐的印刷術、宋的活字版印刷,元朝人把火藥也帶到了西方。當然,歐洲在15世紀已有了印刷,谷登堡(Gutenberg)的《圣經》印刷究竟是從中國間接學去的,還是他獨自創造的,這個我就很難說了。但至少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是11世紀的北宋的畢昇,他是今天安徽省南部的人。

中國在宋朝時候就有使用火藥的記載,后來歐洲人學會了之后,用它制造成槍炮、彈藥。到了19世紀,中國人就很領教到這些槍炮彈藥的厲害。中國還有一個發明,歐洲人學到之后,起了很大作用的,就是煉丹術。中國古時沒有化學,但是中國的煉丹術和現在的化學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可以說是應用化學的始祖——想要由不同的化合物變成一種新的化合物,想求長生不老藥。首先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從中國學到了這種技術,后來傳到了西歐。到了中世紀,西歐也有所謂“Alchemy”了。歐洲人的煉丹術——“Alchemy”就是今天的化學“Chemistry”的祖先。但是到了剛才說的法國大革命的時代,歐洲人已經發現了化學元素,就是氫(Hydrogen)、氧(Oxygen)等等。

既然講到19世紀,就放一段19世紀的鋼琴音樂,是波蘭最著名的音樂家肖邦所寫的《鋼琴協奏曲》第1號的第一樂章。

剛才聽了肖邦的音樂,我們就來談談肖邦吧。肖邦是波蘭人。他那個時代的波蘭,正處在亡國之秋,被俄國人占領的年代。肖邦懷著國仇家恨,悲憤地離開了祖國,帶了一撮波蘭的泥土到法國去。在法國,他寫這首音樂的時候大概正是中國鴉片戰爭的時代,也正是中國的香港割讓給英國的時代。今天我們在節目里,已經聽過三首西方音樂,第一首是巴赫的“鋼琴協奏曲”,是巴洛克時代的作品;第二首是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是古典樂派時代的;剛剛聽到的肖邦的“鋼琴協奏曲”,那是屬于浪漫樂派的。三種音樂各有不同的風格。在肖邦的時代里,正是中國的道光年間,那時,中國的白銀已經很少了。據考證,中國經濟不發達的原因,在于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一百年左右大量的白銀外流。本來中國的對外貿易是凈輸出的(順差),從外國輸入的很少,但后來因為太多人喜歡吃鴉片,所以就拿白銀來換鴉片,于是白銀外流。大家知道,今天的錢是紙造的,但是當時貨幣的流通、貨物的買賣,媒介就是白銀。白銀少了,經濟運作自然就缺乏動力;商業不發達,制造業及其他工業就無力發展。所以中國在缺少白銀的情況下變得很落后。這剛好是跟歐洲的文藝復興之前及新航線發現之前的情況很相像。因為歐洲人發現了新航線,取得了南美洲墨西哥等地的白銀,增加了他們的貨幣流通,使得歐洲從南到北有很多資金,發達了商業,也刺激了工業,這都是后話了。我想我們今天講了很多音樂和歷史,下面我們聽一段我們這個時代——當然不是青年人所說的我們這個時代——一位美國人的作品,“Rhapsody in Blue”(《藍色狂想曲》),是20世紀20年代寫的,請大家欣賞。

我們剛才聽到的那段有點爵士樂味道的、非常20世紀的音樂,是作曲家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寫的。他是一個在美國紐約出生的猶太裔人。美國可以說是20世紀雄霸世界的一等強國,美國強盛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在19世紀后半葉,采取了普及教育的措施。每一個小孩都要入學,都要念六年書,都要學寫字和算術。就是這樣的普及教育,使得美國的生產力超過了歐洲的生產力。所以到了20世紀,美國才有這樣興旺的景象,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最富強的國家。你們聽聽剛才那段音樂,是多么富有活力和自信!反觀20世紀的中國,就并不是那么令人羨慕和興奮了,在很多方面都坎坷曲折。有的事情,甚至讓人感到錐心之痛。當然20世紀初葉,在八國聯軍之后馬上就有革命運動之興起:1911年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黨人終于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創建了民國。孫中山是廣東人,他在香港居住過,在香港念過書,是香港大學的前身香港醫學院第一批畢業生。香港大學醫學院創建于1887年,第一批畢業生據說只有兩人,考第一的是孫中山。

說到20世紀的中國歷史,可以隨想到“五四運動”,隨想到軍閥混戰、中日戰爭、國共內戰,再有三個鐘頭也隨想不完,時間不夠,我們倒不如就在這里暫告一段落吧!在結束節目時,讓我們再回到中國文化中來,聽一段非常有中國特色的音樂,琵琶獨奏:《春江花月夜》。祝各位聽眾晚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乡城县| 定结县| 浮山县| 炉霍县| 定安县| 嘉峪关市| 高淳县| 平顶山市| 蕲春县| 宜良县| 萨嘎县| 凭祥市| 格尔木市| 乐亭县| 灵武市| 大方县| 永和县| 鄯善县| 江油市| 马关县| 临江市| 深州市| 贺州市| 宁化县| 朝阳市| 遂昌县| 曲阳县| 黄龙县| 芦溪县| 酒泉市| 郑州市| 巴青县| 松原市| 临颍县| 馆陶县| 新昌县| 浦县| 东乌| 海宁市|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