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鼓與頭蓋碗
沿絲綢之路去敦煌,必經酒泉地區的安西縣。安西縣離敦煌100多公里,是漢通西域的重要邊塞,唐玄奘偷渡西域的玉門關便在此地。
提起橋灣故城,熟知他的人遠比敦煌莫高窟要少許多。我雖僅去過兩次,卻將它永久地寄存在了我的記憶里。古城前立有一棵兩人才抱得過來的楊樹,樹上掛牌寫有“夢之樹”三個字,綠葉雖無,但飽經風霜,傲然屹立,威武不屈于戈壁灘上。猶如一位跨世紀老人,述說著一個古老但又新鮮的故事——

橋灣故城,始建清雍正十年,距安西縣88公里。圖為作者在橋灣故城遺址前
清康熙帝忽一夜一夢,巡游到大西北,一望無垠,突現一綠洲。但見一沮水環繞,向西而流,河邊有兩棵參天大樹,樹上掛有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帶,真乃人間仙境,地上圣地。
帝夢醒,即令人按夢中情景繪圖查訪。在安西茫茫大戈壁布隆吉雅丹地貌附近,見有碧水西流,河邊兩棵參天胡楊,樹上掛有草帽、草腰,與康熙帝所夢吻合。
這里距安西縣88公里,始建清雍正十年。東望嘉峪關,西臨祁連山,北通外蒙古,自古為連通東、西、北的交通要塞。疏勒河南北川流而過,在城西北角這里打了一個彎兒,河上有一座橋,橋由硬黃土自然形成,名曰:天生橋,車馬人在橋上自由通過。橋灣——由此得名。
康熙帝聞之大喜,立即下詔,撥巨款派太守程金山父子在這里建一座九里九的城池,為皇帝巡視時居住。
程金山父子領命來此,但見荒沙遍地絕無人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心想皇帝怎會來此巡游,便見財忘法貪污巨額建城銀兩,草草修了座小城交差。

圖為人皮鼓與頭蓋碗
如今這座小城呈長方型,東西320米,南北122米,開南北兩座城門,現存城墻殘高5至8米。據解說員小劉介紹,當年這城可供守關將士300多人居住。后來,欽差大臣西巡,見橋灣,大驚,即將真實情況上奏康熙,康熙大怒,降旨,將程金山父子處死,程金山其頭做成頭蓋碗,其二子后背之皮做人皮鼓。其碗,為后勺骨,呈橢圓形,象征吃國財喝民血者的下場。其子的背皮,弟皮為上鼓面,兄皮為下鼓面,上稍小下為大如凳形,中為二龍戲珠,象征皇龍威嚴。
康熙三十年,橋灣城北敕建“永寧寺”,寺院規模宏大,金碧輝煌,大殿供佛像及康熙帝像。殿內高懸人皮鼓與頭蓋碗,每日敲之,以警示后人。
百姓歡呼萬歲!一老先生親書“澤被無疆”四個大字,被制成3米長1米寬的大匾,高懸于城南門。當時民間流傳: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此匾懸掛于南門,是呼喚青天,懲辦貪官污吏。
汽車上路了,沿著漢長城駛過一座座烽火臺,到了一個道班時,司機小梁說:“這個道班房怪了,誰也不敢來,一到夜里,就聽見廝殺聲、吶喊聲……”
這里在漢代,是抗擊匈奴的古戰場。遠遠望去,一片又一片古墓群,凈是漢代以來無數將士血灑疆場生命歸屬的地方。我想,抵御敵寇而獻身的將士們,將永垂不朽。而后方那些貪官污吏們,該為他們做多少人皮鼓和頭蓋碗?車向敦煌駛去,那是一方凈土,容不下頭蓋碗、人皮鼓……
我問小梁:“那道板房的故事是真的嗎?”他笑笑說:“都這么傳。”
傳下的,傳久了,就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