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茶道
  • 朱仲海
  • 1376字
  • 2019-01-04 15:23:02

6.中國茶道中的“尊老敬上”與“和為貴”

中國茶、中國茶道以及中國茶道精神,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是現(xiàn)代教育極其重要的道德教育資源。中國茶道崇尚“尊老敬上”和“和為貴”。

每個人都應該“尊老敬上”“以和為貴”

所謂“尊老敬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傳承尊老敬上這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更顯得尤為重要。

茶道有很多禮儀,但關鍵是要以一顆恭敬之心、謙和之心泡茶、品茶。

我們要在頭腦中樹立尊重老人的觀念。有詩曰:“老來難,老來難,少年莫把老人嫌。當初只嫌別人老,如今輪到我頭前。”這個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古往今來,多少個春夏秋冬,多少代人前仆后繼,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事實上,“姜還是老的辣”,老年人的經(jīng)驗豐富,有許多地方都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都應當?shù)玫侥贻p人的尊重。

茶室內(nèi)每一件物品都不是隨意呈現(xiàn)的,都要與周圍環(huán)境相和諧。

無論是茶還是茶器具,只有與周圍的環(huán)境達到和諧,才能表現(xiàn)出茶道之美。

“和”是茶文化主體精神之一,所謂“和”是強調(diào)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這又與維護生態(tài)平衡和人們在工作、生活中互相協(xié)作、互相理解的精神相吻合。所以說,茶文化是培養(yǎng)當代青年良好素質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yǎng)。

茶性高潔,為歷史文人墨客推崇

茶文化蘊涵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歷代文人名士早已做了很多精辟的論述。唐《喜園中茶生》曰:“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得與幽人言。”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說:“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采薇。長安酒價減百萬,成都藥市無光輝。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范仲淹贊美武夷巖茶為仙茶,系神仙所栽,為天下第一。滋味,勝過甘美無比的醍醐;香氣,勝過馥郁馨香的蘭芷。并以茶的儉樸清淡自比,引用屈原《漁父》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以表明自己一生為官清正廉明。

茶可以洗塵,可以清心,讓浮躁的心回歸寧靜。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序中寫道:“至苦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沖澹閑潔,韻高致靜。”他認為茶具有“清、和、澹、靜”的美德。并以此引申為社會倫理美學。他接著說:“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天下之士,勵志清白,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以不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

飲茶讓人將心放在閑處,寧靜淡泊

飲茶的妙趣不但在于它獨有的色、香、味、形,更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閑處,滌蕩性靈,保持心境中一點清純之氣。

總之,茶作為大自然的產(chǎn)物,深得自然的稟性。鐘靈毓秀,造就優(yōu)良茶德。茶性儉,苦而后甘,它的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稟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后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而且,由于中國茶道的演化,茶德早已超出了自然的范疇。南宋詩人楊萬里詩云:“故人氣味茶樣清,故人風骨茶樣明。”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直截了當?shù)卣f:“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人格化、神秘化,把飲茶從解渴的日常層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成了高尚情操的象征,超越了茶葉的經(jīng)濟的物質的范疇,與中國的哲學、政治、文學、藝術、倫理等領域聯(lián)系起來。人們在品茶的同時也品味了人生的趣味,培養(yǎng)了高尚的情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奉贤区| 木兰县| 宜丰县| 黑山县| 江都市| 祁阳县| 宁南县| 渑池县| 双鸭山市| 财经| 南川市| 深水埗区| 乐陵市| 八宿县| 辽宁省| 华池县| 申扎县| 关岭| 长海县| 栾川县| 齐齐哈尔市| 溆浦县| 宁海县| 始兴县| 绩溪县| 柯坪县| 绥阳县| 沙湾县| 罗田县| 项城市| 太仆寺旗| 珲春市| 信丰县| 濮阳县| 灵台县| 客服| 保靖县| 长葛市| 兖州市|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