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們失去的世界
卡爾·曼海姆,1943年
我們所有人至此都知道,經歷這場戰爭后,再也不能回到自由放任的社會秩序;這樣的戰爭引發了一場沉默的革命,向一種新型的計劃秩序鋪平了道路。
過去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好,也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糟:它只是不同而已。如果我們自己給自己講懷舊的故事,我們就永遠不能深入當前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們盲目地相信我們的世界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好了,也會發生同樣的情形。過去實際上是另外一個國度:我們不可能回去。但是,比把過去理想化,或者把它當作恐怖屋呈現在我們自己和孩子面前更糟糕的是:忘記過去。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人、歐洲人和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人為的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身已經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惡劣、最具破壞性的了,而流行病、革命、國家的失敗和分裂、貨幣崩潰、失業等問題很快在戰后接踵而至,嚴峻程度超出了傳統經濟學家們的想象,盡管他們的政策仍然盛行于世。
這些發展,又反過來促使世界上大部分民主國家墮落成了各式各樣的專制獨裁或集權政黨國家,使全球卷入了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具毀滅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中東、東亞和東南亞,1931年到1945年間發生了占領、毀滅、種族清洗、酷刑、滅絕戰爭和蓄意的種族大屠殺,其規模即使在30年前也根本無法想象。
遲至1942年,擔心自由好像還是合情合理的。除說英語的北大西洋和澳大拉西亞之外,民主的基礎很薄弱。歐洲大陸碩果僅存的民主國家只有兩個小小的中立國瑞典和瑞士,兩國還都仰仗德國的善意。美國剛剛參戰。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一切,在當時不僅岌岌可危,而且也受到嚴重質疑,包括為之辯護的人的質疑。
未來,好像必定是屬于獨裁了?即使在1945年盟國勝利之后,這些擔心還沒有被忘記:大蕭條和法西斯主義一直在人們腦海中揮之不去。最緊迫的問題不是如何慶祝一個輝煌的勝利,然后一切照舊,而是到底如何保證1914年到1945年間的經歷永遠不再發生。不是別人,恰恰是梅納德·凱恩斯,致力于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