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保健醫教你療小疾養天年
- 劉曉鴻
- 2019-01-04 16:16:54
一、感冒
感冒是人體感受風邪或時行疫毒所引起的,以頭痛、鼻塞、流涕、咳嗽、惡寒發熱、全身酸軟無力為主要特征的常見外感疾病。
感冒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為高發季節。病程一般為3~10天,當氣候多變或人體正氣不足時,更易發病。
現代醫學稱之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 開天門升陽氣法
正身站立式(兩腳開立與肩寬,腳尖朝前,兩膝微曲,雙臂自然下垂于身體兩側,十指朝下,全身放松、神凝氣和,兩目垂簾、舌舔上腭,排除雜念、自然呼吸),以雙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攏、四指指腹分推陰陽、開天門(從額頭中間向兩邊分推),再以食指指腹揉左右太陽穴(頭部的經外奇穴,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中)各36次,揉耳后高骨、“鳴天鼓”各36次(即下篇中的“鳴天鼓”)。
最后以雙手食指指腹按左右迎香穴(手陽明大腸經之穴位,在面部,位于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36次(即下篇中的“摩迎香”)。
◆ 強體通督增元法
端坐式(端坐于凳子上或床沿,兩腳開立與肩寬,腳尖朝前,兩手自然放置兩膝上,全身放松,神凝氣和,兩目垂簾,舌舔上腭,排除雜念,自然呼吸),雙手掌相互擦熱后,兩手掌重疊,掌心向內,放置下丹田(即氣海穴,人體任脈之穴位,位于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處,兩肘盡量靠近膝關節,身體慢慢用力向前俯,再盡力向后仰,如此前俯后仰,共做36次,如汗出效果更佳。前俯后仰可疏通任、督二脈,對平衡陰陽,抗病御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以兩手劍指分別揉按雙側頸項肌肉隆起外緣的凹陷處即風池穴(足少陽膽經之穴位,在頸后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上端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36次。
◆ 宣肺運腹排濁法
正身站立式或端坐式,自胸鎖乳突關節處,以四指指腹沿雙側肋骨分理推法36次,自上而下一直做到胃脘部;再身向左側側彎,右手臂貼右耳舉起,以左掌上下擦右側脅肋部36次;再身向右側側彎,左手臂貼左耳舉起,以右掌上下擦左側脅肋部36次。
接著以雙手掌揉腹,順逆時針各36次。此法起到寬胸理氣、宣肺排濁之效。
最后,雙手掌相互擦熱后,由下向上、由里向外反復摩擦臉部36次(即干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