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意識猶如電影(6)
- 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
- (法)貝爾納·斯蒂格勒
- 4666字
- 2017-05-12 14:33:36
本質學之所以被稱為“先驗本質學”,是因為構成它的“理想狀態”或“統一性”(也即“本質”)并不存在于客觀世界之中(正如幾何學中的點也不存在),而“目的”卻是為意識并通過意識構成的存在的現實的構成條件,就好比純粹空間是由一些并不存在的點而構成,并進而構成了經驗性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胡塞爾對康德的學說進行了一種重大的雙重性修正。毫無疑問,這一修正澄清了一個在康德那里尚處于萌芽狀態的觀點,即...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