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忱的力量
關于熱忱,一位著名的金融家有一句最好的注解:“一個銀行若要經營得很好,唯一的最大的可能就是,有一個做夢都想把銀行經營成功的總裁。”一項本來枯燥乏味,沉悶單調的工作,一旦做它的人有了熱忱,這項工作就會被賦予新的意義。
熱忱的人相信自己身上蘊藏著種種力量,他會用這種力量去創造奇跡!當野馬脫韁奔跑時,它潛藏在身上所有的力量都將發揮出來,同樣的,人也只有在充滿熱忱的時候,才能激發出所有的能力。
社會家賀拉斯·格里利說過,只有那些心智極高且對自己的工作懷有真正熱忱的人,才有可能做出非凡的成就。
薩爾維尼也說過:“當一個人充滿熱忱地工作時,他的工作是最有效的。一旦人們發現,你所說所做的正是你心中真實的想法和愿望,那么即使你做得有所欠缺,人們也會原諒你的。最重要的是,你依然要保持學習的熱忱,否則,即使你有天大的才華也終會一事無成。我就是這樣做的,很多時候,為了一個小小的細節,我常常不惜花數年的時間。”
很明顯的,美國人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鍥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的執著,幾近于狂熱。這種精神很少在赤道國家看到,在倫敦交易所的大廳里也很難看到,而這種寶貴的品質在50年以前似乎還沒有出現過。由于美利堅和澳大利亞這兩個民族的影響,這兩個國家都存在著一種普遍的心理和信念:只有把生命中的全部熱忱都投入到生活中去,一個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這種觀念在越來越多的民族中傳播開來。從前,熱忱是少數偉人所具有的稟賦,但現在,它已經成為這些優秀民族的共同特性了。
年輕人擁有的最大魅力就是他滿腔的熱忱。年輕人勇往直前,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光明的未來。即使有黑暗和險境,他們也會意氣風發,全力搏擊,轉危為安。他甚至不相信還有“失敗”兩個字,因為他如此堅信——人類歷史中所有的勞作都在等待他將一切變為真善美。
很多有著驚天動地功績的偉人物英年早逝,有的連40歲都沒有活過。然而,在今天這個屬于年輕人的時代,青年們有更多的機會,一個滿懷熱忱的青年就好比頭頂王冠的尊者,所有庸庸碌碌者都應在他面前俯首稱臣。
西塞羅有一句經典的話:做人如釀酒,越是壞酒,越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最后變酸發臭,而好酒經歷的時間越長,就越是芳香甘醇。只要擁有熱忱,即使已經滿頭銀發,你也依然是年輕的,就像從墨西哥灣而來的北大西洋暖流一樣,滋潤著北歐的土地。
“你的心是否已經老去?你是否依舊年輕?如果不是,你又靠什么出色地完成你的工作?”