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序

一 結構與源頭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國一部以狐貍為主角的長篇動物故事詩,是中世紀市民文學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法國同類故事詩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

這部浩淼的長詩由二十七篇結構松散、意思并不連貫、內容也欠協調的組詩綴合而成,詩句均為八音節,兩兩押韻,共計兩千七百余行。這些組詩大多都可以獨立成篇,但均以狐貍列那為故事的主角,貫串著列那和狼伊桑格蘭斗爭的主線,從而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有關列那狐的故事情節或源自古希臘羅馬寓言(如《伊索寓言》),或源自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故事(如印度著名的寓言集《五卷書》),或源自日耳曼民族的故事,但主要來源還是法國北部的民間傳說。早在查理曼大帝時期,已有一名名叫阿爾古安的詩人創作了一首有關公雞的動物故事詩。12世紀初,法國東北部圖爾地區圣 -艾弗爾修道院的一位修士比埃爾·阿爾封斯寫下了故事集《教士戒律》,用不同動物的形象表現了寺院的僧侶,并且首次提及了狐貍和狼的沖突,其中《狼和狐貍在井里的故事》更是成為列那狐故事情節的直接來源。大約在1148年至1149年,弗拉芒地區的教士尼瓦爾用拉丁文寫下了長達六千五百行的故事詩《伊桑格里謨斯》,詩中出現了狐貍列那爾都斯、狼伊桑格里謨斯等有名有姓、完全類型化的動物,而且許多情節日后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列那狐的故事》中找到。1152年,法國女詩人瑪麗·德·法蘭西的故事集也被認為是列那狐的重要情節來源之一。

狐貍列那的故事早在9、10世紀即已口頭流傳,后經過民間創作與加工,終于形成于1170年至1250年間,并于13世紀被記錄下來。因此,可以說這些故事是在伊索寓言、東方寓言和法國民間動物故事基礎上形成的動物故事薈萃。而韻文故事詩《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現,則應歸功于一些對口頭流傳的民間創作十分敏感、并主動對其進行發掘和整理的作者的個人努力。這些作者人數甚眾,據說有三十余人之多,但目前確知的只有三人,他們是:比埃爾·德·圣 -克魯(他于1170年創作了長達一千一百行的故事詩《列那的童年》,從而構成了《列那狐的故事》中最古老的第二組詩)、里查·德·利松(第十二組詩)和拉克魯瓦昂布利修道院的神父(第九組詩)。這些關于列那狐的組詩原來都各自獨立,直到法國現代語言學者呂西安·富萊將它們按情節順序編輯,才成為體系完整的《列那狐的故事》。

二 內容和內涵

經過多次修繕增補,《列那狐的故事》現在已經非常完整,人物性格也十分鮮明。整個故事的焦點集中在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之間的爭斗上,其間也穿插了列那和其他動物的恩怨,如狗熊布朗、花貓蒂貝爾、公雞尚特克萊爾、獅王諾布爾,等等。在故事所描述的動物世界里,弱者常為強肉,愚者常為智役,而惹是生非、鬧得雞犬不寧的亂臣賊子,則是一頭名叫列那的狡黠狐貍。它自恃聰敏,喜歡略施小計,免不了欺凌弱小,不過也敢于對付強敵,甚至戲弄不可一世的獅王;但他也有失算的時候,比如遇到比他還機敏的花貓蒂貝爾便眼睜睜地吃了虧。書中的飛禽走獸皆有人情,狐狼兔羊亦通世故。不過最精彩的章節還是集中在《列那狐偷鰻魚》、《伊桑格蘭狼釣魚》、《列那狐的審判》等部分。在《列那狐偷鰻魚》的故事中,列那所表現出的狡猾勇敢,足以使讀者對后面的故事產生興趣。《伊桑格蘭狼釣魚》則是狐狼爭斗的精彩序幕,故事對狼的貪婪和愚蠢做了精彩的描繪,它不是在冰天雪地里用尾巴釣魚而被冰凍在湖面上,就是被列那用開水燙得焦頭爛額,甚至還慘遭被剝皮的命運;特別是伊桑格蘭釣魚而被凍住尾巴的情節,已成為動物故事的經典,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它的翻版。最后,在《列那狐的審判》中,列那狐終因作惡多端,引起了人們的普遍不滿,被它欺負的動物在狼伊桑格蘭的帶領下,聯名向百獸之王獅子諾布爾控告;雖然諾布爾本想敷衍了事地搪塞過去,但在公雞尚特克萊爾和母雞品特的哭訴之下,他不得已傳列那到庭受審;列那在讓負責傳喚它的狗熊布朗和花貓蒂貝爾嘗盡苦頭之后,終于來到法庭,它忽而慷慨陳詞,忽而謙卑恭讓,甚至還認罪請求寬恕,但仍然免不了被判處死刑的下場……

