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引用孔子所說天人之際,“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開始,到“舜其大孝也與”,以及“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三段文章,貿然一讀,好像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本旨,以及“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學養境界,似乎接不上關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就需要用《中庸》后面所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精神,加以切實注意了,不可掉以輕心。如果想把這三段所引用孔子的話,加以慎...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前面引用孔子所說天人之際,“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開始,到“舜其大孝也與”,以及“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三段文章,貿然一讀,好像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本旨,以及“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學養境界,似乎接不上關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就需要用《中庸》后面所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治學精神,加以切實注意了,不可掉以輕心。如果想把這三段所引用孔子的話,加以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