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表現型性格的“紅色孩子”如是說

“我是一團熱情的火”

安安是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待人接物都充滿了熱情。無論走到哪里,在同齡的孩子中,他總是最討人喜歡的那一個。

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安安總是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自告奮勇地幫客人拿拖鞋、端茶水,陪客人們聊天,像一只討人喜歡的小八哥。在幼兒園,安安是老師最得力的小助手,幫老師分食物、發工具,好像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在和小朋友們相處時,安安總是理所當然地成為“小領導”,無論和誰,他都能相處得很愉快,大家也都很愿意聽他指揮。即便在面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時,安安也充滿了無限的熱情:從很小的年紀起,他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對方的身份,是該叫“哥哥、叔叔、爺爺”,還是“姐姐、阿姨、奶奶”,小嘴巴甜得像抹了蜜,叫得大家心花怒放,一個勁地夸:“這孩子真懂事!”


待人接物充滿熱情,不僅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廣受歡迎、人見人愛的可人兒,還會對孩子今后的人際交往、家庭關系和事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與性格內向靦腆的人相比,開朗熱情的人更容易融入周圍的環境,得到他人的認可,并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同時,一個充滿熱情的人,通常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對待新鮮的事物也充滿著積極探索的欲望,而這些,都是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此,幾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安安那樣熱情、開朗、大方、活潑。但很多家長卻認為孩子的性格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面對自己孩子怯懦、膽小、內向、沉悶的性格,他們除了嘆氣,別無他法。事實上,性格的形成也受后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性格尚未定型,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有意識地去塑造、去培養,孩子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

面對內向的孩子,家長要鼓勵他們多和身邊的人打交道,教他們熱情待人,這是培養孩子開朗、熱情性格的關鍵一步。心懷善意、真心助人,教會孩子感受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美好,孩子自然就會對生活懷有美好的情感,在待人接物時也能充滿熱情和善意。

熱情,是性格外向型孩子最明顯的特點。他們渴望與人交往,愿意分享,同時,也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美。但是,作為父母,也要適時提醒孩子不要熱情過了頭。比如,要讓孩子知道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肆意吵鬧,是不禮貌、沒有教養的表現;熱情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要以不影響他人、不妨礙他人為底線等。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引起他人的反感。

“小小舞臺,舍我其誰”

薇薇媽媽到幼兒園接薇薇時,發現孩子撅著嘴,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便逗她:“今天我們家的‘小八哥’怎么不高興了?”薇薇用力地一跺腳,大聲喊道:“我不喜歡唐老師!”然后便跑出了教室。

一臉尷尬的媽媽和唐老師交流后,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今天班級有一節公開課,很多其他幼兒園的老師都來聽課,還有幾個是外籍老師。薇薇在課堂上表現得特別活躍,這本來是件好事,可薇薇似乎有些興奮過頭。每次老師提問,她都第一個把手舉得高高的,甚至從座位上站起來,發出“哦!哦”的叫聲,以吸引老師的注意;有時候甚至不等老師點名,她就自顧自地站起來大聲回答。唐老師叫她回答了幾個問題之后,想把參與的機會分給其他小朋友,于是便不再叫她。可是在其他小朋友回答問題時,她也在下面跟腔,甚至比站起來回答的小朋友更加大聲。唐老師提醒了她幾句,薇薇便很不高興,還亂發脾氣,把彩色鉛筆都扔到了地上。

“薇薇在課堂上愿意積極參與互動、表現自己,這是好事,可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唐老師斟詞酌句地說,“其實我也很矛盾。批評薇薇吧,怕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可是如果不約束她一點,又怕會養成她的優越感,對今后的性格發展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于外向型性格的孩子來說,“愛表現”是他們的一個顯著特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包括愛和歸屬感)、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孩子們的愛表現則正是自我實現需要的體現。

馬斯洛認為,在追尋自我實現需要滿足的過程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理想抱負若能得到實現,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和成就感,會帶來最巔峰的喜悅和快樂體驗,這也是外向型的孩子樂意并勇于抓住一切機會表現自己的原因所在。