《列那狐傳奇》是一部諷刺作品,它假托動物世界,賦予群獸以人的行動、語言、思想和感情,以獸喻人,影射人類社會,生動地表現了中世紀法國社會復雜的矛盾和斗爭現實,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和腐敗。作品中所有的動物都有各自的名字、身份和性格,而且像人一樣生活在等級分明的社會中:獅子諾布爾是國王,代表著最高封建統治者,它橫行霸道,獨斷專行;伊桑格蘭狼和狗熊布朗等是貴族廷臣,為非作歹,強取豪奪;貝爾納主教是一頭笨驢;教皇代表夏莫是一只駱駝;普利莫在祭壇上大唱彌撒,是一條嗜酒的狼;而雞、兔、貓、蝸牛等弱小的動物則是廣大被壓迫階級,是下層社會的代表人物。至于列那狐,它的形象則最為復雜:盡管在故事中他是貴族廷臣之一,但在和狼、熊、獅等的斗爭中,他卻是一個反封建的人物,是市民階層的代表;他捉弄國王,殺害大臣,嘲笑教會,幾乎無法無天;他是智力的象征,他的勝利表示市民智慧戰勝了封建暴力。另一方面,列那狐身上也體現出市民階級的雙重性:它對下層社會的普通百姓極端蔑視,肆意欺凌和虐殺沒有防衛能力的弱小動物,許多雞、兔、鳥類幾乎成了他的腹中之物;它對弱小者的欺凌,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弱小者的反抗,其行為受到了作者的譴責,因此在與弱小者的斗爭中,列那總是失敗者。在這一意義上,列那狐又是城市上層市民的形象。故事通過列那狐的經歷,形象地反映出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這個黑暗、充滿欺詐、掠奪和弱肉強食的野蠻世界。

三 社會背景

事實上,《列那狐的故事》的產生和廣泛流傳,是跟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分不開的。從11世紀起,由于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商業的發展,西歐各國產生了城市,形成了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級。城市的發展伴隨著錯綜復雜的斗爭過程:12、13世紀,市民為自己的獨立,聯合起來,共同反抗封建主,建立公社;13、14世紀,手工業主反抗城市貴族上層分子,進行“行會革命”;14世紀以后,城市平民(幫工、徒工、雇工等)反抗城市貴族和大行會。國王一向利用城市來和割據的封建貴族作斗爭;城市則是王權的支持者,因為市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農民反封建的斗爭逐漸表面化,他們和城市平民結成一股強大的反封建力量,沖擊著封建制度。這又迫使小封建主向國王尋求保護,并支持王權。教會和國王之間雖有矛盾,但它一直是封建制度最頑強的支柱。

與此同時,城市打破了教會對教育的壟斷。它要求有自己的文化教育,興辦私立的非教會學校,用理性來限制宗教信仰的權威。同時,在西歐許多國家產生了“異端”運動,形成了世俗文化。

正是在城市斗爭及世俗文化的背景下,市民階級越來越強烈地要求發言權,渴望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文學式樣來表達情感;而此前在歐洲占主導地位的英雄史詩顯然已不能符合他們的愿望。就這樣,隨著城市及市民階級的興起,同時也是為了適應后者對文化的要求,歐洲產生了城市文學。

法國是西歐城市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城市文學也最發達。“韻文故事詩”是法國最流行的城市文學類型,而《列那狐的故事》則是“韻文故事詩”的典型代表。它把中世紀法國的人情世態,以及市民、貴族、國王和教會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描寫得淋漓盡致,同時還反映了極為廣闊的社會層面:從國王、騎士、僧侶、法官,到商人、手工業者、農民、仆役乃至乞丐,都是它描寫的對象。故事中有許多地方影射了中世紀歐洲“公權力不彰”、恃強凌弱的社會現實,把騎士和僧侶的丑態揶揄盡致,同時也暴露了市民的貪婪自私,故事性和諷刺性都很強,因此很能投合當時封建制度下受壓迫的下層民眾的心理需求。

