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于《原本大學微言》
- 原本大學微言(全集)
- 南懷瑾
- 1040字
- 2017-07-11 09:35:14
南師懷瑾先生的《原本大學微言》一書,原是南師自己親自撰寫的,只不過是用講述的語氣而已。多年來,有不少讀者問過這個問題,因為這本書的文字、辭句,很多處不像是講課的整理。
可是,在出版說明和編輯說明中,為什么說是整理的講記呢?
二〇一二年先生辭世后不久,我曾說過,南師每本書的前因后果,只要是我經手的,或知道的,我都要陸續加以說明,使讀者得以清楚了解因緣背景,其實也是一個交代。
老師曾多次公開講解《大學》,大約是一九九二或九三年,曾在香港面對少數聽眾,講過全部《大學》,本來是計劃整理成冊出版的。但是,整理《四書》之類的講記,極不容易,必須多少有些古典文化的學養,才比較方便。尤其先生在講課時,涉及古典文化太廣太深,舉凡歷史、經典、諸子百家等,皆隨手拈來,如果對典籍較少涉獵的話,記錄起來是頗為困難的,更不要說整理成書了。
在多次不成功后,我曾建議先生,還是自己寫吧!
一九九六年春,先生開始寫了,是用講話的語氣撰寫的。這次寫書,不可能像寫《禪海蠡測》那樣寫了,因為環境不同,年齡不同,心情不同,條件也不同。
老師用講解的口吻,寫《原本大學微言》,一方面不必像寫文章那樣嚴謹,另一方面有空間可以修改。先生每日深夜寫二、三千字左右,次晨由宏忍師帶至辦公室打字。由于這個稿子的因緣,宏忍師才開始學習用計算機的。
一九九七年春夏之交,周勛男與我,在海南聽完王財貫先生有關讀經的講演后,再到香港,先生當眾拿出所寫的書稿,對我們兩個說:你們二人帶回臺灣整理吧!我說,兩個人做一件事反而麻煩,由周勛男整理就好了。
回到臺灣不久,老師就開始關心整理的進度,幾乎三天五天就打電話問我。因為周勛男是慢工出細活的作風,最后完工后,他又說要寫一個編輯說明時,老師等不及了,并吩咐我寫一個出版說明就好了,趕快出版。
我匆忙寫了出版說明,又傳真到香港,經老師認可后,周勛男的編輯說明也寫好了。他的說明寫得很好,等于是一篇導讀,老師也認為不錯,但老師仍堅持出版說明不撤銷。于是這本《原本大學微言》,就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這本《原本大學微言》,仍是先生所寫的原樣,修訂整理不多,連引文的疏漏之處都未補正(老古版645頁,“上諭諸貝勒”段)。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們都認為,老師寫的不會錯。當這本書印好后,老師對自己的封面題字不滿意,內容版面字體也不喜歡,又有些錯誤之處,于是又重新設計,改正錯字重新印刷。
十六年過去了,現在經各方會同努力,重新訂正偏差錯誤,在新版印行之際,回憶以往經過,不免略加述說,聊以為記。
劉雨虹
二〇一四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