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列佛游記(經典譯林)
- (英)斯威夫特
- 1585字
- 2019-01-04 18:23:19
三
第二卷布羅卜丁奈格游記與第一卷適成對比。格列佛來到了大人國,一下子由“巨人山”縮為“格里爾特里格”(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個利立浦特人。比例倒了過來,成了12∶1,格列佛的視角一下由居高臨下變為處處仰視。這一強烈的對照手法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大人國雖不是斯威夫特的理想國,但他在這里似乎找到了一位較為開明的理想的君主。這位君主博學而善良,他以一種十分簡單的政治和法律統治著這個國家。人是復雜的動物,何以簡單的統治就能奏效呢?這就對人的道德心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對統治者的道德提出了要求;統治者腐敗墮落,不能身正,老百姓的歪和邪是必然的,不能一味罵人心不古。斯威夫特當然不便直接來痛罵英國的統治階級;和第一卷中一樣,他依然用諷刺,可這時的諷刺在方式上已經和前面不一樣了,不是正面去諷,而是大說反話,故意把自己立為靶子,然后借大人國國王的口加以無情的攻擊。
格列佛牢記古希臘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教誨”,盡量掩飾自己的“政治媽媽”的缺陷和丑陋,“而竭力宣揚她的美德和美麗”。他滿懷自豪地向國王敘述自己的祖國在過去一百年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各個方面的輝煌成就,希望引起國王的重視和贊賞。不料,國王聽后大為震驚,斷然宣稱“那些事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叛亂、暗殺、大屠殺、革命和流放,是貪婪、黨爭、虛偽、背信棄義、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所能產生的最惡的惡果”。他還不厭其煩地幫格列佛總結英國的“業績”:
我的小朋友格里爾特里格,你對你的祖國發表了一篇最為堂皇的頌詞。你已十分清楚地證明:無知、懶散和腐化有時也許正是做一個立法者所必備的惟一條件;那些有興趣、有能力曲解、混淆和逃避法律的人,才能最好地解釋、說明和應用法律。我想你們有幾條規章制度原本還說得過去,可是那一半已被廢除了,剩下的全被腐敗所玷污。從你所說的一切來看,在你們那兒,獲取任何職位似乎都不需要有一點道德,更不用說人要有什么美德才能封爵了。教士地位升遷不是因為其虔誠或博學;軍人晉級不是因為其品行或勇武;法官高升不是因為其廉潔公正;議會議員也不是因為其愛國,國家參政大臣也不是因為其智慧而分別得到升遷。
他最后得到的結論是:
你的同胞中,大部分人是大自然從古到今容忍在地面上爬行的小小害蟲中最有毒害的一類。
格列佛自然很是“失望”,不過很快就從心里“原諒”了這位國王。他明白,國王之所以不能欣賞他所宣揚的自己祖國的種種“偉業”,完全是因為國王與世隔絕,孤陋寡聞,結果自然是無知與偏見。他說,“如果把生活在這么偏遠地方的一位君王的善惡觀提出來作為全人類的標準,那真是叫人難以忍受了”。
這種反諷相當尖刻,具有叫對方無法還手的力度。斯威夫特也顯然越說越沒有顧忌了,他開始激動,他拋卻了利立浦特游記中那種冷靜和幽默;微縮的人和物對讀者造成的迷惑力沒有了,放大的人和物對讀者造成的最初的沖擊力也逐漸減弱,故事性被降到次要的地位,我們明顯地感覺到斯威夫特已經是義憤填膺了,他那強烈的感情似乎正在沖向一個頂點。這可由格列佛向國王敬獻火藥槍炮的制造方法而遭斷然拒絕這一事情得到清楚的證明。國王聽了格列佛的建議大為震驚,他“很驚異像我這么一只無能而卑賤的昆蟲,竟懷有如此非人道的念頭,說起來還這么隨隨便便,似乎我對自己所描繪的那些毀滅性的機器所造成的流血和破壞這樣普通的結果壓根就無動于衷。他說,最先發明這種機器的人一定是惡魔天才,人類公敵”。他表示寧可失去半壁河山,也不愿擁有這樣一種殺人的武器。他警告格列佛,如果“還想保住一命,就決不要再提這事了”。于是格列佛只好感嘆:“狹隘的教條和短淺的目光就產生了這么奇怪的結果!”
要說斯威夫特對人類懷有憎厭,他的這種情緒到第二卷結束已經暴露得很清楚了,只是還沒有發展到最狂烈的地步。我們正期待著高潮的到來,忽然卻插進來一個勒皮他(飛島)游記,從而使我們的注意力稍稍地有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