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型性格的“黃色孩子”如是說
“我是‘孩子王’,大家跟我走”
斌斌的小姑姑成為幼兒園的一名教師,大家在酒店為她慶祝。
酒席上,斌斌的爸爸舉起酒杯說:“恭喜妹妹從此成為‘孩子王’……”
話音未落,斌斌就大聲說:“我才是‘孩子王’!”
大家一聽,全都笑了。當真不錯,斌斌在幼兒園就是一個典型的“孩子王”。
在班級里,斌斌不是年紀最大的,也不是個頭兒最高的,但就是有一種“領導范兒”,小朋友們都愿意聽他的話。他最喜歡的事就是幫助老師管小朋友。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他幫助老師監督小朋友是否做到了“光盤”;睡覺的時候,他幫助老師巡視一圈,看是否每個小朋友都乖乖地閉上了眼睛,然后自己才上鋪睡覺;排隊的時候,他最樂意幫助老師維持隊伍的秩序;上課的時候幫老師分發工具、文具則是他最愛干的事。
老師很喜歡斌斌這個小助手,但有時,這個小助手也會令老師感到頭疼。雖然斌斌喜歡管小朋友,但很多時候,他管不住自己。他愛打愛鬧,偶爾還喜歡搞點惡作劇,即便在課堂上,他也會忘記自己身處何地,和周圍的小朋友說說笑笑。老師批評他,他有時還會不服氣,和老師頂幾句嘴。斌斌還容易沖動,有兩次甚至動手打了其他小朋友。老師覺得他最乖的時候,大概也就是幫助老師管理小朋友的時候吧。
顯而易見,斌斌是個指導型性格的孩子,這種性格類型也可以叫作“領袖型”。這類孩子大都外向、勇敢,有很強的領導欲望,喜歡指揮別人,也有一定的領導能力。這樣的孩子富有性格魅力,有堅強的意志和靈活的頭腦,特別富有正義感,因此在孩子們中間很受歡迎。
但這類孩子由于個性太過鮮明,所以他們身上的缺點也很顯著。正如斌斌一樣,他雖然是個不錯的“小小管理者”,但是卻常常無法管住自己。因為精力充沛,所以調皮搗蛋;因為性格倔強沖動,所以常常不服管教,敢于挑戰權威;因為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往往藐視規則,不顧他人感受。
并不是每個指導型性格的孩子都能成為領袖或者英雄,要想成為真正的領袖和英雄,就必須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陷,這正是我們為人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的。不要企圖對這一類型的孩子實施高壓政策,有時候,“懷柔”更容易令他們“臣服”,從而聽從管教。
“你們不聽我的,就不要玩”
周末,媽媽帶著青青和小姐妹們聚會。大家都帶了孩子,孩子們的年齡又相近,于是,很快就分成了兩個陣營:大人們喝茶談天,孩子們在大廳的“童話城堡”玩耍。
突然,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嚇壞了媽媽們,媽媽們沖出去一看,原來是青青坐在地上號啕大哭。
“怎么了,青青?”媽媽連忙問。
“他們不跟我玩,還打我!”青青指著一個小男孩,哭著說。
“是她先打我們的!”小男孩委屈地申辯。在青青的哭訴和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描述中,媽媽終于搞清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在大家還沒進入“城堡”之前,青青就大聲宣布由她來安排角色分配,有的扮演巫婆,有的扮演王子,有的扮演侍女和侍從,而她給自己分配了個最好的角色——公主。有的孩子不樂意,她就堵住“城堡”的門,不讓其他孩子進入。最后大家終于都同意了,可是在玩耍的過程中,又出現了矛盾:根據情節,青青扮演的公主要吃下毒蘋果,昏迷,等待王子來救。可青青偏要把劇情反過來,讓王子吃下毒蘋果,她來扮演“英雄”,拯救王子。吵吵鬧鬧了一陣子,第一次演出就稀里糊涂地結束了。
按照約定,第二次扮演時,大家的角色要互調,可是輪到青青扮演巫婆時,她怎么也不樂意。大家很生氣,有的小朋友說不愿意再跟她玩了,她沖上去就把小朋友往“城堡”外推,還大聲嚷嚷:“誰不聽我的,誰就不要玩!”小男孩上去拉她的手,被她在背上打了一巴掌,小男孩生氣了,也狠狠地還擊了兩下,青青便開始大哭起來。
媽媽聽了直嘆氣:“青青,你在家里是個小霸王,到了外面怎么還這么霸道呢?”