四 人物塑造

《列那狐的故事》之所以獲得廣泛的歡迎和持久的生命力,不僅是因為它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中世紀封建制度下歐洲的社會狀況,同樣也是因為它創造了一系列性格分明的動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無疑是狐貍列那。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列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人物:它名義上是貴族廷臣,實際上卻是市民階級的代表;他一方面反抗國王、貴族和教會的欺壓,另一方面卻欺壓比自己更為弱小的動物;表面上它和藹可親、溫文爾雅,骨子里卻機靈狡詐、詭計多端…… 列那的成功之處,恰恰在于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正面或反面人物,而是在于作者賦予它的兩面性和模糊性,從而使我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豐滿生動的形象。

列那的兩面性和模糊性首先反映在它獵食和捉弄他人的動機上。它之所以不惜使用各種方式,使樹林里的其他動物備受其害,表面上看來是為了獲取食物、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但事實上,這是它顯示力量、得到承認的一種方式,甚至是它生活的樂趣之一。為此,它不僅欺壓弱小的動物,也敢于挑釁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乃至不惜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它每戰勝一個對手、每讓一個受害者上一次當,就感到一次滿足,因為這展示了它的本領,鞏固了它的地位。列那對地位的追求,同樣也反映在它對貴族身份的重視和驕傲上。它一刻也不忘記自己高貴的血統,而且一有機會就要掛在嘴邊。即使當它出庭受審、向自己的兒子們告別時,也記得稱它們為“出身高貴的孩子們”(故事四十四),這時的列那,與其說是一個充滿愛子之心的慈祥父親,不如說是一個為血脈得以延續而欣慰的貴族。

面對國王,列那表面上謙卑恭順,甚至在打完獵后還懇求諾布爾拿走它的所有獵物(故事二十八),以示討好。但是,在這小心翼翼、阿諛奉承的背后,卻隱藏著反抗的精神和欲望,一旦忍無可忍,便爆發出來。在得到國王饒恕、從絞刑架逃脫之后,列那“把屁股對著”國王和大臣,“興致勃勃地嘲弄”它們,還“扔掉手杖、披巾和十字架”,對國王說:“把你這破玩意兒收回去吧,上帝會詛咒那些把手杖、披巾,以及所有這些破爛貨硬塞給我的人。”(故事五十五)這里,我們說列那兩面三刀也好,口蜜腹劍也好,它的行為表現,恰恰是中世紀歐洲市民階級性格兩面性真實而生動的寫照!

這種兩面性還表現在列那對待教會的態度上。莫貝杜伊城堡的主人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表達它對教會的蔑視。在為狼普利莫剃度時,它說:“用不著我們的圣父教皇,我就可以把圣帶圍在您的脖子上,宣布您是神甫。”(故事十)而隨著它把伊桑格蘭送下井底的“天堂”,列那不僅靠聰明智慧解救了自己,同時還對教會及其教義和禮儀進行了嘲諷(故事二十九)。與那些只滿足于貶低教士的同代人相比,列那把矛頭指向了基督社會的神圣性,并對它的說教提出了質疑。然而,雖然列那反對和蔑視教會,但對上帝卻絕對信仰:它不僅自己無比虔誠地祈求上帝饒恕它的罪惡,保佑它在和對手的爭斗中獲勝,它的親朋好友同樣也是如此:它的夫人艾莫莉娜以及三個兒子“虔誠地禱告上帝,跪著祈求他助列那一臂之力,教給他制勝的招數”;就連伊桑格蘭的妻子艾爾桑也“熱淚盈眶地懇求上帝的幫助,請他不要讓自己的丈夫從決斗中生還,讓他親愛的朋友獲得最后的勝利”。(故事五十七)

也許正是列那的兩面性,使它贏得了出乎意料的愛戴。它的表兄弟獾子格蘭貝爾不遺余力地設法營救它,“美麗高貴的王后菲葉兒夫人”將自己手上的指環摘下來送給它(故事五十五),公牛布呂揚、野豬泊桑、刺猬埃斯比納自告奮勇充當它的決斗證人(故事五十七)…… 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受害者也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墜入它的圈套。如果說伊桑格蘭愚蠢,不懂得吸取教訓的話,那么機靈的花貓蒂貝爾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列那講和,這就不免令人驚訝了。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列那有著無法阻擋的魅力,它聰明、機智、勇敢,藐視一切卻世故圓滑,身材瘦小卻敢于斗爭,饑寒交迫卻叛逆不羈,再加上它那身漂亮的毛皮和美麗的項圈,自然使人們對它愛恨交加,欲罷不能。