然而,正如唐老師所說,“小小舞臺,舍我其誰”的勇氣固然可嘉,孩子樂于參與、勇于表現的積極性也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孩子過于喜歡表現自己,總愛搶風頭,為引起老師的關注和其他人的羨慕而過度張揚,就很容易滋生優越感和虛榮心,導致他們只在乎華而不實的掌聲,而忽視內心真正的需要,長此以往,會造成性格發展的不平衡。同時,一味追求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容易導致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從而引起他人的反感,以致被孤立。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當下的性格和心理,對孩子今后的生活和人際交往也會有不良的影響。

“我就是個‘人來瘋’,哈哈”

陽陽是個聰明活潑的小男孩,平時也挺乖巧,可一旦家里來了客人,就完全變成了一個“人來瘋”。

這不,爸爸調到一家新公司,第一次邀請新同事來家里做客,客廳就變成了陽陽盡情表演的“大舞臺”:他一會兒打開電視機,把音量調到最大,學著電視劇里的人怪腔怪調地說話;一會兒蹦到沙發上,說是給大家表演“蹦床”,跳上跳下,結果打翻了杯子;一會兒把自己所有的玩具都倒騰出來,堆得客廳里滿地都是,讓客人們幾乎無處下腳;一會兒又沖到客人面前,做出各種各樣的鬼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媽媽提醒他好多次,讓他安靜一些,好讓大人們說說話,可是陽陽就像沒聽到一樣,依舊像個猴子一樣上躥下跳。

媽媽端來水果,陽陽熱情地往每個人手里塞,有的客人不吃,他甚至硬塞到人家嘴里。客人有些尷尬地夸贊陽陽熱情活潑,可媽媽的臉色卻越來越難看。終于,當陽陽拿起自己最喜愛的沖鋒槍,對著所有客人一陣“掃射”,還要求客人們表現出中彈倒地的樣子時,媽媽忍不住發火了。她一把抓住陽陽的手,把他拖回房間。

陽陽拼命掙扎,大聲哭叫,一邊哭一邊把房間里的東西扔到地上。雖然媽媽關了房門,可是陽陽的哭聲依然清晰地傳到了客廳。在哭聲中,不安的客人們紛紛起身告辭,好好的一次聚會又被陽陽搞砸了。

類似的情況大概每個爸爸媽媽都遇到過。很多孩子在人多的時候總是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活躍和興奮,即便是平常看起來安靜乖巧的孩子也不例外,大家把這樣的孩子稱為“人來瘋”。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人來瘋”呢?我們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從內因來看,年幼的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這是3—6歲孩子的思維特點。他們渴望得到外界的注意和肯定,尤其是大人們的贊美和表揚;但同時,他們又無法顧及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不會想到自己的過度表演對他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干擾,因此很容易在有客人來訪時“人來瘋”。

其次,從外因來看,陌生的客人或新鮮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刺激。孩子長期生活在家庭和幼兒園這兩個比較熟悉安定的環境當中,對身邊的人、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厭倦心理,常常會渴望接觸新的環境。一旦環境改變,孩子就會不可控制地表現出興奮和激動,并且難以安靜下來。

一般而言,孩子的“人來瘋”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步改善和消失。但是作為父母,還是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比如:平日里多教孩子一些迎來送往的待客之道;在客人到來之前給孩子打預防針,告訴孩子要有禮貌、守規矩;客人來到后,也不要冷落孩子,適當地讓孩子參與到與客人的互動中,如熱情招待、適當表演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北县| 南昌市| 库伦旗| 仁化县| 铜陵市| 丰台区| 盐源县| 德兴市| 涟水县| 上杭县| 江西省| 肥东县| 巢湖市| 息烽县| 图片| 雷山县| 吴旗县| 东丰县| 沈阳市| 新津县| 筠连县| 兴仁县| 黎川县| 锡林浩特市| 聂拉木县| 普兰店市| 乐业县| 信阳市| 云阳县| 登封市| 睢宁县| 江山市| 武强县| 双鸭山市| 宜丰县| 平谷区| 辽宁省| 墨江| 格尔木市| 昌宁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