很顯然,青青雖然是個小女孩,但有著鮮明的指導型性格。她喜歡指揮別人,希望所有的人都聽她的話。雖然領袖型性格有其獨特的魅力,但假如過于強勢,就會演變成霸道、蠻橫、不講理,因而很難得到大家的喜歡。
對于指導型性格的孩子,父母要教育他們,讓他們明白:領袖之所以能成為領袖,一定是因為有杰出的才能或者獨特的本領,要以才服人、以理服人,才能令大家心悅誠服,而粗暴的號令只能適得其反。
但是家長一定要記住:指導型性格的孩子大多脾氣剛烈,逆反心理強,不會輕易屈服于權威。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講究方法、策略,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強行壓制,而應該也做到以才服人、以理服人。要知道,這一類孩子重感情、講義氣,尤其欽佩比自己強的人,只要他們心悅誠服地承認你作為家長的權威,就一定會服從你的管教,接受你所講的道理。
“我給大家說一下游戲規則啊”
張叔叔帶兒子培培到鑫鑫家玩,兩個孩子年紀相仿,很快就熟悉起來,玩到了一起。
可是沒過多久,房間里就傳出了爭執聲。兩個爸爸跑過去一看,兩個孩子橫眉怒對,誰也不讓誰。
“怎么了?剛剛不是還玩得好好的?干嗎吵架?”爸爸問。
“鑫鑫說話不算數。”培培氣呼呼地告狀,“我們玩動物飛行棋,鑫鑫一開始說小的動物先開始,因為大的要讓著小的,我同意了。他老鼠,我大象,他先開始,我輸了。第二盤他說小動物比大動物靈活,所要讓大動物先行,我也同意了。他是水牛,我是兔子,我又輸了。第三盤他說贏的人有權利先行,所以他要先行,我沒辦法,只有同意,又是我輸了。第四盤我說讓我先行一次,每次都是他先行,每次我都是輸,但他就是不肯……”
培培說得哭了起來,爸爸責備鑫鑫:“你做哥哥的,都不讓著弟弟!”
“我是哥哥,弟弟當然就得聽哥哥的。”鑫鑫脖子一歪,大聲說。
“可弟弟是客人啊,你總得有點小主人的樣子嘛!”
“我是主人,他是客人,客人當然得聽主人的呀!”鑫鑫眨著大眼睛,狡黠地說。
“你不講規則,我不和你玩了!”培培大聲說。
“規則是什么?”鑫鑫不屑一顧地嗤笑了一聲,“不玩就不玩,這是我家,我說怎么樣就是怎么樣,這就是規則!”
爸爸的巴掌落在鑫鑫的屁股上,鑫鑫開始大哭起來,但即便這樣,他還是緊緊地抱著自己的飛行棋,不肯放下來。

指導型的孩子喜歡發號施令,希望每個人都聽從他的命令,所以,他通常是規則的制定者;但是他自己卻常常不愿遵守規則,成為規則的違反者,甚至還會因自己的喜好而隨心所欲地更改規則。這在集體活動中是很難得到大家的信服的,因此,這一類的孩子長大后人際關系也不會太好。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孩子小時候入手。的確,從孩子小時候起,如何讓指導型性格的孩子遵守規則是每一位父母都比較頭疼的問題,因為他們太有主見了,又非常倔強。所以最后,很多父母都會像鑫鑫爸爸那樣,忍不住將巴掌落在孩子的身上。
不要指望孩子這樣就會屈服,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會更加報復性地違反規則、破壞規定、不守規矩。要想讓指導型性格的孩子遵守規則,首先要讓他們從內心認可并接受規則,最好是讓他們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來。但是必須事先跟他們講明:在規則面前,人人平等。規則不可以隨心所欲地破壞或更改,假如違反規則,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指導型的孩子雖然脾氣倔強,卻比較重承諾、守信義,這一點是保證他們能夠遵守規則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