于是,《列那狐的故事》中的人物——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在列那面前都猶如英雄面前的侏儒,只為它的存在而存在:農夫們飼養雞鴨、腌制熏肉只是為了供列那打獵和吃飽肚子,魚販子駕車經過只是為了讓饑餓的狐貍運用計謀偷吃鰻魚(故事七),就連神甫走過他的身邊時,也會“掀起長袍的下擺”,一邊說“上帝保佑你”,一邊把手中的肥鵝拱手相讓(故事十一)。對于列那而言,所有動物都僅僅是毫無個性的工具,就連獅王諾布爾也只是一個外強中干、逃避責任的國王。與列那相比,他們或膽怯,或愚蠢,雖然貌似強悍,但實際上完全處于弱者的地位;而列那則憑借自己的智慧和人人羨慕的勇氣,贏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五 意義和影響

《列那狐傳奇》借動物世界的事情,搬演人類社會的活劇。列那憑著機智狡猾,克敵制勝,暗喻了市民階級對封建領主的報復行動。這個題材,隨著法國中世紀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被賦予了新的寓意。12至14世紀,許多詩人在《列那狐的故事》的基礎上修飾增刪,為它創作出許多續篇。13世紀中葉,魯特伯夫寫下《列那狐加冕》,狐貍的形象開始有所變化,它的所作所為,不僅僅為獲取食物和圖報私仇,而是具有了政治目的;13世紀末,雅克瑪爾·吉耶雷創作《新列那狐》,敘述列那得到羅馬教皇的冊封,被樹列為“世界之王”;而在流傳于14世紀上半葉的無名氏作品《冒充的列那狐》中,列那則以封建叛逆者的形象出現,激烈攻擊教會和貴族,對教會財產的神圣性和封建所有制的合理性提出了根本的懷疑。至此,列那狐從原本幽默逗趣的動物故事,徹底演變成了諷刺世態的揭露作品。到了14世紀末,關于列那狐故事的組詩已達十萬行以上。

《列那狐的故事》對法國乃至歐洲文學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其富于諷刺性和喜劇性的特色,不僅是17世紀法國著名寓言詩人拉封丹作品的直接源頭,而且為18世紀的寫實小說和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開辟了道路。

此外,《列那狐的故事》因其出色的喜劇手法,對封建階級無情揭露和嘲弄,充分體現了法國中世紀市民文學的獨特風格,被看做是法國古代文學遺產中的珍品。它不僅在法國有許多續篇,在歐洲的英國、德國、意大利等國也不乏譯本或模仿作品。英國作家喬叟在《坎特伯利故事集》一書中的《女修道院教士的故事》,即為模仿《列那狐的故事》而成;1794年,德國詩人歌德根據《列那狐的故事》寫成敘事詩《列那狐》,也是一例;近代很多法國和歐美作家更是把《列那狐的故事》改寫成散文、電影、戲劇、連環畫,使其成為一部生動優美的童話,流行于全世界。

也正是由于《列那狐的故事》的巨大影響,列那的名字從中世紀起就在法國家喻戶曉,以至于它的名字最后取代了古法語中表示狐貍的單詞“古比爾”,成為今天法語中對狐貍的稱呼。


本書乃根據19世紀法國著名中世紀文學史家保蘭·帕里的散文改寫版譯出。編著者將二十七組詩的原作用現代法語改寫成兩部共六十個列那狐的故事:第一部主要講述列那與伊桑格蘭以及其他動物的恩怨;第二部則著重描繪對列那的審判,并且加入了少量編著者的說明和注解。

改寫后的《列那狐的故事》,不僅保留了原作的全部精髓,而且避免了原作冗長重復、結構松散、晦澀難懂的缺點,使原本用古法語寫就的列那的故事變得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然而,為了讓今天的讀者領略原作的中世紀遺風,編著者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適當保留了一些古法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并且對一些結構不連貫、情節不協調的細枝末節加以保留,由此造成了書中少量動物名字前后不對應、故事不銜接。也許讀者可以通過類似微小的瑕疵,更真切地了解這部中世紀市民文學巨著的本來面貌。

2008年7月于上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板桥市| 岳普湖县| 平度市| 达拉特旗| 咸阳市| 河池市| 乌拉特中旗| 泾源县| 洛阳市| 海淀区| 张家港市| 成都市| 翼城县| 东乌| 舒兰市| 玛多县| 玉龙| 安新县| 武功县| 潢川县| 交城县| 奎屯市| 安阳市| 九寨沟县| 密山市| 宜丰县| 诏安县| 梁河县| 昌江| 阿勒泰市| 法库县| 南通市| 普宁市| 万盛区| 井冈山市| 铜川市| 清镇市| 梅州市| 金门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